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发布时间:2017-11-16 17:12:49

登高》教学设计

西吉县职业中学 高芳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2.在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4.学会写景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朗读和背诵。 2、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学方

1、吟诵法2、讲析法和点拨法3、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多媒体显示郭沫若的这幅对联PPT1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写的是谁?杜甫这是

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对联,他高度概括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两个方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登高》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 音频诗歌,学生注目。多媒体播放音频链接ppt2

2. 请学生范读,其他学生默读

3. 学生自由朗读后结合注释默读

(三)诵读赏析,探究诗歌的景情关系
1用一个字来概括全诗的情感基调,该如何概括?

2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悲”,诗人“悲”什么?

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诗人悲的情怀。PPT3针对第二个问题提出一下三个小问题
①首联和颔联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广阔深远的图景,试问,哪一个意象让你感受最深,请描绘一下,

答案多样:如飞鸟,在劲风中摇曳吃力盘旋,飞舞的鸟这个意象,意韵较深。写出了孤鸟的无力、脆弱,这何尝不是诗人的写照。这种意象在杜甫其它诗中也可印证,如《旅夜抒怀》同是临江抒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多媒体显示这首诗ppt4对于这首诗,教师可适当点拨,江上景色,野阔天低,大江奔流,尤显旅人的单薄与脆弱,孤独无依。所谓的文章,官职皆随水而逝,成过眼烟云,自己有如茫茫天地间一个小小的飞鸟,只有无尽的悲凉充斥其间。又如落叶、长江。就“落叶”这个意象而言,一叶知秋,落叶的萧萧表现已到深秋,大自然有春、夏、秋、冬,秋天尤其让人感到伤感。如学生提到“长江”这个意象,情不自禁地想起孔子“逝者如斯夫”的感慨,联系诗人生平是否有韶光易逝,而壮志难酬的遗憾呢?

②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登高秋景图

答案:登上高台,眼望远方高远天际,茫茫无边,耳听猎猎西风,老猿悲鸣,沙走江上,水落石出,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在急劲的西风中,孤鸟吃力地翻滚,大风四卷,孤鸟回旋,徒增无限感伤,近看枯叶萧萧而下,黄叶满地;远观滔滔的长江,滚滚东逝,不禁让人想起孔夫子“逝者如斯夫”的千古浩叹。

③“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中写景,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案:这两联浑然一体,境界深邃悠远,营造出天地萧飒悲凉、凄清的景境,渲染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内心无尽的悲凉,悲叹大自然的秋。

:诗人仅仅悲叹大自然的秋吗,所悲之秋还有没有别的意味?

教师课结合多媒体,可适时展现杜甫生平及此诗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作如下的解读ppt6

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第二年,晚年的诗人仍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生活困顿,再加上年老多病,登台赋诗,想岁将百年,生命将尽,而命途多舛,壮志难酬,而对于封建时代的士大夫而言,政治前途如此暗淡,无异于要了诗人的性命,今诗人头发花白,命将尽而事业无成,不由悲从中来,悲叹个人生活的困顿同时,更加悲叹政治生命的困顿,实为悲叹个人人生之秋。

⑤诗人悲秋,悲自然之秋,悲生理之秋,这些也许都不是“悲秋”的根本,那么“悲秋”的根本是什么?请结合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讨论、分析。

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等大量诗人的诗作中,我们似乎恍然大悟,悲秋,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悲生理之秋,更深层的是悲社会之秋,国家之秋。(多媒体显示杜甫的这些作品ppt7)。《登高》一诗真正的意蕴,是悲自然之秋,生理之秋,国家之秋的有机统一,体现的是诗人忧国伤世的博大志士胸襟和情怀

(四人一组,合作探究,交流探究成果,教师适当引导补充)

(四)小结全诗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五)作业:背诵并默写全诗

(六)板书设计下图所示:

                   ——孤独哀伤
写景 融情入景
         无边落木    不尽长江  ——韶光易逝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漂泊孤苦
抒情 恤己伤时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忧愤苦闷

 

登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