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好好学习,儿孙天天向上

发布时间:2014-04-30 01:20:54

我们好好学习,儿孙天天向上
作者:启明
来源:《金色年代》2012年第11

        隔代教育利弊争论,到底是谁对谁错?

        眼下,不少退休的老人,一回到家,还没享受几天舒适的退休生活,就担负起隔代教育的重任,替代孩子的父母领养起第三代。不知不觉中,开始重温当年做父母的日子,感受那种唯有父母才能体验到的神圣感、幸福感和使命感。

        但毕竟岁月不饶人,一天下来,累得一脸的疲惫相。即使如此,仍毫无怨言。因为从孙辈的身上,老人看到了自己生命的延续,在与孙辈的交流中,感悟到了寄托情感新的所在。面对家族中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哪怕自己再累,也毫无一丝怨言。中国的大多数老人既善良,又真挚,套用一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来描写,真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然而老人们带的毕竟不是自己生的小孩,老人与孙辈之间还有一代——孩子的父母。直接的血缘关系,决定了他们虽然会因某种原因把抚养孩子的任务交给老人,但绝不会轻易把怎样抚养的权力交给老人。两代人经历不同,观点不一,方法各异,家庭中的这种教育,因隔代而矛盾,使不少老人往往会怀着一腔热血而来,憋着满肚怨气而走。

        而社会的舆论,并不全站在老人一方,甚至对辛辛苦苦带着第三代的老人会大声疾呼:隔代教育弊大于利!为了说明观点,还列数了好几条理由:

        一是容易形成溺爱。由于老人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造成他们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

        二是许多老人仍用老观点要求孩子,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三是老人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容易形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

        然而,不少老人不赞成以上说法:

        情绪激动的老知识分子说:弊大于利的理论,伤了我拳拳之爱心,毁了我谆谆之教诲,贬了我孜孜之努力,销了我融融之亲情。

        心情平稳的退休女干部说: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形成了勤劳、朴素、勇敢、奋发的好传统,过去我们曾经用这些教育了子女,今天,我们还要用这些去教育我们的孙辈。

        直言快语的退休工人则说:孙辈也是我们的血肉,他的血管里,也流着我们的血。他们父母忙,我们不管谁管?当今社会复杂啊,是是非非的东西太多,小孩子辨别不清,当然需要我们这些人来引导。

        这些关于隔代教育的利弊争论,到底是谁对谁错,你能说得清楚吗?

        别无选择,只要第二代需要,祖辈都会参与隔代教育

        照理说,真理越辩越明,关于隔代教育的利弊争论不会没有结论。尽管我也是年过六十的人,恕我直言,我认为隔代教育的弊肯定大于利。要不,上下5000年,为什么历来都是父母为主带小孩,很少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主带小孩?

        我信奉什么年龄有什么样活法的理念。

        结婚生孩子,那是二三十岁的事,虽然当时辛苦,但今天回味起拉扯他们长大的日日夜夜,心中会充满喜悦和自豪。从孙辈的角度来看,父母与老人也许很难体验到他们缺乏母爱父爱的痛苦。我曾听到过这样一个发生在西安市一个初二年级女生身上的故事:那天她给远在澳大利亚的父母写信,信中说道:

        ……爸爸妈妈,我十岁那年,你们就去了澳大利亚。今年,我已经14岁了,你们没有回来看过我一次。偶尔打打电话,也只是问我考了多少分,你们就是不问我没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感受。奶奶对我很宠爱,但奶奶的爱能够代替父爱和母爱吗?前几天,我们学朱德爷爷《回忆我的母亲》的课文,我在课堂上就哭了起来。那天晚上,我给你们打电话,刚说了第一句话,你们就说有客人来了,把我的电话挂断了。当时,我哭得很伤心,女儿的思念,你们不知道啊!

        那天晚上,她写完了那封信,就吞下了大剂量的安眠药,离开了人间。儿时不能与父母在一起,不仅是孩子的不幸,其实也是父母的遗憾。

我们好好学习,儿孙天天向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