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教案

发布时间:2020-11-01 16:22:32

《幽径悲剧》教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使用及作用。

3、学习层层铺笔的描写手法及作用。

4、通过品读、美读把握文章情感,学习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

【课时安排】

三课时

预习安排】

1、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字词,做到读通、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查找相关季羡林的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感受幽径之美,古藤萝之美。

一.导入

老师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北大新学伊始,一位外地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进入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天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学者令人钦佩的人格魅力。

今天我们将通过《幽径悲剧》走进这位文化巨匠的精神世界,聆听他诉说的智慧,智慧地诉说。

二.介绍作者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作家,学生介绍之后老师补充。

中学毕业后,他和80多个高中同学北上京城考大学。结果,只有3个人考中,而他一人同时考取了北大和清华。入学之后,学业出色,成为当时清华佼佼者,为清华“四剑客”之一。

季老学识渊博,学富五年,精通六七种语言,致力于研究“东方学”,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学识了得,是当代中国的一位文化巨匠,深受世人的钦佩和敬仰。

三.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生回顾课文,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写了北大燕园内,作者自家住处附近一条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的悲剧。               

3.按照“幽径”、“藤萝”、“藤萝被毁”的思路,理出文章的结构,并为每一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1-6)写幽径美景。

第二部分(7-10)写古藤萝之美。

第三部分(11-16)写藤萝的悲剧。

四.作业思考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精读品析欣赏第一部分——感受“幽径美景”

1、文章开头描绘了幽径之美,美在哪里?用笔圈出,品一品,读一读。

例如“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对应答。”这个句写得有声有色,让人身临其境,如入画中,神奇而美好。

又如“夏季的荷塘中,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教师范读,感情饱满,学生听读感受,说说这里的描写重点突出荷塘中怎样的特点?(礼赞生命力之强烈)字里行间流溢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喜爱、陶醉、礼赞)试读出来。

男、女生竞赛朗读(女生第3节,男生第4节)

2、作者用“神奇”二字概括幽径的特点,而在这条神奇的幽径中什么给作者的印象最深?点拔文中有一句话能显示作者的用意,划出来“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试用自己的话来诠释。

明确幽径神奇而美丽,如诗如画,秀色可餐,不过生于其间,长于其间的古藤萝——将更是一个不同凡响,让你难以忘怀,让你刻骨铭心的角色。

3.作者如此用力描绘幽径之美,并没有浪费笔墨,用意何在?(思考讨论)

明确这便是铺垫、蓄势——用不同寻常的神奇秀美环境来烘托她。

三.研读第二部分——感受“古藤萝之美”

1.师想必大家一定很想理解让作者难以忘怀,刻骨铭心的角色,速读概括古藤的特点。并说说它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明确精神寄托于安慰.

2.作者除了写幽径上的藤萝,还提到哪里的藤萝?作用?

明确侧面烘托幽径藤萝“最有特色”,最美。

3.不过现实却是残酷的,毫不留情的,十年浩劫期间,这些美丽的花木被异化为“修正主义”,遭到了无情的砍伐,同学们可能不能理解,那就查阅一下“十年动乱”的历史资料吧,寻找故事性较强的资料。

明确教师补充,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小结。“十年浩劫”期间,游街、批斗、挂牌、住牛棚,季老一一品尝过,最可悲的是,他被宣布为“不可接触的人”,被分配掏大粪、看大门、守电话、发信件。“文革”期间被打倒的又何止是他一人,能够说一切能代表“真、善、美”的人和事物,几乎都被颠倒过来,被打倒,糟践踏。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呀?是失去理智的、荒唐、愚昧而疯狂的年代,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剧。

4.作者亲历了“十年浩劫”的灾难,他对此有怎样的感触理解呢?请阅读第10段把作者的理解感触划出来。

明确“他悲愤、惆怅,他有一点安慰,他觉得这个世界还值得留恋,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5.怎样理解他的这种感情?是什么让他“悲”,又是什么给了他“安慰”?

明确作者亲历了“十年浩劫”的灾难,对自己的苦难他一定以前悲叹过,但作为一位文化巨匠,他没有陷于此种自伤而不能自拔。这株仅存的藤萝依然在那里释放着力量,所以这让作者觉得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四.作业品味语言,学生选择一句或一段,自我赏析。

要求学生用固定句式 段(句)好,好在  ”来作答,内容要求从词、句式、修辞的角度,从写法、结构等方面实行分析评点。

第三课时

一.导入:不过人与自然的故事并不是总以喜剧的形式上演的,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感受古藤之悲,幽径之悲,作者之悲。

二.研读第三部分感受“古藤萝的悲剧”力量。

1.师这是一株怎样的古藤?迅速找出描写古藤的语句,概括它的形象特点。

明确有外在美;无害人之意,献花于人世;二三百年来,和睦相处---即“真善美”的化身。

2. 这样一个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古藤,作者的情感如何?

明确喜爱,留恋,乐之

3.师不过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作者以自己前后矛盾的感慨揭开了“古藤萝悲剧”的序幕, 怎样理解作者前后矛盾的感慨?

明确古藤萝存有——意味着人间纯真、善良、美好的存有; 古藤萝毁灭则意味着人间的纯真、善良、美好遭到杀戮

4.师这难道不令人痛心吗,看作者如何凸现这悲痛?请阅读11段找出你认为能表现“悲”的描写

“它们仿佛成了失去母亲的孤儿…………”

“吊死鬼”让人联想到一个那样美好的天使突然被杀戮之后带给人们的恐怖、震惊。

5.面对被毁灭的惨状,作者情感受到什么影响?震惊、恐怖、悲哀,

找出文段中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词、句、段,读一读、品一品。

“我有点怕走……我不敢再看……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疾趋而过。……悲哀至极……”。

三.思考悲剧背后的问题。

1.这个悲剧发生在哪里?什么时间?

明确地点北大 时间1992年春

2.作者这么好的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居然会狠心破坏作者的小天地,同学们联系现实生活猜猜,毁美哪些人呢?

明确愚氓、伟人、追名逐利的人、心中无美的人……

3.创造美好世界的人们与制造悲剧的人们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或者说毁美的那些人都缺点什么?

明确前者关爱生命、关爱自然,追求真、善、美;后者缺乏对生命、自然的关爱,自私、冷漠、无情。

4.“藤萝毁于愚氓之手”的悲剧,让作者心生悲痛,难道他仅仅是为这个棵藤萝而悲伤吗?

明确这里的藤萝是真善美的象征,愚氓是美的毁灭者的象征。藤萝被毁灭的悲剧其实就是世人对美的忽视,对美的否定,对美的毁灭,所以说古藤萝的悲剧,其实是在说人的悲剧,人们亲手一个一个地消灭身边的美,这是让作者最为心痛的,而且这样的悲剧每天还在上演着。

5.作为一个大师级的学者,一位令世人钦佩、敬仰的文化巨匠,他的悲愤、惆怅、安慰仅仅是像林黛玉那样多愁善感,悲叹个人身世不幸吗?作者描写这个株古藤的悲剧,目的何在呢?

引导这样的悲剧如果是发生在偏远落后的荒蛮野岭之间,倒也罢了,可它偏偏发生在中国最具历史文化渊源的北大,这里是中国文化精英的聚集地,是思想最为解放的最高学府这不能不让人痛心疾首。这个幕悲剧如果发生在“十年动乱”期间,是不足为奇的,因为那是一个悲剧的年代,不过它发生在“十年动乱”结束十几年后的今天。这十多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迅速提升,已经奔上小康之路,这说明什么?

明确愚氓多,国民素质有待提升

人们的精神生活贪乏。注重自然,注重社会,注重生活中的真、善、美,并维护之,并不但仅是一个人是否具有博爱之心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是否具有健康、积极、良好的精神素质的大问题。

6.不过堂堂燕园里竟没有第二个人注重藤萝的生死,并为之悲哀的,这就使其悲剧意味更加浓重,想揭露什么呢?

明确人们缺少博爱之心,自私、冷漠。

7.那作者借此表达说明渴望呢?

明确人们珍爱生命,关爱自然。

8.师反思这种悲剧的根源除了指挥者的失误,执行者的无知,更主要的是人们心中的流毒根深蒂固,几千年的奴化教育让人们失去了应有的理性,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思想,面对社会、自然、生活中的真、善、美的叙说,心灵变得麻木不仁,由此看来,古藤的遭遇是不是仅仅是它自己的悲剧呢?还说明了什么悲剧?

明确这是燕园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

四.拓展延伸。

1.听音乐欣赏图片。

2.课外阅读。无论谁死了,

我都觉得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在死亡。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所以我从不问丧钟为谁而鸣,

他为我,

也为你。

——弥尔顿

也许我们周围的很多东西,

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生命的一部分,

关键时刻挽留住我们。

一株草,

一棵树,

一片云,

一只小虫。

它替匆忙的我们在土中扎根,

在空中驻足,

在风中浅唱......

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 

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  

任何一只虫的鸣叫也是人的鸣叫。

——刘亮程《一个人村庄》

五.教师小结

拯救自然环境,实际是拯救人类自己!

花朵衰败的地方,人类没法生活。

——(法)卢梭

这位文化巨匠的民族忧患意识发人深省,希望大家能与季老先生一起做一位维护真、善、美的勇士。

六.作业以古藤萝的口吻写一段话,向人们提出劝告,保护好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提升审美素质。

七.板书见课件

八.教学反思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很关键,这取决于老师的思路是否清晰。在这个课的处理上,我的所设计的问题大体上看衔接较紧密。情感上学生理解较深,但从写作的角度,学生收获甚少。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写作与课堂教学相连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幽径悲剧》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