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论文

发布时间:2011-11-30 15:16:55

政法学院公管专业08-1

孔令阳

200809030112

从中国援助马其顿校车说起

日前,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发生的幼儿园校车事故再次敲响了警钟,校车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现在简单介绍一下这次事故的情况:

20111116上午940分左右,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一辆大翻斗运煤货车与当地一辆幼儿园接送车迎面相撞,目前这起事故已经造成20人死亡。据报告,该校车共载64人,司机、幼儿园教师各1人,幼儿62人。此次事故的校车(面包车)荷载9人,实载64人,疯狂超载55人。

这起严重的校车事故再次刺痛了人们敏感的神经,引发了全国对校车问题的讨论。校车安全,在近几年经历了几起较大的交通安全事故后,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也一度摆上了人们的议事日程。去年,我国发布了首部强制性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但是相似的悲剧为何不断上演呢?而腾讯“今日话题”用常识解读新闻,第1892期是“从援助马其顿的23辆校车说起”更是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对校车安全的讨论更是达到了沸点。

通过调查发现,发生校车事故的大都是一些私立的学校或者是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农村学生对校车需求较大的原因,是因为撤乡并镇带来学区及学校布局调整,学区服务覆盖面加大,导致部分学生路途偏远必须乘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同时,为争夺生源,部分城乡民办幼儿园主动出车接送学生。而造成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教育资源、教育经费的不均衡,公立学校、条件好的地区占据了较好的教育资源,占有大头的教育经费,而这些私立学校或是农村地区的学校则显得十分艰难。正是基于这种背景,我们才会看到许多私立幼儿园把面包车当校车,看到许多农村地区把拖拉机当校车接送学生 ……在这样的现实中,校车安全自然是无法根治的难疾,事故的频发一次次的刺痛着人们的眼球。

人民日报有评论文章认为,在校车安全乱象的背后,存在的是监管的缺位:首先是教育部门和交管部门的监管不力,其次,在司机和校方‘不怕死’的背后,还有着家庭和社会需求强烈而校车服务资源短缺的现实,正是这种矛盾的日益突出,成为了校车混乱的根源。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袁桂林也认为,政府应该在办校车的时候,起到主导、协调、监督、服务、保障的作用。政府不一定要具体的负责校车的购买、运营等事务,但可以鼓励企业、学校来办校车,政府负起监管责任,并承担一些统筹规划的工作,比如路线的设计等。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谭克俭则建议,在目前政府财政无法有效满足为公立教育机构购置校车的情况下,可以引入社会中介和资本,通过招标或是承包的方式,在政府的有效监管下,将校车经营社会化企业化,利用社会化资本为公共教育提供服务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的安全健康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和希望。然而,近期各地发生的校车事故,一再剥夺孩子的生命健康权,让中国开始陷入对校车安全问题的深思。令人欣慰的是,大到中央、国务院,小到地方政府、基层学校,都开始重新定位校车“性质”,并已经开始了明确的“动作”。尤其是温家宝总理在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专门强调校车安全问题,也亮明了中央助推校车“专业化”的三大实招:

一、用法律助推校车专业化。尽管校车是一些学校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但是校车究竟该具有怎样的标准?校车司机该具有怎样的资质?似乎法律上没有过于明确的规定,使得一些学校部门钻了法律的空子。可喜得是,国务院已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制订校车安全条例,抓紧完善校车标准,做好校车设计、生产、改造、配备等工作,并建立相应管理制度,用法律来规范校车标准,有力地助推了校车专业化。

二、用资金助推校车专业化。其实,校车安全问题一直很难解决的原因,不只是思想意识问题,更主要的原因是资金的问题,学校里根本没有足够的钱花在校车改良上。所以,便在“侥幸心理”撑腰之下坚持走“凑合路线”,最终酿成大祸。温总理此番讲话,特别提出了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多方筹集的渠道,解决校车所需资金问题,就是杜绝以往“凑合”现象,真正解除学校的后顾之忧,让明确资金来源保障助推校车专业化。

三、用严惩助推校车专业化。好的政策关键在于落实,再好的政策不落实也只是一纸空文。在校车安全问题上,温总理强调地方政府和部门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制,对发生的恶性事故要依法严肃处理,就是告诫各方要大力落实中央关于校车问题的政策要求,在校车问题上绝不能有丝毫懈怠,倘若出现恶性事故,中央绝不会手软。此举是中央用严格的规定约束来助推校车专业化。

校车承载的是稚嫩的生命,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因此政府相关部门需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学生的安全,相关部门也要通力合作,共同探讨一种积极、健康的校车安全机制,同时也应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布局,让教育经费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争取让校车问题不再是人们心中的“老大难”。

行政法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