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用—详解银行理财“八不等” 认识误区要消除

发布时间:2020-06-26 06:42:29

工作用—详解银行理财“八不等” 认识误区要消除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从写字楼里的精英,到胡同里的大爷大妈,几乎都会说这句话。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理财观念正在深入人心,与此同时,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也有了长足发展。从2004年首款产品发行至今,银行理财产品已走过6个年头,发行数量每年都呈上升态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银行理财产品,此情可喜。   面对投诉银行欲私了   “但很多人还不懂银行理财产品。”国家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彦斌说。由于不了解,市场中浮现很多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抱怨声音,甚至因此引发不少纠纷,投资者如何正确认识银行理财产品,成为理财市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80%~90%客户不懂产品   不清楚自己在买什么是投资者最大的误区。比如近期备受争议的银保产品,有的客户买了分红型保险,却浑然不知自己买的是保险,还当银行理财产品买,甚至当成是定期存款。   “据我们了解,有80%~90%的客户对银行理财产品不了解,他们通常是这次买了一款产品赚钱了,下回还接着买;赔钱了,以后再也不碰这种产品了。客户根本不清楚产品为什么挣钱、为什么赔钱。”吉林信托理财中心副总经理刘宏宇向《投资者报》表示。刘曾经在交通银行 、民生银行 、东亚银行历任高级理财顾问,对投资者有直观的认识。   在他看来,造成这一误区有主观和客观两类因素。从主观上讲,不少客户不明白这类产品,却又懒得去看说明,“很多客户上来就问产品是不是保本,一听保本当即拍板就买,而不关注收益实现的可能性。”   刘宏宇认为,很多客户并不明白银行理财产品保本是如何保的。“其实,很多理财产品最大的风险是收益性风险,而非本金风险,但没几个客户能明白。”   此外,客观上,银行客户在读产品说明或听银行客户经理解说后也容易产生误解,“各个客户经理的表达方式角度不同,客户的理解能力也不同,造成讲出来的内容五花八门,客户理解上也会产生偏差。”刘宏宇解释。   用“八不等”来解读银行理财   那么,究竟该如何正确认识银行理财产品?主要的误区集中在哪些方面?   “从本质上讲,银行理财产品就是银行推出的基金。基金有赚有赔,银行理财产品也同样。”刘彦斌表示,基金是集其他人的钱找专业的人来投资,基金公司是自己发产品、自己管理,虽然银行只管发行产品不管投资,投资任务交给其他专业机构,但从集合客户资金的意义上说,银行理财产品实质上就是“基金”。   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副主任王增武博士看来,投资者现在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抱怨可以理解,这是银行理财市场发展初级阶段中必然会存在的问题。他以“八个不等关系”为逻辑,向《投资者报》记者详细解读如何正确认识银行理财产品。   王增武首先强调“银行理财≠储蓄存款、预期收益≠实际收益”。“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一般以年化收益率展示,如某款3个月产品的年化收益为5%,则产品到期的实际收益为1.25%;另外有的产品收益率不含费税因素,就会产生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的情形;外币产品还会有汇率风险,如某款产品虽然到期实现了预期最高收益,但投资币种汇率水平的大幅下跌也会导致产品的实际收益远远低于预期最高收益。”   “到期保本≠永远保本”恐怕是很多投资者难以考虑到的问题。部分保本产品是持有至到期时才能保本,如果提前赎回,则可能难以保本,本金还会遭受一定损失。这是因为当投资者进行提前赎回时,产品的收益是按产品当时的价值进行核算,而非产品说明书中的预期最高收益或保本条款。   “去年黄金价格飙涨,而部分挂钩黄金的银行理财产品却是零收益,很多投资者难以理解。”王增武说,这是因为第4个不等关系——“基础资产涨≠产品收益高”,通常有这种不等关系的类别产品都是结构性产品,这类产品收益水平取决于基础资产与支付条款(产品收益的计算方式)的吻合度,吻合度越高,产品的收益水平越高,反之亦然。   挂钩黄金的理财产品条款与黄金价格走势错配,即虽然黄金价格上涨,但支付条款有可能看平或看跌黄金价格,由此就不会有收益产生。   有些银行理财产品会设定自动终止条件,一旦触动该条件,这款产品就会提前终止,如当基础资产涨幅超过80%时,产品将自动终止,但此时要注意“提前终止≠提前赎回”。“提前赎回属于主观能动性,需要支付一定额度的费用。”王增武解释。   除去上述5类不等关系,王增武提醒投资者应具备最基本的常识,最后3类不等关系分别是“高(低)风险≠高(低)收益、口头宣传≠合同约定、别人说好≠适合自己”。   挑选产品注重风险和收益点   “目前在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中,投资者教育缺失,这让客户很难分清一款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点在什么地方,当投资者购买一款产品时,主要是听从产品销售人员的说明解释,这往往会对产品的收益和风险产生误区,出现问题时投资者接受不了,就会质疑银行,导致对银行的信任度降低。”王增武向《投资者报》记者说。   他认为可从监管机构、设计发行方金融机构、投资者教育程度三个层面对目前的现状进行完善。   “现在的投资者人群中,股民数量可能比较多,在选择股票时,肯定是认可该只股票增长前景才会购买的,在发生亏损时也不会有太大的怨言,认为是环境等造成的异常事件,对银行理财产品也应该是这样的思路。”王增武称。   刘宏宇建议投资者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投资偏好,无论想做什么投资,心里一定要有个初步打算。   “很多客户对于产品本身、投向、收益实现可能性有多大的关注度不是太高,越低端客户越是这样,高端客户还好一点,他们有一定的品鉴能力。”刘宏宇表示,银行客户经理要特别提醒客户在挑选产品时注重两点:第一风险性,该产品是否保本;第二收益性,着重看其能赚多少钱。   都是银行理财产品,选择银行也很重要,不同银行风格不同。外资行偏激进,内资行则偏保守谨慎,而内资行中的股份制银行产品设计相对要较国有行灵活。因此不同类型投资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银行。   “另外建议客户买期限在两年以内的产品,否则时间太长,市场变化难以掌握。”刘宏宇建议。   “还是那句话,客户多看少动,把产品说明书带回家仔细看。”刘彦斌再次强调,这句话是过往《投资者报》记者采访刘彦斌时,最终都会补上的一句话。

工作用—详解银行理财“八不等” 认识误区要消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