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时评文精选20篇

发布时间:2020-04-28 04:20:14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时评文精选20

1.寒门多出贤

xx

最近,有位中国学子登上哈佛大学演讲台,从自己中学时代被毒蜘蛛咬伤的农村故事,推及改变科技知识分布不均这一主题,他的英文演讲视频在网络上热播。由此而成为网红的他,出生在一个小村落里,父母均为农民,更引起人们关注。窃以为,这倒是一件寻常人家的正常事,它告诉人们一个寻常道理:

寒门多出贤。

千百年来,在古老的中国,不乏这样的故事。2500多年前,孔子的三千弟子中,贤人72人。这72人中,出身寒门的不在少数。比如,被孔子称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的颜回,不仅位居72贤之首,而且被后世尊奉为复圣;被庄子言为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曾参,由于缺食,浑身浮肿,由于劳动,双手老茧,且面带病色,却被后世尊奉为宗圣

即便是xx,也正如他后来所坦言: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由于多能鄙事,甚至还有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意味。

生活,同样会成为人们的老师。俗语言: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正因为出身寒门,所以更知的不爽,也更向往的开心。古语云:

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正因为自己被过,因而一旦有条件,也更愿意伸出温暖之手,拉身处寒门的人脱。而这,正是之思、之举。遥想当年,孔子正因为而从事各种鄙事,所以使得孔子在日后思考社会问题时,更能体会到劳动民众从事鄙事的艰辛与重要,更能考虑到劳动民众身处位的状况与情感,从而自心底发出了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千年至论。

寒门多出贤,并非说,只要是出身寒门,就可自然而然地为了。

贤,不仅要有“xx”

能替别人着想,勇为天下谋利;而且要有

有本事,能成事。这,就离不开学习。有言道:

人不吃饭,饥;人不学习,愚。生活就是这样,惟有好学,才近智,惟有知学,才给力。只有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增进自己的道德修为,才能离更近一步。

寒门多出贤,意味着多付出。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勉励同学们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成功、成名,永远不是用巧嘴吹出来的,而是用心血写出来的。有了比常人更多的付出、更过人的求知欲、更开阔的思维、更远大的志向,无论出身多么艰苦,都将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

《人民日报》(

2016062204版)

2.没有风暴的xxxx

xx

美学家朱光潜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有一段时间喜欢作诗填词,兴之所至,常信笔直书,想到什么,便写什么,自觉不错。后来将习作拿给朋友看,却碰了壁:

你的诗词来得太容易,你没有下过力,你喜欢取巧,显小聪明。一语点醒梦中人。他由此方悟,意境经过洗练,用词经过推敲,才能百炼成钢,达到精妙境界。遣词造句如此,人生更是如此。

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八九。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桥梁专家茅以升晚年这样总结一生。诚然,谁的人生没有几分坎坷?谁的道路不曾有过崎岖泥泞?生命的常态,永远不只是浅浅的涟漪,更有涌动的暗流、潜在的礁石。

正是这些,才构成了完整而丰富的人生;也正是在崎岖道路上的砥砺前行,每个人的精神生命才能不断成长。

有作家写道:

你不可能要求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潭。未经磨砺的灵魂,是没有深度的。然而,总有一些人,一提到压力,就心生畏难情绪;一遇到困难,就只会向后退缩,畏葸不前。还有的人甚至甘做草莓族,一压就扁,一碰就倒。如此,无法成就一番事业不说,恐怕连自己人生的方向盘都很难把握。相反,中流击水,才能真正熟谙水性;披荆斩棘,才能抵达未曾抵达的地方。正所谓,不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

其实,很多时候,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困难,看似高山,实际上不过是座小山丘。能否迈过去,关键就看我们能否拿出攻坚克难的意志。《史记》曾载,飞将军李广有一次外出打猎,把草丛中的一块石头误认为是潜伏的老虎,于是弯弓射箭,箭镞居然深陷石头之中。等知道是石头之后,却始终无法再次以箭穿石。这里的区别,就在于射箭之时的意志,是否一往无前、绝不退缩。李白由此感慨道: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意志坚定与否,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成败。

不可否认,一些困难并非能轻易克服,但没有尝试过,怎会知道到底能不能克服呢?不试,半点机会都没有;试了,至少还有机会。即使最终没有克服,至少也是增加了阅历、磨砺了心性。正如哲人所言:

雾气弥漫的清晨,并不意味着是一个阴霾的白天。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都标示着前进的一步。与困难作斗争,不管成功与否,本身就是一笔重要的人生财富,它将成为下一次成功的基石。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写的。看来,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说到底,挫折和苦难,不过是块磨刀石。不被困难吓倒,不向挫折屈服,勇往直前,人生的刀刃才能越磨越锋利。

3.受得委屈,可养格局

xx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去年这封被称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在不少人心中泛起涟漪。身边不时有年轻人,甚至刚刚工作不久,也贸然来个华丽转身”——辞职走人。然而,当我们拿起现实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那些具体的离去,就会发现不少年轻人的离职,只因受不了一时的小委屈,理想与情怀只是被作为逃避的华美掩饰罢了。

的确,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委屈,有的人选择的不是面对,而是逃避。问题是,世上还有不受一丁点委屈的人生吗?还有一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吗?设若每受委屈而躲避,则人生将无处可逃。在一定意义上说,受不得委屈,也就难有诗和远方

人生的炫彩少不了委屈的纠缠。在文学写作中有一种说法叫古老的敌意,意指作家如果一生境遇太顺,沉湎于安逸生活,那么,他将很难创作出真正传世的伟大作品。正如写就《红楼梦》的曹雪芹,陷于困顿沦落之间,依然坚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贡献出这样一部皇皇巨著。可以说,正是生前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莫大困境和委屈,最终成就了他流芳百世的身后之名。

对于普通人来说,虽不会遭遇曹翁那种盛衰逆转式的极端命运,但日常生活从来就是制造各种委屈的高手,它所能提供的委屈品目繁杂、款式众多:

比如努力被否定,辛苦得不到认可,隐忍之后换不来理解,一片真心不被接纳,默默付出没有成果……并且生活对之一律解释欠奉。在一定意义上说,面对委屈,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有的人容得下委屈而成其大,盖因其胸怀襟度得以被委屈撑大;有的人受不得委屈而处其微,实因格局不够而被委屈撑破。

作家xx写道:

一个人生来并不是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人生在世,确然需要这么一点精气神。面对委屈、挫折、困境,不是选择逃避,而是以勇敢与微笑去面对;不是选择认命与沉沦,而是不屈沉着以进取。换言之,既然委屈是人生旅途上如影随形的种种难关,唯有认认真真去过好每一关,我们才能脱胎换骨,不断抵达自由的境界。相反,在生活的此处过不了这一关,就别想在生活的别处能过好这一关。

一定程度上,面对委屈的姿态,就是一个人行走世界的基本步态;对委屈的消化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看世界的襟度。100多年前,曾国藩求学衡阳,同舍一名杨姓同窗,家中有权有势,读书时就对他百般刁难。曾中举后,他更是大发雷霆,责难曾的书案抢了他的好风水。当大家纷纷为曾不平时,曾却劝解众人,不要为这点小事再与之争论。可以说,只有吞得下生活的小委屈,才能吐得出人生的大格局。

作家xx曾言:

此岸永远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就要坍塌。正是现实世界的不完美,呼唤着我们用人性的完美去铸就彼岸的殿堂。世界有多大,看你受得住多少委屈;人生有多精彩,看你有多大格局。(

2016061604版)

4.成长是与自我的搏斗

xx

用软件合成我的小学生证件照,在朋友圈晒出自制高考准考证,穿校服戴红领巾过六一”……不要认为这都仅仅是怀旧。社会调查显示,不想长大如今已成为一些年轻人真实的心态。不愿工作”“打扮装嫩”“不愿结婚”“不愿生子,被选为不想长大的四大表现。这样的现象,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成长到底意味着什么?

成长有两个维度,一个横向的时间轴,一个纵向的心理轴。时间流逝、年龄增加,这是最自然不过的长大,却并不必然会带来心理的成熟。有人以3个标准定义成熟:

经济上独立、自己做决定、对行为负责。这意味着,成熟需要克服精神的惰性,参与更大的竞争,也承担更多的责任。或许正因此,在上述调查中,才有超过七成的受访者把不想长大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竞争太激烈

有心理学家提出,现代社会中,人在20岁出头时会经历一个成人初显期。这一阶段的年轻人,生活充满可能性也充满不确定性,他们在关注自我时注视世界,在否定自我中追逐未来,总是感觉找不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甚至是感情,因而进入一种青春已过,成熟未满的过渡状态。说到底,这样的不想长大,只是还没有发现自己。

不过,成人初显期终究还是要走出去的。背过身去延宕成长,将怀旧”“装嫩转化为心理按摩,只会徒增焦虑,更可能错失成长的机遇。有人说,逃避与其说是一种防卫,不如说是一种溃败,它不仅是一种心理状态,有时也是一种心理障碍。越过这个障碍,方能成为一个心灵层次丰富、心智成熟饱满的人。

如果走不出心理舒适区,就会失去向上伸展的动力,陷入个人发展的沼泽。

不想长大,对个人而言是一种自由选择,但做出这种选择的人多了,则可能让社会失去活力。陈独秀曾在《敬告青年》中批评,退隐为弱者不适竞争之现象,因此断言,排万难而前行,乃人生之天职。阴影和光明都是人生的财富,挫折和困苦同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命成长,不仅要学会转身和撤退,更应当学会直接面对和攻坚向前。唯如此,才能在个人的奋斗中,推动时代和社会的前行。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毛泽东17岁离家时,改写了一首诗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一心向学和志在四方的决心,尽在其中。青年马克思在临近毕业、考虑自己前途时,写下著名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

他一生忠实于少年时代的誓言,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即使在没有钱买面包的时候,也从未放弃。的确,没有经历过,哪有资格抱怨;没有积累够,更无理由装睡。

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逃避成长固然可能得到一时的安稳与平静,却也意味着失去了更多生命的精彩。以向前走的坚定对抗向下滑的逃避,以不惜于的勇毅克服不敢于的懦弱,就算再平凡的路,也能走出非凡的光彩。

5.“榜样是用来超越的

——如何突破创新的思维瓶颈

何鼎鼎

临近毕业季,中央美术学院又开始了毕业展。观展过程中,有人惊叹作品新奇,也有行家不客气地点评:

看似新鲜,但不少作品处处留下模仿的痕迹。

其实,在艺术史上,创作之初的模仿与参照,不可避免。领路人身后,总是会聚集一批跟跑者。学书法,绕不开颜柳欧赵,所谓法帖就是这个领域的入场券。名家名作开风气之先,却也是千锤百炼积累而成。巨擘如吴昌硕,终其一生都潜心临写《石鼓文》;欧洲印象派画家缔造光影革命前,几乎都是古典艺术大家的信徒。

如果按照熊彼特的观点,把创新定义为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那么模仿创造出新的价值、新的市场甚至新的生产方式,也不失为一条创新的捷径。

然而,伟大的创新者绝不会止步于模仿。齐白石57岁开始衰年变法,走出对前人的模仿,删繁就简画吾自画,从形似走向不似之似。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试图在美国再现意大利咖啡店,然而站着喝咖啡等方式却水土不服,最终以意式风格融合美式休闲,完成了超越之路。如果一直在模仿,从来不创,让创新的精神在追随中消磨,就只会如齐白石所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01很难,从12也不容易。要超越榜样,找到创新的突破点,非得有自我否定的勇气、敢于质疑的精神才行。河北科技大学青年教师韩春雨,因发现更简洁的基因编辑技术而成为网红。过去几年,世界生物学界一直以Cas9基因编辑技术为主流,从众的心理使得融入这种氛围的科学家都在想自己应该如何参与,生怕自己被这个科学大潮所落下。韩春雨也曾是这一技术的跟随者,但几次失败经历让他挣脱出来,终于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说到底,所有具有革命性的突破,都源于自我创新基因的再编辑,走在前面的榜样不仅是队伍的标兵,更应该成为发力超越的对象。

近日,德国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中国平均每100万人的专利数为501项,排名全球第十,正要从模仿大国转型为创新大国’”。现实中,华为2015年向苹果公司收取专利费的消息,可成为这一判断的注脚。去年美国一个权威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创新型公司评选中,中国的大疆创新也紧随谷歌、特斯拉,排名

第三。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不去投机取巧,只是踏实做事,尊重对手、借鉴对手,最终超越对手,突破榜样的桎梏、找到自己的蓝海,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创新专注力

有人说,人类所有的发明,不过是对自然的模仿,如车轮之于圆木。然而,正是在模仿过程中的灵光一闪,让人类文明步步前行。太阳底下无新事”“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两句俗语,或许正揭示着创新的秘密:

超越最伟大的对手,才有最伟大的创新。

《人民日报》(

2016061304版原题:

榜样是用来超越的<人民论坛>

6.因为阅读而平视世界

——让我们的人生更开阔

xx

有句电影台词说:

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世界那么大,出去走走看看确实是见世面、长阅历的好方法。然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穷极一生,我们通过感官感知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行万里路替代不了读万卷书。书乃人生成长的精神食粮,片页之间足以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常读之可以新知、可以医愚、可以立德,甚至可以平治天下。阅读的意义就在于,不管富甲一方还是一贫如洗,不管位居高位还是一介布衣,不管志得意满还是穷困潦倒,都能在书籍的世界里摆脱世俗庸常、凝望永恒哲理,找到人生的意义。

有怎样的眼界,就能看到怎样的远方;有多大的胸襟,就能包纳多大的世界。

古人总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书籍,正是脚下的高山、耳边的疾风,帮助我们看到更遥远的风景。阅读是与意义紧密相连的,它让我们知晓,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不只有面包,还有玫瑰和咖啡。阅读又是与现实密不可分的,它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不读书,接触到的世界就和纸一样单薄;多读书,学识、阅历乃至生命体验会随着页码的递增而不断累积。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时间的改变可能是静悄悄的,但阅读对气质的塑造终究会显露出来。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博览群书中,我们感受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体悟出不迁怒,不贰过的修身奥秘,即便处身失落失望甚至失掉所有方向之时,也能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读《资治通鉴》,可以获得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读《红楼梦》,可以洞晓世家望族的兴衰荣辱;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从苦难的生活中发现人性的温暖、奋斗的价值;读《罪与罚》,可以跟随底层人物体味人格的矛盾与复杂。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方法和哲理,帮助我们于升平气象中看到隐患风险,于问题荆棘中看到出路希望,从历史幽暗之中看到璀璨未来,从人性冷漠之中看到道德之光。

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让我们在自我省视中学会谦卑和从容,在平视静观中同这个世界和解。有人推理出人生的三重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阅读的最高境界,正是练就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和虚荣感,而是为了实现内在的淡定从容,赢得开阔的人生境地,达致自我与外界的调和容纳。

不读书犹如自我放弃,非读书不足以实现精神的富足。

《人民日报》(

2016042004版)

7.有一种精神叫专一

xxxx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韩非子》中的这一名句,现代科学也给出了解释,即大脑两半球的连接机制无法同时向左右手分别传达画圆画方的命令。无数事实表明,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相反,只要专一,精卫可填海,愚公能移山。

屠呦呦就是滴水穿石的典型。55年里,除参加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无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为了不影响研究,她把孩子交给母亲抚养,即便得了中毒性肝炎也还在充满乙醚气味环境下工作;从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中提取,历经380多次鼠疟筛选,经历了190次失败,最终提取了关乎上百万生命的青蒿素。屠呦呦的事业轨迹,仿佛在提醒人们,无论是拉斯克奖,还是诺贝尔奖,都只是评价手段,最重要的是专一地做好专业的事。

诚然,不专则不能,但为什么一些人跨界照样成功?秘诀无他,还是专一。

专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而专一则是一种精神状态。如果说专业是身体上的不同器官,那么专一就是流动其中的血液。科学界巨星三钱之一钱伟长,在应用数学、弹性力学、中文信息学等领域都有重要成就,被人戏称为万能科学家

钱老不管做什么研究,都非常专一,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精神干事,则功业可就。从这个意义上讲,因为专一,所以专业。

然而,尽管跨界不是成功阻碍,但要清楚什么是自己的正业。不务正业,不仅不会成功,反而贻害无穷。明熹宗朱由校不专心治国,痴迷木匠,技艺堪比巧匠,却误国害民。现实中亦有不少这样的人。有一所医院的骨科专家,自担任院长之后,便心有旁骛,热衷搞房地产,医院不断拓展地盘,扩大规模,而急诊、门诊的服务质量,不进反退,病人及家属怨声载道。院长关注点转移,下属也开始仿效——你不务正业,我亦不必专注于此。许多教训表明,在其位不谋其政,却将精力用于怎么升官、怎么发财、怎么享乐,终必误人误己。

xxxx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许多禀赋很好的人,不屑为,向往威武之,在最青春的年华,将大量的时间、心力耗费在名、权、利的执着上,事业偏轨,难有大成,殊为憾事。寄心于旁骛,或有短暂的满足,却终会在迷途中迷失。诚如屠呦呦答记者时所言:

我觉得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但愿一语能惊醒那些迷途之人。

在浮华喧嚣的环境下,专一往往体现为一种定力、自制力、免疫力,乃至挫折承受力。有专一精神打底,在人生和事业的路途上,即便仍然可能面临失败,但至少能拥有内心真正的平静,享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

《人民日报》(

2015112004版)

8.“第二的价值

xx

一教授在课堂上问:

世界第一xx是哪座?大家脱口而出:

xx。又问:

世界第二高峰呢?台下一片沉默。这种记得第一,遗忘第二的现象,乃至由此衍生的只认第一,不认第二心理,在我们的社会上还较为广泛地存在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行为选择。

我们常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也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当元帅。当我们不能成为第一时,是否甘为第二第二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自然界中,在胡蜂凭借身高马大袭击蜜蜂蜂巢时,一只工蜂会冲上去死死缠住它,更多的工蜂则会紧跟而上,工蜂最终靠集体力量战胜胡蜂。第一只冲上去的工蜂格外可敬,但其他工蜂的壮举同样可贵。毫无疑问,正是众多第二,成全和光大了第一的价值,共同铺就了通向胜利的道路。

风行草偃,从化无违,社会道德的拔节既需要风行,也离不开草偃

江苏南京,听到电台播发有人抢劫奥迪车的消息,多名出租车司机协助警方围追堵截,成功将涉案车辆拦截。四川遂宁,看到有人抢劫,前后多人追了上去,终使抢劫者无路可逃。河北保定,良心油条哥刘洪安拒绝用剩油炸油条,他带了这个头,越来越多的油条店不再重复使用剩油,良心经营之风蔚然。无数事实表明,正义所以能战胜邪恶,光明所以能战胜黑暗,善美所以能战胜恶丑,就在于众多的第二人一起汇成正能量的洪流。

许多时候,意义远比名次更重要。在自行车队中,有破风手冲线手的角色区分:

破风手在比赛中负责冲破气流,为紧跟其后的冲线手减轻空气阻力,临近终点时,体力相对充沛的冲线手奋勇冲刺,为车队争取冠军。

无论是破风手,还是冲线手,名次虽不同,但各担其责,各出其力,贡献不分大小。在社会风气的形成、道德价值的引领中,没有破风手的引领就缺少目标和方向,没有冲线手的跟进就难以形成趋势和力量。

第二当然不是盲从,而是一种正向价值的选择,择其善者而从,择其不善而改,向着正能量靠拢。上梁歪则跟着歪,别人送礼请吃自己也不闲着,这样的盲从只会使得违纪违法绵延不断。如果第一人挤占生命通道,众多第二人视其不善而不从,生命通道又怎会屡屡出现被挤占的局面?如果第一个人哄抢交通事故中散落的物品,第二人站出来制止而不是抢得更猛,是不是就能隔断哄抢的传播链?正是诸多第二人择定的价值,共同熔铸出道德向上拔节、人心砥砺前行的中坚力量。好风气要靠每个人来坚守,每道都顶得住,无论是政治生态还是社会风气,才不会出现裂痕和塌方。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人生一世,做何种人,成何种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身处什么环境,见贤思齐、起而行之都是难能可贵的进取态度。只要有颗向善上进之心,第几又何妨?

《人民日报》(

2015120204版)

9.“这条小鱼在乎!

xx

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现象:

地铁上,瞧见无座的老人孩子很想让座,一看他们不像很疲惫的样子,想想自己一天班上下来也挺累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坐着不动;大街上,看见有人带着孩子求助,心有同情,却因疑心这是拐来的孩子,便什么事也没做走开;马路上,听见有人在问路,想插嘴相助,转念一想何必多此一举,又若无其事地经过……我们常常瞬间产生善念,但为什么没有更进一步,把善念变成善举?

善念如花,善举似果。善念之花常开,善举之果却不易结。心怀善念,是有善端,这就像是水之源、火之星,正是善的基础。然而,如果徒有善念而不为,也不过停留在的层面,既不能给陷入困境的人以帮助,也不能给社会风气注入正能量,最终难免水源枯竭、火星熄灭。就此而言,善行比善念更重要,行动比观念更重要。

有这样一个启人深思的故事。暴风雨后,海边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卷上岸来的小鱼。一个小男孩不停地捡起小鱼扔回大海,有人劝他:

孩子,这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回答。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小鱼扔回大海。以行动为导向,把善念化成善举,涓滴又何尝不能汇成大海?倘若总在值不值得”“需不需要的犹豫中延宕,我们往往就错过了让一条小鱼重返大海的机会。

当然,止步于善念,也有现实的无奈。前段时间,有朋友在微信群、朋友圈转发消息,呼吁关注一名生活困难的儿童。然而,当地人得知后去寻找,却发现孩子的情况并非如此。朋友忙不迭发更正、发说明,浇灭了道德热情,更让人情绪有些沮丧。的确,不对称的信息、不规范的求助,往往给爱心添堵。从扶起跌倒的老人需要立此存照,到救助街头的乞丐却发现他们有的月入上万,这些坚硬的现实,冲击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拉长了从善念到善举的距离。一臂之力”“一步之遥,在很多人那里变成了举棋不定的两难选择。

有人说,最可怕的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沉默。善念之花结出善举之果,需要每个人的嘉言懿行与共同努力。纵然有过流血又流泪的极端案例,但是崇德之心不能因此止步、向善之行不能就此裹足。有诗人曾写下这样的句子:

如果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我就不虚此生;如果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平息一种酸辛,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巢中,我就不虚此生。然,保护善念的环境还需要涵养,托举善行的制度还需要完善,但对每个人而言,首先要让自己心中的火熊熊燃烧。

xx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悲悯之情、乐善之意,可是否伸出这只手、迈出这一步,却成为平庸与高尚的分界线。你就是他人的环境,让善念更多转化为善行,让善行善举少一些无奈,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

善念在路上,我们也不能让善行迟到。

《人民日报》(

2015040304版)

10.“网络劫持式的转载当休矣

xx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昔日苏东坡《题西林壁》中形容山峦多姿的名句,今日却被用来调侃网络转载的乱象,令人心生感慨。

游弋于网络空间,转载俨然已成神奇词汇。各种掐头去尾、隐去来源和作者姓名的做法早已司空见惯,更有以作家莫言之名流布的情感短文、励志警句,让本人都坦陈写不出来;用杨绛文章片段加上杜撰段落拼凑而成的百岁感言,在微信朋友圈不时浮现。一起普普通通的社会新闻,经由多路网媒八仙过海,事实就成了可以肆意装扮的小姑娘;一篇就事论事的时评文章,即便过了几个月也会被别有用心地打捞,张冠李戴地与当下的热点事件相匹配。

种种网络转载失范现象,不胜枚举。

央视女主播被砍”“中国超级计算机被14岁中学生攻破”“奥运冠军砍小区杨树”……举凡最近一段时间的网络新闻标题党现象,对传统媒体报道进行深加工,近乎招引眼球的标准模式。断章取义、移花接木,篡改标题、乱贴标签,煽动性、情绪化表达泛滥,这些舆论场转载中的网络劫持,不仅扰乱视听,更严重损害媒体公信。

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引发媒体和公众热切讨论如何多读书、读好书。其实,世界读书日的全称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市场经济条件下,著作权与商标权、专利权等一样,是知识产权的有机构成,其重要性不应有网上”“网下之分。就此而言,国家版权局近日发布《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着力治理网络转载生态,可谓正逢其时。

你可能听过这样一则故事。工程师受邀排查机械故障,在电机表面画条线即收费1000美元。面对质疑,他回应说:

一条线只值1美元,但知道在哪里画,值999美元。暂且不论故事真实与否,这确实道出了一条真理:

那些看不见的知识和智慧,往往蕴含着巨大价值。正因此,被转载的每一篇作品都凝结着劳动和创造,原作者的每一滴汗水都该得到体认与尊重。因而,以保护版权为契机,用日趋完善的制度为创新撑腰,让每一份辛劳获取应得的回报,也防止网络劫持扭曲作品原意、为各种不正当目的服务,才能更有力地呵护智力成果,助力创新驱动的大树加速成长。

一位作家说,生活有时候比我们的头脑走得更快、更远,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想清楚互联网时代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就已经置身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了。传播技术的快速演进激发了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也提醒人们思索传播责任、行为边界。切实增强版权意识、从严规范网络转载行为,谨慎握持手中的传播权、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当是互联网+”语境下,每一名现代公民的自觉。

《人民日报》(

2015042704版)

11.能度顺境方xx

xx

最近,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吸引了无数眼球。人们晚上追看、白天热议,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震撼思考。将近四年以来,大批腐败分子的相继落马让人们感到解气、快慰。一旦单纯的数字变成活生生的影像,过去光彩照人气场满满的大人物,如今对着观众涕泗横流,真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强烈的反差撞击人心,党中央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力量令人动容。

震惊最容易触发思考。曲终人散后,他们看似跟平常老头儿没什么两样,所不同的是,平民尚有含饴弄孙之乐,他们却不能。作为罪人,他们不值得同情;作为老年人,他们实在可悲。用自己的手毁了自己,并且捎上老婆孩子,这不是疯了吗?

疯狂正是这些人的通病。古人说亢龙有悔”“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讲的是同一个哲理。道理并不深奥,他们的智商更是不在常人之下,可为何如此愚蠢,难道跟自己有仇?

有始无终、善始不善终,是他们走向毁灭的共同特点。许多落马者曾经是草根逆袭的成功样本,付出和收获都多于常人。出身贫寒,有的缺衣少食,有的很早失去至亲,上学读书都靠党和政府接济,但他们没有被生活打倒,而是咬紧牙关挺了过来。曾为人民流过汗、立过功,在组织关怀培养下,位置不断提升,人生渐入佳境,未来一片光明。

然而,与他们一路上扬的人生曲线相交叉的,还有一条不断下坠的暗线,两者形成了一把锋利的剪刀。就像苏荣那样,开始尚能知止,后来出现一些小问题,最终由量变达到质变。他们都很享受连按电梯都是亲自的恭维,和一言九鼎、无所不能的权威感,脾气和胆子越来越大。什么人都敢交,什么话都敢说,多脏的钱都敢拿。及至东窗事发,这才大梦初醒,哀叹最多的,除了懊恼,就是人生毁了

克服逆境不容易,度过顺境方英雄。自古以来,逆境成才备受尊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故事最吸引人。其实,逆境奋斗有着不得已的压力推动,要么咬紧牙关杀出一条血路,要么自生自灭湮没无闻,只要发愤图强,不需要担心阴沟翻船。反倒是人在顺境,权力在握,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有很多选项可供勾选,假如大脑发烫、意志力萎缩,魔鬼就会找上门来。

哲人说,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韧坚韧是为了得到手中所无,节制则是不滥用手中之物。两相比较,从某种程度上说,忍住诱惑更考验人。

与拥堵的市区相比,行驶在一马平川的高速路上,临深履薄之心须臾不可无。

曾国藩当年一夜之间连升四级,却扛住了温柔的围猎,因为他知道无缘无故的好处都是钓饵,最终会得不偿失。忘乎所以为所欲为,等于在高速路上玩大撒把,当时越有面子,后来越跌份儿;当时有多放肆,结果就有多懊悔,这是一条人生定律。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有必要算一算腐败成本账,扪心自问腐败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更应当懂得廉洁即富足,无愧即有福,为人民谋利益最快乐,善始善终的人生最美好。(2016.10.28

12.读懂长征的精神力量

辛士红197510月,身患癌症的周恩来,在做完最后一次手术后,让邓颖超找来《长征组歌》的唱片,在熟悉的旋律中与病魔相搏。长征,就是以这样丰厚的典藏和精神的光芒,给人以追忆、启迪和力量。

80年前,我们党领导红军将一次危机四伏的被动撤退,变为一个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起点;将一段险象环生的艰难跋涉,变成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如果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自然摇篮,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象征,那么长征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

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透过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饱含深情的期许,我们应更加珍视长征的历史馈赠,更加坚定走好新长征路的时代担当。长征精神展示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的宝贵的精神资源,也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

长征胜利属于中国,但长征精神已走向世界。80多年来,不同国家、不同职业、不同思维方式的人们,对长征的解读从未停止。有人感叹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有人认为长征是中共党史上最壮丽的一页,还有人拿长征比较,汉尼拔的跨越阿尔卑斯山在历史的小剧院中失掉了光彩,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也只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则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

长征精神是用血与火熔铸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血战独树镇……红军官兵几乎平均每天一次遭遇战。徐向前在回忆百丈关大战时说:

附近的水田、山丘、深沟,都成了敌我相搏的战场,杀声震野,尸骨错列,血流满地。指战员子弹打光,就同敌人反复白刃格斗;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拉响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

长征精神是用生与死锻造的。4支长征大军,出发时总人数为

20.6万,沿途补充兵力

1.7万,到长征结束仅剩

5.7万人。湘江战役,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

8.6万人锐减为3万多人,担负后卫的红34师,原有7000余人仅剩下90多人。

无数个军需处长为了战友甘愿以命换命,无数红军官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是所信仰的事业。

长征精神是用苦与乐冶炼的。聂荣臻元帅曾说:

碰到了困难,人们就想起长征,想想长征,就感到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长征以战斗之频、河山之险、给养之难、病疫之侵、霜雪之冷,考验着红军官兵的意志与耐力。然而,就是这支每时每刻与死神打交道的队伍,休息时,有的读马列经典,有的表演《红军舞》,有的用法语唱《马赛曲》、用俄语唱《国际歌》……到处洋溢着乐观、友爱和热情,被斯诺称为最幸福的中国人

当今中国,正处在由大向强的关键一跃,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闯过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读懂、汲取长征精神,就应该经常检视自己可否拥有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激情,可否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可否保持千锤百炼不怕难的韧劲。

远离长征的枪林弹雨,沐浴时代的杏花春雨,我们只有像红军那样闯关夺隘、像红军那样心系人民、像红军那样紧密团结、像红军那样艰苦奋斗,才能在新长征路上展现出强大的中国精神、凝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

《人民日报》(

2016092604版)

13.不做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xx艺锭

转发的热门文章,原来是炒作;欣赏的名人名言,居然是代笔;分享的养生知识,竟是伪科学;各种心灵鸡汤、励志美文,其实似是而非……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如今,面对海量信息,该给自己提个醒:

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信息爆炸的时代,一种相反的体验却是信息收缩。面对海量资讯、多元观点,一些人仿佛置身迷宫之中,因为通道太多而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筛选甄别。所以,转发”“跟帖的热度,成了信息选择的风向标;点击”“点赞的数量,成了观点参考的指示牌。于是,分享同一个段子,阅读同一篇网文,转发自同一个大V……在信息的狂涌中,难免失去了独立思考的宁静。

思考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提升。然而,走捷径总是更简单。喜欢大而化之,喜欢立竿见影,喜欢流于表面的现象,喜欢一看可知的结论,这样的认知取向之下,对思辨性、专业性强的内容,对复杂的哲理、深刻的思考,反而不再感兴趣。长此以往,思考力就在简化中退化,自己的头脑变得空空如也,没了沉潜深流,徒剩一地鸡毛。

技术的演进对人类思维的影响,是一个引人思考的哲学命题。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忧心,电视的流行让人越来越不愿阅读,越来越不愿思考,甚至造成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隔绝。如果说电视因其直观性、娱乐性而弱化了思考力,那么互联网信息的碎片化、芜杂化,也可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同样的影响。波兹曼的思考,是向时代的发问:

当技术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做了一个减法,我们如何给自己的思想做一个加法?

实际上,网络并没有改变人们的思维实质,只是改变了抵达思考的方式。面对触手可及的庞大信息,是迷失方向还是有效整合,取决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满足于当复读机、传声筒,不愿思考;满足于浅阅读、浅吸收,不会思考;满足于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不善思考,最终就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即便是碎片化阅读,也需要系统性积累,才能把握住背后的思维路径、认识方法,从而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如果是简单化观点,更需要想想其中的逻辑误区、认识盲点,不仅是否定肯定,而且要理解分析。

在易如反掌地拥有观点”“态度感受之时,更需防止盲目、偏见和极端挤占了逻辑与理性的空间。不管哪个时代,也不会每个人都是思想家。然而,每个人却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者。不是只当数据丛林中的猎人和采集者,也应该有不甘为信息传播者而愿为思想瞭望者的志趣。叔本华说,经过自己思考获得的真理像自己天生的四肢——也只有这些东西才真正属于我们。只有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才能真正带来人类智慧的增长,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思考是勤奋的一部分,人最大的懒惰是思想懒惰。身处这个时代,有太多声音萦绕耳边。要在花繁柳茂中拨开、雨骤风狂里站定,不仅需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眼界,也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考,唯如此,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才能于众里寻他中浮现眼前。

14.匠心之道守破离

xx

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

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作品被称为把故事画活了,生前却自称是个大匠人蜗居闹市数十年,每日挥毫不止,在中国传统线描中融入西画写实造型方法,将线描艺术推向高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独具匠心,终而造诣精深,成其大器。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这样讲成为一流工匠的守破离

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由此我们也可以引申为各行业的匠心之道:

守,以理想为基,久久为功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破,以思考为底,无思考则无变化,无变化则始终是老样子,学而思才能芳林新叶催陈叶;离,以创新为核,有非同寻常的构想,方能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草婴、贺友直等的艺术造诣,可说是对此的生动诠释。善于守破离,何愁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当年,法拉第要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10年,在记下数千个“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

今天,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了寂寞,稳不住心神。有的人在立项资助诱惑下,频繁转换科研频道,甲地优惠到甲地,乙地优惠又跑回乙地。心上长草守不住,飘移不定,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干到极致?

破,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齐白石说: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要后人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一种现象存在已久,学某某而安于做小某某小小某某。如同受过训练的跳蚤,即使盖板已拿掉,也不会越过原有高度。没有则成墨守成规,则无从谈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前人技艺再高,也终究有局限性。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扬前人所长而补其短,方能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

离,意味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当年,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因其离经叛道,同行骂她疯了。多年后,其成果才得到承认,她也因此获诺贝尔奖。属于推陈出新,是横向进步;属于颠覆性创新,是纵向进步。历史的高峰永无止境,不日新者必日退。多些颠覆性创新,才会有一个又一个山外山、峰有峰。对新发现应先察而勿先骂,宽容离经叛道,激励异想天开,为颠覆性创新批量出现营造优良土壤。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匠心是精雕细刻和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20160726日)

15.别让速成毁了匠心

xx

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不少物事的生产创造似乎也加速起来。比如各类技能培训,只要有钱,到处都是班,两三个月就能拿到一本证书。写书、拍电视剧等等,也无不可以速成。

现代社会,时间就是生命,办事讲效率没有错。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事情确实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但实践也告诉我们,有些时候欲速则不达,一味地追求速成不是好事。正所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事物的成长发展往往有其规律,那些违背规律的速成,往往就会先天不足,无异于拔苗助长。一些以次充好的假冒伪劣速成产品,一些偷工减料的速成工程等等,多是以牺牲质量或成效,乃至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样的速成就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常言道:

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很多事急不得,更速成不得。古人对事物的创造,往往是匠心独运,不尚速成。如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各类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品,饱蘸着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创造的虔敬、对工序的苛求。

有多少巨匠们一生默默无闻,远离名利场,只为了完成一件作品、办好一件事情。

盛于魏晋时期的百炼钢之术,其制作过程需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直到斤两不减,如此千锤百炼,最终锻出高纯度的器具。这一丝不苟的工序,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工匠精神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只有沉得下心,才能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产品。高凤林作为一名特种熔融焊接工,35年如一日,一心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

0.08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纪录。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级,顾秋亮作为一名焊工,40多年来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追求卓越,一次又一次挑战极限,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他也被称为有钻劲儿的螺丝钉。没有那种精细入微的追求,没有那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体认,就很难有过硬的高精尖技术。

其实,不管是科技研究、手工制造、养殖种植,还是行医执教、著书立说,行业千万种,从业者至少都应该有一颗基本的匠心。这颗匠心,不仅是对规律的尊重,对创造的敬畏,更是一种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养此匠心,则会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生出一种宁静致远、潜心于事的定力。涵养工匠精神,容不得浮躁,容不得唯利是图,容不得急功近利的速成

速成是匠心的克星,欲养匠心,必戒速成心。多少粗制滥造、速生速朽的物事告诉我们,急于求成于事无益,急功近利更难立身。唯养一颗匠心,不迷于声色,不惑于杂乱,沉潜自己、专注一事,方能有所成、有所立。

《人民日报》(

2016090904版)

16.xx历史,就是捍卫良知

xx

近日,备受关注的侮辱革命烈士邱少云案一审宣判,二被告被判决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消息传来,人们都说痛快

中有。现实中,总有一些人出于各种目的,或借解构历史的由头、或假学术研究之名义,罔顾历史事实,任意剪裁素材,去臧否史实、编造故事、扭曲是非。在他们眼中,历史似乎是个可以任由自己打扮的小姑娘,全然不顾相关言行会混淆视听,给社会信息流注入杂质。

不仅以己度人,更以当下的条件彼时的环境,这是历史虚无主义者的一个突出病症。对红军长征的前因后果、具体情境认识模糊,却绞尽脑汁提出相关行程不及二万五千里,妄称昼夜奔袭120公里的飞夺泸定桥被神化;对抗日战争的历史全貌、文献史料梳理不精,却恶意贬低平型关大捷的战场功绩,肆意质疑小学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多处细节失实;对抗美援朝的时代背景、战争史实一知半解,却臆断黄继光无法以血肉之躯阻挡地堡枪眼,诋毁邱少云不可能匍匐在烈火中一动不动……一寸山河一寸血,穿过历史的风烟,类似的贬损何以对得起先烈先贤?

一些人涂抹事实、曲解史料,虽然表面上打着解密历史”“还原真相等幌子,根本上还是难逃名、利二字。仔细推究,他们在价值观上一味利己,为沽名钓誉而不惜歪曲真实、为追逐私利而不惜扰乱视听,于利己主义的死胡同兜兜转转;在认识论上主观先行,人为割断实践与认识的联系、混淆真理与谬误的边界,于主观主义的渊薮中不见天日;在方法论上轻率武断,只顾一点不及其余、流于表象疏于本质,于形而上学的陷阱里漏洞百出。最终,也必然会遭人厌弃。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上世纪80年代,苏联国内受所谓新思维以及国外敌对势力等影响,放任历史虚无主义横行流布,结果以卓娅、马特洛索夫、奥列格等为代表的一批英雄人物被污名化,进而出现党史国史也被否定颠覆,最终导致国家走向分崩离析。苏联殷鉴不远,其中的历史教训值得深思。历史集体记忆堪称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往往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一个人如果失去对过去的理性判断,注定是可悲的;一个民族如果失去对历史的敬意,则更加难以直面未来。

葆有足够的温情与必要的敬畏,无疑是对待历史应有的一种姿态。对个体而言,尽管大多数人都没有歪曲历史事件、丑化英雄人物的恶意,但随着社会价值日益多元、传播技术日新月异,也应注意对极少数处心积虑者保持警惕,并自觉抵制披着多种外衣的历史虚无主义现象。因为无论在历史事实、人类良知面前,还是在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面前,总有一些底线不能被击穿,总有一些雷池不可被逾越。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历史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人们认知过去、对待自我的态度,也照见了喧嚣背后的世道与人心。今天,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已久,正在爆发出来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尤其需要从历史中不断汲取前进的动能。尊重事实、心存敬畏,珍视岁月长河中凝结的精神珍珠,向历史虚无主义大声说,每个人才能成为负责任的现代公民。

《人民日报》(

2016092204版)

17.人生需要顶住

xx

打一分赚一分,我们一起顶住!”“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不管怎么着也得顶住!”“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能顶住!”……

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后,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甸甸的人生金牌”——人生需要顶住

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是精神意志的较量。顶住,既是一种姿势表象,也是一种内心观念。顶住,不是无可奈何的被动选择,更不是安于现状的消极保守。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发动机

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说的是成功的偶然性。然而,这种不费功夫的偶然,却存在于吾将上下而求索”“众里寻他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之中,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必然。世间事,除了岁月,没有不费功夫就得来的好事。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国学大师钱穆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一生著书立说达1700万言,还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门径。

年复一年的顶住,最终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

顶住是毅力,坚忍不拔。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前进路上,艰难困苦是灭顶石还是垫脚石,关键看能不能顶住。爱迪生说,失败了一千次并不可怕,最起码我知道这一千次的努力都是不可行的,于是我就会做出第一千零一次的努力。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说到底都是一个屡败屡试、愈挫愈奋、不断顶住的过程。成功路上,不仅要看能否吃得了坐冷板凳的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还得看能否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忍之苦。无数事实证明,面对困难时选择顶住,一个个失败、挫折和困难,就会从绊脚石变为砌筑人生进步的垫脚石

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当年长征,尽管起初红军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不知道最终去往哪里,但大家坚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坚信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达到。正是因为对这一目标的坚定不移,才使红军不怕远征难,把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远征,化作了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马克思说,他能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前后坚持40余年时间进行《资本论》的研究撰写,关键是目标始终如一。凡事咬定一个目标,矢志不渝,必会凌绝顶而览众山。

世界上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沾满了太阳的光辉!希望是一种坚持,使灵魂深处保有一片自由的天空,为相同的生命做出不同的解释。的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有转型的难题,有升级的压力,但只要我们选择顶住,有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劲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执着,就一定能让关不住的鸟儿,羽毛都沾满太阳的光辉,始终飞翔在希望的田野上。

2016-08-25人民日报评论

18.宽容失败与追求成功并不矛盾

xx

天底下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离冠军一步之遥,却又擦肩而过。这届奥运会上,孙杨在400米自由泳中以

0.13秒之差屈居亚军;吕小军与哈萨克斯坦选手举重成绩相同,却因体重略重遗憾摘银;张彬彬在女子50米步枪三姿决赛中,以

0.2环之差位居第二……赛程已然过半,中国军团斩获的奖牌数,也少于前几届同期。

赛事比拼激烈异常,有胜利的喜悦,就有失败的遗憾,但这并不代表失败不可接受。当下的舆论场上,苛求成绩、气急败坏的少了,宽容理解、平和淡然的多了。本国运动员失利,网友送上祝福,温言鼓励尽力就好;经历无金日,观众表现理性,专注挖掘赛场闪光点;而若将视线从金牌上移开,花木兰、穆桂英头盔等中国元素,赛场求婚等浪漫故事,无不丰富着奥运的色彩。对此,有人欣喜:

国人的金牌情结淡了,对失败更宽容了,是心态成熟的表现。有人则忧心忡忡:

这会否消解掉人们对成功的追求?

这些年,国人对奥运争金失利的看法,已悄然变化。循着历史的脉络,便会发现,宽容失败的心态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它与追求成功并不矛盾。

还记得,1988年汉城奥运会,体操王子李宁因发挥失误,无缘金牌。

赛后他对着镜头微微一笑,但观众情绪却被这一笑点燃了,不满与苛责如潮水般向他涌去,有人说他丢了中国人的脸,更有甚者,直接邮寄刀片给他。

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飞人刘翔在预赛时因伤临场退赛,受到了山呼海啸般的指责。四年后的伦敦奥运会,他旧伤复发,拖着伤腿蹦到终点,吻别赛场,骗子”“影帝的谩骂汹涌而来。

而如今,2016年里约奥运会,卫冕冠军孙杨在1500米自由泳预赛中,因感冒成绩不佳,无缘决赛。网友们则表现出特别的理解和关爱:

像这种高手如林的比赛,别说生病了,哪怕是身体没事但发挥不好,成绩都会落后。

从为一块奖牌大悲大喜、患得患失,到胜固可喜、败亦泰然,这种国民心理的变化植根于现实的深刻变迁。在曾经那些不被看好的年代,我们太需要金牌来证明这个民族的能力。赢得金牌,不只是体育上的胜利,更被赋予了浓重的民族情感寄托。而在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的32年后、成功举办奥运会的8年后,赛场内外,中国都已经有更多的领域来证明自己。东亚病夫已成金牌大国,中国的发展已成世界奇迹,这头已经醒来的东方巨狮,让她的国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信和底气。今天的国人正在以更开放、更平和、更健康的心态宽容失败,展现出一种愈发从容的大国气象。

宽容失败,并不是说宽容所有的失败,更不代表对成功无所追求。我们乐于宽容的失败,是奋力拼搏之后依然可能会有的失误,是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过程中难免遇见的挫折。凡被宽容者,多是各自领域的强者,他们被寄予了厚望,而又未能实现目标。他们追梦过程中的奋斗、坚持、付出等等,已不负于奥林匹克精神,已足够获得尊敬。而至于那些由于不思进取、不务正业等造成的失败,则与此有本质区别。简而言之,宽容失败,不是不想赢,而是明白奋斗的过程同样重要,而是我们输得起、等得起,也会赢得起。

宽容失败与追求成功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对失败足够宽容,提供给运动员更好的成长环境,他们才可能轻装上阵,冲击更好成绩。超级丹在近日的访谈中表示,很多名将参加奥运发挥失常,正是因为给自己的包袱太大。确实,奥运场上有太多意外存在,以此为唯一的评判标准不完全客观,压力过大只会起到反作用。观众们需要帮助运动员卸下这过重的包袱,让他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走得更淡定一些。

一个国家,当她的人民获得了自然生成的大国心态时,才是真正的大国。追求成功同时宽容失败的成熟心态,不应局限于奥运赛场上。世界是一个比奥运会广阔得多、也复杂得多的舞台,我们需要以大国心态来保持定力、追求卓越,来标定位置、展现自己,来成就更加精彩的中国故事。

2016-08-17人民日报评论)

19.xx激荡xx

新长征路上,让英雄气充盈神州大地,才能孕育出一个又一个英雄,才能续写一篇又一篇传奇。

中国人必须拥有自己的反导系统!为了这口气,反导尖兵陈德明26年铸盾天疆,在荒凉大漠写下精彩人生;绝不能再让洪水夺走乡亲们的命!刘景泰落水失踪了,但他的精神正筑成千里大堤;飞行不仅是勇敢者的事业,更是我的使命所系、价值所在!为了这个使命,舰载机飞行员张超把29岁的青春化作了海天飞鲨”……

这个夏天,山河激荡英雄气!媒体上,人们点赞英雄用信仰冶炼出来的气节、气魄;交谈中,人们赞叹英雄用钢铁锻造出来的气概、气度。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中华民族五千年代代相承的精神气息里,英雄气始终汹涌澎湃。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许身报国的英雄气,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自我牺牲的英雄气,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是蔑视困难的英雄气。

而今,尽管价值多元,社会多样,但英雄气这个正向氛围的最大公约数从未消减。《亮剑》连年热播,还不是它呼应着人们遇到强敌,哪怕倒下也敢于亮剑的共鸣?阎肃那弦歌感人心的旋律常年激昂在大街小巷,还不是它振奋着人们内心那潜伏的豪气?已是耄耋老人的抗战老兵在“9·3”阅兵中获得最高敬意,还不是他们让众人感怀于当年那血战到底的英雄气?

英雄气激荡,国家有希望。新长征路上,让英雄气充盈神州大地,才能孕育出一个又一个英雄,才能续写一篇又一篇传奇。

英雄气是胆气。俗话说,无勇气不英雄。男儿有胆气,仗剑走天涯。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之所以能打败联合国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志愿军尽管少,但足。小高岭战斗中,在连续击退敌人8次疯狂进攻后,阵地仅剩一人,但他抱起10公斤重的炸药包冲进敌阵,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他叫杨根思,在用生命信守人在阵地在誓言的同时,也把磅礴的英雄气刻在新中国的年轮里,刻在后继者的心灵崖壁上。

英雄气是氧气。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曾说,在研制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遇到困难时,他想一下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话,浑身就又充满了力量。1950年,进藏先遣连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喘不过气来时,连长李狄三和大家想到出兵西藏,解放西藏的任务,就像吸了氧气一样充满力量,再次迈上风雪路。哲人有言,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对目标坚定的人而言,英雄气就是氧气,英雄气就是动力。

英雄气是正气。英雄气是霸气而非匪气,是豪气而非邪气。英雄之所以为英雄,首先在于其目标和动力正确。正所谓高尚的目标用卑鄙的手段来实现,同样不是高尚的行为。古人云:

分虽严明而情贵周通。只有让正气成为英雄气的底色,威武而不私、勇毅而不俗、大公而不薄,才能绝恶弃俗,下自成蹊,重情重义,上下服膺。

时势造英雄。在活力迸发的中国,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鼓点,迎着越走越近的复兴梦想,在东风吹醒英雄梦,笑对青山万重天的今天,我们不妨多呼吸一下英雄的气息

20.要争气不要斗气

xx

人靠什么争气?不是靠嘴巴吹出来的,而是靠实际行动干出来的。

俗话说:

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活着就是为了争一口气。有的人曾家境贫寒、出身低微,被人瞧不起、看不上,然而刻苦努力、一路打拼,最终靠苦学苦干成就一番事业;有的人在学习、工作上曾落后于人,事不遂愿,然而卧薪尝胆、奋发作为,结果弯道超车,令人刮目相看。

懂得争气、努力争气的人,血是热的,心是澎湃的,生命是年轻的,如破土小草茁壮地生长,似破茧之蝶顽强地展翅,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当年鲁迅先生对笔下的阿Q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俗言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阿Q可恨之处便是不争气。

人,应该争气、必须争气。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来到这个世上,大多数人都想踏踏实实做几件有意义的事,轰轰烈烈干几件争光添彩长脸儿的事。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正是冲着有外国人称能够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的挖苦,顶着重重压力,用不到4年的时间建成了原计划6年完工的我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铁人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为国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还有当年曾经让无数国人扬眉吐气的女排姑娘,以漂亮的五连冠打出了国威,赢得了尊严,等等。这些早已成为我们集体记忆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争气的意义和价值。

人靠什么争气?不是靠嘴巴吹出来的,而是靠实际行动干出来的。争气实际上争的是志气和骨气,最终还得靠本事和本钱,靠实力和实干。越是在遭受挫折的时候,越需要争气;越是在遭人歧视的时候,越需要争气;越是在受制于人的时候,越需要争气。干出了成绩,取得了成功,就是最有力的争气。

真正懂得争气、学会争气的人,是不会也没必要去斗气的。斗气就是赌气、撒气、怄气,往往你争我斗说气话、发脾气。或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贬损他人,伤人面子又伤人里子;或互不相让,在那里掰手腕,非得争高低、论输赢、决强弱;或图自己一时痛快,撂挑子”“卸担子,等等。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赌气、撒气、怄气,或许能解一时心头之气,实际上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伤身又伤心,伤人又伤己。《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大叹既生瑜何生亮,结果斗气而亡。眼下,一些人路怒开斗气车,也常常因一时之怒而酿成大祸,教训惨重。斗气好比蜜蜂蜇人,把整个生命拼在对人的一刺之中。赌气堵的是自己的路,斗气伤的是自家的命。人可以较真不可以较劲,可以红脸不可以翻脸,斗气就是在较劲和翻脸。

争气是强者的阶梯,斗气是弱者的拐杖。要争气,不要斗气。

2016-08-09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时评文精选20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