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5-06-23 13:25:10

谁先爱了,谁就输了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读后感

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

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

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

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来看,

一切才有了意义----

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

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

这是书中附带的卡片中,封面上的文字。读起来多多少少有些伤感,或许是我读它的时候带上了自己的伤感吧。十几岁的时候,总喜欢把自己的年龄说的大一点,现在,很不乐意说出自己的真实年龄,总会说的小一点。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真的长大了,还是自己在抗拒着什么,抗拒着自己的青春,离开么?

“我们一生里有可能遇到很多人,有时正好同路,就会在一起走一段,直到我们遇到了真正想要共度一生的那个人,才会把余下的旅途全部交给这个人,结伴一起到终点”。 不得不说,《致青春》这本书在被赵薇拍成电影之前很多读者都不熟知。我也是在看了电影之后才去看了原著,一本被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的精装册子。有时正好同路,是这样的。书中的世界是刚刚开始的大学,而我,则沉浸在刚开学的那段时间。郑薇和陈孝正的相遇是戏剧性的,同时也是整本书的重要线索之一。

“谁先爱了,谁就输了”。一次偶然的误会,郑薇遇到了真正想要共度一生的那个人。当然刚开始并不是那么顺利,书中也用一定的篇幅描写了这一段,由“死敌”变成“恋人”的浪漫、好笑却又真实的故事。郑薇先爱了,是不是就注定她会输?而书中的结局是不是她输了,这很难说。虽然陈孝正离开了,在爱情上,她确实输了,但是对于生活来说,她不是和青梅竹马的林静在一起了么。输赢,谁又说的清楚。

“世事岂能两全,我们的一生中,得到的同时也总在失去,幸与不幸的区别之在于得失之间的孰重孰轻”。陈孝正迫于家庭压力选择出国留学,同时,他失去了自己的恋人。而郑薇在得到自己爱情的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青春。阮莞在书中似乎是一个悲剧,当朱小北问及她的理想时,她说,“我的理想?我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不求最好 只求安逸,我最大的理想就是----青春不朽”。最终,郑薇说她得到了自己的青春不朽,然而她也失去了,最重要的,生命。其实我觉得她并没有得到自己的青春不朽,她只是得到了,自己对自己的心。一颗不愿失去青春的坚韧却又脆弱的心。

“她来过,她爱过,她努力过,得之是幸,不得是命。当然,年少时的我们如何会相信会有得不到的宿命”。阮莞不相信,郑薇不相信,最后陈孝正也回来了,可是,大家应该都失去了自己想要的,得到的都是这不想得到的宿命。是宿命和我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么?还是造物弄人?宿命,其实是自己终究要面对的,不是上天不公,而是每个人自己选择的,是每个人自己给自己选择的归宿。是陈孝正对自己的不自信让他失去了郑薇;是阮莞的青春之心让她失去了自己坚信的爱情,同时也失去了生命。而郑薇的直率,勇敢,拿得起放得下也让她最终和林静在一起。

“看得见的伤口,迟早有一天会痊愈的”。这句话很明显是说郑薇的,或许张开也在其列。郑薇在青春是所经历的,所留下的伤痛,最终都被时间所抹平,随风消散。我在想,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之后,我是不是还会怀念,那个现在深爱着的她。尽管自己没有得到想象中的爱情,毕竟像书中说的,“她来过,她爱过,她努力过”。

“为什么我们总要到过了半生,总要等到退无可退,才知道我们曾经亲手舍弃的东西,再后来的日子里再也遇不到了”。在原著中,陈孝正最后失去了郑薇,尽管他想挽回,却也终究无济于事。在他选择出国留学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他会失去这些,就像刚刚所提到的宿命。在小说的最后,作者这样写到“他蹲在阿宁面前,恨不得把所有能触到的好东西塞到惊慌失措的孩子手里,即使他一开始表现得对这个孩子毫不在意”。而阿宁的问题,则更值得读者考虑,“回不去了,是件伤心的事吗”?

致青春读后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