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1章查经

发布时间:

以赛亚书1章查经——指摘
(一1以赛亚作先知时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以赛亚出来作犹大先知的时候,原来的以色列国早已分裂为北部的以色列国和南部的犹大国。北国对抗神,犯下了大罪,南国也在步北国的后尘。他们歪曲正义,压迫穷人,离弃神而去拜偶像;宁可向异教国家(亚述)寻求军事援助,也不求助于神。以赛亚来自犹大,但他的信息也是对着北国说的。以色列有时候是指两个王国。公元前722年以赛亚亲眼看见了北国被毁和被掳。他一开始事奉就对北国发出了警告。
以赛亚是主前第八世纪的先知,在南国犹大宣讲预言,先后在四个君王统治的期间内传道,历时共四十多年之久。"乌西雅"。也称为亚撒利雅,一个从主前791740年执政的好君王(比较六1);"约坦"也是敬虔的君王(主前750736年,包括与乌西雅共同执政的日子);"亚哈斯",一个邪恶又拜偶像的王,于主736716年执政;"希西家"(主前716687年)曾进行宗教改革。
默示:这两个字可以指「异象的经验」,常见的意思,是对上帝透过特殊启示而给先知的真理,得到高度的「领悟」。因此,以赛亚书是「对神启示给以赛亚之真理的领悟」。
一、上帝责备以色列(1201.国家的情形(29
12-4节,开宗明义,以赛亚书以审判的信息开始──
这里的“以色列”是指南部的犹大王国。犹大的百姓犯了大罪,拒绝了解和明白神。因为百姓对神的反抗和离弃,神便通过以赛亚给他们定了罪。是他们自己用行为撕毁了曾与神订立的道德和属灵之约。他们这样做,是自招神的惩罚。神曾赐给他们繁荣,但是他们服事的却不是神。神警告他们,他们不听。最后神将带给他们“惩罚之火”(参1:7)。
2a.以赛亚没有解释为什么呼唤天和地来听。他在10节所讲的话与此相仿,可见受造物是被传唤至法庭,作为地上所发生之事的永久见证,以确认神的控告完全真实。这个场面是庄严可畏的。
2b.然而,受造万物必须注意的原因,更加令人生畏:因为上帝已经亲自说话。这一位乃是所有受造物都要听从的;祂的子民必须向祂交帐;而透过独特又奇妙的启示与灵感,先知的话正是上帝所说的话。
3.以色列(我们)的罪完全违反自然。请看牲畜直觉的反应!我们悖逆之处乃是心思(认识……留意),而心思正是灵性的焦点。认识就是认识真理。
4.四个名词都是特权:独特的国民、蒙赎的百姓、种类(指亚伯拉罕的后裔),和儿女(或上帝的众子)。四个形容词描写出理想的失丧:犯罪的,或未
1

射中神的靶;担着罪孽,即「邪恶」的,指性格和本性变坏的罪;行恶的,亦即这批被拣选的种类已经变成定意行恶的人;最后,败坏的,「行为败坏」。他们已经离弃……藐视……灵性堕落的基本情形,就是持续拒绝上帝。回复到他们没有被救赎之前的情形。
258.这几节最重要的,并非究竟它是指历史上那几次的入侵。重要的乃是,以赛亚认为历史是神施展道德审判的舞台。敌人的劫掠(78节)使全国伤痕累累(56节),从头(头顶)到脚(脚掌),由内(全心)到外(头……脚掌),无药可救(没有缠裹……滋润);这乃是神的管教,而如果他们继续悖逆,灾祸还会不断。他们的经济尚称小康,政策也很圆滑,可是土地已经荒废(57节),内部脆弱(8bc节),外受威胁(8d节)。全国蒙福的关键是公义,亦即行神看为义的事,但在这方面,先知的记录却是惨不忍睹的失败。1:7这里所说的毁灭当时发生了吗?在以赛亚一生中犹大屡遭攻击,“被外邦人所侵吞”乃是最严厉的审判。这节经文所描绘的,可能是犹大遭入侵之后的情景,也可能是预言以色列将来要被亚述所占领。但最有可能是指将来巴比伦对犹大的入侵,和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的被毁。
9节,.神留下的“余种”,是指哪些人?所多玛和蛾摩拉是因当地的罪恶,被神完全毁灭了的两座城市(参创19:1-25)。它们在圣经的书卷中数次被提到,作为神审判罪的例子。犹大的“余种”应是那些对神忠心,而被神存留了下来的人。由于上帝的爱,我们没有消灭;因为祂的怜悯,我们不至断绝。以赛亚就此完美的退出了本段。
2.信仰的情形(一1020
接着,以赛亚便转向这个国家信仰的光景。把这个题目放在国家的命运29节)和社会状况(2123节)之间,意义重大。每个国家问题的核心,都在于百姓和神之间的关系。此关系若未拨正,别处便不可能上轨道。信仰决定了一切。
1:10-14神没有悦纳他们的献祭,并非神废了与摩西建立的献祭制度。相反,神乃是要求他们有真诚的信心和奉献。一到节日,领袖们就按传统献祭和奉献,做得丝毫不差,但他们对神并不忠心。献祭本身是人内心信神的一种外在表现,他们内心根本不信,只是虚有其表。那他们为什么还要献祭呢?就像今天许多人一样,他们相信宗教仪式过于相信所敬拜的神。检视一下你自己的敬拜形式,看看是否出于对那位活神的信心?如果我们没有内在的信心,任何外在的形式神都不会喜悦。
10节,以赛亚把犹大的统治者和百姓比作所多玛和蛾摩拉。为了听见神说的话,百姓必须倾听且愿意遵从。当我们听不到神的信息的时候,也许我们并没有仔细
2

地倾听,或者我们没有真正愿意照他说的去做。训诲的意思是「教导」,灌输真理。当然,其中会有权威性的指示、命令和禁令;但是上帝的训诲,最重要的乃是像慈爱的父亲对爱儿所给予的指导。若不是因为神的怜悯,他们早就应当像所多玛和蛾摩拉一样受到审判(9节),因为他们的行径与所多玛和蛾摩拉一样败坏;但神却怜悯了他们。
11.仪式主义者误以为,一切都靠行礼仪,所以作得愈多愈好。对上帝而言,仪式算不得什么(11ab节)、不能增添什么(11cd节),也一无所成(11ef节)。不喜悦。
12.来朝见我(或「与我相聚」)也可以译为「见我的面」。这个词表达出真敬拜的实质和奇妙。践踏:空有仪式的宗教,只是踩在石板地上吵闹的脚步声。13月朔,指旧历初一,一月一朔﹐故用以指一个月;安息日是指每月的奉献,包括每星期、每年在赎罪日和五旬节举行的特别安息日。人们常未察觉自己有罪,仍然继续为赦罪献祭。送礼物和献祭的人如果内心犯罪,这些祭物对神而言就毫无意义。神要我们爱他、信他并且离开罪恶。这样他才喜悦我们在时间、金钱、或服事上的献祭
1415.这里继续斥责。成为担当:亦即仪式本身并非重担,因为这原来是上帝所吩咐的。让祂不耐烦的,不是他们对神圣典礼的运用,而是对它的误用。甚至连祷告也是如此(15节),因为我们可以「主日祈祷(pray),却整周欺凌(prey)邻舍」。遮眼不看:与悦纳和祝福时用脸光照刚好反向。祷告不蒙垂听的原因,是有罪未能悔改(手……满了血)。神不单眼睛不看,耳朵也封住,不听这种祷告:直译,「我根本不听」。
1620.可是,要回到神面前仍然有路:他们可以采取行动(1617节,共九项吩咐)、可以经历应许(18节)、可以得着祝福(19节),但也可以失去一切(20节)。1617节的九项吩咐,可以分成三项一组。第一组,「你们要按照神所规定的洁净仪式,在祂面前洁净自己」这将从我眼前除掉你们的恶行。这里提供的洁净,在神面前有功效。接下来的三项,是调整个人生活的吩咐;止住,坚决弃绝罪;学习,培养新的思想;寻求,设立不同的目标。第三组的三项吩咐,呼吁进行社会改革:解救受欺压的,社会的变革,必须同时处理加害者(欺压者)和受苦者──孤儿……寡妇。
18节,朱红──雪白,丹颜──羊毛;对比的寓意是什么?“朱红”或“丹颜”是一种深红色的持久性颜料。它在衣服上的印迹不会褪掉。在这儿可代表沾满血迹的谋杀之手。罪恶的痕迹也同样不会自己褪掉,但神可以像他应许以色列人的那样,将它们从我们的生活中除去,使我们不至于永久生活在污秽之中。的话使我们深信:如果我们愿意并且顺从,基督就赦免和除去我们那擦也擦不掉
3

的罪污。辩论(指法庭上的辩论):上帝传祂的子民到祂的法庭,在那里,他们当然只能显为有罪。但同时,在那里他们才能听到赦免的话,因为神已指定了祭物,替他们而死。上帝的赦免,正如祂所有的作为,完全符合祂的公平。雪……羊毛:两者自然都是白色,无需加染。因此,所应许的不单是洁净以往,更是圣洁的新性情。
1920节,顺服是很严肃的事。它是「恩典的途径」,带出美物。他们必须「甘心顺服」(既甘心又听从),不只是徒具外表而已。1618节的吩咐背后,是神严格的约束:顺服乃是神子民的头号美德,而不顺服则是他们最大的灾难。剑:历史上的武力乃是神所支配的,为要施行祂公平的责罚。亲口……:非常强调的说法,将以赛亚的话等同于神亲口之言。
二、罪大恶极的城(2131节)——社会的情形和其后果这几节包含两个部分。
(12126节自成一首诗,以忠信之城的思想为始终。这首诗陈明了以赛亚所面对的社会状况2123节)、神以审判来回应(24节)和复兴(2526节)。
(22728节指出选择:悔改或灭亡。2931节扩大悔改之民的思想(27节),以及他们为过往的行为和苦果深感羞愧,又扩大(31节)对不悔改者的审判(28节):自满之人是自寻毁灭。1、忠信之城(2126节)
21-22神为什么将犹大比作妓女?当中的关联是……“忠信之城”是指耶路撒冷,并代表整个犹大。神把百姓的行为比作卖淫,是因为他们离开真神去拜偶像。他们的信心不纯、三心二意。“拜偶像”从里到外都是属灵意义上的“奸淫”,它撕毁了人对神委身的许诺,把心抛向其他的东西。耶稣时代的人虽然严守教规,但耶稣称他们为淫乱之人。我们跟教会一样,是基督的“新娘”(参启19:7靠信心我们才能披上他公义的军装。我们的信心是否变得不纯了呢?求神把我们带回来。
以赛亚在这里用到不贞洁的比喻。作为上帝的妻子,却不忠信,是失败的根本,其他种种堕落,都循此而每下愈况。以赛亚首先提到道德理想──公平、公──的破坏。公义根源于神的圣洁,是以完善的原则将圣洁表达出来,而公平则是以完美的规定将公义表达出来。其次,他注意到伦理关系的破坏:凶手。一旦不再向上帝委身,违背了律法的「第一条」(奸淫),必然接着会违反第二条(杀人)。灵里若不立稳,社会价值观就不能建立,也无法维持。
4

2223.,银子变为渣滓,乃是全然衰退;而酒一旦搀了水,所有的成分都被稀释了。换言之,罪一旦败坏了性情,没有哪一部分能免受污染。从官长可以透视社会:他们居心悖逆,与盗贼为伍,破坏神的律法;他们滥用职权以图私利,收受贿赂和赃私,毫不关心别人。
24.官长是如此,但那位真正的主宰──……全能的……大能者──的想法又如何呢?祂是主,满有能力,全能的上帝,是祂子民的绝对主宰,以色列的大能者。可怕的是,上帝子民的罪触犯了神性,刺伤了祂,祂必须雪恨。此处将让神伤心的人描写为我的对头……我的敌人,由此看来,「神恨恶罪,却爱罪人」的口头禅需要修正。罪令神与罪人对立,也召来神的报应。
25你知道金属提纯的过程吗?提炼金属的过程包括熔化金属,除去不纯的渣滓,直到提炼人在金属熔液中能看到自己的影像。神提炼我们的过程也如此。们必须甘愿顺从神,让他除去我们的罪,这样我们才能反映出他的形像。.节持续神亲自报复罪人的思想,因为手是行动的代表,15节,「转过来」手是敌对动作的形象比喻,但奇妙的是,在此要作的事却是炼净(25bc节)与复兴(26节)。神的惩罚和复兴是结合在一起的。祂诚然在发怒时以怜悯为念。(1这一首诗(2126节,见上文)原是讲到罪与报应(2125a节),却不知不觉转为炼净与复兴(25b26节);而(2威胁的动作(反手)则变成了怜悯的工作。炼尽渣滓:如22节。上帝不单要除去人生活中的杂质,也要涤清人的本性。
26.起初……起先,最早使耶路撒冷成为联合王国之京城的,乃是大卫,而如今以赛亚瞻望大卫的回来,和应许的实现。他在此悄悄引入的主题,以后在全书中愈来愈重要。公义……忠信:在圣洁的原则与实践上「符合神的要求」,并向祂忠信。
2、后果:悔改或灭亡(2731节)
27.神会怎样炼尽(25节)和复还(26节)呢?(1在神方面,祂要进行救赎之工:得蒙救赎,「付出赎价」;而(2在人方面,人必须有悔改的行动(归正的人)因此,以赛亚坚称,上帝的怜悯符合道德的要求,能达到公平和公义,因为祂付出了赎价,满足了祂律法的要求,而且蒙赎的人也必须在道德上归正,回到神面前。
28.不过,拒绝悔改的人必会败亡。败亡之人是因为他们不肯臣服(悖逆)未达理想(犯罪),并拒绝(离弃)神。
29-30节,橡树象征了什么?喜爱某样东西有什么不对吗?在历史上,橡树一直是力量的象征,但这里人们使橡树林成为了拜偶像的地方。我们有没有向力量或
5

权力的标志这些取代神的东西倾心呢?当我们对这些东西的爱离崇拜相去不远的时候,我们是否对神还有兴趣或委身呢?我们的心要对神最忠诚,其他的东西都会随着时间消失,在神的眼前也都会被烧毁。
外表上他们遵守条例敬拜神(1015节),但是他们的所思(所喜爱的)所(选择)却跟随当日各种敬拜自然和繁殖之神的民间宗教(橡树……园子)以赛亚绝不相信所有宗教都同样是好的!
30节,.常绿植物是不朽生命的象征,因此成为当地自然宗教的焦点,因为土地、牲畜,和人口的繁盛,对农业社会非常重要。就今日而言,这等于健全的经济和全国GDP的增长。人类很自然会去选择这些作神。可是以大地为中心的宗教,会随地土而枯干,也受制于地上不稳定的资源(无水)。
31.有权势的:指靠自己所选的神明、自以为大有能力的人;工作:他们所作的偶像,和为设置宗教中心而栽植的园子。自满加上人造的偶像,是很危险的结合,如同麻瓤和火星!
麻瓤遇火星,这比喻很形象──火花打在火绒上就会一下子引燃毁灭之火。神把行恶之人比作“玩火者自焚”。我们的生活可以被小而致命的邪恶火花一下子毁灭。那么,你需要除去的潜在“火星”是什么呢?
6

赛1章查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