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知识树说教材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8-29 21:30:37

说课标说教材

通辽市科尔沁区钱家店镇孔家学校 孙海洋

品悟课标研教材,驾驭课堂展魅力,知识树上结硕果,组织图里迎成效!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下面我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学三个方面解读教材。

说教材包括:教材的编写体例、内容结构、知识与技能的立体整合、教材的编写特点说目标包括: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说教学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说教材

接下来我从教材的编写体例、内容结构、知识与技能的立体整合、教材的编写特点四个方面进行研说。

1、教材编写体例

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排了十个单元,为体现数学课程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首先呈现的是主题图,突出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充分展示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依次是促进思考的例题,增加了人物对话,体现了问题设计的开放性和探索性;深入理解的“做一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有层次.弹性的练习题的设计,既注意教材的普遍适应性,又为学生提供了有差异发展的可能性;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内容结构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的知识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本册教材主要从这四个方面体现出了数学的内容。

数与代数中包括: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和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引入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倍的认识”,将以往分散编排在表内乘除法中的有关“倍”的知识集中编排,让学生在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之后来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建立“倍”概念,也便于学习根据“倍”的含义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空间与图形中包括: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

本册教材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了解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周长。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长度、质量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的意识。

统计与概率:数学广角。

安排的集合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并能应用集合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综合实践应用中包括:数字编码。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综合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的立体整合

我们横向看本册教材,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都无处不存在着数与代数知识的出现。数与代数的知识与其他几块知识相辅相成,其他几块知识是对其学习的一种检验。

再纵向看本册教材

数与代数方面的加减法计算: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到本册的万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范围逐步扩展,学生能力不断提升,为小学阶段的加减法计算奠定的基础

数与代数方面的乘法计算:二年级上册的表内乘法,到本册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知识结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为三年级下册学习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奠定了基础

图形与几何方面体现在一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到本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三年级下册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及面积打好基础。知识结构由简到难,承前启后;难易程度螺旋上升,稳步提高。

4、教材编写特点

本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训练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说目

1、说目标包括: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的学习,课程目标要求学生: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情感、态度)

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个学段:1~3年级为第一学段,4~6年级为第二学段,7~9年级为第三学段,本册教材属于第一学段。

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本册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

1.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

4.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应用其含义解决问题

5.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6. 认识长度单位、认识质量单位、认识时间单位

7.初步了解集合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

说教学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册教材的课时分配如下:

1.教学设计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说说我在教学中这两节课的设计

(1)创设情境教学,课标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相关,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我以第一单元《时、分、秒》为例,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整时和二年级上册认识几时、几时半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与时间有关的知识课前,我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猜谜游戏引入,问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响,催人早早起。”孩子们猜出是钟表,从而自然而然的引出教材第2页情景图,为时间的学习埋下伏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以及秒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观察、体验等教学活动,逐步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3.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达成策略:1.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描述这些情景,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自己所经历的比1分钟短的事情及计量的经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初步了解计量比1分钟短的时间需要用秒做单位,感知秒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认识秒与分的关系。制造认知冲突,突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秒针走1圈时时针的变化,体会分秒之间关系得出1分=60秒。之一环节的教学需要学生不断地观察秒针的转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资源”提供钟表动态课件,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秒针走动的起点和终点,同时做上标记,时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与秒的进率。

3.认识其他常见的计量“秒”的工具,先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熟悉的计量秒的工具,再比较各种计量工具,明确各自用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时间的计量工具,体会不同的用途:钟面和电子表主要用来表示时刻,秒表用来计量时间的长短。同时,可以结合计量工具的认识,进一步体会这三个时间单位在表示时刻和时间长短时的用法。

4.体验时间的长短,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此环节设计体验时间的三个小测试,明确游戏规则后,让学生闭眼感受10秒,15秒,1分钟的长短,通过三个层次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1分钟的实际长短,不仅让学生根据标准计时工具了解“1分”的实际长度,而且让学生将1分钟的长度与自己热爱的活动建立起联系,在建立“1分”的时间观念的同时,为估计提供方法和标准。同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2)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例如,万以内的加法、减法笔算中安排了世博园纪念品的售卖问题,不仅让学生经历笔算知识的全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体会运用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问题。

达成策略:1.情景导入,提出问题通过创设世博园纪念品商店里海宝出售情况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表格出示售货员阿姨进行盘点的结果,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

2.小组合作探究笔算的方法并总结算理。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所在,不仅要学生会算,还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在设计时尽量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并在交流、讨论中掌握新知。还特意制造了纠错环节,突出计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3.巩固练习,拓展提高。本环节通过三道由易到难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说说解决的方法,谈谈自己的感受,巩固方法的同时,让学生时刻牢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并渗透热爱生活,享受学习乐趣的教育。

2.教学评价

1教师必须学会“倾听”学生的观点,让学生无所顾虑的表达意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后,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增多了。在组内合作、班级反馈时就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去猜测与揣摩教师所期待的标准答案,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引发争论,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想法。

(2)课堂开展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更学会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必须自己先作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错在哪里,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评价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此长期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从而也形成了自我评价能力。

评价建议: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评价方式要多元化。过去,我们往往只是通过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是不科学的、不全面的、而且是单一的。这是我班开学初的一次“颁奖典礼”这里面的孩子有成绩优秀的,学习进步的,有乐于助人的,有写得一手好字的,假期作业优秀的,讲卫生的等等。

(2)评价应该是长期连续的。我认为教师的表扬与赞美胜过礼物。学生只有在多次连续刺激下,在学习、品德、行为等方面才会受到很好的教育,才会有很好的提高。

(3)重视非正式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还要依据自身的风格,形成一定的非正式评价。比如说,用一个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抚摸等肢体语言表达对学生的肯定与赞美,都会帮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总之,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的评价,都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着眼学生的未来,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与关怀,通过评价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文本资源:充分利用教科书、教辅用书、校本教材、阅读资料,使学生学会数学,会学数学。

课外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学具模型、专家讲座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总之,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创造运用,课程资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对“新课改”的挑战中我们昂首阔步,一路高歌,体验着人生的莫大幸福。站在这三尺讲台上,我们体验到了在家中无法体验到的纯真与幸福。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踏踏实实,不求滴相报但求人生无悔。

我的研说到此结束,感谢您的聆听,期待您的指导。谢谢大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知识树说教材说课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