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三 老山界同步测试题(新版)苏教版

发布时间:2020-04-07 19:47:50

第一单元 三 老山界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民(yáo) 脚(xiē) 租(jiāo)

B.欺(wǔ) 谈(pān) (zhōu)

C.饭(chénɡ) 碌(ɡū) (jiáo)

D.点(zhuì)(bài) 斜(qīnɡ)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军阀 道谦 惊惶 酣然入梦 刺入饥骨

篱笆 疲倦 苯重 悬涯峭壁 苛捐杂税

错别字

改正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___________(叹息 轰响 轰鸣),大概是在__________(哭泣 叹息 怒吼)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2)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__________(景观 壮观 奇观 景象)。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B.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

C.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D.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

5.综合性学习。

2012年重阳节到来之际,你参加了万人徒步翻越老山界的活动,对革命前辈不畏艰险的崇高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消息的主要内容。

中新网桂林6月11日电 (赵琳露 唐梦宪) 6月11日晚,广西兴安县千名党员手持火把,“重走长征路、翻越老山界”,重现陆定一在《老山界》一文中描写的“之”字形火把队伍的壮观画面。随后,党员们左手举火把,右手握拳举起,重温入党誓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半夜里,忽然醒来……抢了一碗就吃”,回答问题。

6.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这句话写出了怎样的山势?这样写能表现红军的什么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文第一段写景,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觉来描写?请分别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何理解“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一句中“抢”的内在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学了本文之后,对照你自己,谈谈红军战士身上哪种人格精神最能吸引你、打动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回答11~14题。

最后一根皮带

①走进成都军区某红军团4连的荣誉室,一张黑白照片格外醒目,照片里仅有一条被截去一段的老式牛皮皮带,皮带背面烙有“长征记”3个字。这条皮带的主人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红军战士——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274团8连(今成都军区某红军团4连)战士周国才。但就是这样一条皮带,真实见证了那段艰辛而充满希望的岁月。

②1936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四川甘孜胜利会师。7月初,红四方面军开始第3次穿越莽莽草地北上。

③这片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连接地段,自然环境恶劣,人迹罕至。红军战士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饥饿。过草地前,尽管全军上下想尽一切办法筹粮,但由于这次行军比前两次路途远,时间长,粮食严重短缺。刚进入草地时,每人每天还有3两青稞面,但不久部队就陷入断粮的绝境。草地荒无人烟,行军途中又无处补给,剩下的路程只好挖野菜、嚼草根,有的战士甚至从牛粪里捡食牛没有消化的粮粒,而有的战士则因误食毒菜、毒草不幸中毒身亡。

④然而野菜、草根毕竟不顶饥饿,有的红军战士便想到了吃牛皮腰带,他们还据此创作了一首《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熟分外香。一段用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有汤有菜花样多,留下一段战友尝。

⑤红军战士周国才当时只有14岁,他所在的班原有14名战士,可到达草地时就只剩下7个人了。进入草地不久,他们班的干粮就吃完了,只能挖野菜、吃草根、啃树皮。到后来连野菜也找不着了,他们只好开始吃枪带和鞋上的皮子。可这些东西也没坚持多久就被吃光了,于是大家解下自己的皮带煮着吃。当6位战士的皮带吃完后,大家对周国才说:“该吃你的了。”战友们都知道,周国才的这条皮带是1934年红军在任合场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周国才实在舍不得吃掉自己的心爱之物,可为了抵抗饥饿,挽救全班战友的生命,他只得将自己的皮带贡献了出来。看着心爱的皮带被细细地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皮带丝,漂在稀溜溜的汤水里,周国才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当皮带第一个眼儿前面那一截被吃完后,他实在忍不住了,哭着恳求战友说:“我不吃了,同志们,我们把它留着作个纪念吧,我们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就这样,大家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憧憬,忍饥挨饿,将这吃剩的半截皮带保留了下来。

⑥在随后的长征途中,周国才的6位战友相继牺牲,只有他随红四方面军胜利到达了延安。为了缅怀牺牲的战友,他用铁筷子在皮带背面烫上了“长征记”3个字,并用红绸子包裹起来。1975年,周国才将这珍藏了几十年的半截皮带捐赠给国家,后由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摘自《陇南日报》2012年2月17日

11.本文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④段引用《牛皮腰带歌》,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吃剩的半截皮带被收藏进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假如要你给这“最后一根皮带”写一段简介,你会怎么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训练

15.【写法借鉴】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巧妙运用了景物描写,如课文第23段,自上而下,由远及近,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星星”“山峰”“四围的山”,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高尚情趣。

【片段仿写】请你写一段景物描写,烘托自己愉快、喜悦的心情。可设题为“秋日的早晨”等。(15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A项“缴”应读jiǎo;C项“嚼”应读jué;D项“湃”应读

pài。

2.答案:谦—歉 饥—肌 苯—笨 涯—崖

3.答案:(1)叹息 叹息 (2)奇观

4.【解析】选C。A项中后引号应在最后一个逗号之前;B项“茶缸煮饭吃”后应为逗号;D项中第二个冒号应删掉。

5.答案:广西近千名党员手持火把翻越老山界,重现长征画面。

6.【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概括能力。记叙文概括段意常用模式:描述(记叙)了……。

答案:描述了红军战士露宿山谷的所见所闻。

7.【解析】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的理解。解答此题,既要细读选文,又要明确文章要体现的中心是什么。

答案:写出了险峻的山势。这样写能表现红军身处险境却能镇定自若的乐观主义精神。

8.【解析】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角度的理解。主要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作答。

答案:视觉:“天上闪烁……宝石”“黑的山峰……一口井”,写山高;听觉:“耳朵里有……在澎湃”,写幽静;触觉:“才觉得寒气……打着颤”,写寒冷。

9.【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要结合全文主题或中心来理解。

答案:“抢”是一个中性词,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是为了说明红军战士吃饭速度快。“抢”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

10.【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题时联系文章中所表达的“红军精神”思考。

答案(示例):红军战士身上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深深地吸引了我,督促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勇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

11.【解析】本题考查对记叙顺序的判定及其作用的理解。由第①段荣誉室中的“一张黑白照片”见证了那段艰辛而充满希望的岁月,可判断是倒叙。

答案: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12.【解析】本题考查对引用修辞手法及作用的理解。战士们身处艰难环境,不以吃牛皮腰带为苦,反以为乐,这是一种顽强的乐观主义精神,意合即可。

答案:红军战士身处险境,无物可吃,“吃牛皮腰带”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3.【解析】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哭着恳求”是神态描写,话语是语言描写,反映出周国才坚定的信念、对革命无比忠诚的高贵精神。

答案:神态、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了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难处境,舍不得吃“皮带”,更令人心酸。

14.【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紧扣半截皮带的来历,结合皮带背面“长征记”3个字,写出它反映的革命精神,意合即可。

答案(示例):这是一根不同寻常的皮带,它是一根吃剩的半截皮带,是红军战士过草地时,忍饥挨饿保留下来的,皮带背面“长征记”3个字,真实见证了那段艰辛而充满希望的岁月。

15. 答案(示例):早晨起来,一股带有成熟果实味的新鲜空气沁人心脾,是那样的爽适和舒畅。向村中眺望,每家屋顶上炊烟袅袅,灰白色的烟气和晨雾融合在一起,飘飘荡荡,盘旋升腾,呈现出一派和谐的景象。放眼村外,庄稼黄灿灿、赤橙橙的,累累的果实挂满秋夜播种下的晶莹透亮的露珠,在霞光照耀下,珠光闪闪,果实更显得饱满丰润。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三 老山界同步测试题(新版)苏教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