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实践队心得报告3000字

发布时间:2018-06-26 12:03:37

11号的清晨,我怀着激动与少许不安的心情跟着金树苗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踏上了去雷州的旅途,因为在那未知的远方——雷州市北 河镇新家小学,即将迎来人生中第一次三下乡的开始。

我们暑期"三下乡"金树苗社会实践服务队一行35人来到雷州市新家乡新家小学,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新家乡的三天中,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和小学生联欢、开展运动会、开展心理游园活动、开展安全演练活动、为小学生义务辅导功课,深入农民之中调查研究等等。在农村里,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第一次如此热衷于农村问题,并且如此深入地思索农村问题。其中大家关心最多,也是讨论最多的,就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 "走向社会 ,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的"四个统一"的具体行动,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

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之一.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体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在新家村新家小学,每天天刚亮,就听到一群孩子的嬉戏声。起来一看,原来是我们的活泼可爱的小学生来到学校来叫醒我们了,他们就是想过来叫老师们起床,好让我们陪伴一起玩。出于对孩子们的关心和安全问题,我们早早就洗漱好,吃完早餐,便陪伴这些孩子一同嬉戏。到了上课时间,我陪着伙伴们来到教室帮忙巡堂。或许是一年级的欢闹声太大了把我们几个老师都吸引了过去,过去一看,不禁让我们吃惊,因为在课室里小学生们不是你追我赶,就是大声喧哗,班主任都有些撑不住场面,因为这些小学生实在太调皮了,果然是年轻有活力。我们进去教室后,作为男老师的我们很自然的扮成“黑脸”的一方去震慑这帮调皮鬼,目的能让他们认真听任课老师讲课,虽然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学习才是学生最大的责任,只有好好学习文化知识,才能从这落后的深山老林走出去,学得一身好本领回来造福村民,为乡村发展带来应有的贡献。果然,在我们震慑后,虽然还会有极个别调皮鬼到处嬉戏,但也影响不了整个局势。一样有序地上着,孩子们也都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真是聪课明又有活力的孩子。这样可都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之后的心理游园活动就更精彩了,有各式各样的心理游戏,有夹乒乓球、投筷子,过河“搭”桥,运“球”帷幄,背对背夹气球,迷你腰等游戏,可精彩了。由于有许多游戏奖品,孩子们都跑到各个游戏场所参加游戏。 这些游戏既满足孩子们的爱玩天性,也培养了要得到有些东西必须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虽然有些辛酸,但又是开心幸福又感动的几天。

除了支教活动最重要的就是关注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做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在这个地区,农作物大多是甘蔗,有些村民还近海养殖海虾,最有趣的是这里的村民都喜欢吃蛤骝饭,这种饭我们都吃过,味道真是赞不决口。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阵营,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最好窗口。今年我系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大学生更深入地学习领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广大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了大学生服务祖国和人民,培养了劳动观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让我们增长了才干、接受了锻炼、提高了素质。在实践过程中,积攒了很多相关的经验,也有很多的缺点与不足,我们将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和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扬长避短,进一步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在各项活动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提高素质、成才报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磨练了青年大学生的意志,也培养了大家理论运用与实际的能力与团队合作的精神,实现了社会实践过程中“服务社会、锻炼成才”的目标,真正做到“双赢”。“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同学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校园里到处洋溢着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围。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青年大学生有实力承担的起未来建设国家的重任,追求进步,刻苦求知,勤于实践,全面成才必将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共同心声和行动。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我的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周家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

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只有正视教育,而非遮盖问题,才能抓住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经济发展阻碍了教育发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经济,但最终还得抓住"教育是基础,经济是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长才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 ,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下乡”活动虽然早已结束,但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使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也开始关心"窗外事"。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在生活着九亿多农民的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问题,那里的经济还不够发达,那里的政治体制还不够健全,非常需要我们这些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作出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

三下乡实践队心得报告3000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