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27 05:47:44

对位式复调前几篇有关电影叙事结构的文章中都涉及到了“对位式复调”这一概念,但是并未对这一概念进行过细致探讨,而在《昆德拉VS巴赫金》中我们也只是将这两种复调模式做了简单的区分,这篇文章将在其基础上结合小说与电影实例更进一步地探讨“对位式复调”这一概念。一、概念回顾先来回顾一下我们在《昆德拉VS巴赫金》这篇文章里得出的观点,即以昆德拉为代表的现代派小说家所提出的“复调”理论,相比于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当中所提出的“复调”,更能触及作为原初的复调定义的核心——音乐学意义上的复调。并且进一步对这两种复调概念进行了命名和简单区分,我们将昆德拉提出的复调称为“对位式复调”,而将巴赫金提出的复调命名为“对话式复调”巴赫金做了个比喻,他借用音乐学上的复调这一术语,旧瓶装新酒,暗中替换复调的根本技术原则“对位”而为“对话”,并且取得了对“复调”理论进行诠释的正统地位。巴赫金认为,复调是各个声部,众多意识之间各自平等的对话。其复调的理论根基在于小说的对话性。但是从现代小说和电影等艺术发展来看,巴赫金所提出的“复调”已经不能涵盖现代文学影视艺术更为复杂化的复调形态,昆德拉结合布洛赫的《梦游人》与自己所创作的小说提出了一类更能触及到音乐学本义的复调——“对位式复调”他提出了最为基本的小说对位法:1.各线的平等;2.整体的不可分割。
这是上篇文章得出的基本结论,在其基础上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对这两种复调模式的概念范畴进行思考:他们之间是互为补充,还是互有交集,抑或是从属关系?二、两类复调模式的对比(以是否包含对话性为区分点)其实我在《电影叙事结构的基本原则》当中用一个词模糊提及过,在非线性复线下的第六点,我谈到“对位式复调”时说这是前两点(并置和对话式复调)的究极进化体。何为究极进化体?就是在文本的叙事结构上,对位式复调比这两点走得更远,叙事结构更为复杂。其中“对话式复调”更可看做是“对位式复调”的子集,即它从属于“对位式复调”在前后几篇关于电影叙事结构的文章中我已经多次指出,昆德拉提出的“对位式复调”比巴赫金的“对话式复调”更能触及复调的音乐学本义。对话只是巴赫金所做的一个比喻,对位才是复调的根本技术原则。同样地,对位也是形成思想对话的前提,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多个人物、多个意识(声部)间的对位,怎么可能形成对话?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任何对话都是建立在对位关系上,对话因为其对位性被纳于复调概念,对位是对话的立足点。同时只要这个文本是“对话式复调”,它就也是对位的,这是一种思想意识间的对位。这两个复调概念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统一于一体的。借数学打个比方,我们可以想象数学里的“维恩图”,一个大圈里面包含着一个小圈,这个大圈叫做“对位式复调”,这个小圈我们把它叫做“对话式复调”对话式复调是对位式复调的子集,其从属于对位式复调。从这个图里可以析出两块独立的区域,小圈;小圈之外、大圈之内的空白区域;小圈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