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崇拜与四川客家神榜文化

发布时间:2011-10-26 23:27:34

祖先崇拜与四川客家神榜文化

.

客家人由于地处偏僻山区,祖先崇拜观念较为浓厚,且成了客家族群最典型的人文特征。四川客家(“广东人”)也是如此,如成都东山客家人对祖先的崇拜观念要比其他的成都人强烈。[1]目前关于客家祖先崇拜的研究成果主要是田野考察个案和相关论著。但研究主要局限于粤、闽、赣等主要客家地区,由于客家各地区的祖先崇拜形式和内容都有区别,因此粤闽赣客家大本营以外客家人的祖先崇拜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学术界把祖先神榜的写法看成识别四川客家文化的三大标志之一,[2]可见神榜文化是客家文化的典型。客家神龛是祭祀祖先的祭坛,作为祭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的客家神榜(或称龙榜)包括祖先牌位、神匾和神联三部分,是祖先崇拜重要的载体和客家祖先崇拜的集中体现,其文化几乎浓缩了客家祖先崇拜文化内涵的全部,是研究客家祖先崇拜的切入点。由于四川客家以成都东山地区为主要聚居区,为此,本文以成都东山客家地区的神榜进行重点考察,试图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四川客家祖先崇拜文化的内涵和区域特色。

一、四川的客家神榜

祭祀祖先要有祖先的象征物。文字出现以来,人们用书写死者代号的木牌作神主,为了祭祀时神主能直立,木牌下端加上较宽的底座,这就是“木主”,亦称“神主”、“牌位”、“灵位”或“灵牌”等,代表祖先的存在。中国人的祖宗牌位,是一块长方形的木片,就是“且”字,甲骨文是象形的阴茎。牌位的运用正好与传统的生殖器崇拜关联。祖先崇拜观念源于古代的鬼魂观念,视祖先为神灵而祭祀,想得到祖先的保佑。武王伐商是用车载着他祖先的牌位战斗的。即《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兴兵伐商纣王,为文王木主,载车中,置于中军。”客家移民的祖先崇拜文化心理中,亡故祖先的神灵具有巨大的赐福和作崇功能,人生的生死祸福与祖先神灵有密切的关系,祖先在客家祖先崇拜中有强大的宗教信仰力量。

(一)客家祖先牌位

祖先牌位是汉族各民系家庭奉行祖先崇拜的特有标志,是祖堂必供之物。其质料分木牌和红纸两类,木牌多为篆刻,红纸则为墨书。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最显著的区别之一是堂屋上供奉祖先牌位的差异。即湖广人神榜正中是“天地君亲师”,旁小字书先祖、观音及其它神位,神匾也多为“祖德流芳”,神联多为“忠孝传家远,诗书处世长。”而四川客家人的牌位很少有“天地君亲师”作抬头,而是直书“某氏堂上历代高曾远祖考妣神位”或“某氏堂上历代先祖考妣香位”,两边的神匾、神联反映客家历史渊源和祖宗功德。如十陵镇千弓村朱氏是理学家朱熹后裔,其牌位是:“沛国堂上始高曾祖考妣神位”;神匾为“理学传家”,神联为“恩承博士名重五经,德配先贤典隆十哲”。湖广人的神匾、神联可以用于任何家族,不像客家人的神榜那样个性突出。[3]

牌位的木料,高度,宽度,厚度,顶部及底座的修饰等都有讲究。牌位多用樟木、柏木、檀香木等芳香型常青树木料做成,象征万古长青、祖德流芳;其规格是呈长方形牌状,上圆下方,顶部多作宝盖状,上圆象征天,下方象征地;高一尺二,代表十二月;阔四寸整,以代表四季;厚一寸二,代表十二时。下有垫座,底座亦阔四寸,便于安插。两侧饰有各类花纹,雕工精细,通体描金,光彩耀人。正面题写考妣官职,背面是祖先的姓名、字号、排行及生卒年月。

根据祭祀对象的不同,四川客家的祖牌分为总牌、特牌和普通灵牌三类。总牌是每个祠堂或祖堂陈列一块,在家族祠堂和家庭祖堂都很常见。特牌上书先代亡灵,多为本家族历史上的开基祖或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及历代先祖。如龙潭乡范氏家族神牌的一面写有范氏入川始祖对扬公与妣曾氏的生辰和忌辰日期,另一面写有入粤一世祖法茂公至十二世祖对扬公的姓名,皆为范家史上的突出人物。特牌多陈于祠堂中,家庭的祖堂则多不陈设。普通灵牌多陈放于家庭中的堂屋里,祠堂则少见。

(二)神匾与神联

神匾与神联体现了“清源正本”的原则。客家神匾多书堂号,一般是一姓一堂号,但也有少数族姓因对始祖的传说不一而产生多堂号。堂号或源于祖先的生息地(发祥郡号和望出郡号);或纪念先祖的官衔业绩德行著述等而自立的堂号,这反映客家人趋向于对祖先文化的敬重,具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和正统观念。

神联的内容分三种情况:或表现家族的历史,或源于本族先祖名人的字号或官职;或是家训、警句。其中以反映家族历史渊源的为多,如金堂赖氏神榜祖联为“迹发颖川绵百代,支分蜀郡焕千秋”。以家族名人为内容的神联如东山范氏神联,为“晋国大夫第,宋朝宰相家”或“晋乡隋会传文子,宋朝忠宣绍魏公”。隋会即春秋晋国公乡士会采邑于“范”,为范氏得姓始祖,其子为文子。北宋宰相范仲淹,谥文正,于靖康元年追封为魏国公。其子纯仁继承父业,谥忠宣。家训式神联比较少见,如牛市口的林家院子的神联为“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3]表达了客家耕读传家、艰苦创业的理念。

客家人的神匾、堂联,实际是该族姓族谱的缩写,折射对祖先发源地的怀念。记住神匾和神联便记住了家族历史。客家人的神匾、堂联是极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作为祖先崇拜的特殊的文化载体,浓缩了客家人的家族史,是研究客家迁徙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二、四川客家神榜的禁忌文化

禁忌的东西被一种恐怖和危险的气氛所环绕,禁忌体系强加给人无数的责任和义务,支配禁忌体系的正是这种恐惧,而恐惧唯一知道的只是如何去禁止。[5]客家对祖先崇拜的虔诚而又敬畏,以致衍生出许多禁忌习俗。四川客家神榜从书写、张贴到祖堂的设置等各环节存在一套严格的禁忌体系,反映了四川客家祖先崇拜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为了深化对神榜文化的理解,笔者对客家神榜中相关禁忌进行专题考察,采访客家区专门写神榜的民间人士。客家神榜的诸多禁忌文化展现了客家祖先崇拜的丰富内涵。

在传统的“天地君亲师位”的牌位写法中,行文有比较严格的讲究。如“天地”二字写得很宽,取“天宽地阔”之意;“君”字下面的“口”字必须封严,谓一言九鼎,口不乱开;“亲”(親)字的“目”不能封严,谓亲不闭目;“师”(師)字不写上面的短撇,谓师不当撇开。此外,还有所谓“人不夺天,地不离土,君不离口,亲不闭目,师不掉巾的说法。”正如“天地君亲师位”的行文讲究一样,四川客家对于神榜的行文更为讲究。

首先,东山客家地区把专门为人家写神榜的人泛称“礼生”。在书写时间上,写神榜要选黄道吉日,日子选好后再把写神榜的礼生请到家里写;而且只能是上午写,意味蒸蒸日上;一般下午不写,因为下午象征日薄西山。书写的地点要在正堂屋中写,正堂屋是客家人神圣的场所,如客家人引客人到堂屋坐,是对客人的最大尊敬。写之前,写神榜的人必须穿着规范、整洁,先要洗脸、洗手、沐浴净身,有些主人家不放心,把礼生请到家里去,吃茶后,主动要求礼生再用热水沐浴,以示郑重。客家人对写神榜的礼生的年龄、家庭、经济状况等非常讲究。要求写神榜的必须是夫妻双全,子孙满堂、家庭幸福、身体健康的中青年人。用当地人话说,要看写的人的根基,即看其人品如何,人丁是否兴旺,是否有儿子,家庭是否健全,年龄是否合适。这是因为客家人希望像写神榜的人一样有福气,这是思维深处“相似原则”的反映。为了使书写伸展,一般要求有人牵拉红纸。但牵神榜的人最好是童子,尤其是写神榜的礼生的亲生儿子更好。黄土镇大同村的刘生平告诉笔者,每逢寒假赶场就带着幼小的儿子去写神榜。由此看来,写神榜的人都是地方上德高望重、儿孙满堂、家庭完美的人,客家人认为请一个家庭残缺的人写神榜会玷污自己的祖宗,因而写神榜成了少数人的专利。即使是文化程度高,字写得好的人也不一定能写神榜。笔者打听到东山地区西河镇正街的魏岳英民国时期曾任军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90多岁了,但因为无后代,且年龄大了,几十年来无人请他写神榜。民国时期成都谢俊德先生相信写神榜应请年轻人,所以特意请了四川大学学生赖家传写。[5]客家神榜要根据各姓氏的源流和祖宗功德以及客户的实际情况来写。客家礼生写神联,一般是顾主自述本家神榜写法,如果记不清,则对照《百家神联》查阅后再写。

由于客家人把神榜看成是祖先的象征,对书写神榜的材料有讲究。毛笔一般是主人专门买的好笔,墨也是专门磨的香墨,红纸要选好的,必须是完好无损。裁纸不用刀,只能用篾条裁纸,意思是祖先不能挨刀。

最值得一提的是神牌的字数是有规矩的。神牌的字数很有讲究,即要过大黄道、小黄道。所谓“大黄道”指“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时还乡”的一种所谓黄道的规律,将一行祖牌的字按“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时还乡”这12字的顺序反复念,最后一个字,凡是走之底的字就合道而吉利。若没遇到,则添或减一个字就可;所谓“小黄道”是五个字的黑道即“生老病死苦”,逢“生”、“老”两字则吉利,遇到“病、死、苦”则不吉,就要添或减一个字。所有牌位的字既要通“黄道”,也要通“黑道”。一般祖先牌位多书11个字,如“林氏堂上历代先祖考妣神位”,其中“考妣”两字并列书写只占一个空格,算一个字,这11个字的牌位过大黄道的“还”和小黄道的“生”字。

书写的礼生要严肃、端坐,寓意后代的端正;写的时候要一笔一画,不能潦草,不能回锋,中间不能停笔,要一口气写完牌位的11个字,不得中途停顿;牌位上的“位”字一定要端坐写,绝对不能站着写,坐下写表示祖先有座位,写的字该封口的一定要封口,若是留口,则意味财留不住;钩要提回锋笔,字体用繁体字,不能简写。写好的字是不能用火烤干,因为火曾烤过尿布等妇女的赃物,对祖先不敬,而且祖先不能火烧;摆在地上的神榜是不能从上面跨过,要绕开走。写的时候女性要回避,尤其是经期和妇科病的女性,更是大忌。为了预防犯忌,礼生写的时候,主人常守在旁边监视。假如礼生出现犯忌行为,不但拿不到报酬,反而要遭一阵唾骂。所以,礼生在写神榜时格外谨慎。

由于写神榜的要求高,其报酬也较丰厚。现年70岁的范学中先生回忆,他18岁就开始为人家写神榜、做礼生,写神榜每天可得半斗米,几天功夫就可把私塾一年的学费赚到,就是现在一年单写神榜也有上千元的收入。目前写神榜的价格,若是在场上交易往往是26元或48元,若别人请到他家里去写则获得的报酬更高,据说写一封神榜最高可得报酬80多元。不过这里也有一些行规禁忌,即书写神榜的报酬一般不收整数,多带二、六、八或九等尾数,意思是要有点出头。原先尾数是四元也可,意思是四季发财,但现在又忌“四”;客家人最忌“五”,“五”客家话发音是“唔”,表示不顺利,仵孽不孝。而对数字“七”也很禁忌。因为客家人的丧葬习俗中有“走七”“、七七”、“四七”、“做七”禁忌之俗,也反映了客家人对于“七”的忌讳。

神榜写完,主人会额外给点小费即喜封,十年前喜封是1.2元,现在是6元、8元、9元,或多达12元,而且喜封要包得扎实。神榜写完后礼生要说几句恭维的话,如“恭喜你们全家幸福,家业兴旺,百事齐昌等。”人家听了自然很高兴。

神榜写好后,安放或张贴也有讲究。如果是把破旧的神榜换下要选好日子(一般在除夕),自己张贴就行。但如果在新房屋里安放神榜,除要选好日子外,还要请道士选时辰安神位,举行隆重的仪式,放火炮,点香烛等。

安放神榜的场所也有讲究。四川客家民居的最显著特色是体现尊祖敬宗观念。即以祖堂为中心的二堂屋建筑格局,进大门间为下堂屋,正房中为上堂屋,上下堂屋间为天井,与堂屋在同一中轴线上,左右为厢房,四周封闭。客家祖堂一般设于安静清洁的正厅内。若正厅做商业性用房则不作祖堂。如三圣乡万福村张华友家的神龛摆设于房屋后面的专厅,理由是这里环境清静,祖宗供奉于此不受外界干扰。[6]

最典型的是洛带镇金龙村3组黄良兴家。在金龙村考察时,客家老人黄良兴带笔者到他家看黄氏族谱时,发现他家有两个独具特色的祖堂。黄良兴家是两层楼的混泥土结构房,一楼的祖堂祖先牌位中书“天地君亲师位”,两侧是老子和观音菩萨的像,神龛上有祖传的香炉神灯,并有苹果等供品。黄良兴家的牌位令我大为迷惑,以致我怀疑他是湖广人。我问他家为什么没有祖宗牌位,老人解释说二楼还有祖堂,那里才是他家真正的“家庙”。在二楼他打开密室般的祖堂,果然看到新近换下的神榜和祖先牌位,两边有祖先的遗像,神龛下有大堆香灰。据黄良兴讲,祖先牌位本在一楼堂屋,但考虑到他家来往的外人多,楼下不便立祖堂,而改在楼上,是不想让外人进入,免得祖宗不安宁。一般他家的祖堂只有成年男性才可进入,妇女尤其是孕妇、寡妇或有妇科病的女人是绝对不能进去的,家中的妇女也自觉遵守。祖堂平时关门,只有家祭的时候才开门,开门要打招呼。至于外面的陌生人则非请莫入。就客家人而言,祖堂是神圣的地方,外人是不能随意进去的。笔者能破例进入他家的祖堂,算是很荣幸了。据黄良兴先生讲,他家每天要烧香,少纸钱,农历每月初一、十五还要跪拜,家里有什么事情要向祖先禀告。祖堂上确有几个供拜祭的垫子。他家从不买零的,历来买纸钱是批发,一买就是成捆成袋,堂屋里摆满了上百斤的纸钱。老人强调人都离不开自己的祖先,没有祖先的养育,那有儿孙的今天,人最重要的是不能忘本。黄良兴祭祀祖先的虔诚可谓东山客家的典型。从四川客家神榜的现状看,东山地区木质神榜较少,多为纸质神榜。木质神榜多陈列于客家老屋的祖堂里,制作精美,涂有金粉,且多为清代遗物,具有文物价值,因此,常成为被盗的对象。如洛带镇宝胜村刘家大院的神榜和西平鹿角村何家祠堂的神榜已被盗。为安全起见,一些上百年的神榜多被珍藏,只有在祭祀时才拿出供奉,如龙潭镇范家祠的神榜;也有的古老神榜依然供奉,只不过有专人看守,如十陵镇千弓村朱氏宗祠的神榜。东山地区的多数神榜是用红纸书写的,在传统的客家民居中很常见。不过,从发展趋势看,由于四川客家祖先崇拜的观念在淡化,加上生活水平提高,东山客家地区旧房改造后新建的房子没有专门的厅堂,没有肃穆的气氛,客家神榜日益减少。据黄土镇专门写神榜的刘生平介绍,以前每年要写上百幅神榜,现在写的少了,一年才十多幅。

三、四川客家神榜文化功能

作为祭祀祖先的象征物,四川的客家神榜文化几乎浓缩了客家祖先崇拜文化的全部内涵,是祖先崇拜重要的载体和客家祖先崇拜的集中体现。神榜禁忌文化反映了四川客家祖先崇拜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并在客家祖先崇拜中发挥了不同的功能。那么,客家神榜文化在祖先崇拜中体现出哪些功能呢?

(一)尊宗报本功能

早期四川客家移民祖宗牌位随身携带,带走了祖宗牌位就带走了根。神榜的设置是客家尊祖敬宗的重要体现。客家移民的祖先崇拜甚至压倒了其对俗世功名的追求,认为尊宗敬祖比光宗耀祖更重要。即功名并不能代表对祖先的崇拜,功名只不过是祖先福佑的结果,决不能颠倒因果,只有虔诚信仰祖先,才能使家族永远发达。[7]家庭祭祀中遵循“晨昏须荐祖宗香”的古训,客家人的家祭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祭祀对象一般上溯三代。除祖宗生日和忌辰外,平时凡有牲礼皆要上祭。祭祀时一般在堂屋焚烧香蜡纸,一边和已故的祖宗对话,述说家庭农事、儿女事、家事等。祭祀一般遵循“事死如生”原则,即充分考虑各位祖宗的生前嗜好,喜欢喝酒的准备酒,喜欢喝茶的准备茶。

四川客家祭祀的祖先不单是同姓的本族先人,也包括某些对家族有贡献的外姓先辈,并为外姓先辈立牌位,充分体现了客家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报本意识。四川客家在迁徙四川艰苦创业的过程中,远道而来的客家乡亲风雨同舟,某些人为一些外姓家族贡献毕生的精力。为感谢这些外姓乡友的帮助,客家人特意为这些无后的外姓客家立牌位而加以祭祀。据韩素音回忆,周家的广兴行有一个姓马的年轻人管帐,一直没有结婚,把一生献给周家。他死后,周家的宗祠的一侧供了他的一个小牌位,使他在天之灵也能在旁分享祭奉。[8]类似情况在东山地区也有多例。

(二)神榜的文化教育功能

客家堂联是有四字联、五字联和七字联。从内容看,上联多为包含本姓氏的发祥地或望出地的郡号,下联多为赞誉祖先功德业绩和激励后代的内容,目的在于慎终追远,展示家庭的光荣历史,保佑子孙后代薪火相传,以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祖联是祖堂中最能反映家族历史和家族文化的核心,是家庭历史与文化的高度概括。客家人从孩提时开始就熟悉自己家世渊源,对堂号、堂联朗朗上口,对本族的名人十分熟悉,是切合实际的民间教育方法。

例如:龙泉驿区洪河乡柳树村冯家老房子神榜:横批是“大树遗风”,神联是“大树将军功第一;凌云学士赋无双。”上联指东汉首位征西大将军冯异,随汉光武帝刘秀南征北战,屡建奇功,但为人谦虚谨慎,从不争名争利,每次战斗间隙,将士相聚,评功论绩时,冯异总是坐在树下默不作声,即使有人问起,也从不谈自己的功劳,皇上封为“大树将军”,是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下联指北宋大臣冯京,鄂州江夏(今武汉)人,仁宗进士,历官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哲宗时以太子少师致仕。

又如木兰乡黄氏祖联是“陆终世泽千年着;歇峭流传世代芳”;堂号为“江夏遗风”,就是黄家历史的高度概括。黄氏发源于“故黄国”江夏,封国者为陆终。后代子孙繁衍,并涌现了战国时期的春申君即歇公和宋代的峭公等杰出人物。峭公为黄氏入闽始祖,今四川客家黄姓多奉峭公为直系祖先。

与其它地区的神联相比,四川客家神榜更注重家族来源的记载,强调“根”的意识。例如:金堂赖氏神榜祖联为“迹发颖川绵百代,支分蜀郡焕千秋”;源于广东长乐的筠连钟姓,“粤水家声昭前代,颍川世泽启后人”;源于福建的筠连朱姓,“福建随来东衙参将”;[9]源于福建的荣县赖氏神联为:“姓自周朝封赖国、籍由福建来西川”;来自广东的威远崔姓“东粤随来香火、西蜀有感福神”;[10]江津永兴场邹氏神榜对联为“封王祖烈传唐宋;显世身猷遍粤川”;[11]盐源县客家人的神联为“祖居东粤千载盛,孙迁西蜀万年兴。”[12]客家神榜的神联,反映四川客家人源在中原、根在福建或广东等地的家族史。如四川省筠连县源于广东长乐郑姓的家联为“荥阳世第家声远,粤海宗功世泽长”,横批为“祥呈定水”,形象地表明了郑姓客家人源在中原(河南荥阳),迁到广东(粤海)、再入筠连(定水)的过程。从福建上杭入四川璧山(今重庆)的陈道义家族,其祖牌为“颍川陈氏历代宗祖神位”,两边是“昭穆宗祖,颍川上杭”,表示璧山所供奉的祖先是由颍川迁到福建上杭。[13]利用神榜进行家族渊源的教育,以示不忘故土,体现四川客家强烈的祖籍意识。

而在祖先神榜上写明祖籍的具体地址,更是四川客家神榜的独特之处。例如:三台县柳林坝陈氏家族后裔陈世杰的家中神龛上至今仍供奉着入川始祖陈时安的神主牌位,上面写着他的出生地“福建龙岩州漳平县永福里大岭下肥塘坑”[14]。西昌黄联关镇石坝村6组的林世祥老人,为告诫子孙不忘其根,乃特意在神榜上注明“广东省嘉应州长乐县西林坝竹子市泥华嘴林家堡起祖”[15]

(三)神榜的祈福功能

客家人相信祖先神灵的存在,视祖先为保护神,祈求祖先保佑,福荫子孙。这种灵魂观念在客家的族谱或祭文中多有反映。例如:成都洛带镇大院村入川杨氏妻李氏因年迈难以入川,生前“剪下头发一缕、指甲数片”让子孙带入川,并说待其去世后灵魂入川,保佑子孙后代。[16]从广东入四川简阳的钟宏予是平民出身,在其家训中常常警告族人说,他死后的神灵会监督与惩罚行恶的族人,如子孙生是非,“我在九泉之下,定要摆布他,日后不得好结局,子孙亦不得昌盛”;若子孙学邪教、为娼、为盗等下等事,“我在九泉之下,也还要暗暗诛灭他的。”[17]太平村李发兴死后,他后代希望“生为人来死为鬼,暗中保佑显威灵,保佑子孙少生病,个个比你过长命,保佑子孙多赚钱,荣华富贵万万年。”[18]既然相信祖先神灵的存在,东山客家人逢年过节以及平时初一、十五或红白喜事在家中祭祀祖先,如家中有不顺,可在烧钱纸时默念,求祖宗保佑。这种相信祖先神灵的心理反映在客家神榜上是祖先崇拜与神灵崇拜融合在一起,把祖先与其他神灵并列起来。如西昌河西镇中坝乡大树村谢昌贵家神榜,牌位中书“谢氏堂上历代宗亲高曾祖考妣位”;两边神联是“太上至廪南华六祖,孔圣仙师关圣帝君。”[19]人们常以祖先阴灵的保佑来安慰自己,希望保佑子孙兴旺家业昌盛。客家人认为人的发展有赖于祖宗的阴德,对祖宗的敬重与否关系到家业的盛衰。

祈求祖先保佑的心理在客家生活习俗中随处可见。如婚嫁时男方须将一家庭历史上的某祖公、祖婆名按一款式写好,带至女方放于高堂,参拜后带回,目的是乞求祖先庇护,以保婚姻美满。[20]笔者到龙潭镇范家祠调查,范家祠20年前被两位来自乐山的葛氏兄弟买下。在正堂中,葛氏常烧香以求范家祖宗保佑。葛氏认为这本是范家祖宗的房屋,若不烧香,怕得罪范家祖宗而出现诸事不顺。十陵镇青龙村2组曾其文介绍,他读私塾时候,若是初一和十五,上学前,早上要在祖宗牌位前烧香,行三鞠躬,放学后把书放在神龛抽屉里,次日再拿出去上学。曾其文介绍把书放在神龛里原因有三:一是向祖宗汇报读书归来,二是希望读书能得到祖先的福佑,三是让祖宗以家里有读书人而欣慰。

(四)神榜的预兆功能

客家人相信祖灵的存在,把祖先神榜看成是人与神灵沟通的媒介,客家人认为神灵的指示是通过神榜的某些兆头传达于人。成都成华区圣灯乡八里村曾广志就认为自己家的神榜很灵验:有一次祭祀祖宗时蜡烛突然倒下,将神榜一角烧坏,此不祥之兆果然灵验,很快得知其兄长去世的噩耗。”[22]客家人曾广志看来,神榜代表祖先的存在,神榜被烧坏是祖先不安的表现。在此,祖先成了先知,因此,神榜有预兆的功能。客家生活中一些重大事情往往请祖先“把脉”。如四川客家人的婚礼有一习俗就是男家先一天将入川始祖的祖先牌位送到女方家供奉,表示经过祖先郑重其事的迎娶。在客家人看来,婚事经过祖先同意的,因为客家人婚俗中有合八字的土办法,即男家讨取女方的八字帖后,通常要和自己的八字帖合在一起,双双压于家中神龛的香炉下,让家中的天地神灵和历代先祖再作考察。若八字合不来,家中便会出现某种不祥的预兆。[23]若整整三天过去了,没有任何不吉利的兆头,表明祖上同意结下这姻缘。类似情况在福建客家中也存在。[24]

参考文献:

[1]谢桃坊.成都东山的客家人[M].成都:巴蜀书社,2004.

[2]谢桃坊.客家人文化认同的标志[J].四川客家通讯,2002,(1.

[3]谢桃坊.成都沙河客家的变迁[M].成都:四川天地出版社,2005.

[4]韩素音.伤残的树[M].北京:三联书店,1983.

[5][]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

[6]刘义章,陈世松.四川客家历史与现状调查[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7]绵西张氏族谱.1933年刻本[Z].四川省图书馆藏.

[8]钟培全,冯敏.成都东山客家太平村[M].成都:四川天地出版社,2005.

[9]陈世松.四川移民与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成都:四川天地出版社,2005.

[10]崔荣昌.四川方言与巴蜀文化[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11]钟永毅.重庆江津的移民与客家[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5.

[12]陈世松.大迁徙:"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13]陈世松.四川客家[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4]成都洛带.杨氏族谱[Z].成都洛带镇大院村杨光福藏.

[15]四川简阳钟氏族谱[Z].光绪丁酉续刊本.

[16]刘义章,邹一清.四川客家民俗文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17]林耀华.金翼[M].北京:三联书店,1989.

祖先崇拜与四川客家神榜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