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语

发布时间:2016-06-04 17:09:26

语文教师要着重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作者:刘辉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19

“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传统的教法和学法。学生通过朗读,可以更具体地学到艺术语言的表达技巧,丰富词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另外,朗读也是养成正确发音习惯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朗读,可以把普通话说得更好,提高运用普通话交流思想的能力。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可以知道:学文章要“读”,学作文更应该“读”。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阅读能力很低,比如读破句子,错别字多,声调不准,缺乏感情,等等,因此,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1.语气流利,感情鲜明

朗读教学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准确地掌握标准读音和朗读要领,流畅而正确地读出各种句式的不同语气,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做到句读清楚,语气流利,感情鲜明。学会一些基本的朗读技巧,如字音、停顿、速度、语调、语气等,力求准确、流利、有感情,让听者清楚明白。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朗读的训练和指导,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课前预读,做到熟读生巧

在上每一课前,先让学生试着朗读,让学生自由放声地朗读,达到整体感知课文,并且人人参与,做到读得正确、流利。因此,在上课前要求学生查字典,扫清阅读障碍,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发挥指导作用,不直接参与其中,只对课文加以点拨,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学会批注,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我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就直接让学生站在教室前面朗读,且每个小组都派一名学生,再抽调5名学生当评委,对台上的4名学生打分,最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除以评委人数,就是该同学的最后得分,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实践中达到了良好效果,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

3.安排好停顿

首先是语法停顿,即根据语句的语法结构所作的停顿。定语较长时,距中心语远的定语后要停顿;状语较长时,状语后要停顿;宾语、补语较长时,宾语、补语之前要停顿;主语和谓语之间要作适当停顿。

其次是逻辑停顿,又叫强调停顿。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特殊含义,可以在语法停顿的基础上变化停顿的时间,或者在无语法停顿的地方适当停顿,从而表示出词组、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再次是结构停顿,即表示文章的段落、层次等次的停顿。停顿的时间长短是段落长于句群,句群长于句子。停顿的等级根据停顿的时间可分为5级。一级停顿是题目与正文、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停顿,一般停三拍;二级停顿是句号、冒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停两拍;三级停顿是分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以停一拍到一拍半为宜;四级停顿是逗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为一拍;五级停顿是顿号所表示的停顿,是最短的停顿,大体上是半拍。

适当停顿可使朗读者适当地换气,恰当地控制语速,更好地表达感情,可使听者更清晰地理解朗读的内容,受到更强烈的感染。

4.教师常示范朗读,创设情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以动情的朗读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课文。学生喜欢上我的语文课,我更愿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认为,每一篇课文,不是都必须使用专家的录音磁带,教师必须具备范读的基本功。教师范读得好,不仅对学生有示范作用,而且对学生有激励作用。我以为,教师具有个性特点的朗读,会对学生产生难以估计的良好影响。如文言文,尽管大多数学生普通话比较准确,但能读出一点文言味道的实在很少。而教师的范读能够体现朗读的某一方面特定要求,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文言文的味道和气息。在教《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名篇时,我课下花了大量时间自己朗读,尤其是经典段落,反复朗读,读出重音、节奏、韵律、感情、意境等,再给学生范读。此外,我认为初中学生更需要老师的范读,他们形象思维强,善于模仿,记忆力强,只要老师范读得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就会朗读得“有滋有味”,朗读出“成果”。

5.加强文言文、诗歌的朗读背诵

文言文与口语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教文言文时,更要重视朗读和背诵的训练。特别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要让他们学会断句,掌握背诵的技巧,才能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在教《两则》《孙权劝学》等文言文时,针对不同的要求,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先是读准字音和句读,然后读出轻重和语气,再读出一点文言文的味道,分角色读出人物的情感和态度,最后进行研究性阅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质疑,在读中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我努力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或指导,或评点,或示范,或领读。学生熟读以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背诵。背诵时,有的学生往往丢三落四,教师要帮助他们抓住每段概括性的关键性词语,连成“链条”;或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理清脉络等帮助记忆。

另外,诗歌教学更要花较多的时间,通过表情范读、反复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诗歌巧妙的艺术构思,强烈的感情色彩,优美的意境,等等,理解诗歌的内在思想意义。

6.加强初中语文经典诵读教学

诵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中之重的地位。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基本诵读方法的同时,增强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语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我以古诗文诵读为突破口,进行初中语文诵读教育研究,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目的,让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古诗文熏染学生的精神,从而丰厚他们的文化底蕴,提升他们的品性灵气。篇二:如何对朗读进行评价

如何对朗读进行评价

《新课标》中说: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可从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朗读的评价要以内容的理解、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不能为了朗读而朗读,不能让学生过分摇头晃脑、夸张表演、拿腔作调。朗读要提倡自然,还原人物话语里的情态,入乎文,入乎心,入乎情,像说话一样自然而然。

评价有两个功能:一是激励功能,二是导向功能。所以评价要有激励性、针对性、指导性。由此看来,评价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的过程,是学生找出自己与训练目标的差距信息的过程,更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过程

一、赏识评价,让学生敢读

高年级课文篇幅较长,一些孩子认字慢,再加上农村孩子不喜欢朗读,课上没时间读,课下不能自主朗读,所以读起文章来磕磕巴巴,多字少字,甚至部分孩子惧怕朗读,连最起码的单独起立面对大家大声朗读的勇气都没有。从这些孩子的发展出发,我们教师需要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学生,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树立自信。有一次,我外出上公开课,用的是别的学校的学生,不巧点中了一名胆小又基础不好的孩子,孩子畏畏缩缩地读着,不是念错字就是加字、丢字。这时我不急不躁,不断提醒鼓励,短短的一句话孩子反复了四次总算不出差错地读完,其他孩子都认为他读得很糟,可我却说:“你们没有发现嘛,这位小朋友不怕困难,反复了四次,坚持自己读正确,多认真的孩子!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老师巧妙地换个角度变贬为褒,一是委婉地提醒学生读错了一定要自己认真读正确,同时对孩子又是一种鼓励。结果被夸的孩子参与热情陡增,举起的小手一度高过前面孩子的头顶。

二、诱导评价,让学生爱读

小学生由于朗读的少,语感、朗读节奏感都需要培养,孩子在朗读中出现漏个字、加个字的现象也是难免的。这时,教师可以指名让其他学生再读,可以这么说:“谁能一字不差的读下来?”这时,原来读的这个孩子就会知道自己读错字了。可有时孩子们的朗读错误百出,或是对朗读材料明显处理不当,教师如果

也一味地夸“棒!”“好!”就是不负责任;若是见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要求相差甚远,教师干脆用“谁再来”的方法另请高明,频繁地换学生,直至找到高手,才啧啧称赞,这也是不可取的。好的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一位老师上《桂林山水》,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漓江水的美。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她说:“你读得很响亮,可老师还没欣赏到漓江水的静、清、绿呢!”第二个学生有进步了,她评道:“呀,这下,我看到漓江的水了!它是那么的静、清、绿,好美啊。”多聪明的老师!特意把最能表现漓江水的语句依着学生的样子重复朗读一次,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实际在强化朗读要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评价切忌急切性,有的老师赶时间,对学生的朗读草草评价或是不评价。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巧妙的评价。如:读《索溪峪的野》一文中读写山具有惊险美的句子时,我这样评价“你能把这里的山读得再惊险些吗?”学生听了,马上意识到自己读得感情不到位,应该更进一步读出山的惊险。然后,我让一组学生进行比赛,挑战朗读,直到把感情读得淋漓尽致。

三、恰当评价,让学生掌握技巧

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朗读的态度,朗读的内容,朗读的声音,朗读的技巧,朗读的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要准确得体,切忌模糊。如“你读得真棒”,“太好了”等等,这样的评价不具体,教师应对学生的朗读情况具体说说好在哪儿,有哪些不足之处。因此,学生读后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具体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并且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个地方需改进。“你读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些情感就能更好地表达”。“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后用这样的态度多练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你把小女孩的可怜和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的语气读出来了,如果能把字音读准就更好了”。这样的评价语,对朗读技巧作精确分析,学生练起来有章可依,朗读能力会逐渐提高。也正是这些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一次次练习中扬长避短,所以很快就有了进步。在对待学生失败的朗读时,绝不可用生硬的语言一口否定,教师要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这样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了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的投入学习。

四、多元评价,让学生多读多悟

朗读评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每一个体被评价的机会有限。因而我们要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除了老师、同学外,还可以是学生本人、家长等。课堂上我们不妨多让学生作自我评价,自信的学生会说自己读得不错,那就得让他再道道理由,这样学生势必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认为自己读得不好,就给他机会再读,或是让他与前面读得好的同学作比较评价后再读。也可以让学生下去找自己的伙伴读,或是在合作小组中读,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朗读有听众、有评价,在这样轻松、自由的能表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里,学生的朗读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学生评价他人、被他人评价的机会增多,受评价的空间增大,多读多悟无疑会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个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由于自身的素质、家庭条件、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感悟的角度不同,对朗读的处理也各有千秋。我们在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感受,鼓励学生自我理解。如:学生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时,一个同学想到久征的战士好久都没回家了,战争让很多家庭不能团聚,非常痛恨战争,所以读得愤慨;这时一同学说:“战争不能胜利,战士们久征未归,晚上望着月亮思念家乡,应该读出渴望回家,渴望见到亲人的情感。这两个同学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人物的感情,对同一个句子读出了不同的感情。每一种朗读处理都是不同感情的体现。这时,我分别用“战争给人们带来了苦难,真是令人愤慨”;“你能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表达自己的见解,令人钦佩”一一作了评价。施以个性化的评价,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促使每位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取得进步。

总之,教师的评价要准确得体,生动丰富,机智巧妙,诙谐幽默,独特创新,教师应注重评价学生朗读的方法,通过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篇三:小学生读《王二小》有感及教师评语

读《王二小》有感

看完这个故事,我被勇敢的王二小深深地感动了。他小小年纪都不怕敌人的凶恶,为了保护乡亲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像王二小这样的英雄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现在的学习和生活中,虽然不会再像王二小他们一样流血牺牲,但也会遇到很多困难。我要像王二小一样,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让爸爸、妈妈、老师不为我操心,成为一个敢作敢当的人,长大后将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评语:

用词准确,句子通顺,语言流畅。写出了读《王二小》后的内心感受,有所得。篇四:阅读评价

阅读评价,指导朗读的“魔术棒”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评价语言的魅力,以真诚的激励,幽默的点化,个性的点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潜能。

关键词:语文课堂; 朗读; 阅读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091-001

一、评价语言充满真诚的激励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能艺术地评价学生。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在教学中,教师应讲究激励的艺术,不失时机地、极有分寸地运用精彩的教学语言去赞赏学生,刺激学生的内在需要,诱发学习潜能,促使学生智力发展和情感升华。比如有位教师在上《将相和》一课时,当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话时,教师是这样评价学生的:“好一个有勇有谋、胆略过人的蔺相如!”“哦,秦王听了你的话,也畏缩了。”学生听了兴趣盎然。一

次在上《请求》一课,学生朗读的感情非常真挚、感人。教师情不自禁地鼓掌,眼带微笑,说:“不光是你妈妈听了会感动,老师也为你自豪,你的朗读太感人了!”教师出乎意料但又合乎情理的评价激起了学生一阵热烈的掌声。从此,这些学生就喜欢上了朗读,语文阅读水平提高得很快。

二、评价语言充满个性的点评

于漪老师早就大声疾呼:“没有个性的发展,就没有卓越的人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对于文本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感情朗读作为学生对文章情感内省的一种外现形式,因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带上了个性色彩。在朗读评价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个性。

如在教《游园不值》时,我让学生自读古诗,就“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而言,有人把“小”字读得十分明显,又轻又短,有人把“久”字读得十分明显,又长又重。

师:你能谈谈为什么那样读“小”吗?

1:我想叶绍翁肯定没有和园子主人事先约好,冒昧地去敲门,不好意思使劲敲,也说明他是个有礼貌的人,所以那样读。

师:好。你体会到了作者的为人,很有道理。你又为什么那样读“久”呢?

2:因为诗人乘兴而去,肯定兴致勃勃,不料却吃了闭门羹。他耐心地敲了很长时间也没人开门,当然有点遗憾、扫兴。

多么富有诗意的见解,多么生动的表述啊!这是学生的话,是学

生感受到的话,是学生易于接受的话。我们常给学生讲要“有感情”,感情到底是什么,学生看不见,也摸不着。而此刻,他们似乎有了一种默契,一种灵感,一下找到了朗读的“诀窍”。把评价的权利让给学生,也会有精彩的结果。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事物的复杂性、学生的差异性,使每个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是不同的,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展示不同层面、不同个性的学生多元化朗读水平,尊重理解,允许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从知识的理解、方法的掌握、情感的渗透等几方面进行评价,把这些评价应用于自己平时的阅读教学实践中,促使每位学生朗读时全力投入,尽情发挥,取得进步。

三、评价语言充满幽默的点化

在课堂上,教师幽默生动的阅读评价语言,以笑为外壳,赋予丰富的内涵,以其睿智的语言,扣开儿童丰富多彩的世界,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它使学生在笑声中欣然接受意见。如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指导学生朗读《小稻秧历险记》中的“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一句时,是这样引导读书的:

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有气无力了。

生:(声音大,速度快)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你没完。(学生笑)要么你的抗毒能力强,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喷洒一下。说完,于老师又朝该生身上“嗤嗤”地喷了几下。(生大笑)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学生喘着气读)

师:我听到你喘气了,但是声音仍然很大,说话的声音这么大,能算完了吗?(学生笑)

生:(小声地断断续续地)完了??我们????喘不气来了。 师:好,掌声鼓励!这就是“有气无力”啊!

于老师在开始时没有正面评价学生的朗读,好像只是和学生开了个玩笑。也正是他那幽默的言语,使学生逐步了解了什么是“有气无力”。其实,他的高妙之处恰在于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悟”的过程。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对“有气无力”的感悟比简单的字面理解有了本质的飞跃——知其意,悟其形,察其味。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了其思维的发展。又如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让学生读课文中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女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有的学生捂着嘴偷偷地笑了,那女生红着脸坐下,教师走到她身边,微笑说:“唉哟,糟糕,海底的小动物们都让你吓跑了!”女孩听后笑容绽放,摇头晃脑,绘声绘色地读了起来,刚读完,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一句善意风趣的话,犹如沁人心脾的春风,抚慰了学生紧张焦灼的心灵,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评读是促进学生语感发展、提高朗读水平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优化、丰富自己的评价语,教师充满魅力的阅读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住学生。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并最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只要教师们牢牢把握住这根“阅读评价的魔术棒”,学生的朗读定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篇五:浅谈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应用doc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语言的有效途征

祁阳县龙山办事处百花完小 谢碧媛

(2015年祁阳县中小学优秀论文评比活动的参评论文)

“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不是没有道理,这充分说明教师在对孩子讲话时应该慎重。如果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导向的激励作用,对学生(转载于:教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语)的进步是不可估量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尤其重要,它是沟通师生情感、智慧、兴趣、态度的桥梁,对课堂的效果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充满魅力的评价语言会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人文气息,可以使每一节课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

其实,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常常是:“是的”、“正确”、“你真棒”、“不错”、“好极了”、“答得很好”、“是吗”等,这些评价语言不仅过于单一、笼统,而且缺乏针对性与激励性。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从教师的评价中很难找到答案,更无法让学生从中获得启迪,很难进一步打开思路。我们常听小学生嘴巴上的一句口头禅:“这是我们老师说的。”在小学生心中老师的话就是真理,就是“圣旨”,可见老师的话在小学生心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及时”、“恰如其分”的评价可以给学生以动力,给学生以智慧,给学生以启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科学运用“评价”这根杠杆给学生以鼓励,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独创性。在我长期从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课堂评价语言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途征一:真诚而有激励性是教师评价语言的“催化剂”

回答问题遇到卡壳时,可以给予这样的鼓励:“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开动你的小脑筋去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孩子!”这些富有激励性的话语能让孩子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殷切希望,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途征二:准确而有针对性是教师评价语言的“灵魂”

“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思去发掘学生的优点,并以此激励他,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滋味。评价语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语言要简洁、不模糊,对于要强调的地方要讲得清楚,让学生听得明白。语言的简洁、准确性是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就没有了生命力,无论你说得如何生动,如何有吸引力,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教师评价语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既不能一味地肯定,也不能一味地批评,通过教师的评价,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对所有学生的表现都进行评价,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与众不同的表现、洞察学生思想情绪变化,有针对性地运用评价语言,以达到“因材施言”的教育效果。曾经听一位三年级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这样进行评价:“你读得正确、流利,但不够自信,若声音再响亮一点就更好了。”“读课文姿势应大方,别弯着腰驼着背呀!”“这句话读得不够流利,再试一次,老师相信你能读得更好。”“你读得非常响亮,如果速度再放慢些,并掌握语气,一定更好!”这些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使学生知道了朗读的基本要求:快慢适度、富有节奏、态度大方、语言流畅,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朗读水平才会提高。 “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提出坚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真正意义上的评价语言,就需要教师关注课堂上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恰如其分的描述;既要肯定学生的成功与进步,又要及时鲜明地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与错误,让学生清醒、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而主动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促进自身发展。

途征三:和谐幽默,欢声笑语是教师评价语言的“最高境界”

“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课堂上,学生常常会陷入困境,如读错音、写错字、答错话等,老师的批评只会让学生更加尴尬,甚至无所适从。这时候,教师的幽默评价传达着体谅和关怀,是帮助学生“走出尴尬”的好办法。有时因气候炎热或刚过完节假日,学生上课不专心,课堂纪律不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唤起学生注意力,达到婉转批评,促其改正缺点的目的。例如,若发现有学生东张西望,可提醒他小心!眼珠掉了可不好找! 曾经听过一节课,一个学生在朗诵课文时候出现了几处错字,老师并没有直接批评,而是说,xx同学,看我们很乏味,她给我们设置了小障碍,有几处小错误留给我们。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老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学生又不会反感,可谓两全其美。富于变化,幽默有趣,这样能更好地调节课堂的气氛,激起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听,爱听,百听不厌,更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以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使自己的评价语言风趣幽默而充满爱心,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完美境界。

途征四:体态丰富,谢绝单一是教师评价语言的“试金石”

教师在运用口头评价的同时,配以自己丰富的体态语,也会起到“点石成金”的评价效果。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诚挚的目光,都会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气氛显得活泼、融洽。例如:当学生有独特见解时,老师在口头表扬的同时竖起一个大拇指,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赞赏;当学生搞小动作时,老师适时给他一个提醒的眼神或皱眉微微摇头,就可以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比大声的斥责更有效;当学生回答不出或答错问题时,教师给以宽容的一笑,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从容地思考回答;当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完课文时,老师报以热情的掌声,这能让学生感受到巨大的成就感;当学生回答问题非常有趣,引起笑声时,老师也和大家一起笑,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倍感亲切。从老师这亲切多样的体态语言中,学生感受到了关爱;感受到了赞赏;更感受到那无声的动力,这一切将激励学生不断探索知识殿堂的奥秘。评价的语言要富于变化,不能千篇一律,没有哪句评价语言是放之四海皆适的,而我们教师却容易忽视这一点,一句太好了一句很好就能走遍天下,对待所有的学生吗?答曰非也,评价应体现教师的因材施评;教师评价的语言应该机智更应该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试想有哪个学生愿意接受不真诚的评价?

总之,新课堂中的评价语言不是姑息迁就,不是无地放矢,不是信口开河……而是一种爱,一种温存与睿智,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

教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