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高丽王朝历史

发布时间:2014-12-29 22:54:13

朝鲜高丽王朝历史

农学院

农林经济管理

郑于华

2134123388

高丽王朝(西元918-1392年)是中世纪东亚一个重要的政权,可以说是首次实现朝鲜半岛民族与文化彻底融合统一的朝代。高丽王朝的文化元素,在现代朝鲜半岛文化中占有重要一席,其象征意义更大大影响着现代朝鲜民族的思维。今天韩国国名的英文“Korea”,正是“高丽”的音译。

西元9世纪,千年古国新罗王朝政散人离、日趋没落,终于在世纪的末年重新陷入三国鼎立的状态,史称“后三国时代”。在统一的新罗王朝之前,朝鲜半岛存在着三个分庭抗礼的国家,称为高句丽、百济、新罗新罗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联合唐朝次第蚕食高句丽与百济的国土,在高句丽与百济灭亡之后,新罗成为半岛上唯一一个统一国家。然而,统一只维持了一百多年。之后,不满新罗王朝统治的群雄纷纷揭竿而起,消亡的高句丽、百济亦趁此机会借尸还魂。率先复兴的是“后百济”另一位豪杰也热衷于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在新罗内部权术争斗中失败的新罗王子弓裔,则在松岳(即今开城)打着“后高句丽”的旗号,发起对故国新罗的疯狂报复。不过他对新罗人的极端仇恨却丝毫没有改变。于是,在朝鲜半岛上斗个你死我活,然而沸腾的热血与杀戮的快感无益于构筑万世基业。弓裔虽然建立了霸业,可是他的性格暴虐古怪。他对自己在新罗遭受的耻辱耿耿于怀,为此他对新罗人实施灭绝种族的政策。他肆意屠杀部下甚至妻子儿女,一时间人心惶惶。于是,更具政治抱负和战略眼光的部将王建将之推翻。 王建出身于松岳的海上商人家庭,因为家族与个人的声望而被弓裔任命为松岳的守将,并统领水军。此后,王建屡立战功,受到弓裔的赏识,官居百僚之首。王建并非一般武夫可比,他对形势具有高瞻远瞩的见解。在夺得权柄之后,他一边谋划着一统半岛的事业,一边巧妙处理涉及立国方略的原则问题。面对势力强大的后百济,王建采取步步为营的谨慎对策,而对新罗小朝廷则报以忠顺的拥戴者姿态、暗地里却不忘不断施加压力。最后,机会终于来临。苟延残喘的新罗朝廷终于不得不向王建出降,接着后百济发生王位争夺的内乱。后百济王子神剑发动政变,软禁父亲甄萱而自立。甄萱九死一生逃出重围,被迫接受王建的保护。在甄萱的引导下,以新罗正统继承者自居的王建发兵攻灭后百济,后三国时代再度归于一统。 收拾三国的混乱局面之后,王建自命为高句丽的正统化身,因而代替新罗王朝获得合法的理由。追本溯源,高句丽王室出自夫余国王族,而百济王室则出自高句丽王族。考虑到这种千丝万缕的高贵血统,古代朝鲜民族对高句丽的执著可想而知。然而对于自身无缘于高句丽王族血统的王建而言,退而求其次采取“精神继承”,亦不失为巩固其支配权象征的有效方式。

第一代、高丽太祖应运元明光烈大定睿德章孝威穆神圣大王 王建(西元918-943年在位)王氏之所以可以统一半岛,依靠的是豪族们的力量。自新罗末年中央失权,地方上的豪杰自筑城寨统治地方。在高丽统一半岛之前,王建在其霸主的道路上得到其他豪族的支持。没有这些经济、军事实力雄厚的豪族的支持,单凭王建的韬略不足以成就他的功业。在平定各国之后,王建继续笼络新旧豪族,极力统合地方色彩浓厚的大小豪族势力。据说王建的后宫嫔妃在二十九人以上,其中相当部分来自于各豪族的家庭。王建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王建收服地方豪族的构思只在当代产生效果,却无力为后世建立稳固的统治基础。与豪族联姻的结果,大量权门外戚产生。类似势力的崛起,围绕王位争夺的争斗随之而来,王建一旦死亡,这些潜在矛盾再也无人能够驾驭。“王规之乱”即是典型的事件。王规是两朝外戚,他的两个女儿嫁给了王建,另外还有一女嫁给了王建的儿子惠宗王武。即便如此,王规对自己的权势还不满足,他意图将自己的外孙、王建的儿子广州院君扶立为国王。为达到目的,王规屡次派杀手试图暗杀惠宗,但是均被惠宗察觉。时刻防备暗害的惠宗惶惶不可终日,在位不过两年便不明不白地死去。

之后惠宗的弟弟定宗继位,王规的威胁仍然存在,定宗并未能逃脱豪族的控制,在位的第四年,定宗也步了他哥哥的后尘、在松岳死亡。 化王权成为朝廷的当务之急,这项历史性重任落在第四代国王光宗肩上。光宗上台,对豪族的残酷整肃开始。但是暴力手段纵然能起一时的威慑作用,却无法令朝廷达至长治久安。为了彻底消弭威胁王权的不安定因素,光宗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根本的措施。当时一位名叫双冀的中国人,为光宗带来了重要的启发。双冀的建议并无什么可圈可点的特别之处,他只是将祖国的中央集权模式引入新生的高丽。其理论的基础,则是引入科举制度。科举即选拔官吏的考试,虽然高丽的科举面向的人群比中国要窄,只局限于贵族与“良人”,但是表面公平的考试制度,起码起到打破豪族垄断仕途的作用双冀打压豪族、抬高王室的方针不断被延伸到各个领域。在官僚制度方面,光宗申明了等级制度的严肃性,制定了百官官服的样式,从名分上杜绝豪族任意践踏等级制度的机会。为抬高王室的威严,光宗甚至自命为皇,都城被称为“皇都”,君主的命令称为“诏”,并建立了“光德”与“峻丰”的年号,三省六部的僚属名号也一遵皇帝朝廷的规范,几乎全盘与中原皇帝看齐。光宗的施政可以用独裁与镇压来概括,而他巩固王权的改革仅仅是个开端。 继光宗之后,他的侄子成宗将改革深化。 然而,高丽王朝的性质注定改革只能停留在某处瓶颈而止步不前。王室巩固王权的政策进行到这里,只能与豪门世族达成妥协。权门受到一时的打压之后,不久又再度抬头。以豪族势力为政治基础的高丽王朝,始终无法将豪族压制下去。

高丽第十七代国王仁宗宠信僧侣妙清,妙清的权势很大,有的说法认为这是他使用旁门左道趋炎附势的结果。当时,松岳贵族李资谦势力坐大,对王室形成极大的威胁。李资谦不但拥有崇高的爵禄,并且有武将为后援。武将拓俊京作为李资谦门阀的人物,是李资谦的坚强后盾。因为种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李资谦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甚至认为“十八子(李)为王”,企图废黜仁宗自立。仁宗不甘坐以待毙,李资谦的暴政被意外地粉碎,遏制贵族巩固王权又重新成为政坛上的潮流。和尚妙清,就是在这个时候登场的。当时人们对松岳贵族的所作所为极度不满,朝野的有识之士要求革新朝政的呼声日益高涨。妙清因应世俗的要求,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因此实行了迁都。

随着王权旁落、松岳门阀贵族势力的增长,文臣身份的门阀贵族们日益骄奢。文臣鄙视武将不懂政治,并且还越厨代庖地代理武将的职责。在平定妙清之乱时,文臣巨头金富轼越过职业军人,亲自指挥军队对垒叛乱军。而无所事事的武人们,只能从事守卫文臣或宴会中表演武艺之类低三下四的工作。武臣一举发动兵变、控制住局势立毅宗的弟弟明宗为王

高丽末年的纷乱,恭愍王死后,权臣李仁任拥立辛禑继承王位,他将女儿嫁给辛禑、以外戚的身份把持朝政。李仁任推行亲近元朝的政策,高丽王朝又再度臣服于已经退居大漠的元朝。这种方针受到李成桂与新进士大夫们的强烈反对。辛禑后期掌握大权的崔莹也坚持亲元的方针,他盘算着夺取明军占据的高丽旧地,甚至声言要打过鸭绿江攻击辽东。在崔莹的怂恿之下,高丽征伐明朝的军队向鸭绿江进发,领兵出征的李成桂趁机发动了兵变,回师开京(松岳)将崔莹以及辛禑一举赶下台。兵变成功的李成桂掌握了大权,他与新进士大夫们合作,以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强制推行剥夺权门贵族土地的田制改革。旧的权门贵族因为失去了经济基础而消亡,新进士大夫阶层取而代之主导着朝廷。旧贵族崩溃,辛禑的儿子辛昌在位不足一年便被李成桂废黜。李成桂将辛禑的血统疑团大肆上纲,借此打击拥立辛氏父子的旧贵族。之后他又选择了神宗的一位子孙为王,以再造王氏社稷的第一功臣自居。新立的君主即恭让王,他是李成桂夺取江山的最后一级台阶。李成桂一伙暗示王氏王统早已中断十多年,恭让王的登基全赖李成桂的功绩,借此渲染王氏王室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并提高李成桂的威望、为改朝换代制造舆论。将军政经济大权独揽手中的李成桂,取代王氏君临高丽只是名分的问题。而恭愍王任意妄为的恶果,终于在此时被人故事重提并借题发挥。恭让王的王位坐了四年,朝廷的百官便以上面所述的种种理由向李成桂劝进。李成桂一度推辞再三,在看到朝廷公论一致而名正言顺之后,才放心地接受王位。而恭让王则被流放出京,在严密的监视下了结余生。高丽王朝至此灭亡,辛氏父子在之前已被杀害,而其他王氏宗室则集中安置在江华、巨济等海岛,并勒令改姓。但是,许多王氏宗室最后还是难逃一死的命运。据说李成桂曾梦见高丽太祖王建穿着国王冠服来到跟前,指责他夺人社稷、害人子孙的暴行。李成桂梦醒之后颇有悔疚之心,这才赦免了前朝王氏的宗亲。

从高丽王朝的历史来看与中国历史有相似之处。都有着外戚侵权的历史,并外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可以推翻统治者的高度。而且,都做过推翻外戚,巩固政权的努力,但都化作了泡沫。但高丽王朝于中国古代历史还是有着大的区别。古代外戚虽然有着很大的权利,但只是一时的。因为历史上的各个朝代有名的统治者他们所实行的统治是完全的,是集权的,不存在分权。不像高丽王朝一样直到高丽的破灭也没有真正做到君主集权,一直在实行新政中,受到外戚的抵制与施压,没有真正实行过君主的统治权。

朝鲜高丽王朝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