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海市实验学校西校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发布时间:


上海上海市实验学校西校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
B.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有蓝色沉淀产生 C.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有三种
D.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亚铁
2实验小组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50s时,溶液中溶质为A1Cl3 C0-50s,发生稀盐酸与A12O3的反应 D100s-140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
3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定溶液pH B配制溶液



C称量固体 D稀释浓硫酸
4下表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其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物质 CaCl2溶液 CO2 NaOH CuO
杂质 HCl O2 Na2CO3 Cu
除去杂质的方法 滴入碳酸钠溶液 通过灼热的铜网
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加足量稀盐酸,充分搅拌后再过滤


AA BB CC DD
5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证明NaOH溶液中含有Na2CO3
除去CO2中少量CO 鉴别石灰水和NaOH溶液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实验方法 滴加无色酚酞试剂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CuO 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Fe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


AA
BB CC DD
6向一定量BaOH2溶液中逐渐加入CuSO4溶液至过量。则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A B



C
D

7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8某单质X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由此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是金属时,Y一定比X活泼 BX可能是铁,Y一定是铜
CX是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 DX一定是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 9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电解水一段时间
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质量铁粉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D.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10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碳酸钠、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
②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


C;将白色沉淀C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9g
③在19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冒出; ④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硫酸铜
C.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
D.步骤③生成的气体质量不可能是4.4g
1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B.实验①可以确定白色粉末中不含碳酸钙、

A.图是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
B.图是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 C.图是向pH1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D.图是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
12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的铁10g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5.4g,则杂质的质量为( A4.6 B4.4g C2.8g D5.6g
13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
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14推理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断结果:①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可得出氮气难溶于水;②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可得出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③通过汽油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可得出汽油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④通过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可得出铝的活动性比铁弱;⑤根据碳酸钠、碳酸钙等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并产生气体,可得出能与酸反应并产生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⑥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由此可以推知滤液中最多含两种溶质。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15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HClCaOH2NaNO3 CHClBaCl2CuSO4
BNaClK2CO3H2SO4 DKNO3NaOHNa2CO3
16AgNO3MgNO32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 ACu2+
B.只有Fe2+
CFe2+Fe3+
DMg2+Fe2+
17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A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
B用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
D向久置空气中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生成氯化钠质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关系
1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表示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表示水电解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
C表示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表示分别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铝
19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XY B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Ct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Dt3时,消耗盐酸的质量:XY
20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A
B
C
D
21有四瓶无色溶液,他们分别是AgNO3BaCl2K2CO3Mg(NO32溶液,仅利用下面试剂就能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AHClNa2SO4 CHNO3Ba(NO32
ANa2CO3H2SO4HNO3BaCl2 BNH4ClNaNO3NaOHKCl CNaClNa2SO4H2SO4Na2CO3 DCuSO4NaOHNaNO3NaCl
BNaClHNO3 DNaClNaOH
2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只用组内物质间的反应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23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直至过量。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A.生成沉淀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D.溶液的pH
24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小华同学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并用图像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其中,依据图示现象不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
A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BNaOH溶液中加入CaCO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NaOH溶液中加入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NaOH溶液中加入Ba(NO32,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25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乙的是






A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稀盐酸和硫酸铜溶液

烧碱溶液

B

稀硫酸和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

C

镁铝合金

稀盐酸

D

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稀盐酸


AA

BB CC DD
二、实验题
26食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医学上的生理盐水是用NaCl配置的。下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上图表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
..2)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图,则需量取水质量.._____




3)称量NaCl质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有一个砝码生锈,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填序号)。
A 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 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 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 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5)同学们用上述配制好的溶液再进行配制85g2%氯化钠溶液: ①需要10%的氯化钠溶液_____g
②配制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为:计算、__________、装瓶。
6)用氯化钠和碳酸氢铵(NH4HCO3)可制备碳酸氢钠和氯化铵(NH4Cl),该反应可表示为:NaClNH4HCO3NaHCO3NH4Cl20℃时,按上述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质量比,向100g水中加入11.7gNaCl15.8gNH4HCO3。理论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g
资料: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假设它们同时溶解在水中各自的溶解度不变。 物质 溶液度/g
NaCl 36.0
NH4HCO3
21.6
NH4C1
37.2
NaHCO3
9.6


27某学习小组拟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3N2)。查阅资料可知 MgMg3N2能发生如下反应: 2Mg+O2Δ2MgO 3Mg+N2ΔMg3N2 2Mg+CO2Δ2MgO+C ΔΔMg+HOMgO+HMgN+6HO3Mg(OH2+2NH3 22322实验中所用的装置和药品如图所示(镁粉、还原铁粉均已干燥,装置内所发生的反应是完全的,整套装置的末端与干燥管相连)。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并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时,将空气通入实验装置,则气流流经装置的顺序是_____(填装置序号)。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通气后,应先点燃_____(填“A”或“B”)装置的酒精灯,如果同时点燃AB置的酒精灯,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_____ 3)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产物是氮化镁: 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_____
实验结论 产物是氮化镁

4)思维拓展: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质量却远大于Mg3N2的质量,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 28实验一: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B中两种仪器的名称(导管利胶塞除外)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用G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填“a ”“b”)处通入。
实验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同学们在制出二氧化碳后又进行了相关的系列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1)用A装置制气体的最大优点是可以___B裝置的现象:____ 2D装置可以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D装置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 3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F装置中盛放的药品是__ 4G装置的作用是___
29已知碳酸亚铁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可以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冶炼铁的过程,判断样品中碳酸亚铁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B中氢氧化钠溶液足量

实验过程中,先打开K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装置A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后,停止加热,待装置A冷却到室温后关闭K,实验测得装置A中固体质量减少了a克,装置B中液体质量增加了b克。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
(2能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装置B的质量增加且____ (3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a___b(填>或<、=
(4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______装置(填甲,乙或丙
30炼铁产生的废渣中含有大量CuS及少量铁和铁的化合物,工业上以该废渣为原料生产CuCl2的流程图如图:

1)操作1把废渣粉碎的目的_____
2)在废渣粉末中加入NaCl2的目的是:_____CuSNaClO2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uCl2Na2S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查阅资料):不同金属氢氧化物可以在不同的pH范围内从溶液中沉淀析出,工业


上利用调节溶液pH的方法,使金属氢氧化物依次沉淀,结合过滤等操作,进行物质分离。如表是氢氧化铁与氢氧化铜开始沉淀与沉淀完全的pH

开始沉淀的pH 沉淀完全的pH
FeOH3 1.9 3.2
CuOH2 4.7 6.7

操作3的名称是_____,其中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在此操作之前,为了使溶液中的Fe3+变成FeOH3沉淀而除去,你认为调节溶液的pH_____(填数值范围)比较合适。
4)流程图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和水。
31某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全部是NaOH 猜想Ⅱ:全部是Na2CO3 猜想Ⅲ_____ (实验与探究) 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步骤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步骤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钙溶液.
实验现象 实验过程中有气泡产生.
结论及解释
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则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实验过程中产生_____

(反思与交流)久置的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锌>铁>氢>铜>银,锌、铁能与硝酸银、硝酸铜依次发生反应,因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硝酸银。 【详解】
A、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硝酸银,所以银离子被完全置换,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硝酸铜可能参加了反应,所以可能含有铜,故错误; B、如果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完全,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就没有蓝色沉淀产生,故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不含有硝酸银,如果锌粉和铁粉恰好与硝酸银反应,没有与硝酸铜反应(或部分置换了硝酸铜),则溶液中含有硝酸铜、硝酸亚铁和硝酸锌;如果锌粉和铁粉恰好完全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则溶液中含有硝酸锌、硝酸亚铁;如果锌和硝酸银、硝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或锌过量,溶液中只含有硝酸锌,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有三种,故正确;
D、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粉或铁粉和锌粉,如果锌粉过量,锌粉会完全置换硝酸银和硝酸铜溶液中的银和铜,溶液中只有硝酸锌,不含硝酸亚铁,故错误。 故选:C 【点睛】
活动性强的金属放入活动性弱的金属的混合盐溶液中,活动性强的金属会先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然后再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
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即有热量放出。故A不符合题意; B50s时压强不变,50100s时压强逐渐变大,说明此时间为稀盐酸和铝的反应,因此50s时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铝和氯化氢。故B符合题意;
C 050s时容器内压强不变,发生的是氧化铝和稀盐酸的反应,二者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铝,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所以压强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约100s时压强、温度都达到了最大值,说明反应完全,100150s时压强减小是因为反应结束,温度逐渐降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测定溶液pH时,可以将pH试纸,放到玻璃片上,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待测液,滴到


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与标准比色卡比对,故符合题意; B、配制溶液,不能用量筒配制,故不符合题意;
C、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只能精确称量到0.1g,不能精确称量12.25g,故不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不符合题意
4B 解析:B 【解析】
A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是新的杂质,违背除杂原则,错误;B气与灼热的铜网反应生成氧化铜,能除去氧气且不引入新的杂质,正确;C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违背除杂原则,错误;D稀盐酸与氧化铜反应,违背除杂原则,错误。故选B
点睛: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5A 解析:A 【解析】
A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呈碱性,均能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色,错误;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正确;C、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钠不能与碳酸钠反应,正确;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比较 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可将 Fe Ag分别放入 CuSO4溶液中,铁能将铜置换出来,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银不能将铜置换出来,说明银的活动性比铜弱,正确。故选A
点睛:除杂质的要求是: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了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最直接的方法是加入某种试剂与杂质发生反应后生成需要的物质。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aOH2溶液显碱性,图像起点pH应该大于7,故错误;
B、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渐加入CuSO4溶液至过量,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恰好反应完全就不再生成沉淀,故错误;
C、导电性和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渐加入CuSO4溶液至过量,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随着反应进行,导电性减弱,恰好完全反应时导电性几乎为零,继续加入硫酸铜溶液时,导电性增强,故正确; DBaOH2溶液中有水,水的质量起点不是0,故错误; 故选:C



7D 解析:D
【解析】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而一氧化碳不反应,能成功除杂,不符合题意;B、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和盐酸不反应,能成功除杂,不符合题意;C、碳酸钙难溶于水,而氯化钠易溶于水,加水充分溶解后固体只有碳酸钙,能成功除杂,不符合题意;D、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会在盐酸中引入新的杂质,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符合题意;选D
8C 解析:C 【解析】
A. 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X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X是金属时,X一定Y活泼,不符合题意;B. X可能是铁,Y一定比铁的活动性弱,可能是铜,不符合题意;C. X是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如:Fe+CuSO4=Cu+FeSO4 Fe +2HCl== FeCl2+H2↑符合题意;D. X一定是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如:Cu +2AgNO3 == 2Ag+ Cu(NO32;故选C
9C 解析:C
【解析】A、电解水一段时间后,正极产生的氧气和负极产生的氢气体积比应为1:2,而质量比为8:1,如图所示表示错误;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随着过氧化氢溶液质量的增加,氧气的质量由“0”开始逐渐增加,但过氧化氢反应完全后,氧气的质量不再增加,如图所示错误;C、向一定量铁粉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其曲线应从纵坐标上一点开始,再随着硫酸铜溶液的加入,固体质量逐渐增加,直至反应不再发生,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如图所示正确;D、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镁生成的氢气质量应比铝少,如图所示错误。故选C
1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由于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碳酸钙、硫酸铜;由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将白色沉C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9g,在19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冒出,说明白色沉淀C是硫酸钡沉淀和碳酸钡沉淀的混合物,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是过量的,所以B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B中含有氯离子,但是加入的氯化钡引入了氯离子,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氯化钠,不会影响实验现象,所以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氯化钠。



【详解】
A通过推导可知,加入的氯化钡引入了氯离子,白色粉末中不一定含有氯化钠,错误; B通过推导可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碳酸钙、硫酸铜,正确 C通过推导可知,无色溶液B中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正确;
D通过方程式:BaCO3+2HCl=BaCl2+H2O+CO2,可以看出,生成4.4g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钡19.7g,而沉淀为19g正确。 故选A
11C 解析:C 【解析】
A、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所以应该是横线,故A错误;
B、氧化钙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使原溶液中溶剂减少,会析出溶质,溶质减少,溶液质量也随之减少,故B错误;
C、向pH=1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酸性越来越弱,PH越来越大,如果纯水PH7,但酸不可能没了,所以无限制的接近于7,而不能到7,故C正确;
D、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溶质变成了硫酸锌,溶液质量增加,反应结束后,就不变了,故D错误. 故选C
1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详解】 设铁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562x5654= x5.4gx=5.6g
溶液质量差量
56-2=54
55.4g-50g=5.4g则杂质的质量为10g-5.6g=4.4g 故选B
1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 【详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铝排在铁的前面,反应速度比铁快,在图象中,斜率表示的就是反应的速度,斜率越大,反应速度越大,足量的铁与铝与相同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A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而图象显示其质量分数增大,故B不正确;
C、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而图象显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故C不正确;
D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pH不可能小于7,故D不正确。故选A 【点睛】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稀释pH不可能小于7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中,水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约是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可得出氮气难溶于水,故正确;
②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可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通过汽油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可得出汽油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正确;
④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所以铝比铁耐腐蚀,故错误; ⑤碳酸盐、活泼金属都会与酸反应生成气体,故错误;
⑥金属活动性可知,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盛有一定 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滤渣中一定含有铁、银,可能含有锌,所以滤液中最多含硝酸锌、硝酸亚铁,故正确. 故选C 【点睛】
易错点:金属的抗腐蚀性与金属的活动性无关。
15D 解析:D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A、因HClCaOH2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


钙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因K2CO3H2SO4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钾、水、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因BaCl2CuSO4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因KNO3NaOHNa2CO3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故选D
1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灵活的运用有关的知识,加入铁粉可以置换出银与铜,滤渣中放入盐酸有气泡生成,则说明有铁的存在。 【详解】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由于铁在镁后,不可能把镁离子从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在银和铜的前面,因此铁可以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由于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过量的铁,因此在滤液中不可能再有硝酸银和硝酸铜,而铁与硝酸银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故有Mg2+Fe2+ 故选D 【点睛】
主要考查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①是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因为稀盐酸反应完,则氢气的质量不会再变,选项A错误;
B、图②是用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剩余固体质量不会到0,因为最终得到的是铁,选项B错误;
C、图③是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因为等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且等质量的铝比镁最终生成的氢气多,选项C正确;
D、稀盐酸不管与碳酸钠还是氢氧化钠反应都会生成氯化钠,所以一开始就有氯化钠生成,选项D错误。故选C
18C 解析:C 【解析】
A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会变小,但不会小于7与图像不符错误;B


水电解时生成和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与图像不符错误;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产生的氧气的质量最终相等,有催化剂的反应的速率大与图像相符正确;D向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铝时,最终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与图像不符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19D 解析:D 【解析】
A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XY,正确;B、由图可知,t2时,X已经消耗完,Y还没有消耗完,开始时两者的质量相等且酸是过量的,所以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正确;C、由题干可知,金属的质量相等,且酸是足量的,所以最后金属全部反应完,图示中t3时刻两者的气体质量不再变化,说明金属已经完全反应,又金属的质量相等,所以消耗金属的质量X=Y,正确;Dt3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XY,所以消耗盐酸的质量应该是XY,错误。故选D
2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不饱和KNO3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溶质硝酸钾,硝酸钾在溶液里的质量不能为零选项A错误;
B、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溶液里硝酸钾的质量应增加,直到达到饱和状态选项B错误
C、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不再溶解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先增加,饱和后不变,选项C正确
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硝酸钾不能无限溶解溶质质量不可能一直增加,饱和后应不变,选项D错误。故选C
2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别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原溶液是AgNO3溶液,产生气泡的原溶液是K2CO3液,无明显变化的是BaCl2、硝酸镁溶液,再向无明显变化的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硫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无明显变化的是MgNO32,仅利用所提供的试剂就能将他们区别开,故选项正确;
BHNO3K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钾能与BaCl2AgNO3MgNO32溶液反


应生成白色沉淀,NaClAgNO3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与BaCl2MgNO32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BaCl2MgNO32溶液,故选项错误;
CHNO3K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钾能与BaCl2AgNO3Mg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NO32BaCl2AgNO3MgNO32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分别滴加氯化钠溶液,能与氯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gNO3溶液,再将硝酸银溶液分别滴加至另外三种溶液中,能产生白色沉淀是BaCl2K2CO3,无明显变化的是MgNO32溶液;BaCl2K2CO3NaOH溶液均不反应,无法鉴别BaCl2K2CO3,故选项错误。故选A
2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详解】
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两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H2SO4HNO3,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氯化钡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只有NH4ClNaOH混合时产生气体,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只有H2SO4Na2CO3混合时产生气体,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DCuSO4溶液呈蓝色首先被鉴别出来,和CuSO4混合时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较大,解此类题的思路是:先用物理性质,一般先看颜色、闻气味;再用化学性质,用已鉴定出的药品依次去鉴别其他物质,有不同现象时方可鉴别。
2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 【详解】
A选项生成沉淀的质量不可行,因为生成的沉淀应该逐渐增加,氢氧化钡反应完时质量不变;错误;



B选项溶液中的的溶剂质量不变,错误;
C选项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是可行的,开始生成沉淀溶质质量减小,完全反应溶质变为碳酸钠质量增加,正确;
D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钠都是强碱,溶液的pH在反应过程中变化不大,错误; 故选C
2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NaOH溶液逐渐滴加到含有CuCl2的稀盐酸中时,等消耗了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后才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未生成沉淀的阶段是NaOHHCl发生中和反应。图示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故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逐渐滴加到含有CaCO3NaOH溶液中,等消耗了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后才开始有气体生成,说明未生成气体的阶段是稀盐酸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图示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故不符合题意;
C、稀硫酸逐渐滴加到含有CuONaOH溶液中,等消耗了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后溶液才开始变蓝,说明未生成蓝色溶液的阶段是稀硫酸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图示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故不符合题意;
D、稀硫酸逐渐滴加到含有Ba(NO32NaOH中,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说明稀硫酸一开始便与Ba(NO32反应,无法判断稀硫酸是否与NaOH发生反应。图示无法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根据在酸碱的化学性质中,酸与碱混合优先发生中和反应,等到中和反应完全反应完后,加入的过量的酸或碱再与其他物质反应来进行答题。
25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的图可知生成气体和沉淀不是从开始产生的,这就说明反应的物质应为酸碱盐三者之间的反应,符合要求的是选项A 考点:物质的转化和性质
二、实验题

26②⑤①④③ 163.8 大于 ABD 17 量取 混匀 7.2 【解析】 【分析】 【详解】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②⑤①④③ 2)根据
解析: 163.8 大于 ABD 17 量取 混匀 7.2 【解析】 【分析】 【详解】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②⑤①④③。
2)根据图示,则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18.2g,由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则溶液质量=18.2g182g,则需量水的质量为182g-18.2g=163.8g
10%3)称量NaCl质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有一个砝码生锈,则实际质量比读数要大,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0%
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故选ABD 5
①设需要10%的氯化钠溶液质量为x,则10%x2%85gx=17g ②配制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为:计算、量取、混匀、装瓶。
6)用氯化钠和碳酸氢铵(NH4HCO3)可制备碳酸氢钠和氯化铵(NH4Cl),该反应可表示为:NaClNH4HCO3NaHCO3NH4Cl20℃时,按上述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质量比117:158:168:107,向100g水中加入11.7gNaCl15.8gNH4HCO3,那么生成碳酸氢钠的质量为16.8g,氯化铵的质量为10.7g,由于在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6g,则析出晶体的质量为16.8g-9.6g=7.2g
27D→C→B→A CO2+2NaOH═Na2CO3+H2O B 制得的氮化镁不纯 将产物取少量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如果能够看到润湿的红色石蕊
解析:DCBA CO2+2NaOHNa2CO3+H2O B 制得的氮化镁不纯 将产物取少量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如果能够看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O2N2化学性质活泼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Mg在空气中点燃可以和O2CO2H2O反应,所以镁和氮气反应必须将空气中的O2CO2H2O除去制得干燥纯净的N2,浓硫酸作用是除去水蒸气,浓氢氧化钠是除去空气中二氧化碳,灼热的铁粉为了除去空气中氧气;除去水蒸气选用浓硫酸,除去氧气用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的物质即可,除去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但要先除去二氧化碳再干燥然后除去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故答案为:DCBACO2+2NaOHNa2CO3+H2O
2)通气后,应向点燃B装置的酒精灯,如果同时点燃AB装置的酒精灯,A没有排完空气就加热会让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和水与镁反应生成其他物质,制得的氮化镁不纯; 故填:B;制得的氮化镁不纯。
3)依据氮化镁和水反应生成氨气,方程式为 Mg3N2+6H2O=3MgOH2+2NH3↑,将产物取少量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如果能够看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产物是氮化镁;
故填:将产物取少量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如果能够看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4)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因为O2N2化学性质活泼。 故填:O2N2化学性质活泼。
28长颈漏斗、锥形瓶 AD b 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碳粉逐渐减少 浓硫酸 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澄清石灰水 尾气处理,收集有毒气体CO 【解
解析:长颈漏斗、锥形瓶 AD 2KMnO4ΔK2MnO4+MnO2+O2 b 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碳粉逐渐减少 浓硫酸 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澄清石灰水 尾气处理,收集有毒气CO 【解析】 【详解】 实验一:
1B中两种仪器的名称(导管利胶塞除外)分别为:长颈漏斗、锥形瓶;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的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AD;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ΔK2MnO4+MnO2+O2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若用G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b处通入; 实验二:
1)在装置A中,固体药品放在多孔隔板上,液体药品从长颈漏斗中加入。反应后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装置A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B裝置的现象是碳粉逐渐减少;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一氧化碳反应,D装置可以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D装置中盛放的药品是浓硫酸;
3)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为红色固体变为黑色,F装置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装置,F中盛放的药品是澄清石灰水; 4)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G装置的作用是尾气处理,收集有毒气体CO
29酒精灯 C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解析】 【详解】
(1仪器①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2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 解析:酒精灯 C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解析】 【详解】
(1仪器①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2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装置B的质量增加并且C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故填:C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3 实验过程中,先打开K通入一氧化碳时,玻璃管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B吸收。已知碳酸亚铁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可以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中减少的质量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装置B中增加的质量大于A中减少的质量,它们的差量是玻璃管中原来含有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故填:<; (4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大气,所以要进行尾气处理,由于一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接近,所以不能选择装置丙。当万用瓶中的水剩余较少时,时易从长导气管排出,故选装置乙。
301)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2CuS+2NaCl+2O2CuCl2+Na2SO43过滤 引流 3.24.7 4)氯化钠 【解析】
试题分析:(1)操作1把废渣粉碎的目的增大接触面积,
解析:1)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2CuS+2NaCl+2O2 引流 3.24.7 4)氯化钠 【解析】
试题分析:(1)操作1把废渣粉碎的目的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2)在废渣粉末中加入NaClO2的目的是:CuSNaClO2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uCl2Na2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2NaCl+2O2CuCl2+Na2SO4;(3)操作3后固液分离,故操作CuCl2+Na2SO43)过的名称为过滤,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为了使溶液中的Fe3+变成Fe(OH3沉淀而除去,三价铁离子要沉淀完全,铜离子不能沉淀,故 调节溶液的pH


3.24.7比较合适;(4)流程图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氯化钠和水。 考点:化工流程图
31NaOHNa2CO3 Na2CO3+2HCl=H2O+CO2↑+2NaCl 白色沉淀 CaCl2+Na2CO3=CaCO3↓+2NaCl CO2+2NaOH=Na2CO3+H2O 【解
解析: NaOHNa2CO3 Na2CO3+2HCl=H2O+CO2↑+2NaCl 白色沉淀 CaCl2+Na2CO3=CaCO3↓+2NaCl CO2+2NaOH=Na2CO3+H2O
【解析】试题分析:【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CO2+2NaOH=Na2CO3+H2O,故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可能有三种情况:全部是NaOH或全部是Na2CO3NaOH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与探究】加入稀盐酸产生了大量的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Na2CO3+2HCl= H2O+CO2↑+2NaCl;要证明溶液含有碳酸钠,还可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钙,若含有碳酸钠,那么它们会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CaCl2+Na2CO3=CaCO3↓+2NaCl 考点: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性质


上海上海市实验学校西校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