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吕梁高级实验中学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发布时间:2019-05-18 22:22:13

2019年吕梁高级实验中学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4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的流遇[注]民歌

李雄飞

文字出现之时,远古民歌早就在不断产生又不断消失。流传至今的上古民歌及四方之音,是先民持续流寓的结果。各地人类最初发出的声音清浊粗细有别,各地民歌的差异从产生的时候就开始存在了。
  古代民众的大规模流寓往往是非持续性地骤然流动开来,其原因有天灾或部族迁徙等,但战争等人祸尤巨。不同时代、地域、民族之不同阶层、身份、职业、性别、年龄的不同人群以不同方式经历不同路途、遭际、命运之流遇,由此而引起的自然、社会与人文氛围之变化,使得流寓者创作出风格、种类、形态、旨趣迥然有异的民歌。他们以歌完成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诉求,在现实世界与艺术氛围里寻找心理平衡。
  一些民间歌手随编随唱,形成个人演唱风格,使得许多民歌相互影响,也由之诞生了许多经典民歌及民歌类别。社会流寓改变着民歌土壤,造就了一部分民间的歌者与歌曲。但战乱频仍使得许多地方人死歌绝,成了民歌空白带或隔离带。民歌对于社会流遇的记录与反映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有被动与主动、外出与家居、群体与个人等。民歌具有动态性与传播性。古人将民歌谓之为就道出了民歌的流动性,民歌总是以鲜活的面貌存在,歌唱的过程就是传承过程与传播过程。
  一般情况下,百姓在一定地域内相互流动,自然形成品种与文本大同小异的民歌文化区。陆地、大河等隔不断歌来歌往,出现了毗邻民歌文化区,区域之间形成大致相似的民歌文化带,直至遇到不同的民族文化区域而渐趋中断。民众短距离流动一般在同一文化带,他们把当地民歌带出去,把外地民歌带进来。起初,两地民歌的传播交流也许并不理想;可旷日持久,相邻或间隔的民歌文化区的多种民歌长期融汇,往往重构而成一种新民歌。而民众长途流寓,一般会在不同民歌文化带里进行。流遇的间断性与复杂性使得一种民歌从此地传到彼地,沿途形成许多民歌文化过渡区。
  可惜,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中国古代民歌只有少数来自劳苦大众,十有八九依靠优伶继承与发展下来,为了谋生,优伶一般从乡村流寓到城镇。他们对传统民歌予以加工、改造与再创造,然后在茶馆等场所表演,由此变成了俗曲。少数民歌从乡移于邑,经才人文士之手,同样成了俗曲,古代文人怀才不遇者众多,纵然为官,官场生态又会使多数文人遇黜遭贬。于是,此类文人们便纵情山水,逗留市井,耽溺诗酒,流连歌伎。歌伎的俗曲被流寓的文人记载下来,竭力效仿,其仿作便也被当成了民歌。历代学人不辨真伪,以讹传讹,俗曲就成民歌了。

(选自20171120日《光明日报》)
【注】流寓:流落他乡居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A. 民歌比文字的历史要长得多,但也因为文字的出现才使得各地的民歌产生了差异。

B. 流寓民歌创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有不同的风格,但都是流寓者精神诉求的寄托。

C. 民众短距离流动在同一文化带,长途流寓则在不同的文化带,前者民歌交流并不理想。

D. 我国古代民歌变成俗曲主要是通过优伶或才人文士对其进行加工、改编与创造而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 文章第一段先指出了流传至今的上古民歌及四方之音的来历是由于先民持续流寓,然后指出了各地民歌的差异一直存在。

B. 文章第二段先分析古代民众大规模流寓的原因,接着分析了不同的流寓导致了流寓民歌的迥然有异,最后点出歌者的诉求。

C. 文中用古人把民歌叫作“风”的事实说明了民歌歌唱的过程是传承与传播的过程,论证了民歌具有动态性与传播性的特点。

D. 古代歌伎的俗曲被流寓文人记载并竭力效仿,后被当成了民歌,文章以此来证明历代学人不辨真伪,以讹传讹的论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A. 我国古代民众大规模流寓并非持续性的,而是骤然流动开来的,这是因为战乱频仍。

B. 民众的流寓会引起自然、社会与人文氛围的变化,对于民歌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益处。

C. 民歌从此地传到彼地,沿途形成民歌文化过渡区,这与流寓的间断性与复杂性有关。

D. 一些文人如果没有怀才不遇或遇黜遭贬,有可能就不会逗留市井,耽溺诗酒,流连歌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木 匠

黄荣才

  ①老开是个木匠。老开是个很老的木匠。

  老开当木匠的时候才15岁。那时候,老开的舅舅是乡村里有名的木匠,老开读了几年私塾,字没认多少。老开对舅舅的木匠活倒是很有兴趣,老是缠着舅舅问这问那,帮着拉墨线,磨斧头、刨子、凿子,锉锯锋。趁舅舅休息时,老开还拿着废木料又刨又锯。老开的父亲看了,倒也干脆,把老开从私塾里领到舅舅的跟前,说:“跟着你吧,学一门手艺,饿不了肚子。”老开就这么成为一个木匠,小木匠。

  老开的木匠当得风生水起,他整天沉浸在木匠活里,琢磨式样,打磨边角,名气是越来越大,十里八乡娶媳妇嫁女儿,都以请到老开打家具为荣。老开的手艺没得说,人又随和,对价钱也不计较,没有“师傅气”,不会摆架子。主要的家具打完了,还用边角料打个凳子或者小柜子,活忙完了,基本上没有废料。这口碑慢慢传开,老开的生意就越来越好,上门请老开的人越来越多。老开听了要打的家具,心里估摸着需要几天,在墙壁上做个记号,时间到了,就自己挑着木匠工具上门。定好了时间,老开就按照时间表接活,中途谁要加塞,老开根本不理,先来后到的规矩可不能破。

  老开的木匠当得来劲,生活也过得很滋润。后来进了手工业者合作社,老开凭手艺赚工分,虽然收入少了,但他依旧沉迷于自己的木匠活。改革了,开放了,老开的生意又火了起来,老开脸上的皱纹舒坦了,干活的时候还跟着录音机哼几句。

  我给你打一套家具。”老开的话一出口,老开的孙子就笑了:“爷爷,现在谁还兴那些啊,又笨又重。”老开的脸黑了一下,老开的儿子刚要开口,老开又笑了:“就是啊,现在谁还打家具呢?要什么家具到店里一挑,什么式样没有?新潮,方便。”老开的儿子以为父亲气晕了,在说反话,看看又不像。“还是爷爷开明,不是老脑筋。”孙媳妇脆生生的话,让老开的笑容更灿烂了。孙子也高兴了:“爷爷好,好爷爷。我还以为我的新房要摆上一堆木头的家具呢。”“好了,就你们嘴甜,爷爷是那样的老糊涂吗?我可不干这种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的活。”“那我们选家具去喽。”孙子和孙媳妇手拉手出门了。老开看了,笑容收了起来,眼睛里有了水雾一样的东西。“爹!”儿子担心地叫了一声,老开摆摆手,不说话。

  等孙子结完婚,老开还是坚持回到乡下。老开把收拾好的木匠工具一样一样拿出来,一看就是老半天,眼神里满是落寞。“爹,要不你买材料打套家具放老屋里,也许以后人想看家具就得到您这来呢!”来看老开的儿子小心翼翼地建议。老开的眼睛马上亮了。老开手脚利索地忙活开了,锯,刨,凿,忙得不亦乐乎。两个月过去了,一套家具,床、桌、椅、柜,甚至犁、风柜、耙等农具,一应俱全地出现在眼前,在老屋散发着木头的芳香。坐在这些家具中间,老开笑得很灿烂。“爷爷你太厉害了,要不是这些家具这么大,我都很想搬到我新房里当摆设呢。”孙媳妇的表扬让老开更是如吃了蜜一般。

  老开天天看着自己的这些家具,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过了半个月,老开打电话给孙子:“带你老婆回来,爷爷送你们一份礼物。”孙子夫妻俩到家的时候,他们都傻眼了,家里的木家具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家具,有床、桌子、椅子、柜子,还有水车、锄头、犁、耙、风柜、木碗,全都活灵活现,只不过是缩小版迷你型的。“好了,这些东西你们要哪几件,拿回去吧。”“爷爷你太伟大了,我要这个,还有这个。”孙媳妇像小孩子一样,挑了这个拿那个。“爷爷,谁说你落伍了?谁说你英雄无用武之地?你继续打这样的小家具,我放到我的超市卖,肯定畅销。”孙子不愧是做生意的,头脑中有这根弦。

  老开又忙活起来了,小家具越打越多,名气越来越响亮,老远的人都来他家看他打家具。报社、电视台也来采访,“寻找远去的农耕文明”“钩沉儿时记忆,感受农耕文明”“一个人和他的家具情结”等报道出现在报刊、电视上。老开一点也不寂寞,“我要办个家具农具展览”,不管是否畅销,老开每样产品都要留一件,他有了新的想法。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A儿子、孙子、孙媳妇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他们的出现既使得老开的形象真实丰满,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 小说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叙述有条不紊,语言生动华丽,故事情节看似平淡,实际上却耐人寻味.

C. 尽管老开手艺精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他的手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他做小家具其实是一种伤感无奈的表现。

D. 小说采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在与其他人的对比中,老开的形象更加突出,性格特征更加鲜明。

E. 小说通过木匠老开的故事,巧妙地反映了时代在进步,人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主题,引人深思。

5. 请简要概括老开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6

6. 从老开的人生历程中,你能获得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成人不自在

郭英德

  《西游记》记录了孙悟空从出生、成长、奋斗,直到成为斗战圣佛的曲折过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人不自在。

  孙悟空的出生,和普通人大不一样,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摆脱了人与生俱有的社会关系。用小说的话,就是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约束。那么,作为一个原生态的人,他是不是就获得了真正的自在?这还不行。他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太狭隘了,来来回回就在花果山上,交往的就是些猴兄猴弟。他想要拥有更大的空间和世界,所以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千里,生活空间如此之大,可以为所欲为,来去自如。有了这么广阔的生存空间,就获得真正的自在了吗?还是不行。孙悟空有一天突然悲叹起来,他看到老猴死去,想到自己迟早也要死去,于是到阎罗殿去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符中勾掉,从而拥有了绝对意义上的自在

  但是对社会人来说,这却触犯了规范,社会不允许没有经过任何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自由。孙悟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他。小说采用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了。

  孙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这是偶然的事情吗?不完全是。小说有一个寓意性的写法——“紧箍儿。紧箍儿是有形的东西,但却有无形的含义。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是怎么戴上的?是他自己戴上的。他看到藏着紧箍儿的花帽子漂亮,就自己给自己戴上了。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紧箍咒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定心真言。只有把孙悟空的心住,他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

  于是,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这是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都不过是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

  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成人的两难处境。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孙悟空是成功的。

7.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

8. 文中“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咒”“八十一难”分别意味着什么?(6)

9.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西天取经”的寓意。(6)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相如功大,为上卿 拜:授与官职

B.蔺相如止之曰 固:坚决

C. ,不忍为之下 羞:羞耻

D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卒:终于,最终

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B.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C.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D.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12.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渑池之会”后,廉颇对于蔺相如在自己之上心有不甘,宣称要羞辱相如,这表现了他为人鲁莽、妄自尊大、胸襟狭窄、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的缺点。

B.蔺相如在知道廉颇要羞辱自己的时候,采取的是退让回避的态度,或称病不朝,或隐车避匿,表现了明大义、识大体和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

C.廉颇在听到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话后,大为感动,也很惭愧,立即负荆请罪,表现出性格坦率、忠心爱国、勇于改错等性格上的优点。

D.选文主要记述了廉蔺之间的矛盾从激化到解决的过程,作者对廉颇的忠于国家和勇于改过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对蔺相如的懦弱有些许的不满。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5分)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小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望宅中树有所思

卢照邻

我家有庭树,秋叶正离离。上舞双栖鸟,中秀合欢枝。
劳思复劳望,相见不相知 何当共攀折,歌笑此堂垂

【注】有所思,汉乐府旧题,内容多写男女恋情。离离:茂盛的样子。垂:飘传,萦绕。

14.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那几种手法?试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6分)

1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咋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析。(5分)

(三)名句默写(5分,每空一分)

16. 补充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是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的标准。

2)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三句中运用比喻等修辞描写了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

第二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14分)

17.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文明的传承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继承与培养的。我们不可能服用一种药丸,就___地成为某种文明的成员,而只能通过持续不断、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来延续文明的精神。

②有些官员长期存在着“能上不能下”的思维,觉得自己一旦被提拔了,只要不犯错误,就可以在位置上___,不作为、少作为都没问题,不学习、能力差也没人管。

③在思维方式上,要求上会记者转换以前那种一次采访发一篇稿就___的思路,而是根据光明日报旗下不同载体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信息发布。

A.一劳永逸 万事大吉 高枕无忧

B. 一劳永逸 高枕无忧 万事大吉

C. 高枕无忧 一劳永逸 万事大吉

D. 万事大吉 高枕无忧 一劳永逸

18.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A.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

B. 泰国驻昆明总领馆称目前在泰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有将近9000人左右,中国已经成为泰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

C. 文化是人全面发展的“方向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永动机”,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黏合剂”,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

D. 湖南卫视热播的《中餐厅》讲述中国人在异国开设中餐厅的故事为框架,贯穿传播传统美食文化的线索,彰显中国美食文化的自信和包容。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

A. 欢迎你到我家来拜访。

B. 王馆长,原定下午去贵处谈参观一事,因事不得不改期,何时再去,另行磋商。

C. 李先生以一己之力、一孔之见解读中华传统文化,自成一家之言,值得点赞!

D. 令兄这次光临寒舍,不知有何高见。

20.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在重大比赛或考试前去祈福,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里约奥运会之前,主教练郎平曾带着女排的姑娘们去普陀山祈福,而在这届奥运会中,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登奥运冠军宝座。可见,祈福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强选手或应试者们必胜的信心,而有了必胜的信心,势必会在赛场或考场上超常发挥,这样就一定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说,只要有好的心态,就必然能获得成功。

①有了必胜的信心不一定就能在赛场或考场上超常发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粒深埋地下的种子,必须以生命的奔跑历经寒冬,冲破厚厚的土层,才能将生命的绿意伸向蓝天。 一滴小水珠,必须以生命的奔跑流入小溪,奔向江河,汇入大海,才会永不枯竭,才能成就其博大。一颗蚕蛹,必须以生命的奔跑经历各种艰难和痛苦,才能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翩跹于万紫千红的春天。

  奔跑是能量蓄积后的爆发,是一种速度,一种力量,一种品质,一种质量和效率。

  生活就是这样,人生就是这样,每当太阳升起时,就应该毫不迟疑地向前奔跑。生命不息,奔跑不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1.D (A项“但也因为文字的出现才使得各地的民歌产生了差异”因果不当,文中有“各地民歌的差异从产生的时候就开始存在了”的信息,可知各地民歌存在差异与文字出现无关。B项“但都是流寓者精神诉求的寄托”错,也有物质方面的诉求。C项“前者民歌交流并不理想”错误,根据文中“起初,两地民歌的传播交流也许并不理想……”可知)

2.D “文章以此来证明历代学人不辨真伪,以讹传讹的论点”错误,“历代学人不辨真伪,以讹传讹”并非文中的论点;两者之间也不存在论证关系)

3.A (“这是因为战乱频仍”以偏概全。文中有“其原因有天灾或部族迁徙等,但战争等人祸尤巨”的信息,说明战争只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而不是全部的原因)

4.AE E3分,答A2分,答A1分。B,错在“语言生动华丽”,此小说的语言平实,C,“他的手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他做小家具|其实是一种伤感无奈的表现”错,从小说的结尾部分可以看出,老开的手艺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更有了用武之地,做小家具不是伤感无奈的表现。D,“与其他人的对比”错。

5.头脑灵活,手艺精湛,随和厚道,勤劳开明,能与时俱进

6.启示一:条条大路通罗马。老开虽然在读书的路上走不通,但在做木匠活方面却十分突出。老开不仅将之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而且还把它上升为一种艺术,由此可见,只要用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

启示二:遇事要善于动脑,善于钻研。老开的手艺之所以能经历许多年而不落伍,与老开善于动脑,善于从别人的话语中获得启示,并进行认真钻研有关

启示三:与时俱进才能创造辉煌。老开是个老木匠,但老开却不墨守成规,而是善于适应时代的变化,从时代的需要中找到契机,认真研究制作出符合时代审美要求的小家具。

7.中心论点成人不自在

8.“如来佛的掌心意味着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紧箍咒意味着一种对绝对自由的约束;“八十一难意味着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

9.“西天取经在文中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是他成人的过程。同时这也是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

10C(羞:意动用法,“感到羞耻”的意思)

11 D

12A(“但对蔺相如的懦弱有些许的不满”这一说法有误)

13.

14. (1)借物抒情,借“宅中树”中的双栖鸟合欢枝引起了诗人对意中人的思念(2)比拟,用树上的双栖鸟来比拟自己和想象中的恋人,借以表达对男女真爱的向往和憧憬。(3)虚实结合,前两联写眼前所见树上双栖鸟欢乐嬉戏的情景,是实景,最后一联想象和期盼获得爱情时欢歌笑语萦绕厅堂的欢乐场景,是虚(答出两点即可)

15.爱慕之情,相思之苦。(2)看到双栖鸟、合欢枝引起诗人对意中人的思念,劳思劳望表现了相见却不相知的相思之苦,结尾两句表现了共享快乐的愿望。

16 .(1)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17.答案 B

18.C 3分) A 缺主语 B 不合逻辑,删除“近”或“左右”D“讲述中国人在异国开设中餐厅的故事为框架”句式杂糅。应为“以中国人在异国开设中餐厅的故事为框架”,或“讲述中国人在异国开设中餐厅的故事

19 .D3分)(A 拜访是敬词。 C项“一孔之见”是谦辞,用于评价别人,那就有意贬低了。B项“磋商”,反复商量。此处大词小用。)

20 (1). 在赛场上或考场上超常发挥,不一定就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2). 有好的心态不一定就能获得成功。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文中表述绝对的地方样就一定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只要有好的心态,就必然能获得成功

21.

2019年吕梁高级实验中学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