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8-11-25 21:51:5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鲁迅及《朝花夕拾》

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境的写法;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3、学习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重、难点分析]

1、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2、理解“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

3、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围绕教学重难点,采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素材,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学会写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分析教材,准备PPT课件;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疏通生字、词语

[说课]

本文是作者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是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恋歌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出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教学本文,课先分别品读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板块,然后分析两部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理解本文主旨,把握课文的结果技巧

第一课时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介绍作家作品;掌握字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3、分析“百草园”的内容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一首歌,节凑活泼欢快;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姿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请你谈谈你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记忆吧(学生活动)下河捉泥鳅,上树抓知了,采摘邻居家的花儿,偷尝隔壁家的枇杷,或是在树林间捉迷藏,在春天里放风筝……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世界,体味童真与童趣

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简介作家作品

1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从19071936年他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而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918,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夕拾”喻指中年以后回忆往事,写成文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了解文意

2、正音正字

确凿záo 菜畦qí cuán 油蛉 líng 桑椹shèn 斑蝥máo

珊瑚shān 蟋蟀shuài liǎn 脑髓suǐ mò 人迹罕至hǎn

竹筛Shāi 秕谷bǐ jì 传授shòu 书塾shǔ 宿儒rú

蝉蜕tuì 厥士jué dòu 盔甲kuī 人声鼎沸dǐng

倜傥tì tǎng 绣像xiù 拗ǎo 锡箔xī bó 金叵罗pǒ

3、学生结合标题和文章内容,探究写作思路

明确:从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可以捕捉到一些信息,“从……到……”表示这篇课文以空间的转换为序,大致包括“百草园”和 “三味书屋”两个部分的内容并让学生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起止段和过渡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点生读1—8自然段

2、小组合作探究:

①哪句话总领了这部分的内容?

明确: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

明确: 优美的景物——乐景

我的乐园 美女蛇故事——乐闻

雪地里捕鸟——乐事

③百草园中景物繁多,作者是怎样匠心独运,把景物描写清楚传神的?

明确:a.写景顺序清楚;(先概说:静物 动物,后细说:动物 静物)

b.写景既抓住景物特点,有符合儿童心理;

c.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冬皆备

④文章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⑤找出描写捕鸟动作的词,并说说这一连串的动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扫、露、支、撒、系、牵、拉、罩”一连串的动词,准确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出孩子们兴奋惊喜之情,及从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

五、小结,布置练习

1、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或玩过各种游戏请模仿鲁迅先生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参加过的一种活动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清风百合

稿

一般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解读,似乎更重视结构的分析,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看作两个部分,分析这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对比关系;衬托关系,和谐统一的关系。

由此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教科书中设计了以下练习:

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个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1.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世界的私塾教育。

2. 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3.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教师教学用书中没有给教师提供固定答案,也没有倾向性的意见,而是让学生自由讨论,只要言之成理,持哪一种观点都是可以的。

从以上练习及其答案的设计可以看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解读,已经逐步破除了以前以主题分析为主的解读模式,否定了“批判封建教育制度说”,这种解读视角的变化,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大背景,为每一位读者和作品之间提供了平等对话、彼此尊重的可能,使得教学解读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旨、意蕴问题上,打破了过去定于一尊的分析框架,实现了向文学解读的归依。

但是,文学解读是一种个体的审美鉴赏活动,强调的是解读过程的艺术性、体验性、创新性;教学解读则是一种语文教学活动,它虽然需要借鉴文学解读的方法和理论,但是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欣赏能力为目标的,所以强调的是规范性、指导性、稳定性。如果说文学解读是偏向于个人化的审美言说,那么,教学解读就是侧重在大众化的价值表达。因此,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一方面要给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对作品有自己的文学解读,体验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作为语文教学活动,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教学解读,也就是大众化的价值表达。

根据写作背景,《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他被迫离京南下厦门不久的一九二六年九月十八日,此时作者与世隔绝地生活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心灵世界里充满了孤寂、苦闷,这种冷寂的环境正与他悲凉的心境相呼应,流露出更浓郁的抒情诗意,对家乡和童年的恋念也更深沉了。这当然是和当时的生活环境有关。正如鲁迅自己所说:“因为暂时脱离了战线,环境很寂静,心里感到一种‘中间还带些愉快’的‘淡淡的哀愁’,在‘想要写,但是不能写,无从写’的情况下,‘回忆在心里出土了’。”他便把它“抄”下来,这便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纯朴的诗!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他有着极为特别的意义,那是他心灵中可以自由停泊的两处港湾,在那里他留住了天真无邪的童心、纯真自由的人性、这对他以后成为伟大的文学家至关重要。

我们能感受到百草园是鲁迅享受的乐园,三味书屋是他自寻的乐园。童年的鲁迅“并没有在压抑和束缚里‘枯燥而死’,他随时随地能冲破那些压抑和束缚,而且还给自己开辟了一个神奇多趣的乐园——自己家屋后面那个‘百草园’、三味书屋后面的小花园”。通过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以及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写出了对三味书屋喜爱以及热爱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

【思路简述】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少年时期两个相邻的人生驿站,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实现了从儿童到少年的转变,文章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写出了自己的体验,这体现了一个人成长的快乐,通过阅读两地生活玩耍的内容,不难发现,学前生活的快乐不同于学生生活的快乐,可见成长中的自由是相对而言的,而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温馨。我们要用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为人生之路点亮一盏明灯,照亮心中的阴霾,走出生活的困境。基于以上我个人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课的主题定在“表现童年的成长乐趣”上,让学生体会到学前生活和学后生活都是快乐有趣的。

【环节详说】

一、情景渲染,激趣导入

同学们,相信你们有过很美好的童年,你们的童年有什么趣事可以和大家分享吗?目的在于激发起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寻找到学生情感的爆发点。顺势导入,有一个伟人,他也有过快乐的同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鲁迅回忆童年趣事的散文里看一看,分享他的快乐童年吧!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从检查预习入手解读题目,引导学生明确此文主要描写了鲁迅先生童年生活的两个地方,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从这两个地方各自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鲁迅的童年里,百草园是乐园,三味书屋的生活也是快乐的,是鲁迅的学堂。

三、思考品味,成长之乐

从“乐园”一词的含义入手,抛出一个矛盾的问题:百草园其实是长满荒草的院子,为什么却被我当成美好的地方呢?以此切入,学生概括百草园里的趣事,并挑选出自己喜欢的片段有感情地朗读,重点体会“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子的作用,品味景物描写和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捕鸟等细节描写语句,体会鲁迅充满幻想、幼稚而又天真的童年。

“为什么要送我到私塾去?”以此问引入过渡句学习。由一个学生朗读这一段,体会过渡句的作用,小结上文表达深刻眷念百草园的情感,开启下文引出据说是本城最严厉的书塾。

“这本城最严厉的书塾位置在哪儿?是什么样子的?”

以此问进入到第三部分的学习。采用质疑法提出两个矛盾,第一个既然私塾里的先生很博学,那么为什么他不回答我关于怪哉虫的问题?第二先简要介绍私塾教育,再问既然私塾教育是刻板的,他的快乐体现在哪些地方?鲁迅对私塾里的先生怎样评价的?

学生仔细揣摩文中相关语句分析并回答。

我们从作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描写中,发现字里行间洋溢着快乐的情趣。从“黑油的竹门”、大匾等陈设,从那没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仪式,从同窗趁先生读书入神时,溜到三味书屋后的小花园“折腊梅”“寻蝉蜕”到人声鼎沸的课堂,自得其乐的老先生,颇有些成绩的绣像,飞速进步的“对课”,处处洋溢着一种成年人回顾往事的乐趣,时时流露出新奇天真和快乐的情趣。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无论在百草园还是在三味书屋,鲁迅都感到很快乐。那么,这两个时期的快乐是一样的吗?可以从作者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等方面进行比较,体会成长中快乐的内涵。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再发表自己的看法。此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会出成长过程中快乐的内涵是不一样的。

四、总结深化,乐在成长

全文洋溢着天真的童趣,全文取胜的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童心”两个字。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过什么快乐的往事,你体会到学校生活的乐趣了吗?有哪些事可以成为你日后回忆的源泉?

教师可以通过文学家、科学家、漫画家等人的事例告诉学生保持童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说课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