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风黍离

发布时间:2023-02-09 16:12:29


诗经王风黍离
《诗经•王风•黍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诗人内心深处不被人理解的痛苦。2掌握本诗以重章反复的方式抒发情感的结构特点。
3培养学生从文章脉络与作者情感角度入手,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归纳总的能力与竞争意识。
4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本诗以重章反复的方式抒发情感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
2.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3.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4.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多媒体播放《黍离》歌曲导入二、板书课题
《诗经》简介:
《诗经》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又称“诗”或“诗三百”。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包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鲁、风多就是各地民歌;雅就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诗经》三种表现手法朱熹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她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现在的解释:赋就就是铺陈直叙;比就就是比喻;兴就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


诗经王风黍离
之内容作铺垫。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诗经》就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与许多人的增删、改订而成的。《诗经》就中国几千年来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孔子在《论语》里也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
写作背景《诗经•王风》“王”指王都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王室衰,天子位同列国诸侯,其地产生的诗歌便称为“王风”。原本高高在上的周王室落到与诸侯平起平坐的地位,王室日趋衰微,因此,“王风”中多乱离之作!段话中,我们要抓住两个关键词王室衰微与乱离之作。
据说,这首《黍离》就是周人东迁后一位大夫重游故都,见昔日繁华的宗庙宫已夷为平地,满目变种黍稷,不禁伤心落泪,吟唱成篇。
成语“黍离之悲”出处
《诗经》“王风”,历来被视为就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黍离》描述了当一人瞧到心中的理想大厦坍塌埋没于苗草中时的悲伤心情,这首诗两千年来不断被传唱着。以至于人们把发自心底的、失落的悲哀称作“黍离之悲”。故成语“黍离之悲”的意思就是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
学习课文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试读、正音2把握基调,正确朗读
请几位同学自愿朗读诗歌,并由其她同学纠正读错的字音与不当的语调。自主朗读,感觉,揣摩,把不懂的地方标示出来,留待讲解后解决。
2指导简单翻译诗歌

诗经王风黍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