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立意三维解读

发布时间:2018-09-04 13:05:50

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立意三维解读

  2014年高考18套作文试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从命题形式上看,这18套作文试题不约而同地全部采用“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考生在立意与选材方面,都有极高的自由度,便于尽情发挥。在文体要求上,江西卷与湖南卷明确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其他省份一般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从题材内容方面看,2014年全国各地作文题的主题体现了一个中心――“紧跟时代脚步,密切联系生活”,并且在材料、话题中更多地引导考生用辩证、创新的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题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文化传统的传承。如北京卷的“老规矩”、天津卷的“假如有一款芯片”、广东卷的“胶片与数码时代”、辽宁卷的“科技改变生活”等,都需要考生对科技或人文在现今社会的发展以及造成的影响作出科学、准确的评述。

  第二类:人生哲理与辩证的处事方法。如新课标卷I的“两人过独木桥”、上海卷的“从穿越沙漠看自由”、安徽卷的“剧本修改谁说了算”、山东卷的“不一样的眼光”、湖北卷的“登山观景”等,这一类型的题材,都隐含着对同一事件或现象不同的处理态度或方法,考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支持的观点作文,也可以用思辨的方式综合加以论述。

  第三类:人物事迹评述。如湖南卷的“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重庆卷的“租房”、全国大纲卷的“老王生病”等,这类题目首先需要考生从材料中的人物、事迹中,准确提炼出相关的人生态度或处世观点,再加以自己的理解作文。

  在此,谨对2014年高考部分作文试题的命题及审题立意作一简要评述。

  1.课标卷II――喂食动物丧失觅食能力(内蒙古、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海南、吉林、新疆、黑龙江、云南、宁夏)

  价值取向:倡导自立自强的生存意识。

  命题及立意指向:这道试题关注成长体验,关注生活哲理。可以由动物保护问题,进一步谈及人事,讨论教育的问题。这个话题,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是当下的热点问题,有利于考查辩证分析的能力。审题立意主要有四个角度:①从学生成长的角度:野生动物依赖喂养会因惰性而失去生存能力,同样,在青少年成长中,如果长辈过度呵护,甚至溺爱,也会让他们失去自立、自强的生存能力。因此,过度关注孩子、包办孩子一切的做法是错误的。据此可立意为:为人应自立自强,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要学会独立,学会生存;人要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②从家长、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要学会“放养”,不要一味“圈养”,该放手时要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和生存能力。③从保护区管理者的角度: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守规则,遵守法律。④从游客行为的角度:可以写遵守规则、文明出游等。

  立意辨析:对游客“喂食”这一生活现象,固然可以赞成或反对,但就考试题目来讲,命题意图显然倾向于后者。所以,拒绝“喂食”,培养独立生存意识当是命题者的本意,当然是最切题意的。再者,要由喂食动物上升到如何培养人。如果就事论事,就犯了幼稚病。

  2.全国大纲卷――老王生病(广西)

  价值取向:考查深层挖掘、独立思考的能力。

  命题及立意指向:题料选取了一则真实感人的新闻事件来命题,引导考生联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和谐、诚信、敬业、平等、文明”等关键词,选材贴近现实,突出时代精神。

  对于故事性材料,要把每一个主体(主人公)分条拿出来,整合成一个大的论点,尽量不要单向思维。这道题的主体有两个:老王和老板。解读试题要从二者的关系人手,不宜单独立意。材料有两层意思:老板慷慨解囊,充满爱心;老王打工抵债,奉献爱心。乍一看,材料叙述的是一个爱心传递的故事。倘若立意为“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这个世界就变成美好的人间”,固然没有大错,但只抓住了表象,没有深入破题。世界需要奉献出爱心的人,更需要懂得领受他人善意、心存感恩的人。这样立意,论点就会饱满起来,立意就更加新颖,论述就更加独到。当然,这个题目还可以有如下立意:①诚挚信任,互敬互助;②爱心、责任、担当;③友善、和谐、诚信;④正能量。

  立意辨析:类似于这样看似简单的题目并不一定好写。应试中常常犯的错误是头脑简单化,思维单一化,立意大众化。写爱心传递不算离题,但没有独到见解,也只能屈居下等。因此,立意为“懂得领受他人的善意、心存感恩”,才能独领风骚,获得满意的得分。

  3.安徽卷――剧本修改谁说了算

  价值取向:引导考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命题及立意指向:这则作文材料紧贴时事要闻,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能对现实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改动剧本,到底谁是谁非,不能一概而论。剧本创作时,当然剧作家说了算。但真正拍戏的时候,导演和演员也很重要,他们有权修改剧本。最佳选择是,谁说的有理谁说了算。

  这个题目隐含了一个关键词――“规则”。演员是在用灵魂演戏,要恪守规则,但必要时也可以突破规则。材料有以下立意角度:①遵守规则。从这个角度讲,表演艺术家的改动剧本是对原著的不尊重,是对规则的破坏。考生可以写规则的重要性,它旨在约束我们的行为,让整个社会走向规范。②创新突破。艺术是允许个人发挥的,社会也需要在创新中寻求突破。艺术家改动剧本如果是合情合理的,无可非议。③辩证分析。能否改动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如果是正面的、积极的,就值得赞赏;如果是负面的、消极的就应该剔除。所以,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创新。从尊重、包容等角度来切入,也是切题的。

  立意辨析:这道试题的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辩证分析的能力。如果单就该“改”与不该“改”单向分析,顾此失彼,厚此薄彼,是难以获得高分的。

  4.山东卷――不一样的眼光

  价值取向:倡导独立的个性思维品质。

  命题及立意指向:材料从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窗”切入,通过提示不同人透过窗看到的不同风景,设置作文的突破点,寓意深刻。考生要注意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地思考“窗”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想象,解读寓意。   这道试题审题难度不大,可写范围很广。从材料来看,对象是窗子,可以由此确定话题为“窗外的世界”。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学识、文化底蕴、胸怀气度、见识眼光,写出个人对世界的独特认识和感受。可以从对待景物看法的角度强调“人生价值的选择”“人生定位”,也可以写“人之所以产生不同的认识是由人的经验阅历决定的,是视角不同决定的”,都属于完美审题。当然,能够反映自己独到的见识胸怀,如“对同样一件事,人们的判断是不同的。只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好”,得分会更高。

  立意辨析:本题重在考量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话题是宽泛自由的,但不能游离于材料之外,信口开河。要始终牢记一点,作文必须是“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立意必须是积极健康的,否则,就一定不会得高分。

  5.江西卷――课内外学习探究

  价值取向:培养深入思考、探寻问题本源的思维方法。

  命题及立意指向:这是一个最能体现改革的勇气、最“接地气”的作文命题。试题以“探究型学习方法”为中心话题,要求考生对学习中的“探究”到底是一种乐趣、还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又或是流于形式的作秀进行认真地、全方位地探讨。这一命题贴近考生生活实际,具有实用性、独创性的特点。审读这个材料,可以按两个层次展开。第一层,要体会到“探究型学习方法”跟其他任何事物一样,也存在着正负两个侧面;第二层,要把握提示语中对“体验、见闻”所进行的“思考”。一般来讲,体验不同,见闻异象,根本原因是“探究学习”中的主动与被动状态不同。这样,就深入到对主动“探究学习”与被动“探究学习”的深层面的思考。经过这样一番思考后,采用立论性议论文或思辨性议论文的思路来谋篇布局,成文便不会有大问题。

  立意辨析:解读这道试题,像作文命题一样,也需要深入“探究”,不能只停留在“探究型学习方法”这一现象上,蜻蜓点水;而要透过现象,探究同样的方法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体验或结果,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立意才是高远的立意。

  6.湖南卷――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价值取向:弘扬执着追求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命题及立意指向:这是个事例类材料作文。试题直接以“最美乡村干部”为材料,弘扬正能量。材料紧扣实际生活,言简意赅,主题集中,立意显豁。审题时抓住两个词就行了,那就是“执着”和“信念”。这个乡党委书记在很穷的地方干了八年,因为他有一个执着的信念,“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事例类材料作文的解读可以分“三步走”:①提词。从材料中提取“村支书”“留下”“建设乡村”“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等关键词;②匹配。将人和事进行联想搭配,如大爱、行动、先相信再看见等;③整合。将人和事与平时建立的名词库连接起来,寻找对应点。名词库如:隐忍与坚强、善意与感恩、坚持与理想、承诺与诚信、责任与使命、自知与进步、生命与博爱、友情亲情与爱情、平凡与伟大、荣耀与耻辱、先相信再看见、合作与共赢、大爱与行动等。“三步”梳理之后,就可以确定立意:①从乡党委书记的“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可提炼出“有梦想,就会成功”“执着追求是成功的基础”等主题;②从“其他人不肯去”,可他“一干就是八年”,可以提炼出“坚持信念,成就梦想”“守望的力量”“艰苦的环境能检验和造就人”等主题。

  立意辨析:这道题审题立意难度不大,只要抓住“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从正面立意就行。对这样的题目,构思行文时选择新颖、典型的素材,追求内容新奇,这是制胜的关键。

  7.湖北卷――登山观景

  价值取向:考查思维品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命题及立意指向:这个题目比较务实,强调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题目贴近生活,立意、构架不会有太大的障碍。题目从一个普通的场景人手,意图通过不同的人对于风景“好不好”的分歧的描述来启发思考。思考时应把握一个原则,即强调每个人一定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好与不好,自在人心,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知道。

  本题考查思维的层次性、关系性、周全性,很有区分度,充满“近”与“远”、“好看”与“更好看”、“登”与“不登”等思辨角度。面对同一个问题,每个人总有自己不同的评价角度,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然后形成独立的判断能力,用充分的心智成熟能力,去做出自己的决定。可以从年轻人如何培养自己的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独立处事的能力立意,也可以从做人不要人云亦云,凡事要亲身经历后再做判断来下笔。从人物的角度出发,可以有“注重实践,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人生要自己独立思考、选择,不能偏信尽信他人之言”等意旨;从事件的过程看,材料隐含着过程与结果、自信与盲从等生发点,考生可以选择合适的“立足点”确定立意。

  立意辨析:这道题的审题立意要严防走极端,即肯定一个,否定一个。不同游客的回答都是从切身体验出发,没有对错之分。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身上。只要自己不盲从,有独立的判断就足够了。

  8.浙江卷――门与路

  价值取向:考查思辨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命题及立意指向:试题要求就“门”与“路”谈感想,属于两概念作文题。意在引导考生思考自己的个体生命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侧重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审题时要从“门”和“路”这两个关键词人手。“门”和“路”都有象征意义,立意过程可分两步走:第一步,明确它们的象征意义。“路”的本意是道路,是从甲地到乙地的过道,它可以象征“做事情的过程”“办事的方法、途径”等意义;“门”的象征意义更复杂一些,如果其本意是“家门”,那么可以象征“起点”,当然也是一个人的归宿,象征“事情的起点或终点”。门又有“门槛”之意,可以象征“阻碍”“障碍”等。明确了象征意义,就可以做第二步――立意了。考生只要紧紧抓住“门”和“路”,在两者之间寻找一种关系,立意就不容易“跑偏”。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提炼出以下几种观点:①探索(奋斗)之路引领我们走向成功之门;②规划之道让我们走向成功之门;③成功之门是新探索之路的起点;④不能让成功之门堵住了我们的探索之路。   立意辨析:这是个关系型话题,审题立意重在阐明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将它们任意割裂开来,分别在“门”或“路”上做文章。

  9.福建卷――空谷联想

  价值取向:考查联想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

  命题及立意指向:这是一道具有类比推理、联想想象思维的作文题,又是一道与考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作文题,表意简洁清晰,比较好人手。

  审题时,要紧紧抓住“空谷”“悬崖峭壁”“栈道桥梁”几个词语,用类比、联想想象的方法,进行寓意化理解。“空谷”可以类比成我们所处的环境,“悬崖峭壁”可以联想到人生所遇到的困难、逆境和挫折;“栈道桥梁”可以联想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想到希望。面对空谷,有的人用悲观的心态去看待它,眼前就会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有的人则以乐观的心态去看待它,空谷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一条光明大道。两种不同的感受,其实说的是两种人生态度。可以从心态方面切入:①险境并非绝境,不管何时何地,都要始终抱定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②不同的心境成就不同的人生;③寻找出路,走向成功;④敢于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方能走出人生空谷。

  立意辨析:材料中的两句话,表明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对于这两种态度,我们要毫不犹豫地否定前者,即否定畏首畏尾不敢行动的人;肯定后者,即肯定积极乐观、充满行动精神的人。不能是非不辨,否则就可能偏离题意。

  10.天津卷――假如有一款芯片

  价值取向:考查联想想象能力和思辨能力。

  命题及立意指向:这个题目出得巧妙,难而不偏,新而不怪,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前瞻性。题目有一个核心意象――芯片,它是一种象征――科学技术。这个主线很重要。不管考生写什么,“科技”这一关键词不能丢。试题立意是,科技是对我们生活至关重要的因素,但绝不是能够代替人类的因素。它能给我们公式,却不能替我们思考;它能让我们背出诗词,却不能给我们审美体验;它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却取代不了深沉的情感……如果学生能够抓住这个辩证关系,就抓住了作文的要义。比如知识的获得,不仅仅是结果,更是思考的过程;我们继承传统文化,不是只达到会背诵这样的浅层要求,科技无法代替我们去欣赏和传承。如果再往深处探寻,讨论“科技让我们的生活看似便捷,却始终奴役着人们屈从于它的设计而丧失了思考力”,一定会获得好评。

  立意辨析:“科技”的发展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这是本文应着重阐释的。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简单地肯定否定,要从正反两方面作客观论述;二是重在联想和思考,要有一定的想象力和预知未来的能力。

  11.上海卷――从穿越沙漠看自由

  价值取向:考查由浅入深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命题及立意指向:这则作文材料表达清晰,这样的呈现方式可以减少考生阅读题目所需要的时间,较大程度地避免了阅读对考生作文能力测量的干扰。材料展示的是“穿越沙漠”的问题,怎样穿越?“道路和方式”可以自由选择,但目的和要求不容改变。很明显,题目要求考生围绕“自由”与“不自由”进行哲理思考,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关于“自由”与“不自由”的关系,形象地表达为:你可以跳舞,但要知道你是带着镣铐跳舞的。“自由”要坚守底线,不能恣意放纵。你需要在一个社会规范的大前提下,充分发挥你的个性,但是你不能挑战和藐视社会认同的基本价值。构思谋篇时要由穿越沙漠联想到学习、生活、社会中的“不自由”,进而思考如何正确认识、对待普遍存在的种种限制,正确理解世上没有绝对自由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立意辨析:这道题审题并不难,但立意有高下之分。如果仅就穿越沙漠就事论事,必定蜻蜓点水。要善于发散思维,由浅入深,将题目跟国家命运、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联系起来,这样就显得有高度,有深度。

  12.北京卷――老规矩

  价值取向:树立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文化,学会批判性思维。

  命题及立意指向:这是个非常典型的时评类材料,考查考生对“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一现象的认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思考,本质上是一个“传统观念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应该如何被对待”的话题。

  材料介绍的“老规矩”体现出文明、友善、勤俭、节约、不管闲事等生活准则。要针对这些“老规矩”该不该“淡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提炼出要知礼节,守孝道;从“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提炼出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学会分享,不能自私;从“不许管闲事儿”提炼出规矩可立可破,要有责任心;从“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等懂得要注重个人修养;从“忠厚传世,勤俭持家”提炼出要提倡勤俭节约。虽然角度很多,难度不大,但是区分度很明显。应对材料作深层思考:我们丧失了规矩,传统文化被我们丢掉了,原因何在?因为如今一切都讲究现代化。在快节奏生活中,传统文化等许多美好的东西被忽略了。用这样的批判性思维去解题立意,一定会高人一筹。

  立意辨析:本题并不是要考查考生是不是了解“老规矩”本身,而是要求考生对传统文化该不该传承以及怎样传承做深度思考。不能简单立意为“要多了解‘老规矩’,做个学识全面的人”。

  13.四川卷――人只有站起后世界才属于他

  价值取向: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命题及立意指向: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生、未来的一种关注,立意积极向上,着意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给定材料是一个含有必要条件关系的复句,“人”只有“站起来”是条件,“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是结果,显示了二者间的密切关系。这里的“人”可理解为个体的人,也可理解为集体、民族、国家;既可指物质层面的,更可指精神层面的。材料的核心词汇应该是“站起来”。审题时可以运用词语的二次定义法:这里的“站”不能简单理解为物质形态上肢体的站立,更可以是精神上的高高挺立。一个真正拥有世界的人,不仅要在形体上昂首阔步地站立着,更要在精神上能够足以独立天地。可有如下立意:树立崇高理想并付诸行动;勇敢面对挫折、困难、逆境;乐观自信地面对外部世界;勇于担当,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修身立德,行善行孝,做大写的人。   立意辨析:写作时务必揭示出二者的关系,即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自立自强了,才能成就被仰望的人生、事业,获得社会认可,赢得世界尊重。写作此题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不能揭示前后分句关系,单纯去写“坚强”“自立”的重要,导致偏题。

  14.重庆卷――租房

  价值取向:牢记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

  命题及立意指向:这个叙事型作文材料,可谓一波三折。一个游客去海滨度假,打算租房。老人建议游客先“试住几天”再作决定。几天后,游客准备签合同,却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玻璃杯,老人原谅了他。之后情节突转,老人却因为游客把玻璃杯碎片与其他垃圾一起装袋而拒绝租房。结尾处垃圾袋上的提示语既体现了老人的关爱之心,也交代了拒绝租房的原因,体现了一种价值引领,彰显了一种责任担当,成为审题立意的突破口。这个题目具有多元化的含义,考生还可以多角度挖掘,如关爱与责任、善良与宽容、尽职与原则、生态与环保、细节决定成败、细微之处见公德等。

  立意辨析:这道命题,小材料蕴涵深主题,小细节彰显厚关爱,小对话体现大境界。要于细小处发掘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个人的文明素养,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写作时要用联系的方法,阐述清“小”与“大”的关系。

  15.辽宁卷――科技改善生活

  价值取向: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命题及立意指向:这个题目很契合当下“发展与环境”的主题。含义丰富,角度灵活。可以从男孩的角度出发,谈谈现代科技带给当代生活的丰富色彩及便利,也可以从老人的角度谈谈自然状态的美,但这些都不是最佳角度。要深刻理解材料中老人的“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等文字的含义,作深层解读。“颔首”,说明老人同意男孩的说法;“又沉思摇头”与“可惜”,是肯定之后的否定,这正是要点所在。老人的感慨,让人想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雾霾等环境污染。所以最佳解读应该是从“辩证地看待社会发展”这一观点出发,从“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发展的得与失”等角度,论述社会要发展,自然也要保护,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要同步进行。

  立意辨析:材料中,男孩“喜新”,老人“怀旧”。孰是孰非,不能把个人意愿强加于他人身上,全盘肯定或否定,这样的文章是缺乏严密性的。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互补,科技美与自然美完美结合,才是正确科学的发展观,也是唯一最切合命题本意的解读。

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立意三维解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