宋初白体诗人对白居易诗歌体裁学习

发布时间:2023-02-19 21:16:00

浅析宋初白体诗人对白居易诗歌体裁的学习摘要:本文主要对白居易与宋初几位白体诗人的诗歌作品进行比照,来考察一下宋初白体诗人对白居易诗歌的学习和接受以及诗歌中表现出来的与白诗相一致的淡语求味、追求理性的特点。关键词:宋初白体诗人白居易诗歌体裁学习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北宋初期诗坛出现“白体”,白居易的诗歌成为宋初诗人接受的典范,无论是其诗歌的题材、体裁、语言、风格还是文人心态都成为宋初诗人创作积极仿效的对象,本文主要就宋初白体诗人(宋初受“白体”影响的诗人很多,限于篇幅,本文以最典型的,最被论者所肯定的,诗歌留存数目比较多的白体诗人为例)对白居易诗歌体裁的学习做个简单的探讨。据朱金城的《白居易集笺校》白居易流传至今的诗歌有2916首,其中古体诗只有603首,其余的都是近体诗,占其总数的近百分之八十,由此可见,作者对于这些近体诗的态度并不像他在《与元九书》中所说的“非平生所尚者”“略之可也”,而是对其抱有相当大的创作热情,与之相一致的,从传播和接受的角度来衡量,白居易的近体诗也确实比古体诗的影响要广泛和持久的多,“元和体”从中唐到宋初一直占据白居易诗歌被学习和接受的中心位置就是一个明证。“元和体”有两种诗歌体式,一种是“小碎篇章”的短篇(五、七言律绝),一种是“次韵相酬”的长篇(五七言排律),前者在传播和接受的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仿效,后者则逐渐有人问
津,这和当时整个诗坛的诗体发展趋势是完全相符的,“咸通以后的诗人逐渐丧失了诸体皆精的能力,这首先表现在古体的衰微和近体的泛滥,而近体诗中的排律也受到冷落……”,相应的宋初文人对白居易诗歌体裁的学习也主要集中在短律和绝句方面。淡语求味的五律我们知道五言律诗是最注重字句锤炼的,常常要达到一字之下难以更改的地步,但白居易的五律却完全看不到推敲用力的痕迹,使人忘其为律诗,清人田雯就称赞白居易的五律是“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到语,皆他人所未发”。这个评价十分恰切地概括了白居易五律的特色。如《晓寝》“转枕重安寝,回头一欠身。纸密明觉晓,布被暖如春。莫强疏懒性,须安老大身。鸡鸣一觉醒,不博早朝人。”这首诗描写了清晨睡懒觉的状态,在用字、造句、属对、调声、谋篇等方面都没有特意加工,而是如影随行,水到渠成。类似这样的风格在白居易的律诗中屡见不鲜。深谙五律创作技巧又才华横溢的白居易偏偏要写出平淡流易的诗作,因为诗人要就近取材来表现“闲适”之趣,如晚起不用早朝的惬意;与朋友小酌的雅兴;家庭生活的温馨,在平淡的日常生活里品味悠闲的乐趣,这样的追求,使白居易的五律诗形成了一种以淡语求味的艺术旨趣。宋初诗人在运用五律进行创作时也学习和发展了这样的艺术旨趣,追求思深而语近的表现效果。徐铉在《文献太子诗集序》中提到作诗应该“取譬小而其指大,故禽鱼草木无所遗;连类近而及物
远,故容貌俯仰无所隐”。这句话简单来说就是想通过描写草木等眼前具体物象、人物情态来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这一点与白诗五律淡语求味的艺术旨趣不谋而合,例如,《早春左省寓直》《寒食宿陈公塘上》这两首五律诗都是以眼前的景为见到语,用浅语描摹物态,沉潜其中的是诗人对日常生活的品味,第一首是为官当值的闲在,第二首是独宿时的悠闲和孤寂。另外,在李现和李至的唱和中,五言律诗基本上都是以组诗的形式出现的,如“朱门多好景”组诗,“秘阁清虚地”组诗,“出门何所适”组诗等,这些诗从作者日常生活的所居、所行、所思中取材,在白描、叙述等简单的笔法中突显“闲吟适性情”的诗歌趣味。许凯《彦州诗话》中评论王禹诗云:“本朝王元之诗可重,大抵语迫切而意雍容。”其中“语迫切”指诗语的运用不甚含蓄,而“意雍容”则指意境的温和、闲适与自在,王禹的五言律诗有87首,内容基本上都是和他的谪居生活相关,而试图在日常生活和平凡事物的抒写中,探寻内心的自适平和则是这些诗的主题,如《病假》就写了自己因眼疾而求假的一件小事,而表达的确是“何当长似此,归去老蓬蒿”之情;《忆旧游寄致仕了倩寺丞》在描绘优美的洞庭湖的景色时不忘表达自己对白居易闲适生活的向往。魏野作为一个隐逸诗人,诗歌中表达的大多是对闲适生活的提倡和满足,五律自然也不例外,他的五律诗外貌平实而疏快,不注重雕琢,用家常话说家常事,如《冬日书事》“一月天不暖,前村到岂能。闲闻啄木鸟,疑是打门僧。松色浓经雪,溪声涩

宋初白体诗人对白居易诗歌体裁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