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2-03 02:44:49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
陆畅其一
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秋月城头过。
其二
一别朱门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谢公诗酒人。
【注释】禁漏:漏刻发出的声响,谢公:南齐诗人谢眺,唐李白《秋登宜城眺北楼》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此诗中谢公应指崔大夫。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诗中,首句雄奇磅礴,字写出北楼之高,字则写出北楼上视野之开阔。B.前诗写因为楼高,故而诗人觉得风清水凉也正因如此,所以诗人才难以入眠。C.后诗中,”“二字写出诗人近几年羁旅漂泊的生活状态,达观里有一些苦辛。D.两首诗角度不同,前诗从空间切入,侧重写景;后诗从时间切入,侧重写人。2)两道诗都写了,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B
2前诗以景结情,写秋月从城头经过,渲染出清凉幽静的氛围,衬托出诗人欣赏美景而不忍入眠的愉悦;后诗采用拟人手法,借唯有明月识得是与谢公一同吟诗品酒之人,既称许了崔大夫的高雅,也委婉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以及漂泊多年怀才不遇的郁闷。
【解析】【分析】(1B项,因为楼高,故而诗人觉得风清水凉也正因如此,所以诗人才难以入眠错误,难以入眠不是因为天凉,而是因为景美,不忍心睡觉。故选B2)第一首秋月城头过写秋月从城头经过,结合上文谁忍卧可知是渲染出清凉幽静的氛围,以景结情,衬托出诗人欣赏美景而不忍入眠的愉悦;第二首识是谢公诗酒人可见是拟人手法,唯有明月识得是与谢公一同吟诗品酒之人,写出既崔大夫的高雅,结合前面的一别朱门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可知此句借又委婉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以及漂泊多年怀才不遇的郁闷。故答案为:B
前诗以景结情,写秋月从城头经过,渲染出清凉幽静的氛围,衬托出诗人欣赏美景而不忍入眠的愉悦;后诗采用拟人手法,借唯有明月识得是与谢公一同吟诗品酒之人,既称许了崔大夫的高雅,也委婉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以及漂泊多年怀才不遇的郁闷。
【点评】该题为诗歌鉴赏。诗歌鉴赏选择题主要考查关键词语的理解、表达技巧的分析、情感分析、诗歌形象的把握。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多练习,从这几方面进行总结。该题考查诗歌意象作用的分析能力。分析意象作用,需要考虑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答
题时,先答出手法,再具体分析,最后分析情感或者突出表现的内容。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贺新郎(南宋)刘过
弹铗西来路。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腰下光茫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谁更识、此时情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
(注)《战国策》记载,冯援怀才不遇,牢骚满腹,曾靠在柱子上弹铗唱道:“长铗归来兮,食无鱼。”②《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统兵北伐,渡江时击船楫立誓:“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1菱花是生活用品________杜陵指诗人________2)结合具体词句赏析本词的抒情技巧。【答案】1)镜子;杜甫
2借景抒情,借雁信落、家山何处、萧瑟秋景等表达自己的羁旅愁绪。运用典故抒发情感。借冯援弹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借祖逖中流击楫抒发昔日豪情壮志,用典妥贴自然,切合当时的情怀。直抒胸臆,结句歌此恨,慰羁旅,直接倾吐出诗人西来上壮志难酬之恨和羁旅漂泊之苦。
【解析】【分析】(1)本本题中,题干中明确说是生活用品,据诗句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的意思为行进在边塞路上,瑟瑟西风还吹拂着我的鬓发,更显得凄惨悲切。对镜自照,这一切令人可笑!菱花为镜子;唤起杜陵风月手的意思为现在我真想唤起像诗圣杜甫那样的知己知是杜甫。(2)诗句秋在平芜远树。雁信落、家山何处的意思为原来秋天就在杂草丛生的平坦宽阔地,就在远处的水中沙洲里边。无限秋意勾起我思乡之情,但是好久没有家中的音信了,我想托付大雁代我传书,可是国破家亡,如今的家乡在哪里呢?,诗人借助秋天的景物描写表达慰羁旅之情;诗句弹铗西来路的意思为西行路上,我像战国时齐人冯谖一样弹铗而歌,心怀壮志难酬之情失意而行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的意思为回想当年,我像祖逖一样击筑而歌,豪情满怀。酒酣之后,便把双腿伸出来坐下,一副狂傲不羁模样,诗人借这两个典故抒情;结句歌此恨,慰羁旅的意思为抒发自己心中的怨恨、乡甩的痛菩和帅恚难酬的悲愤,以慰藉我这浪迹天涯人的愁苦来直抒胸臆。故答案为:镜子杜甫
借景抒情,借雁信落、家山何处、萧瑟秋景等表达自己的羁旅愁绪。运用典故抒发情感。借冯援弹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借祖逖中流击楫抒发昔日豪情壮志,用典妥贴自然,切合当时的情怀。直抒胸臆,结句歌此恨,慰羁旅,直接倾吐出诗人西来路上壮志难酬之恨和羁旅漂泊之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