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钙血症诊治指南()

发布时间:2020-05-20 08:02:27

低钙血症诊治指南

一、概述

低钙血症(hypocalcaemia)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分泌减少或其作用抵抗,维生素D缺乏或代谢异常,使骨钙释放减少,肾小管重吸收或肠道钙的吸收障碍,从而引起血游离钙浓度降低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严重者可致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二、病因

正常的血游离钙浓度由PTH对肾和骨的直接作用及对肠的间接作用[通过1,25(OH)2D3]来维持。根据其发病机理,可将低钙血症大致分为两大类:

(一)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甲旁减),该类低钙血症的发生是由于PTH分泌减少和(或)作用不足所致。

(二)靶器官功能障碍(如肾功能衰竭、肠吸收不良及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低钙血症。在这一类型中,尽管PTH正常甚或升高(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低钙血症仍可发生。肾功能衰竭和急性磷负荷(可发生于Burkitt淋巴瘤等肿瘤的化疗中)可引起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维生素D缺乏或吸收不良可伴有正常或低的血磷水平。急性胰腺炎患者也可有正常或低血磷水平的低钙血症。

低钙血症的主要病因如下。

甲旁减

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缺乏

特发性(自身免疫性)

甲状旁腺激素基因突变

手术后甲旁减

甲状旁腺浸润性疾病(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

功能性

低镁血症

甲状旁腺术后(暂时性)

甲状旁腺激素作用缺乏(甲状旁腺激素抵抗)

低镁血症

假性甲旁减I、II型

甲状旁腺功能正常或增高

肾功能衰竭

肠吸收不良

急性胰腺炎

维生素D缺乏或抵抗

药物:静脉注射双膦酸盐类、某些抗肿瘤药物等

三、临床表现

低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者仅有生化改变,而无临床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该症的主要表现是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决定于血游离钙降低的程度和速度,还可因其他电解质的异常而加重,尤其是低镁血症。

低钙血症可有不同程度的手足搐搦、口周麻木、肢体远端感觉异常或肌肉痉挛、易激惹、焦虑或抑郁等症状。严重低钙血症可有喉痉挛、晕厥和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

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的体征包括面神经叩击征(Chvostek征)和束臂加压征(Trousseau征)。敲击患者耳前的面神经,诱发同侧面肌收缩为Chvostek征阳性(约10%正常成人可有Chvostek征,呈假阳性);束臂加压征用血压计袖套绑住上臂,将压力打至收缩压之上20mmHg(1mmHg=0.133kPa)维持2~3min,造成前臂缺血,阳性反应为拇指内收,腕及掌指关节屈曲,指间关节伸展。

低钙血症还可伴有非特异性的脑电图改变、颅内压升高和视乳头水肿。血钙浓度明显下降还可对心肌产生影响,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可伴有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

长期低钙血症还可伴有一些外胚层来源组织的异常体征,如皮肤干燥、毛发枯萎和指甲易碎。牙齿异常的类型有助于判断低钙血症的初发年龄。长期低钙和高磷血症可引起白内障。甲旁减患者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基底节和大脑皮层钙化,头颅CT扫描的发现率约50%,而头颅X线片发现率仅为1%~2%。颅内钙化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或认知功能障碍。甲旁减患者骨转换减慢、骨钙动员减少、血磷升高,可引起韧带和肌腱等软组织钙化以及骨质硬化。

四、诊断要点

根据典型的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症状和体征,结合血总钙和游离钙水平,即可作出低钙血症的诊断,病史可帮助了解低血钙病因。

(一)血钙:低钙血症是重要的诊断依据;血总钙水平≤2.13mmol/L(8.5mg/dl);有症状者,血总钙值一般≤1.88mmol/L(7.5mg/dl),血游离钙≤0.95mmol/L(3.8mg/dl)。血总钙水平测定简便易行,但由于40%~45%的血钙为蛋白结合钙,而主要与钙结合的蛋白是血白蛋白,因此在诊断时应注意血白蛋白对血钙的影响。常用的校正方法为:血白蛋白每下降1g/dl,血总钙下降0.2mmol/L。在低白蛋白血症时,血游离钙的测定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二)血磷:高血磷常提示甲旁减、假性甲旁减、肾功能衰竭,而低磷血症常见于维生素D代谢紊乱或肠道吸收障碍等。

(三)血碱性磷酸酶:甲旁减时,血碱性磷酸酶正常,肾功能衰竭、维生素D缺乏时血碱性磷酸酶可升高。

(四)血PTH:可帮助区分是否因甲状旁腺功能受损引起低钙血症。

(五)引起低钙血症的各种疾病的相关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诊断。

五、治疗方案及原则

(一)治疗原则:急性低钙血症,升高血钙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消除手足搐搦、喉痉挛、癫痫发作等症状;慢性低钙血症,纠正低钙血症,避免治疗后继发的高尿钙、高血钙,预防因长期低钙血症造成的慢性并发症。治疗引起低钙血症的原发病,如纠正维生素D缺乏、低镁血症、碱中毒和高磷血症等。

(二)治疗方法

1.急性低钙血症的处理:对于有手足搐搦、癫痫发作、喉痉挛等急性低血钙情况,均需积极静脉补钙治疗。用10%葡萄糖酸钙10~20ml缓慢静脉推注(注射时间为10min左右),通常能使症状立即消失;如果症状复发,可于数小时后重复给药。搐搦严重顽固难以缓解者,可采用持续静脉滴注钙剂,10%葡萄糖酸钙100ml(含元素钙930mg)稀释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500~1000ml内,速度以每小时不超过元素钙4mg/kg体重为宜,定期监测血清钙水平,使之维持在2.0~2.2mmol/L(8.0~8.8mg/dl)即可,避免发生高钙血症,以免出现致死性心律紊乱。于2周内曾应用洋地黄类药物者需慎用钙剂,如临床必须应用钙剂,一般不用静脉推注而采用滴注,且应进行心脏监护。

可同时每日口服补充1000~2000mg元素钙,并服用快速起效的1,252(OH)2D3或1α(OH)D3,以促进钙的吸收。

2.慢性低钙血症的处理:应长期口服钙剂及维生素D制剂。口服钙剂每日补充元素钙1~1.5g,葡萄糖酸钙、乳酸钙、氯化钙和碳酸钙中分别含元素钙9.3%、13%、27%和40%。钙剂在小剂量和酸性环境中吸收较好,宜少量多次,胃酸缺乏者,建议在进食后立即服用。轻度无症状的慢性低钙血症患者,单纯口服钙剂就能恢复正常,调整药量,不使24h尿钙超过350mg,以免发生尿路结石。

维生素D2或D3起效较慢,但作用时间长。1,252(OH)2D3、1α(OH)D3起效较快,作用维持时间短,停药后作用迅速减弱,无长期蓄积作用。肾功能不全者最好选用1α(OH)D3或1,252(OH)2D3,而肝功能不全者使用1,252(OH)2D3较为合适。

甲旁减患者的治疗详见《甲旁减》章节。

低钙血症诊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