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绑架演讲稿

发布时间:2020-08-20 03:08:59

关于道德绑架演讲稿

精品文档

关于道德绑架演讲稿

关于道德绑架演讲稿【1】

在演讲开始之前,请允许我向大家提一个问题,平心而论,大家觉得自己算的是有道德的人吗?

何为道德,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常言道:罪莫大于无道,怨莫大于无德。

人们对高尚的追求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常常促使我们以道德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自我和他人的行为。

不得不说,这样的一种社会风气让社会群体里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籍籍无名的普通人,还是聚光灯下的公众人物,都无时无刻的处在道德的约束里。

但是,这种道德的约束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于对他人,是否真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试图批判我们眼里的所谓的“不道德”言行时是否又真的站在了一个客观的角度,或者说,我们是不是在无意间以道德之名行绑架之实!

还记得8?12天津爆炸案吗?在当时这场爆炸事故引发了强烈关注,网友纷纷在网络为天津祈福,当运送遇难武警官兵的车队驶过,民众甚至自发停车鸣笛送战士们一程。

1 / 18

精品文档

许多公众人物也在网络自发组织为天津祈福捐款活动,从13日起,成龙、范冰冰、李晨、黄晓明、Angelababy等明星率先为伤者捐款,随后郭德纲、张馨予、唐嫣、韩红等人也随之发起了捐款行动,向伤者和牺牲的消防战士家属施以援手。

众明星及全国各地心系天津的热心市民为天津捐款的行动被网友称赞为“正能量”,但也出现不少负面事件,不少公众人物就遭到键盘侠的网络“逼捐”,其中尤以阿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为甚。

不少网友跑到马云微博底下留言,指责马云“为什么不给天津捐款”、甚至还有一些过激的言论,比如“首富就应该捐1个亿”、“你捐了就等于我捐了”、“你不捐款,我再也不淘宝了”。

以至于,在马云7月29日更新的一条微博下,30569条评论中,几乎所有的评论都是网友关于“网络逼捐”的争论。

对于这场微博里的口水战,一部分媒体以其彰显了国人高度的道德责任感为题大加赞扬,而更多的媒体和公众则斥责其为一场典型的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这两个词并不晦涩难懂,但对这两个褒贬极端的词进行组合,我们又有多少了解呢?百度百科对道德绑架的定义是这样的: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

2 / 18

精品文档

一般是一个群体思想道德低下,认为资源多的人就必须帮助资源少的人,才能达到一种心理平衡,也顺带达到了自己帮助别人的虚荣感。

从这定义里我们看到了什么?道德只是亮丽的幌子,出发点不过是以掩盖心里的阴暗。

自己无力而为,却对他人强加高标准的要求,甚至进行言语上的抨击,行动上的强迫,这完全不是道德二字的真正含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推崇道德,敬畏道德,所以似乎给人一种假象,只要打着道德的旗号,我们能够只看新闻标题,就对新闻事件进行道德评判,对当事人随意谩骂、恶意攻击,甚至人肉搜索,人身侮辱。

没有谁可以主宰别人的选择,用道德强奸他人的自由意志,根本上是社会文明的倒退。

从深层次而言,是什么造成了道德绑架呢?当今国家和社会大力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媒体舆论宣传方向总是把道德看得很重,无论如何,在批判的最后,总要辩证法的来一句:“但是多数人是需要我们帮助的,普通人还是需要做好事的。

”这句话说多了自然弱势群体就会把礼让当成理所当然,即使自己做不到,他们也会把这种心理投射到更具有能力的人身上,渴望借助他们的能力实现自己做好事的精神需

3 / 18

精品文档

求。

毫无疑问,公众人物的确是具有比普通大众更优越的经济条件,也更有能力凭借自己的行为去带动去影响普通大众的行为,但是,公众人物也只是芸芸大众的一员,他们也有选择做与不做的自由。

另一方面,我们要承认公众人物在表达自己个人感情的时候和普通人的确是不能完全一样的。

因为公众人物是公众的偶像和粉丝,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因此,公众人物必须在公共场合严格要求自己。

他们应做的是以己之行弘扬正能量,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是利用自己所具有的影响力对大众的行为强加约束,形成另一种错位的道德绑架。

譬如周立波曾在节目里,让一个女孩子跟亲生父母相认。

女孩子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请上台,并被周立波一次一次用语言攻击,甚至动用道德,亲情,看似合情合理,但为何女孩子却并不想与亲生父母相认,这自然也就造成了不一样的分歧!我们很多人都喜欢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女孩最终不肯与父母相认,必然有她的难言之隐。

没错,亲生父母确实最大,但作为一个主持人有没有想过女孩子的感受呢?而周立波却只是一次次的用道德,用亲

4 / 18

精品文档

情来逼迫女孩与父母相认。

整个事件对这个女孩又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且不谈,周立波完全以其个人的影响力制造一种一人领道,众人跟风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下,公众意志凌驾于个人意志之上,个人的选择似乎没有坚持的意义,换句话说,是整个社会替我们做出了选择。

道德绑架是双向的,我们可能在无意中以道德绑架他人,也可能因道德压力迷惑个人选择,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承认“道”是万物万法之源,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和提升自己的践行方式。

我们不能忽视道德在人类社会所起的积极作用,但也不能矫枉过正,一切事情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道德为唯一标准随意评论。

谢谢大家!

关于道德绑架演讲稿【2】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

执政者以德治天下,民众讲求以德服人,仁人志士以立德立言立功为三不朽。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史的国家,以道德为重,道德常作为一个人是否品行端正的体现。

5 / 18

精品文档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罪莫大于无道,怨莫大于无德。

道德是人本能的东西,更是后天养成的合乎行为规范和准则的东西。

它是社会生活环境中的意识形态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线。

它要求我们且帮助我们,并在生活中自觉自我地约束着我们。

假如没有道德或失去道德,人类就很难是美好的,甚至就是一个动物世界,人们也就无理性无智慧可言。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道德的驱使才建立了人类的和谐社会;道德的要求才有了社会群众团体组织;道德的体现,使人们自尊自重自爱;是道德的鞭策,营造人与人的生活空间。

一个不懂得道德和没有道德的人是可怕的。

道德不像刀枪伤人肢体,它也能要人性命。

在历史和生活里,迫于道德压力而“自杀”者并不少见。

道德虽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对人的修养和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文明的人类是靠道德的建立来作保障的。

道德的传承也同样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劳动和创

6 / 18

精品文档

造,以致分门别类地产生各自的要求和水准。

但道德由于其自身具有模糊性,历史发展,社会形态,个人价值观常常会对道德产生不一样的看法。

道德一般只是一个大致的概念,很难分清具体的细节,有些人容易混淆。

所谓道德绑架,只可能是在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或混淆政治义务和道德义务的情况下才成立。

比如,要求一个人舍身救人,否则就要谴责,这就是道德绑架;要求一个人掏钱支持希望工程,这尽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个人不掏就要谴责,这也是道德绑架,因为这并非他的道德义务。

“道德绑架”之所以发生,除去人的精神结构不谈,根源就是道德判断逻辑的混乱。

所谓道德绑架,重点不在于道德,而在于绑架。

我赞同道德是约束自己的,不是评判他人的。

除此之外我还认为,任何强加的的善意都是一种绑架。

无论是你觉得为他好的人,还是因此被你影响到的全然无关的路人。

出发点再好,心再好,只要有了强迫的性质,就变了味。

近年来,关于道德绑架频频传出,互联网社交网站的发展使得道德绑架更加容易出现。

7 / 18

精品文档

关于道德绑架的案例,比比皆是。

如广东省电白县18岁女孩蔡燕梅患有尿毒症,蔡家负债累累无力手术,网友呼吁当地刚中了1200万元的大奖得主捐资救人。

歌手范玮琪因阅兵式继续晒娃被网友怒骂不爱国。

公共场所,老弱妇幼理直气壮的要求让座,所谓他是弱者,就应该得到帮助,新闻常爆出年轻人不让座遭到老人扇打或被旁边的人辱骂的事例。

更有甚者,一些人以自身患病或者什么缘由,向一些知名企业家、明星进行逼捐,通过媒体网络的方式得到关注,来获取不相干人的同情和围观。

这些观众出于对求助人的同情以及反感为富不仁的心理,一边倒的支持求助者,被逼捐者一旦没有作出所要求的,就口诛笔伐对被逼捐者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

你想给困难者一个更好的帮助也好,你想为公交上的老人寻一个座位也罢,你可以自己就创造这个条件,也可以请求别人帮助,但是以此为理由而强迫他人,不论你是站在哪一个道德的制高点,这都已经成为了恶意,哪怕你内心多自鸣得意觉得做了多么好的事。

曾经我也觉得不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的人没有同情心、素质差,但是现在不再那么绝对。

我当然不认同这样的行为,但是这是别人的选择。

8 / 18

精品文档

都说弘扬中华美德,也该知道美德是用来弘扬的,不是拿来强迫的。

对于拥有美德人给予表扬认同,让他们受到肯定更愿意继续这种美德,也作为示范感染带动身边的人,这才应该是正常的模式。

道德是发自内心认同拥有的,绝不是约束、强迫他人的规则。

就简单点说,如果请求帮助的人都能让人感受到你的诚意,给予帮助的人都能尽量不给人压力,哪会有这么多矛盾呢?

网络不应成为助长道德绑架的平台,网络可以是一个发布自由言论的地方,但必定要有个界限,所谓的键盘侠、圣母婊常常是以网络为媒介,只要敲一敲键盘满足一下恻隐之心或者所谓社会责任感,而不用去考虑更多的实际问题。

而新闻媒体又常常扮演推波助澜的角色,媒体常常为增加其访问阅读量,曲解事实或者攥写模棱两可的标题,通过人们对弱者的同情心理歪曲事情的真相,令一些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盲目跟风,使事情的本质常常遭到偏离,当事人遭受不必要的误解。

网民应以尊重事实为本,理性思考,不盲目跟风。

媒体作为公众了解信息的渠道,理应以事实说话,还原

9 / 18

精品文档

事物的真相,而不应以心中的善恶一时喜好对事情作出不恰当的评价误导大众。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真善美,但是道德是用来约束那些有错的人,不是用来禁锢无辜的人,更不是以此来作为逼迫他人成全你对苦难者圣母心的剑。

制定自己的准则,绑架别人的道德,这是一种畸形的价值观。

每个人的成长方式不一样,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而站在所谓道德据点的你们大可不必咄咄逼人,慷别人所慨,强别人所难。

我们要拒绝道德绑架,还一个理性社会。

关于道德绑架演讲稿【3】

近些年来,道德绑架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

道德绑架自道德产生起就一直存在,而在现在网络渗透到人们生活中才被人们广泛地意识到。

目前关于道德绑架的描述多体现在媒体的报道以及网民的言论中,道德绑架对于现实社会的影响,我们应当有足够的重视。

一、道德绑架的日常案例

案例一:20XX年6月30日,24岁的莫向松带着14名同学跪在成都市武侯区新希望大厦门外,他们手中捧着玫瑰,身上缠着玫瑰,头上戴着玫瑰R22;R22;写有“借我一百

10 / 18

精品文档

万,我打工还你一辈子”的标志牌,道出了此举的目的――希望打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畅,以获得100万元的借款治病。共2页:

2

下一页

莫向松,成都某职业学院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20XX级学生,去年11月被确诊患急性白血病。

莫向松表示,目前养父母为给他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已经没有办法继续治疗了,前段时间有位热心网友建议他找富豪借钱。

下跪求借款事件,在网络上发酵多日,舆论哗然。

某门户网站的民意调查显示,有接近六成的公众认为:这不是借钱是“要”钱,是道德绑架;有接近三成的公众认为:为活命这一做法可以理解,但用错了方式。

换句话说,近九成人认为此举不妥。

事例二:近年来,网络舆论干预司法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

有司法工作者反映,网民直觉式的道德判断与高涨的道德义愤,以及由此所形成的舆论压力,已干扰到了他们正常

11 / 18

精品文档

的司法活动,导致他们原本应该基于法律精神的司法活动,严重受制于网民的道德判断与舆论压力,“在干预中,网民的反应过度表现为对事件本身、当事人缺乏应有的‘置入’和理解,陷入某种‘正义幻觉’引导的质疑迷恋,从而导致‘舆论审判’、‘道德绑架’„„”。

这些司法工作者认为,他们的工作被道德绑架了。

事例三:中国男孩洪战辉在一次接受了记者李小萌的专访时谈了自己的烦恼。

自从被评为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后,他先后在全国各地做了近150场报告,而这些报告全部是免费的,洪战辉说他想过要收出场费,是又不敢收,因为人们觉得作为道德楷模要有自己的道德形象,而不应该计较经济上的利益。

二、道德绑架的含义

道德绑架由“道德”和“绑架”构成。

道德指的是“以善恶评价为形式,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用以调节人际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划、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的基本特征是以善恶评的价为形式,并依靠软约束力的来维系,从而区别依靠国家强制力来维系的法律。

绑架指的是“用强力把人劫走”。

绑架的目的是以被绑架者的性命为砝码,通过胁迫被绑架者或其亲属,来达到获取钱财等目的,当胁迫不成时,绑

12 / 18

精品文档

架有可能导致“撕票”,即“绑票的匪徒把掳去的人杀死”。

绑架带有强迫性与要挟性,用“绑架”来修饰道德,意味着这种道德行为带有强迫性和要挟性的双重特点。

“道德绑架”定义为:人们以行善的名义,通过舆论压力胁迫他人履行一定行为或中止与道德相冲突的行为。

键点有三个,一是“以行善的名义”,以其他名义进行的绑架可以是其他种类的绑架,但不能称为“道德”绑架,因此“以行善的名义”是道德绑架概念区别于其他绑架概念的关键点;二是“通过舆论压力”,我们可以通过其他压力——比如国家强制力、暴力强制、威逼等——来迫使他人履行一定行为,但这不能称为道德绑架,而毋宁说是道德强迫,因此“通过舆论压力”也是道德绑架概念的关键点;三是“履行道德或中止与道德相冲突的行为”,道德绑架要求完成的行为,只能是与道德相关的行为——要么是履行,要么是中止与道德相冲突的行为——而不是其他与道德无关的行为,这也是道德绑架概念的一个关键点。

三、道德绑架的基本结构与特征

道德绑架的结构是指道德绑架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由三部分构成,即道德绑架的主体、道德绑架的对象、道德绑架要求的行为。

第一,道德绑架的主体。

道德绑架的主体即道德绑架行为中绑架的实施者。

13 / 18

精品文档

它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针对某一救助事件,由陷入困难的个人、众人,以及后来经媒体发动后支持救助行为的公众构成;二是针对某一与道德判断相冲突的行为,由反对该行为的公众及媒体构成。

能否成为有效的道德绑架主体,关键在于是否拥有足以胁迫他人的道德影响力,道德影响力越大就越有可能进行道德绑架。

因此能控制、发动社会舆论的媒体、新闻工作者最容易成为道德绑架的主体,道德模范也比一般人容易成为道德绑架的主体。

在道德绑架中,媒体的作用是至关紧要的,几乎所有的道德绑架事件都是在媒体的主导下产生,这种主导作用有时甚至会违背、扭曲求助者原初的意愿,使原本是私人间的救助行为演变成公众的道德绑架,并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因此如果道德绑架是应该谴责的,那么最应该受谴责的应当是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媒体和新闻工作者。

第二,道德绑架的对象。

道德绑架的对象即道德绑架行为中被绑架的人。

任何人、任何团体都有可能成为道德绑架的对象。

当然明星、有钱人、公众人物更容易成为道德绑架的对象,因为他们是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而且被认为是有能力救助的人。

14 / 18

精品文档

而一般人更多在从事“与道德相冲突的行为”时,有可能成为道德绑架的对象。

由于道德绑架利用的是他人爱惜、顾虑其社会道德形象的这么一个弱点,因此对道德绑架对象来说,越是在乎自己的社会道德形象,就越有可能被道德绑架,反之,越不在乎自己的社会道德形象,就越不可能被道德绑架。

第三,道德绑架要求的行为。

道德绑架要求的行为是指道德绑架中绑架者要求被绑架者从事的行为。

在道德绑架中,要求从事的行为首先是履行道德的行为,典型的如救助行为,这在道德绑架中最为常见。

其次要求从事的行为还有可能是中止与公众的道德判断相冲突的非道德行为,这种非道德行为在一般情况下是允许人们从事的,既不能说它是道德的,也不能说它是不道德的,只是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这种非道德行为与公众的道德判断相冲突了,从而成为道德绑架要求中止的对象。

在道德绑架要求履行和中止的行为中,要求履行的一般是道德行为,而不可能是不道德行为,要求中止的一般是特殊情况下与公众道德判断相冲突的非道德行为,而不可能是道德行为,因为在逻辑上,我们既不可能“以行善的名义”要求他人履行不道德的行为,也不可能“以行善的名义”要求他人中止道德的行为。

15 / 18

精品文档

道德绑架的基本特征是指道德绑架特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总的来说,道德绑架有四个基本特征,即它的道德性、公开性、胁迫性、软约束性。

第一,道德绑架的道德性。

这里所指的道德性,并不是说道德绑架是符合道德的,而是说道德绑架以道德为理由和基本目标展开。

道德绑架的道德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以道德的理由而非其他理由进行,二是它要求完成的行为是道德行为而不是不道德行为。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以其他理由进行绑架——比如以获取金钱为理由进行绑架,也可以胁迫他人完成与道德无关的行为,但这些都因缺乏道德的理由和目标而不能称为道德绑架。

当然道德绑架以道德为理由和基本目标展开并不意味着它就是符合道德的,而只能说明它的初衷和目的是善的,而由于手段的强制性与不道德性,道德绑架最终沦为一种不道德。

第二,道德绑架的公开性。

道德绑架具有公开性的特点,它不是私人间的救助行为,尽管它往往由私人间的救助行为引起。

因此公开是道德绑架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而这种公开

16 / 18

精品文档

一般通过媒体的报道来实现。

公开是道德绑架形成舆论压力、进而胁迫他人履行道德的前提,没有公开这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公开性成为道德绑架必不可少的一个特性,没有公开性的救助行为,只能是私人间的救助行为,而不会演变成道德绑架。

第三,道德绑架的胁迫性。

道德绑架的胁迫性意味着道德绑架具有要挟性和强迫性的双重特征。

要挟性意思是道德绑架并不是直接的强迫,而是利用被绑架者爱惜、顾虑其社会道德形象的这么一个弱点进行强迫,被绑架者之所以受制于媒体的道德绑架,也并不是因为害怕媒体本身,而是因为害怕自己的社会道德形象被媒体毁坏了。

强迫性意思是道德绑架并不是通过尊重他人的意志自由、以劝导的方式要求他人履行道德行为,而是通过强制的不由分说的方式要求他人履行,当然这种强制不是暴力强制,而是由社会舆论施加的具有软约束特征的强制。

要挟性与强迫性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道德绑架的基本特征,无要挟的道德绑架更像道德强制,而无强迫的道德绑架更像道德劝说。

第四,道德绑架的软约束性。

道德绑架不是靠直接的赤裸裸的暴力来维系,它一般会

17 / 18

精品文档

通过施加社会舆论压力这种相对温和的方式来迫使他人履行一定行为,社会舆论的软约束性决定了道德绑架的软约束性。

因此道德绑架必须是以施加社会舆论压力这种软约束的方式进行,而不是以其他暴力的方式进行,这就是道德绑架的软约束特点。

18 / 18

关于道德绑架演讲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