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8-09-10 14:25:32

读《帝国的终结》心得

由于本人对历史较为感兴趣所以我选择了《帝国的终结》这本书,这本书是易中天先生所著,全书主要讲述了中国从西周的封建制制到大秦一统天下以郡县制建立帝国,之后帝国不断发展,不断集权,最终走向灭亡,中国走上共和之路的过程。在这本书中还意外的发现了彩蛋,也就是结尾有易中天先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得失》这本书的评价,这本书是我非常喜欢的钱穆先生所著,曾拜读过,所以颇感惊喜。易中天先生《帝国的终结》此书从多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帝国政治制度进行了分析,其中部分观点与钱穆先生一致,思路清晰,语言诙谐,但我觉得读过此书之后并不解渴,部分内容较为浅显,观点较为简单,通过此书并不能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帝国的深层内在逻辑。通过阅读《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以及《中国史纲》综合《帝国的终结》一并研究我认为政治逻辑及帝国运转机制分别要从时间、空间、经济、科技以及对外关系等过个维度考虑,所以我在完成《帝国的终结》此书的读书笔记的同时也想将我从其他书籍中获取的知识一并归纳,综合汇总成我的读书有感,也是对此部分内容的简单总结。

对《帝国的终结》此书的分析我想先从每一章节的内容逐一进行梳理,以下按照章节进行划分。

第一章:天下一统

本书第一章主要讲的是秦如何在战国群雄之中脱颖而出统一天下,归结为制度之先,由封建制变为郡县制,成功将邦国整合成统一帝国,并着重介绍了邦国与城邦以及帝国之间的差异,得出结论集权是一种必然。我觉得易中天先生在书中点出了商周之变到周秦之变两个中国古代历史重要节点,秦国祖先身份并不高贵,在春秋时期极为重视礼的时代并不占据优势这是众所周知之事,那么为何秦国一统天下,书中归结为制度之变也就是以法家为代表的政治体制改革。我觉得变法是表现,而内在诱因为集权的突破。商周之变,由周天子联合各部落推翻了商的巫鬼文化,联合造反的正统性为商纣王暴虐无道,天命已改,天命在周天子而不再周,因为天命在周与商无异,周天子承接天命成为天下共主以致能够够成功联合其他部落,那么也就造就了后来春秋时期的贵族分封制。分封制造就了各诸侯王对底层百姓的控制力并不强,层层分封,实际土地产权与控制力已逐步分解,此为各诸侯王以及周天子无奈之举,不得已而为之。战国后期,科技突破,铁器耕牛的进步使得底层民众的生产力得到解放,分封中的重要制度井田制得以突破,百姓开垦私田这种不和制度的行为使得诸侯对底层百姓的控制得以绕开社会中层的贵族,那就是实行税收,与此同时社会层面的变革使得法家的改革包括郡县制的推行具备了成熟的基础,诸侯已经具备了压制贵族的绝对实力,法家的对外掠夺兴霸道的思路与诸侯王的需求一拍即合,最终导致了中央集权以及秦国的一统天下,这是中国农业社会发展不了市场自由经济之时兴霸道的必走之路。

第二章:中央集权

本书第二章主要是围绕集权进行的阐述,不论是秦帝国的以法(酷吏)治国,汉帝国软硬兼施,独尊儒术进行思想的控制,以至后代帝国的中央集权再集权,最终帝国在不断集权中灭亡,可谓成也集权败也集权。我认为中央集权并不如所想一般简单,比如汉帝国刘邦开国称帝,实际上是中国历史上开始出现了平民皇帝,项羽灭秦后想要做的依然是恢复春秋时期一种贵族封建制(法家),刘邦开创汉朝后依然大封天下,其郡县实封建,因为权力并不如所想一般皇帝一人独裁,经过分封的刘姓王与异姓功臣之间的互为博弈,以及“文景之治”的无为而治(道家),历经削藩等一系列举措,汉朝实出现了平民式散沙状社会,汉武帝时期拥有了绝对的力量能够实行权力的集中,并且此时儒家思想实际符合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儒家是于商朝时期巫师发展而来,重视礼的制度中的合规性,在没有贵族力量对皇权的制约之后,儒家思想以及儒生们实际上与皇权形成了一种平衡关系,互为利用互为制约,皇帝的行为以及举措需要符合礼法的规矩,并非如文中所说儒家思想单一为帝国所驱使,对人民进行了麻木的控制,社会失去了思想的活力,儒家思想实际是随着时代在发展,在禁锢,并非一蹴而就。中原的一统同时也造就了草原霸权的联合,汉武帝时期兴兵伐匈奴需要大肆调动底层民众力量,这也使得社会中中层贵族这种作为粘合剂一般的组织再次找到了存在的价值,这也使得从汉朝时期一直到大唐晚期门阀贵族这种尾大不掉的集团一直活跃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第二章后节中对历代的政治体制结构有所点评,其中观点与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所述一般,我认为政治体制结构在发展中与书中所说一般中央步步紧逼,集权不断加强,但体制结构的变化同样是随历史时代在发展,在不同的时期出现了各种混杂因素共同发展而至,如草原、海洋、高原、中西亚等等,各个时期的制度没有好与不好,只是适合与不适合而已,朝代变更只是制度与时代环境不符脱离社会底层的发展以及各种外部因素刺激而至。

第三章:伦理治国

本章讲的是中国古代帝国治国非法治,非德制而实际上是家天下泛伦理治国。帝国是人治吗?显然不是,皇帝一人寿命有限何况帝国历史上不理内政,年幼无知,早夭而亡之帝大有人在,帝国的车轮从不曾停歇。帝国是法治吗?显然不是,帝国之法非全民约法之法,帝国之法乃刑律之法,历来都言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现实是绝无实现之可能,帝国之法实为王法,也就是天子行专权行政之法。帝国是德治吗?显然不是,礼治非德治,礼只是德的表现,春秋之后礼崩乐坏,帝国能勉强保住礼治已然不易。帝国实际上是通过伦理治国,通过家天下的方式将所有问题,比如政治(皇权继承)、军事(出师有名)等转化为伦理问题,通过伦理将帝国的秩序推行稳定下去。读这部分内容引发了我很大的感触,要说中国古代帝国并非皆为汉人统治,比如五胡十六国是一个胡汉混杂的时代,之后北魏鲜卑人建立北方帝国,大唐帝国唐太宗依然有着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的血统,后期大辽契丹人,金朝女真人,元朝蒙古人,大清满人,这些历史上的大朝代都是少数民族建立,在他们原始的部落时代并不曾正统学习过中原文化,也并不知道儒家思想为何,伦理治国为何,那么显然中国的帝国就不能简单的用一句简单的伦理治国概括。深究这些帝国的成功与灭亡之路可以看出帝国治国内在逻辑的一点点蛛丝马迹。这些草原帝国在以强大武力建国之后无一不走上了汉化之路,北魏孝文帝将首都从大同迁往洛阳,唐太宗还都长安,武则天再度迁都,大辽霸占幽云十六州建立南院北院等等,皆只在一个目的,在强大武力建国后进一步建立帝国,以中原财力以赎买军事控制权,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接受中原的儒家文化,以儒家的伦理来延续自身的统治正统性,必如草原文化中兄终弟及的制度改为中原文化中儒家的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以保江山世代相传,通过中原儒家的官僚体系治理来实行财政资金的有效供给。无论哪个民族建立的帝国只要想对中原地区进行统治便需满足中原人对伦理对正统的认知,同时也在过程中实现了帝国的权利集中。

第四章:官员代理

本章主要介绍了帝国的官员代理制度,细数了各代的官僚体制机架构,之前在读钱穆的《古代政治制度得失》时对该部分内容有所了解,我认为中国古代帝国的官僚体制发展史实际上是皇权在不断集权过程发展的历史,例如从察举、荐举到科举,都隐含着历史时代背景,各政府体制设置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都符合各朝代的深层内在矛盾,例如随着科技的进步,从商周时期只有贵族能够接触文字,汉代发展竹简到唐末宋初的排版印刷技术的革新都使得文化传播的速度得以提升,所以在这种时代才会有用人制度的变革并且伴随着官僚体制的改革使得政治格局进一步变化,这是阶层与阶层之间角逐的过程,也是皇权不断突破枷锁的过程,所以我觉得古代帝国的用人制度不是简单官员代理便能说清,不过从各朝代政治架构的变化能够窥见一斑。

第五六章:内在矛盾与共和之路

内在矛盾这一章论述了帝国的本质是天下为公吗?并不是,帝国虽然标榜天下为公但实际极其自私,并且产权问题上不清不楚,帝国出现的内在矛盾进而引发变法与动乱,出路在和呢?出路在下一章共和之路。在共和之路一章易中天先生也指出中国错失了很多走向共和的机会,十分惋惜。但我认为一切的结果必有原因,中国在社会在帝国车轮滚滚前进的路上纵然出现零星看似共和的火星,但依然会被权利的斗争与角逐所浇灭,不可能因为零星的机会便能一蹴而就,因为帝国的本质就是对权利的极度渴望,中国古代历史充斥着皇权与各种权利之间的角逐,纵然有变法与动乱也只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历史的因素包括气候、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因素,权利的天平出现了倾斜,平衡的因素被打破,但动乱也只是拨乱反正的过程,帝国的本质依然没有改变。全书中也多次讲到中华民族在多次异族入侵的情况下进行了文化的融合为帝国进行了输血以延长其寿命,但异族何尝不是我中华民族的一员,何尝没能建立同一稳定大帝国统治百年,这是中国历史赋予帝国特定的历史使命,纵然各帝国政治结构不一,民族文化不同,但其本质没有差别,帝国对权利这种嗜血本质从没变过,帝国的统治者对共和有着天生的敌意,自从大秦帝国统一六国成就帝国身躯之时,中国就像打开潘多拉盒子一般再也回不去了,后期多少人曾经尝试无一例外均以失败告终,项羽、王莽等均是例子。为什么,因为中国的社会关系矛盾已经发生转变,那么变量在哪,我认为只能是科技的发展突破以及新思想诞生记引领,才能将中国带向一种新的模式。

我个人比较喜欢历史类的文章,因为我认为历史学就是未来学,看懂历史才能看清未来,通过读这几本书我深深的感受到纵然一种政治体制在不合理,社会的车轮绝不会停下,体制的变革绝不是空穴来风必然是社会的关系在微妙中产生了变化,一个执政阶层应当敏锐地发现这些问题,在变化中进行变革,转化社会矛盾,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执政的牢靠。一个时代会诞生一个时代的科技,理念,思想,这些都会无形中对社会的阶层矛盾产生影响,比如当今互联网技术,航运技术,航空技术等等,比如一带一路的发展凭借着高铁技术的发展突破再次打通了中亚这个没落很久的地区,但历史的曙光已经再次照耀,中国从古至今一致都是世界不合或缺关键的节点,当今变化飞速,中国的改革之路一直走在路上,我相信中国会引领未来世界的格局。

读书笔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