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文阅读学生模板

发布时间:2013-01-19 08:56:33

一、 议论文知识梳理

1、议论文的概念

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观点。

2、议论文的分类

议论文从论证方法看,一般分为立论文(立论是就某一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和驳论文(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两种。

3、议论文的特点

1)论述(说明)性,议论文的种类很多,有立论文、驳论文,有评论、杂感、讲演稿……但无论哪一类议论文,都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通过证明或反驳来阐明见解和主张;议论文在说理的过程中,也穿插着记叙、说明等成分,但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说明,是为了交代写作背景、提供议论对象、陈述事实论据,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为说明服务。

2)概括性和抽象性。议论文论述性的特点,决定了它语言的概括性、抽象性以及准确性、严密性、鲜明性。有些议论文在抽象的议论中,语言虽也具体生动,但主要还是它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4、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和证据。

3)论证:论证是运用证明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证的基本方世有立论和驳论。

5、议论文的结构

1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和解决问题(结论)。

2)论证结构:a.总分式结构(最常见的一种模式结构。是指围绕中心,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论点进行论述。可分为“总分总”“先总后分”和“先分后总”三种基本形式);b.对照式结构(横式结构的一种。它是指在论证中心论点过程中,将几个分论点或几个论据进行对照,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论点);c.层进式结构(属于一种纵式结构,也就是“层层深入式”。它采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的论证方式来论证中心论点,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把道理说深说透);d.并列式结构(模式结构的一种。是指在论证中心论点时,从几个平行的角度,分头论证中心论点)。

6、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论证:是列举事实论据来论证观点正确的方法。事实胜于雄辩,举出充分、确凿而典型的事例,说服力强,就能有力地论证论点。

2)道理论证:是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论证观点的方法。这种方法能体现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可使论述带有权威性,很有说服力。

3)比喻论证:是用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观点正确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是把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和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论证观点的方法。通过对比使是非曲直更为明确,给人以更鲜明深刻的印象,能增强说服力和感召力。

5)引用论证(引证法):是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论证观点的方法。属于道理论证的范畴。

在驳论文中还常运用“归谬法”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

7、论据类型及其作用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是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和道理论据(是指人们公认的正确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都可以具体有力地证明论点,令人信服。

8、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语言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准确、严密 ,感情色彩鲜明。

二、议论文答题技巧

1准确提取或概括中心论点

考查类型:直接要求回答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题技巧:(1)明确论题,针对论题分析作者所持的观点。

2)摘录法:在文中可以找到现成的表示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论点在文中的位置:a.题目就是中心论点。b.在文章的开头,即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c.在文章的结尾,即归纳全文、揭示中心的写法,大多有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d.在文章中间。

3)概括法:文中没有现成的表示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需要我们进行归纳、概括,从中提取出文章的论点。途径是:要仔细阅读、抓关键词语,归纳段意、层意,整体感知,然后归纳概括出中心论点。

4)通过论据反推论论点:分析论据,看它证明什么问题,肯定什么,指向什么。

注意事项:(1)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点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如“首先、其次、第三……”);中心论点起到统率全文、统率分论点的作用。(2)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它是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表明观点态度的句子,论点中一般应包含动词。(3)论点和论题的区别:论题是作者要议论的现象、问题、事实,没有任何褒贬感情倾向;论点是作者的观点,有明确的褒贬感情倾向,即肯定或否定,赞扬或批判。

2、划分结构层次,概括论证过程

考查类型:(1)写出文章结构形式;(2)用语言表述文章论证思路。

答题技巧:(1)明确议论文的结构特点:整体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即提出问题(引论。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本论。解决“为什么”的问题)――解决问题(结论。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具体结构形式又包括层进式、并列式、总分式和对照式。2)概括各段内容要点,归类合并,理清写作思路。

概括论证过程答题格式: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的例子或名言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

3、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

答题格式:(1)举例论证:“以……(事实)作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增强了说服力。”(2)比喻论证:“作者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本文(段)……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或:使论述浅显易懂,富有说服力,也使文章生动形象。)

3)对比论证:作者把…………对比,形成鲜明对照,很好地证明了……的论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增强了说理的透彻性。

4)道理(引用)论证:“作者引用……,增加论据的权威性,使说明更深刻、透彻,更有说服力。”

注意: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地论证了论点”一句往往必不可少。

4、分析论据及其作用,根据需要补充事实或道理论据

考查类型:(1)概括事实论据;(2)分析论据的作用;(3)为文中某个观点补充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答题技巧:(1)概括事实论据:答题格式是“人物+事情”,形成主语谓语同时具备的完整句式,注意指向论点。有时可从原文中提炼摘取重要语句及关键词进行概括。

2)分析论据的作用: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只是我们在阅读时,要分析直接和间接证明作者的哪个观点。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

答题格式:运用……(论据),有力地论证了“……”这一论点(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

3)补充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这类题型,看起来要求比较宽泛,但补写的论据也要求典型,有代表性,说服力强。

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论据,如果是事实论据,必须使用概述的方法,将笔墨集中在能够证明观点的主要情节上,且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其基本要求:a.要典型;b.要真实;c.要与论点一致;d.要简洁概括。

答题格式:人物(谁)+故事梗概(怎么做+结果怎么样).也可模仿原文的事例格式来写。

补充道理论据时,要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言警句、诗文名句或格言俗语等,引用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断章取义。

5、分析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答这类题一要联系文章内容,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二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作用:(1)对论点的作用:阐述或论证观点;(2)内容表达的效果:使论证更严密。

6、分析指代作用

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二是在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7、开放性题目,如谈启示,见解或仿写句子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还要联系实际,分析并论证观点,可以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答题格式:这篇文章(这句话)告诉我们:……。我认为……,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我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

【典型例题】

一、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张保振

1)和谐,是需要微笑的。

2)这是因为:微笑是一个标志。它标志着:面部的武装已经解除,嘴上的哨兵已经撤岗。这种标志,犹如联合国大厦门前的那个雕塑:枪管已经扭曲,子弹已经不存,隐喻着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思想。

  (3)微笑是一种宣示。它宣示着:与人疏远的沉默已经结束,与人接近的叙说已经开启。这种宣示,犹如开岁发出的春令:来吧,我们是朋友;滋荣吧,嫩绿的百卉;斗芳吧,艳丽的百花。微笑是一面旗帜。它表达着:吾心谦和,与人为善;相逢一笑,重金胜玉。这种旗帜,犹如君子之交,虽形淡如水,却道直如弦,心心相印。微笑是可亲的。因为微笑传递出的是快乐。《论语·宪问》曾言:“乐然后笑。”可见,笑由喜悦来,相从心头生。微笑是可敬的。因为微笑传递出的是友善。北宋时期有一个叫程颐的哲学家、教育家在其《外书》卷二中曾言:“乐取于人以为善。”可见,为善使人乐,好善乐天下。微笑是可贺的。因为微笑传递出的是再造。早在1900年,法国学者柏格森在其出版的《笑之研究》中就认为:笑是对不合和谐、不合生命、不合社会的惰性、刻板、造作等现象的一种智力反应和纠正,具有使人恢复灵活生命、适应社会的功利性。可见,一笑失百忧,生命如逢春。

  (4)微笑在心。心动笑发。心之精微,有时虽口不能言、书不能文,却可喜形于色,挂在脸上。这种表现,如王安石《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云:“纵言及平生,相视开笑靥。”

  (5)微笑在诚。诚动笑出。诚就是真心实意。诚还是无所隐伏。诚可生情,情可生笑。虽说“含娇含态情非一”,但毕竟惟有“披心腹”、心见诚,才可“见情愫”、笑溢出。

  (6)只要微笑,成功不远。美国有位企业家在谈到用人的成功经验时说:“宁雇一名满脸微笑的小学毕业的职员,也不雇一位面孔冷淡的哲学博士。”可见,微笑,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情况下,是多么的重要。

  (7)学会微笑,以柔克刚。《伊索寓言》中有则显示强大的故事说得分明:大风靠狂怒以显示强大,让地上的老人把衣服脱掉,结果却适得其反。风越大,老人把衣服裹得越紧,而且恨不得再多穿上几件衣服;太阳则相反,靠微笑以显示其力量。结果感动得老人不断地增加热量,不断地擦去汗水,最后心甘情愿地把衣服脱下。这说明,在一定时候、一定条件下,微笑比狂怒更有力、更能取得成绩!

  (8)民间有一俗语:“莫笑莫开店。”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科技含量高的好产品还不够,还要有好态度、好服务。只有相逢开口笑,才能盼得人气旺、生意火,从而“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选自《 人民日报》 2007 12 3 日)

15、请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论点。(2 分)

答:

16、第(7)段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

答:

17、作者认为微笑是“可亲、可敬、可贺的”,请你分别解释“可亲”、“可敬”的原因。( 3 )

可亲:

可敬:

18、品读第(2 )段,仿照其中一种格式,再提出一个观点井展开论证。(4分)

另一种珍爱

乔叶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1题目“另一种珍爱”指的是什么?“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般人的什么想法提出的?

2有人认为第③段的论据有些多余,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3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感知第⑥段文字的内容,为其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5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幸福没有榜样

有时,我们总是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够幸福,不如人家的日子过得那样滋润甜美,还常常拿别人家的幸福作榜样,去寻找自己的幸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是,到头来,我们会发现,唯独这人追人寻、人见人爱的幸福,没有榜样,常常是求而不得,甚至徒生烦恼。

幸福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答案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但是,同样的境遇和生活,不同人却有不同的感觉。乞丐得到一顿饱饭,心情会很舒畅,感到幸福的降临;不说一顿饱饭,就是一桌山珍海味,在大款大腕那里,大概也激不起一点快乐的心情吧。作家史铁生的境遇,很让我们同情,他不幸患有尿毒症,但他说: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并说: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我们身体还算健康的人,能体验到不发烧也是一种幸福吗?会把幸福的底线放得这样低吗?

其实,词典给出的幸福答案是不大准确的。即使同一境遇,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生活在大体相似的环境里,一百个人眼中的幸福观,或许还不止一百呢,有时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期就有不同的幸福观。幸福观的模糊,对幸福理解的个性化,这大概也告诉我们:幸福,没有模式;幸福,没有榜样。

幸福,没有榜样。梁实秋也这样说,幸福与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一位远房的侄女,日子本来过得很快活。一次同学聚会,看一位当处长的同学,居有豪宅,出有宝马,很是羡慕人家的幸福生活,抱怨自己的男人只会教书,不会捞钱。原有的快乐也因寻找幸福的榜样,而逃之夭夭。

还有,我们眼中的别人的幸福,有时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常常喜欢用世俗的眼光看别人的幸福,常常认为有权势,有财富,有显赫的名声,有骄人的业绩,就会有幸福,有舒心的日子。其实,幸福有时恰恰与权势、与财富离得很远,与名声、与业绩也并不怎么亲近。侄女那个同学,近日,婚外恋闹得沸沸扬扬,幸福显然并不在她家。孟德斯鸠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仅仅希冀幸福,这不难做到;但期望像别人那样幸福,这总是难以做到,因为我们认为别人会比实际更幸福。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然而,每个人对幸福的感悟又各有各的不同。这大概与人们的不同追求有关。勇敢的人,追求刺激,冒着生命危险或是攀登高山,或是漂游湍流,感到是种幸福;沉静的人,喜欢安闲,甘愿生活寂寞,或是一部《庄子》,或是一首古曲,也会心中溢满快乐。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把人生的追求归结为: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如何去干?”幸福大概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能行风行风,能行雨行雨;能运筹帷幄,可当经理;有一身力气,蹬起三轮车也有歌声相伴。幸福,其实只是一种感觉,自己做了自己能做的事,感到活着是多么有意思,人生是多么美好,你感觉到了,你便拥有幸福,这和他人的评论毫不相干。

幸福,完全在于自己。自己有个真实的人生,对自己的人生尽力了、负责了,对得起社会、对得起父母与妻子儿女,就是充实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心存快乐,就是幸福。

幸福,在自己的心中;幸福,没有榜样,也无需榜样。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2第二段中举乞丐大款大腕吃饭的例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

3为什么说幸福观是模糊的?

答:

4文中通过作者的一位远房侄女的事例意在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答:

5通过本文的阅读,相信你会对幸福有更深的了解。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现在的你对幸福的理解。

答:

6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在文中引用了梁实秋、孟德斯鸠等名人关于幸福的论述。你能另外写出一条有关幸福的名人名言吗?

答:

中考议论文阅读学生模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