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磨山景点介绍

发布时间:2013-09-28

东湖磨山景点简介

磨山景区是国家风景名胜区东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全国文明风景区旅游示范点”是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20026月正式通过国家ISO14000环境质量论证。
磨山景区三面环水,六峰逶迤,分为楚文化游览区和植物专类园游览区。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7平方公里,尤如一座美丽的半岛。在这里登高峰而望清涟,踏白浪以览群山,能体味到各种山水之精妙。充足的雨量与光照,使这里各种观赏树种达250多种,200余万株,在武汉有“绿色的宝库”之誉。磨山植物专类园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开发,逐步建成并开放有集科普、观赏、游览与一体的13个植物专类园。楚文化游览区有雄伟壮观的楚城门,楚人进行商贾贸易的楚市,楚之始祖祝融塑像,媲美江南三大名楼的楚天台,号称碑、字、文三绝的《离骚》碑刻,全国最大的“唯楚有才”石雕园和南国哲思园等。著名的“朱碑亭”位于楚文化游览区与植物专类园区之间。近年来还修建了刘备郊天坛、关圣庙、清河桥、摩崖石刻、烟浪亭等极具文化内涵的新景点。

一、楚城
建于19927月,是东湖磨山楚文化游览区的入口,设计古朴,气势恢宏。城门高23.4米,宽11米,由水门、陆门、城墙、望楼、箭楼和烽火台组成,全长117米。陆门中门宽3.9米,两侧门各宽1.8米。楚俗尚红,城墙采用湖北大冶红砂石,题额“楚城”为甲骨文,由现代商史学家、甲骨文学家胡厚宣先生题写,“荆楚雄风”匾额为著名书法家李铎手书。

二、楚市
楚市是楚商品交换、文化交流的场所,由西牌坊、东华表、街道组成,“楚市”二字摹自楚简。街道曲径通幽,房屋大量采用红、黑、黄三色楚漆器基调,其吊脚楼(干栏)和脊饰也颇有楚风。经营仿楚特色照像,出售编钟、漆器、奇石、花鸟虫鱼、刺绣等特色工艺品,供应具有荆楚特色的食宴。

三、凤标
建于19927月,是楚文化游览区的徽记。凤在古代是楚人崇拜的吉祥物,是集鹰、雉、雕、鹤、孔雀等于一身的神鸟。
凤标为青铜铸造,重15.8吨,基座高1.5米,净高7.2米。“虎座立凤”的造型,既蕴含着古楚“凤水合一,与日同辉”的内涵,又展现了楚人战胜一切,实现民族腾飞的精神。

四、楚天台
是楚文化游览区的标性建筑,于19891123日动工兴建,199341日建成开放。
楚天台高36米,建筑面积2260米,外五层内六层,按“章华台”形制而建。台前共345级台阶,正面墙上由600块大理石拼成双凤朝阳图案。“楚天台”由赵朴初先生题写。台内长年展出楚国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复制品、书画精品以及名人腊像等。

五、祝融观星
建于19927月。祝融是传说中的火神,楚人的始祖。职责是观像授时,确定农耕。其正面为人性,背面为凤灵。左手持斗柄,右手持甲骨文板,上书“南方月粦,东方日晰”意即“南方的月亮渐渐落下,东方的太阳渐渐清晰”。他脚踏日月,怒目鼓腹,腰带下垂,喻示生命力旺盛和生殖器崇拜。
铁像重5.6吨,底座高1.5米,净高5.5米。九级圆形台阶象征九重天,平台边28
石礅寓意28星宿,以东、南、西、北7个星座分布,划四方,定四季。

六、楚才园
1995年初建成开放,占地面积30亩,是楚文化游览区的二期工程。楚才园以刻石、铸铁、铸铜作圆铸33尊,平均高度5米,浮雕25组,总长252米,宛若一长幅历史画卷,表现楚国的名人、重大事件和重大成就,集中展现楚国八百年的开拓史、民族史、内政史、外交史、法制史、军事史、经济史、科技史、交通史、学术史等等。编钟门上悬“惟楚有才”四字,摹自楚简。楚才园因其主体直观性强的雕塑艺术和磅礴气势而独具风格,自成体系,堪称东湖楚文化建设的经典之作。漫步楚才园,人们可从中品味楚文化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
编钟石门 此门是进入楚才园的门户,由编钟、石块组成。下面最大的四个铜钟上刻有“惟楚有材”四个字,这四个字是当时从楚国的竹简上录出的四字原形,再按钟鼎文的篆体笔画风格加以修饰,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故事取自《左传》,是指两千多年前楚国最鼎盛时期,楚国疆域辽阔,包括湖北、湖南、河南以及广东、安徽„„等地。一时人才聚集楚国而得称,亦有荆楚大地树木繁茂之说。《左传·襄公二十六》记叙了这样一件故事。这一年,互相攻战多年的楚、晋两个大国正在商议停战、各自修养生息之事,楚令尹子木接待为斡旋此事从晋来楚的晋国使者声子。客套之际,楚令尹问:“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谁更贤明?”客人答:“晋国的人才不如楚国,好的人才都是从楚国过去的,而楚国虽有大量的一流人才,实际上却被晋国用了。”楚令尹很奇怪:“晋国的贵族中难道没有同宗和亲戚加以重用吗?”客人答:“虽然有,但晋国更看重楚国来的人才,对楚国的人才实实在在地重用。”接着,客人列举了一系列楚国的人才一到晋国就被重用,反过来使楚国遭受重大损失的例证,使得楚令尹顿时感到人才流失后果不堪设想,赶快报告楚康王,采取紧急措施,制止楚国的人和流失,将为躲避流言逃亡晋国的楚大臣椒举赶快恢复爵禄,接回楚国。这个事从事贸易《左传》原文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成为一时的名言。古人用字精确,并没有把“惟”写成“唯”,由此可见。 鬻熊 商代末期,楚人居住在丹阳,位于汉水支流丹水的北面,旧址在今河南省西南部的淅川县境内,这时,楚人的首领是鬻熊。 鬻熊既是大酋,又是大巫。那时的大巫和现在只会装神弄鬼的巫公巫婆不同,他们不仅有娴熟的巫技、巫法,而且在天文、历数、医药、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有丰富的知识。 相传,鬻熊很能审时度势,他在风雨飘摇的历史关头背弃了暴虐的殷纣王,西行投奔以仁厚著称的伯昌。昌,姓姬,是周人的君长,被商朝封为西伯,后来被周人追尊为文王。鬻熊受到器重和优待。他讲求以柔胜刚,以弱胜强之道,使周人深受启发。 鬻熊到西歧后,被用为谋臣,尊为师长。后来他立了许多功劳,成为周王朝的开国功臣,成为楚国君王的始祖。从而也大大提高了楚国的声誉,其子孙继承其志,逐步向江南各地开拓,发展成为雄踞南方的泱泱大国。
此雕像,高 5.75 米,底座宽 6.2 米,气势雄伟地座落在一片开阔的平地上,须发皆入地,象征其根须牢牢扎在荆楚大地上,为后人所景仰。 次非斩蛟 次非是楚国的勇士, 并通剑术,在一个名叫“干遂”的地方买了一柄宝剑,归途中上了渡江的船,船开到江心时遇上两条蛟(即鳄鱼)绕着船转来转去。次非问船工:“一次就遇上两条蛟,我们活得成吗?”船工说:“以前遇上两条蛟的都死了,我们也活不成的。”乘客听船工这么一说,都大惊失色。次非决心为民除害,高声说道:“它们只是江中的腐肉朽骨罢了。”于是他纵身跳进长江中,与两条蛟作殊死的博斗,江流汹涌,浪花飞溅,不时冒出一股又一股的血水,次非先后斩断了两条蛟的头,才扒上船去。乘客和船工绝处逢生,无不喜出望外。 楚惠王得知次非的事迹,大为赞赏。于是召见次非,封他为执圭,执圭是战国时代楚国的最高爵位,通常要有显赫的军功才可望受封。这个故事说明楚国的英雄人物众多,而且这些英雄人物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是楚国社会真正的英雄。
熊绎守燎 周成王时,周王室为赏赐开国功臣的后代而分封诸侯,当时分封的诸侯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号。鬻熊的曾孙熊绎被封为第四等爵号,称为楚子。熊绎受封的名义上虽是一个国家,实质上却是一个还在阶级社会门口徘徊的部落联盟。
熊绎这位国君的穿戴和装备都很简朴,他的部落在睢山与荆山之间、方圆不过一百来里的穷乡僻壤耕作,没有什么奇珍异宝。熊绎受了封,就要给天子当差,每年至少一次。他给天子当的差大致有三项:第一是纳贡,第二是缩洒,第三是传统的对职守燎。 周成王曾经在岐山南面会见诸侯,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就由熊绎和另外一位也是子男等级的小国君主负责守燎,而其他各诸侯却依次就座入席,欺楚国小位卑。
熊绎不甘受侮,带领楚人在自然条件很差的荆山垦地。《左传》中说他们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意思是说就地取材制成车子,穿着破衣服,去开发荒山野林,艰苦创业。 经过楚人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楚国的疆土不断扩大,财富日益增多,军事力量不断增强,在不算长的时间里发展成一个泱泱大国。 卞和抱璞 文王治国,贵在求真务实,他为蒙冤受刑的和氏平反昭雪,就显示了求真务实的精神。 荆山出产美玉,只是很难找到,而且很难辨识,玉在石中叫“璞”,外表虽然是顽石,内里却是美玉,全凭经验。即使善于雕琢的玉工也未必有这个眼力。 楚君鼢冒在位时,荆山东麓的一位青年农民和氏有见璞知玉的本事。他在荆山采得一块外表同普通石头差不多的璞,知道其中藏着极为珍贵的玉,高高兴兴地跑到丹阳去,把这璞献给鼢冒。鼢冒见了这块其貌不扬的璞,不知是石是玉,叫玉工来鉴定,玉工看过后说:“这是石头。”鼢冒大怒,以为和氏有欺君之罪,施以刖刑,砍断了他的左脚,和氏不会雕琢,无以自明,只得含垢忍辱。 鼢冒死,武王立。和氏抱着璞,跛着脚,又走到丹阳去,把这璞献给武王,不料悲剧重演,武王也叫玉工来鉴定。玉工仍说那是石头,执法官把和氏的右脚也砍掉了。
武王死,文王立,和氏少说也有八十岁了。回顾往事,不胜伤感,抱着璞在荆山东麓嚎啕大哭。据说一连哭了三天三夜,哭得眼里流血,有人把这事报告了文王,文王觉得蹊跷,派使者去查问,使者对和氏说:“天下受刖刑的人多的是,为什么唯独你哭得那么悲痛呢?”和氏答说:“我不是因为受了刖刑而痛苦,而是因为宝玉被叫做石头,好人被当成骗子,才痛苦啊!”使者回报文王,文王命令玉工雕琢和氏所献的璞,结果正像和氏所讲的,其中有举世罕见的宝玉。文王叫玉工把这块玉雕琢成一块璧,取名为“和氏之璧”以纪念这位和氏之人。 战国时期,楚国为联赵抗秦,不惜割爱,把和氏之璧送给了赵惠王,秦昭王闻讯表示愿意用 15 座城交换和氏之璧。成语“价值连城”就是出于这个典故。蔺相如奉璧入秦又完璧归赵,名垂青史。可惜,这块堪称古玉之王的和氏之璧早已不知去向。
湖北南漳县荆山东麓有地名“抱璞岩”,相传就是和氏抱璞痛哭之处。 楚文化长廊 所谓楚文化,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两个大小套合的概念。考古学上的楚文化,以体现在考古遗物上的为限,主要是物质文化。历史学上的楚文化,则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楚文化有六个要素:其一,是青铜冶铸工艺;基二,是丝织工艺和刺绣工艺;其三,是髹漆工艺;其四,是老子和庄子的哲学;其五,是屈原的诗歌和庄子的散文;其六,是美术和舞蹈。 这是一幅长达数百米,高三四米的巨型浮雕墙,在磨山脚下浓密的树林中顺山势蜿蜒延伸,呈现出一片恢宏的气势。这巨幅浮雕墙全面展现了楚国铜矿、冶炼、丝绸、刺绣、漆器、乐器、歌舞、教育、农学、天文、水利、赋税、货币、商业、交通、戏曲、气节、交友、典籍、巫风、法制、平叛、与晋国及吴国的战争等一系列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其场面之大,内容之丰富,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从中受到系统的楚国历史的教育。 这是楚才园内浮雕墙上第一幅浮雕。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矿井,竖井口架着辘轳,垂下绳索,绳系吊篮,以提升矿物。横井内数人匍匐身躯竭力将矿石拖到竖井,另有一个用
悬着的巨斧凿矿。浮雕矿井的右面有一个叫作“升鼎”的圆雕石鼎,刻工精致,喻示由铜矿冶炼而成。东面有一面正在冶炼的“山”字铜镜,火焰升腾,一旁阵列着数件铸成的铜戈和铸戈的“范”(模子)。整个画面粗犷、紧凑,寓意深远。那时,铜的多少与国的强弱大致成正比,楚国产铜最多。铜绿山古铜矿,是我国现已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而且保存最好的古铜矿。楚国完善的铜矿开采条件及高超的冶炼技术于此浮雕中一览无余。 这幅浮雕向人们展现的是楚国精美的丝织品图案。在飘逸的丝织品上面,是繁缛的花纹,两个女工正在专心致志地刺绣,拿着绣花针的手高高扬起,显示出无尽的妩媚。楚国的丝织刺绣工艺,是构成光辉灿烂楚文化的一大支柱。我国在商代就能生产出有一定水平的丝织品,春秋战国时代,中原的丝织业发展很快,“齐纨鲁缟”,楚国从春秋中期到战国早期,丝织业至少可与齐鲁并驾齐驱,战国中期到晚期前叶,楚国的丝织业处于鼎盛时期,其出土的实物足以代表我国丝织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
与丝织刺绣图案相对应,浮雕的另一幅图案表现的是楚国的漆器。只见一位老者,正在用毛笔给一个器物绘漆。老者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显示出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岁月的沧桑,使他的脊背有些佝偻,但丝毫不影响他对工作的精益求精。老者所绘的器物名叫“鸳鸯豆”,这是一种形似高足盘的盛食物的器皿,是非常著名的有着楚国浓郁民族特色的器物。中国的漆器艺术,可谓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支奇葩。远在原始社会时期,河姆渡遗址便发现有漆器。到东周时,我国的髹漆工艺进入了一个兴盛时期,而列国中,楚国的漆器最为发达。
楚国人民善歌善舞,这在浮雕中也有突出的体现。浮雕中,一排武士手执盾牌,作出各种强劲的舞蹈动作,将男子的之气发挥得淋漓尽致;另一排女子翩翩起舞,细腰婀娜,长袖飘逸,显示出无尽的柔情。武士上方,一排编钟高悬,似轰然有声,“宫廷震惊”。一旁刻着一幅出自曾侯乙墓棺木漆画上用抽象手法表现的人物撞钟图案,衬托得整幅画面气氛浓重、热烈,使人们对楚国的歌舞和音乐叹为观止,不胜景仰。 许行讲学 此雕表现,许行身穿粗布衣服,正侃侃而谈,一旁他的学生数人,倾听他的言论思想。画面布局严谨,一幅楚国教育图扑面而来,将楚国的私人讲学场面展示得十分充分。 农家的发源地在楚国,它的创始人是大致与庄周同时的楚人许行。许行的主张有两点:第一,主张君民并耕之说;第二,提高“市贾不二”的价格论。他认为统治者在治理民事的同时,与农民一起参加耕种,自理炊事。还提出以物易物的交换办法,主张农业劳动者可用农产品直接交换手工业产品,市场上同一种商品应只有一种价格。许行及其学派代表着贫苦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同时表现楚国不仅农业经济发展,由此还产生有由农业引发的政治理论,是楚国经济发展趋向成熟的表现。 由许行的讲学,我们又可以看到楚国农业的发达,私人教育的发达。 甘德观星 这里是一处颇具特色,不同凡响的群雕。给人们一个意想不到的视觉冲击。在十二根石柱的环抱中,有一双手高拱、神情专注的老人会神的仰望苍天,他就是甘德,战国时楚国人,与同时代的魏人石中天分别提出了二十八宿学说,都指出火星和金星有逆行现象。甘德精密地记录了黄道附近五百多颗恒星的位置及与北极的距离,编写恒星图。甘德著有《岁星经》《天文星占》两部著作。甘德最早发现木卫三,就是木星的第三号卫星,他是战国时期最大的一位天文学家。 十二根高七米的白色大理石柱代表着一年十二个月,每根注子上都有形态各异的怪神,称为江神,是楚人每月信奉的图腾。所刻是临摹自 1942 年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战国楚帛书。根据饶宗颐、曾宪通《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和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整幅帛书由三部分地道楚国文字组成,中间有 8 行文字的一篇,称为《四时篇》,叙述宇宙的起源,讲到四时和昼夜的形成,涉及到中国传说的许多神话人物;中间 13 行的一篇,称为《天象篇》,多论天象灾异,强调人们要敬天顺时;帛书四周又有 12 段文字,每段各附一个怪诞的神像图形,使帛书充满神秘的气息。 12 根石柱上面所刻的,就是帛书四周的 12 文字和相应的 12 个神像图形。每段文字和相应图形代表一个月,简述该月可以做什么事情,
不能做什么事情。其中,第一根石柱上面所刻的神像为蛇首鸟身形,下面摩刻的楚国文字大体是说在“取”月(正月)燕来,不可以杀生,壬子、丙子之日凶,若用兵北征,则其帅有咎,出帅不利。 2 根石柱所刻的神像为四首两身连体鸟形,文字大体是说在“女”月(二月)可以出师、筑邑,不可以嫁女、买臣妾(男女奴隶),不能兼得不遗憾。第 3 根石柱所刻神像为方头怪兽形,文字残缺较多,只知在“秉”月(三月)要做的事与“畜牧”有关。 4 根石柱所刻的神像作分尾蛇形,蛇之双尾相绞,文字是说在“余”月(四月)不可以作(战争之类)大事,但可以娶女。第 5 根石柱所刻的神像为三头人形,部分方案谓“ 月(五月)要注意使盗帅不得藏匿。第 6 根石柱所刻的神像作猕猴形,两臂长而柔软,并有尾在身后。文字大体是说“虔”月(六月)不可出师,特别是水师,出师则不利。 7 石柱所刻的神像为鸟首人身形,人首上戴角,鸟身仅一爪。文字大体是说“倉”月(七月)要注意防盗贼。第 8 根石柱所刻的神像为吐舌长毛兽形,两足。文字大体上是说在“臧”月(八月)不可以筑室等,否则有大乱,娶女,凶。第 9 根石柱所刻的神像为一两头龟形,文字大体是说在“玄”月(九月)可以筑室。第 10 根石柱所刻的神像为歧冠鸟形,文字是说在“昜”月(十月)应做的事,因缺字太多,内容不清。第 11 根石柱所刻的神像为牛首人身形,文字大体是说在“姑”月(十一月)利侵伐,可以攻城,可以聚众,会诸侯,动刑和杀戮不义。第 12 根石柱所刻的神像作口吐长舌人形,头上插有羽饰。文字大体是说在 ”月(十二月)不可以进攻等。
这幅帛书上所有的月名都是楚国自有的,经过中外学者数十年的反复研究,最后才从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权威专著《尔雅·释天》中找到了基本与之对应的,这才知道帛书四边这 12 段文字说的是楚国全年 12 个月中每月的禁忌,帛书便是楚国的“月令”,而与 12 文字相对应的神像则是楚人自己塑造的 12 个月的月神,犹如今天中国流行的“十二生肖”一样,楚国的这十二个月神形象就是楚国的“十二生肖”。 楚国的天文学家甘德雕塑,身后衬托着 12 根刻着楚国十二月令的文字和“十二生肖”图形的巨大石柱,这一切组织得是那么和谐,楚国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叔敖治水 孙叔敖,楚庄王在位时任了十三年令尹,无论品格、才智、功业,都称得上是楚国首屈一指的令尹。令尹是除楚王外地位最高的官职。
他的政绩很多,如提倡治法,组织筑城,重视人才,洁身自律,指挥邲地之战等,但最著名的和最有影响的是兴修水利。石刻表现的是他带领民工治水的情景,场面热闹,忙而不乱,神情专注认真。 为了免除水灾、旱灾,孙叔敖召集了楚国的水工,测量地形,兴办楚国最大的一项水利工程――期思陂(在今安徽省寿县一带)它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流域性的农田水利工程。这条河道不仅在雨季能排除渍水,而且干旱时能灌溉一百多万亩农田,据记载比秦国的都江堰都早 350 多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楚国的水利工程发达,是楚国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掩治赋 图中的人物正拿着笔在冥思苦索,清点各种实物,忙得不可开交,此人便是 掩, 子冯之子,任司马之职,掌握楚国的军政、军赋。此时楚国经济稳定,为支持长期战争,需要对全国的经济实力进行摸底,合理确定可征收的赋税, 掩担当了这个重要任务,便在全国范围内对土地、山林、沼泽、丘陵等进行统计,根据收入的多少,制定征收车兵、车马、徒兵、甲盾的数量,定期在全国范围内征兵、征税、纳粮。 王室与贵族各收其赋,各出其力,共同组成楚国强大的军事力量,是楚国国力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鄂君行商 “鄂”在今湖北鄂州市、黄石市一带,“鄂君”就是鄂邑的封君。“启”是这位封君的名字,鄂君启是楚威王时的一个大商人,是威王的庶兄,一位特别显赫的公子,因而非等闲之辈。 节是符牌,金节是青铜制作的符牌。有了金节,逢关过卡可以享受免税的优待。
鄂君启有舟节和车节各五枚,每枚舟节由一支商船队使用( 50 艘为定额),每枚车节由一支商车队使用 50 乘为定额)那么从法律上说,鄂君启可以拥有商船 250 艘和商车 250 乘,实力这么雄厚的商人,或许是举世无双的。 鄂君启的商船队和商车队有法定的通行路线,大致以汉水为界,商船队管南面,商车队管北面,而且舟车各节有规定。 舟节规定:不许贩卖马、牛、羊(由官方垄断,不许私人经营) 车节规定:不许贩卖铜锭,铜器和皮革、箭竹(属用物质) 舟、车节还都规定,鄂君启的商船队、商车队所到之处,地方政府不负责供应伙食。还规定,每做完一次长途贩卖的生意都要到郢都去备案。 南冠楚囚 钟仪出身乐尹世家,对乐理虽是内行,对兵法却是外行,有勇无谋,以致楚国和郑国交战时被捉,郑国为讨好晋国,又将钟仪献给晋国,被囚禁在军用仓库里。 时隔两年,晋景公因军情紧急,去视察“军情”(兵器仓库),见到一个戴着“南冠”(楚冠)的人正在那里干活,一问,原来就是钟仪。晋景公问他的出身,他答:“以出身‘伶人’(乐官和乐工)。”晋景公派人拿了一张琴给他,他弹奏一首楚曲,晋景公问他对共王印象如何,他只说共王好话,不说共王坏话,晋景公认为钟仪是个君子,派人以厚礼送钟仪出境。 这时楚、晋两国已罢兵,楚国见晋国有求和诚意,就派使者钟仪到晋国去做友好访问,晋国也派使者到楚国来,传递谋求和好的信息。春秋时期,楚晋两个大国,由连年征战变成盟友,罢战息兵,源于钟仪保持了民族气节,赢得晋国君臣的尊重。 伯牙和钟子期 相传春秋战国年间,有位在晋国任大夫的楚人名叫伯牙,精通琴艺,出门总是以琴相随。 一次,伯牙出公差,乘船沿汉水顺流而下,天黑了,船停泊在岸边,伯牙拿出琴来,弹自己创作的曲子,先弹了一曲《高山》余音未绝,就听到岸上有人叹道:“多么雄伟啊!想必志在高山。”伯牙听了,不知那人是谁,自己心向往之,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余音未绝,又听到岸上那人叹道:“多么浩荡啊!想必志在流水。”伯牙不禁狂喜,走出舱门,向岸上看去,但见月白风清之中,有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站在那里,伯牙请这人以船上叙谈,原来他出生于音乐世家,姓钟名子期,是乐尹钟仪的后人。伯牙和钟子期一见如故,从此成为至交。 后来,伯牙又经过那地方,特意上岸去拜访钟子期,不幸钟子期已经去世,一种莫名的惆怅和哀伤瞬间充满了伯牙的心房,回到船上,伯牙扯断了弦,砸碎了琴,从此,他终生不再弹琴。伯牙和钟子期初遇的地方,相传在今武汉蔡甸区的琴断口,今武汉市汉阳区有一处古迹名为“琴台”,是后人为纪念伯牙和钟子期而建造的。 优孟衣冠 优孟,是中国第一位演独脚戏的名演员,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优”是当时对演员的专称,“孟”是一位戏剧演员的号,优孟服侍庄王,经常说些笑话给庄王取乐,有时敢于用诙谐的方式进行讽谏。 孙叔敖在邲水大捷以后不久就去世了,由于生前没留下什么遗产,他的儿子孙安靠砍柴为生,家境贫穷,优孟替也打抱不平。 回到家里,优孟揣摩孙叔敖的言谈举止,过了一年多,能模仿得惟妙惟肖了。于是化好妆、扮做孙叔敖去拜见庄王,庄王大惊,几乎误认为孙叔敖死而复生,要他也做令尹。优孟说:“等我回家和夫人商量商量,三天以后来复命。”三天后,优孟对庄王说:“夫人叫我不要做令尹,说是做令尹没好处,当初孙叔敖做令尹,忠诚、廉洁,使大王得以称霸。可是死后,他的儿子过着落迫的生活。做孙叔敖那样的令尹,不如自杀。”
庄王恍然大悟,向优孟道谢,随即派人把孙叔敖的儿子找来,封官他做,孙安遵照他父亲的遗愿不愿做官,庄王便封他一座城,孙安再次推辞,只好央告说:“大王要是念我父的尺寸功劳,给我一个生活的条件,就把寝丘赏给我吧。”庄王说“寝丘的土地贫瘠,无人要它,你有何用?”孙安说:“这是先父的遗嘱,别的地方我不敢要。”庄王只好把寝丘封给
孙安,让他的子子孙孙掌管。 优孟终于用戏曲这个特殊的手法达到了劝谏楚庄王的目的。 楚宝倚相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位面目慈善的老人坐于几案之上,身后的书架上放满了竹简,显示出老人渊博的学识。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大学问家 -- 倚相,他为楚左史(史官),识天文、地理,能谈当时的古籍《三坟》《五典》《八孛》《九丘》,众人对他十分崇敬,楚灵王虽然骄横,但对他却很尊敬,尊之为楚宝。头上有一巨大的“三头凤”图画,体现楚人崇凤的习俗。 灵王崇巫 灵王热衷于巫术,而且喜爱巫舞巫歌。巫舞巫歌在楚国民间十分流行,灵王把它引进朝廷,使它登上了大雅之堂。有时,宫内设坛祭神,灵王会亲自拿着长长的野鸡毛或者锦鸡毛,踏着一会快、一会慢的鼓点,翩翩起舞,甚至通宵达旦。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楚灵王舞性正浓,甩着鸡毛键偏偏起舞的样子,鼓乐齐鸣。灵王好巫,随心所欲,且不得打扰,左右人士个个惧怕,谁都不想自找麻烦,导致吴国进攻楚国,灵王连国事都不顾,最终众叛亲离,活活饿死。 茅门立法 楚庄王率大军在 邲地打败了晋国军队,军威大振,各国诸侯争先恐后地和庄王结好。一时远者来朝,近者入宾,进贡使者络绎不绝地出入楚宫。为维护郢都秩序,防止文武百官的车马干扰外国使臣,庄王便立了一道法令:文武百官和各公子入朝,车马均不准进茆门,谁违犯了,就砍断谁的车辕,杀掉他的驾车人。 法令一颁布,满朝文武百官个个遵守,楚宫内外秩序井然,每当早朝,群臣车马整整齐齐地停在茆门之外。 一天,庄王有件急事召见太子商议,太子闻讯急忙坐着马车出发,来到茆门前。刚下了一场大雨,庭园里积水有尺把深,不便下车步行,太子就令驾车的仆人驾车直入茆门。 廷里(守门官)一边拦住马车,一边喊道:“站住!你这是违犯法令。”太子说:“父王有急事召见我,难道等积水干了再去不成。”接着命令仆人说:“别理他,你赶快扬鞭打马冲进去。”马车刚过茆门,这廷理一个箭步跳上马车,扯住缰绳,使马车停下来,举起斧头,依法砍断了车辕,杀了仆人。
这下可把太子惹火了,他立即气冲冲地涉水进宫,扑通一声跪倒在庄王面前,哭诉起来,要求杀掉那个廷理,庄王说:“廷理做得非常对,他不因我年老耳目光灵,就瞒哄我,也不因你是即将继承王位的太子,就奉承讨好你,庇护你的违法行为,他是秉公执法,无私无畏的好廷理,怎么有杀掉他!应该嘉奖。”
太子认为庄王的话很有道理,但觉得自己丢了面子,心里很不舒服,例争辩说:“廷理执行法令是应该的,但总得给我顾个面子呀!”庄王听了很生气,严肃地教训太子:“你身为太子,为何如此糊涂?法是治国之本,法令一出,人人都要遵守,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如果为了给你顾面子,减法废令,那么有什么法令的尊严?随便废除法令,国家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理,我这个王位难以保住,你将来继承王位也就更谈不上了,你回去好好地想想父王的话吧。”
太子回去后,越想越觉得父王的话有道理,认识到自己不应该违犯法令,为了表示悔改,专门在室外露宿三天,还一再向庄王请罪,并要求嘉奖那个廷理。 庄王见太子有悔改诚意,十分高兴。便把廷理请进王宫,要太子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向他赔礼道歉,还当场表扬廷理执行无私,并给予提爵两级的嘉奖。 此故事反映楚国法制制度健全,与此可见一斑。 隔河对射 养由基是楚国的一名士兵。由于他才智过人,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别是射箭,百发百中。在两国交战的紧要关头,养由基隔着一条宽河,一箭将敌军首领的咽喉射中,一箭毙命,使敌军大乱,楚军取得了最后胜利,为楚国立了一大功,后被庄王提升为大将。成语“百步穿杨”也取自他。 伍叁主战 晋军求援郑国姗姗来迟,他们刚开到黄河北岸,就获悉郑国已投降楚国,是进是退,主、副帅意见不合,各位将佐也莫衷一是,最后是主张的一方占了上风,于是晋
军渡过了黄河。 庄王正率军北上,准备饮马黄河,借以炫耀逐鹿中原的胜利,走到半路,得知晋军南来寻战,庄王考虑到将士已经疲劳,在与令尹孙叔敖商议之后,决定退军回国。这时,侍候在庄王身边的随从伍叁插嘴了,竭力劝说庄王与晋军开战,孙叔敖申斥伍叁说:“去年打陈国,今年到郑国,仗打得够多的了,要是我们打不过晋军,你一个人的肉够我们吃吗?”伍叁虽官位不高,可见识不浅,胆量不小,竟对令尹反唇相讥说:“如果我军战胜,那就证明你无谋,如果我军战败,我的肉早被晋军吃光,还会有您的份吗?”接着他分析了晋军内部的情况说:“晋军主帅执政不久,威望不高,副帅又不服主帅,其余的将佐即使有能力打仗,也都无所适从。因此,晋军必败无疑,况且,大王乃一国之君,遇到敌国之臣就逃走了,对得起社稷吗?”这一番话,竟把庄王和令尹都说服了。马上决心进攻晋军,挥师北上,从此楚晋大战正式拉开帷幕。 楚车挑战 按当时的惯例,楚军开战前要“致师”,即挑战。办法是由几位猛将驾一乘战车,飞速冲向敌营挑衅,后人称之为“单车挑战”。 邲水之战前,楚军派出三位猛将登上一乘战车,居中的是许伯负责驾车,要靠近敌营风驰电掣。左边的是乐伯,负责用良弓利箭射杀敌人。右边的是摄叔,负责闯到敌营门口去杀死和活捉敌兵各一名,三位都艺高胆大。许伯驾着战车长驱疾驰,一转眼儿就到了晋营前面。晋人正惊疑不定之时,摄叔已冲进他们的营垒,杀死一个士兵,把他的耳朵割下拿着,又活捉了一个晋兵,把他带回车上后,许伯便驱车往回走。 晋军派出几乘战车,分左、右两翼追击前来致师的楚将,乐伯左右开弓,又射人、又射马,每射必中。在乐伯的箭只剩一支时,恰巧有一支受惊的鹿跑过,乐伯灵机一动,射出最后一箭,正中鹿背。于是,乐伯请许伯停车,摄叔跳下车去,拾起死鹿向领头追来的晋将走去说:“现在还不到献鹿的时令,可是这里没有应时合令的禽兽,就请允许我把这鹿献给你的随从大佐吧!”晋军的军士要追上前去捉三位楚将,被晋将制止。他说:“那位车左善射,那位车右善说,他们都是君子,放他们去吧。”此时楚晋之争越发激烈。 博人以投 这是表现古代战争武士争斗的壮观场面。 鄢陵之战打得非常激烈,楚国将士打得十分顽强,顶住了晋主力的集中攻击。在国君楚共王被晋将吕锜射中一只眼睛时,不慌不乱,召来养由基这位射技出神入化的名将,养由基在千军万马中找到吕锜,奋力射出一箭穿透了吕锜的头颌,当即倒毙 , 为共王杀掉了不共戴天之敌。晋、楚战继续进行,一会儿,养由基所在的一队楚军在一处险隘被大批晋军堵住,几乎陷入绝境,养由基一箭接一箭地射去,晋兵一个接一个地应弦而毙。叔山冉是一位大力士,促住一个晋兵,把他举起来抛出去,击中冲在前头的一乘晋军战车,砸断了那乘战车前面的横木,晋军前路受阻又对两位楚将的勇气和武艺所镇慑,停止了追击,这队楚军从险隘中脱身后,再接再厉,愈战愈勇。 屈荡剥甲 邲水之战的头一天,晋将赵旃请求头领向楚军挑战,赵旃赶到楚营,让随从到楚营门口去挑衅,自己把一张席子铺在楚营门口外坐下,以示傲慢。可是,楚人置之不理,赵旃从当日黄昏赖到次日破晓,才悻悻然回去。 公元前 597 年夏末秋初的一天,楚、晋两军决战于邲水附近(今河南郑州市东北),楚庄王御驾亲征,护卫庄王的战车有 30 乘,叫做“乘广”,分别为“左广”和“右广”各 15 乘。庄王登上左广先行,右广继进,庄王听说赵旃折腾了一夜,刚走,就命令乘广追去,果然追上了。赵旃情急跳下战车逃进树林,庄王的战车右屈荡下车追赵旃,一把扯下赵旃的战袍。赵旃像蛇那样在树林里绕来绕去,才算逃脱。 巢车观敌 公元前五十五年,晋军南下进攻赵军,楚军北上迎战,两军在鄢陵相遇,开战当天,楚共王亲率子重、子反和太宰伯州犁登上楚国独有的能升能降的巢车观察敌情。 大象阻吴 吴王阖庐要争霸扬威,在伍员和孙武的协助下,伺机进攻楚。公元前 506 年,吴国步兵乘船溯淮河西上,到淮弃船越城口南下,楚相囊瓦企征集楚军迎击,吴军逼近郢都时,昭王急中生计,吩咐箴尹国将宫廷囿养的象群放出,在象尾系上火把,点燃后驱赶
象群阻止吴军。 这是有史以来中国的第一次“象战”。 怀王不屈 楚怀王在史家笔下,争议很大。 怀王喜听顺耳之言,厌听逆耳之音。因此,宁听死敌甜言蜜语,不听忠臣的苦口婆心,尤其是对屈原的意见不采纳。对外决策一再失误,为后人指责。但怀王一生,虽屡屡失误,其晚节却难得可贵。 怀王受骗入秦,昭襄王会见怀王,不用对待的礼仪,而使怀王如藩臣朝见天子。这时,怀王才明白秦国确实是虎狼之国,才明白昭睢和屈原确实是忠贞之士,但悔之晚矣。 怀王固然昏庸、愚鲁,但他是爱国的。昭襄王把他软禁起来,要他把巫郡和黔中郡割让给秦国,被他断然拒绝,怀王宁可做秦人的囚徒,决不出卖祖国的尺寸山河。 找到时机,怀王逃出驿馆,准备潜回楚国。可是秦、楚之间的通道已被秦军封锁,不得已,怀王逃往赵国,赵国的边将不敢接纳怀王,怀王改道奔向魏国,不幸,秦国追兵赶到,劫持怀王回到咸阳。此后,怀王一病不起,客死在秦国,使秦国陷于无礼和不义的困境。秦人无奈,礼送怀王的遗骸归葬楚国。 楚国上下为怀王举丧。怀王容易为甘言所欺,但决不为暴力所屈,为了维护社稷,不惜献出生命。误国误得荒唐,爱国爱得卓绝,怀王就是这么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
四大令尹 现在我们看到影壁上四位风度翩翩的公子就是我们楚国的四大令尹,当时为楚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并对后世影响深远。 1. 黄歇:年轻时曾经四处游学,见识广搏,擅长舌辩,得到了楚倾襄王的赏识,任他为左徒。楚考烈王时,任他为相国,赐给他淮北土地十二县,封为春申君。他注意采纳门客的谋略,任用贤士,修明政治,训练军队,使楚国复兴。 2. 斗子文:楚成王时,任令尹,他有治国安邦之才,经文纬武之略,而且为官廉洁,处事公平,不徇私情。 3. 叶公:楚昭王时,楚国贵族,因封在叶时,被称为叶公(沈诸梁)在楚国威信很高。 4. 孙叔敖:楚庄王时任十三年令尹。治水功绩名垂千古。 共王拔箭 这座雕像表现一位全副武装的楚王,英勇无比,正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楚共王在鄢陵之战中奋不顾身,身先士卒的壮烈场面。 共王在指挥两军交战中,被晋将吕锜 射中一只眼睛,但他不慌不乱,用手将箭拔出,并继续指挥战斗,显出了他公而忘私、以身示责的君王气慨 ,令人叹服。 成王主盟 楚成王一生波澜起伏,在位第十六年,首遇当霸齐恒公,第三十二年,又遇想当盟主的宋襄公,实力远大于宋的楚成王当仁不让。 宋是一个小国,宋襄公却妄想成为霸主。此人头脑简单,以为只要能请到几位诸候、会盟一、两次就算盟主,也等于是霸主了。 公元前 639 年春,宋襄公请楚成王和齐孝公到宋邑鹿上(在今安徽阜阳县)会盟,同年秋急不可耐的宋襄公又请楚、陈、蔡、郑、许、曹六国的国君到孟邑(在今河南睢县)会盟。 楚成王见宋襄公不自量力,视会盟为儿戏,霍然震怒,本该是乘车之会(无军队随行)的会盟,楚成王却带军队(兵车之会)参加,并叫随从把宋襄公拘留起来,争夺了主盟的鼎耳,接着攻打宋国,后来又在盟会时,当众释放宋襄公,胜利地独执鼎耳。 古代有些历史学家说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其实,宋襄公只做过一次徒有虚名的盟主,离霸主还远着哩。 楚成王名义上不在“春秋五霸”之列,实际上却是地地道道地霸主。 武王与邓曼 这是一座铸铁圆雕。表现的是楚国第一位正式称王的国君熊通和他的夫人邓曼。 武王时与几代以后的楚王不同,不能总是待在宫庭和园圃里优游岁月,他们刚从部落联盟的首领蜕化出来,虽然为万民之首,百官之主,但必须是既能治国理民、又能带兵打仗的
“铁腕人物”,否则就得不到贵族和平民的拥戴。 武王晚年,楚人攻灭了东邻的卢、鄢、罗三国,西邻的谷国,江汉平原东南部的州国以及南阳盆地东南部的蓼国,声威大振,但是随国对楚国仍然三心二意。公元前 690 年,楚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兴师伐随。临行前,武王照例祭告天地和祖先。忽然,他觉得胸闷心慌,很难受。回宫后,他把病情说给夫人邓曼听。邓曼预感到武王此行凶多吉少,但他知道武王把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自己不便横加阻拦。就对武王说:“只要我们的部队不受损失,即使大王有什么不测之事,国家还算是有福的。”
果然,武王没有因自己病重而改变预定的计划,如期发兵,抱病出征。渡过汉水不久,武王心疾突发,下了车,坐在一棵 木下(湖北钟祥县)与世长辞了。令尹斗祁和莫敖屈重紧急磋商,决定秉乘武王遗志,继续前进。他们暂不为武王发丧,命令知情的将士不得透露武王去世的消息,全军兼程东行,随国的君臣见楚军阵容强大,斗志高昂,不敢抗御,当即求和,经过商谈,订立了盟约,随国保证服从楚国,然后,楚国奏凯回国,到了汉水西面,才为武王发丧。 武王在位长达 51 年,去世的时候有 70 多岁了。武王一生壮烈,最后以身殉国,为后世楚王的楷模。 虎乳子文 武王的祖父若敖有几位夫人,后娶的一位是郧国的女子,若敖死后,这位夫人带着儿子斗伯比回到郧国。 斗伯比在郧国的宫廷里一住多年,长成一位颇有才华和魅力的小伙子。郧君的一位女儿,论亲戚关系是斗伯比的妹妹,与斗伯比由青梅竹马而相亲相爱,某个春日,斗伯比和郧君的那个女儿相约到云梦去游玩,做了情不自禁的事。以致后来生了一个儿子。郧夫人虽是斗伯比的舅母,她的脾气坏的出奇,不但不愿让斗伯比娶自己的女儿,竟然命令仆人把那个应该说是她外孙的婴儿扔掉,扔在他的父母幽会的场所云梦。事有凑巧,郧君正在云梦打猎,恰好经过弃婴附近,使他吃惊的是,他和随从都看到一只老虎正在给一个婴儿喂奶,这太怪了!郧君心慌意乱,当即罢猎回宫。郧君向郧夫人说起这件闻所未闻的怪事。郧夫人明白那个婴儿就是自己的外孙,也吓坏了,于是向郧君吐露真情,并且立刻派人到云梦去把婴儿抱回宫来。 郧君和郧夫人给自己这个非同寻常的外孙取名“谷於菟”。“谷”是土语“奶”,“於菟”是土语“老虎”,“谷於菟”字“子文”,“文”所指的老虎身上的彩色条纹。 后来,斗子文成为在楚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令尹。他特别顾恤民力。他曾说:“夫从政者,以庇民也”(做官是为了保护民众),子文的这个“庇民”思想,在楚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吴起扶尸 吴起是卫人,早年到鲁国,受业于孔子的门生曾子,他做过鲁国的主将,曾大破齐军。后来到魏国,受命镇守西河,大破秦军,连克五城。军事上,吴起与孙武、孙膑齐名;政治上,吴起锐意革新之志。 大约在公元前 390 年,吴起因受谗惧祸,逃出魏国,来到楚国。 吴起一到郢都,就被大喜过望的悼王任命为令尹。在悼王的支持下,吴起断然实行变法,变法的要领在于削弱贵族的特权,甚至强迫一些贵族连同亲属和奴仆下到地广人稀的边疆去。这样,不仅增加了国库的收入,而且减轻了平民的税赋。在健全法制、整顿吏治、加强战备等方面,也采取了一些立竿见影的措施等等。平民是拥护吴起变法的,少数贵族也支持,但触犯了许多贵人,他们盘根错节,平时相互倾轧或相互勾结,这时却把吴起当成他们的公敌。 不久,悼王病逝,反对变法的贵人当即发难,甚至顾不得悼王发丧,率领私卒,冲进王宫,要杀死王宫里的吴起。吴起寡不敌众,他情知不免于一死,但要设法使作乱的贵族受到应得的惩罚。 楚国有一项法律,规定凡是用兵器碰到楚王尸体的都要处死,而且罪及三族。吴起急中生智,跑进宫内,扑在悼王的尸体上。那些贵人也冲进内宫,向吴起连刺带射,混乱之际,
也有刺中和射中悼王尸体的。 太子能减继位,是为肃王,他赞成变法,捕杀了作乱的贵人七十余家,那些贵人正欢庆时,却被一网打尽。吴起在楚国开始变法比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早 30 余年。吴起虽然身死,其开创的变法事业却基本得到延续。 庄王出征 庄王是楚国历代君王中最有雄才胆略的一位君王。 其实庄王的父亲楚穆王在位晚年时,令尹斗越椒独揽大权,无视楚王,专横跋扈,宠信奸臣,压抑忠良,弄得朝纲不振。穆王死后,庄王继位,斗越椒仍不把他放在眼里。庄王羽翼未丰,无可奈何,装痴作聋沉溺于鼓、乐、酒、色之中,似乎庄王确实是一个昏君,至少是一个庸王。 不然,期间庄王在不声不响地考察臣僚的忠奸和优劣。到了危急关头,那些忠贞贤能的臣僚挺身而出,冒死进谏。经过三年的细心观察,他发现了一批良将,也看清了一伙奸臣的嘴脸,认为重振朝纲、复兴楚国的时机已到,便停止玩乐,亲理政事。 庄王上朝以后,首先封赏忠臣,罢免奸臣。此后,实行改革,修明政治,发展生产,扩充军队。几年的功夫,楚国实力逐渐强大,陆续向周围用兵,征服了南方的许多小部族,在周朝王室附近阅兵示威,吓得周天子也赶忙派人去慰劳他。成语“问鼎中原”源出于此。
此景是庄王御驾亲征,和中原霸王晋国打了邲水一仗,把晋军打得落花流水,过去默默无闻的楚庄王,几年的功夫竟做了各诸候国的霸主。 庄王曾用一只身披五彩的大鸟形容自己。三年不动是定意志,不飞是在长羽翼,不鸣是为了察民情。虽然三年不飞,飞必冲天。虽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即:“不飞则矣,一飞冲天。不鸣则矣,一鸣惊人”。 铜雕高 5.5 米, 4.5 米,长 8 米, 6 吨黄铜板冷铸成型。鉴于泌地之战的胜利始于楚庄王的单车出击,故特取楚庄王在战车上作战的雄姿。
楚人习俗
一、尚赤、尚东、尚左:
1.楚人确信自己是日神的远裔、火神的嫡嗣,由此形成了特殊的风尚,日中有火,火为赤色,所以楚俗尚赤。
2.楚国公族的墓葬,头向从东,墓向与头向一致,也从东。其中,可能有双重的意蕴:一则,作为日神的远裔,应朝向日出的东方。二则,作为火神的嫡嗣,同样应朝向最初的火神所居的东方,即是中原的东部——高辛氏之旧居。
3.古人讲方位的上下,除了东、西、南、北之分,还有左右之分,周俗尚右,楚俗向左,彼此适得其反。楚俗以东向为最尊,以南向为次尊,南向于东向为左,尚左之风应是由此而来。
二、念祖、爱国、忠君。
三、崇巫:当初倘佯在原始社会中的楚人,惯于用超凡的想像来弥补知识的缺陷。正是在想象中,他们成了火神的子孙,有了顶天立地的勇气和信心。楚国社会是直接从原始社会中产生的,楚人的精神生活仍然散发出浓烈的神秘气息,对于自己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他们感到又熟悉又陌生,又亲近又疏远。天与地之间,神与鬼之间,山川与人之间,乃至禽兽与人之间,都有某种奇特的联系,似乎不难洞悉,而又不可思议。在生存斗争中,他们有近乎全知的导师,这就是巫。周氏的任何民族以至任何部落,无不有巫,巫通常有大有小,地位有高有低,他们要有不同于常人的秉赋和教养,楚国的小巫以女姓居多,大巫则全是男性,楚国的巫往往也就是医。

七、离骚碑
建于19927月,碑高14.8米,底座宽17米,它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碑刻之一。《离骚碑》是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宏篇巨著。全诗共373句,2490字。碑文字体选用毛泽东同志1913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魏体手抄的《离骚》全诗摹刻。


八、哲思园
南国哲思园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人物,兼及诸贤,展现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多领域的真知灼见以及颇含哲理的典型事件和传说故事。

九、自然之谜遗址
19996221935分,一团白雾从湖中升起,迅速移至山坳,700株大树被连根拔起或拦腰折断,毁林面积达30亩。
事后气象专家考察分析认为,这是“下击暴流”所致,并非怪事。但有人认为,磨山与世界七大谜之一的百慕大三角相对,此纬度多发生怪事。还有人说5年前的晚上曾见三枚“飞碟”在磨山上空移动。更有人称半年前就感觉到外星有光照磨山,此应为“天外来客”所致。
倒树之谜何在?无形杀手是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十、朱碑亭
位于磨山第一峰,1981年兴建,2004年春维修改造,是纪念朱德同志为东湖题词的纪念性建筑。朱碑亭为二层连廊式建筑。亭上悬挂着郭沫若先生题写的“朱碑亭”匾额。亭前立有朱德同志塑像,像高3米,基座高1.9米,通高4.9米,雕塑造型端庄凝重。亭内立红色石碑一座,正面刻有朱德同志19543月视察东湖时的题词:“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背面刻有著名的美学专家陈望衡先生题写的“朱碑亭记”

十一、友谊林
友谊林占地30亩,是各国友好使者在武汉播种友谊的地方。1979年以来,美国的匹克兹堡市、德国的杜伊斯堡市、英国的曼切斯特市、罗马尼亚的加拉茨市、日本的大汾市等地的客人,在这里种植雪松、桂花、红枫、笔柏等友谊树300余株。林中翠薇轩风格独特,巧夺天工。蕴宜亭典雅别致,两亭相互拥抱,象征友好与和平。

十二、杜鹃园
杜鹃园位于磨山西一峰脚下,建于1985年,面积45亩,是一处颇有丘谷野趣的自然风景园林。园中遍布80余个品种的杜鹃3000余株。园内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成片楠竹,青翠欲滴;杜鹃花开,满园春色。园中配植的观叶、观花、观果植物和榔榆等古树名木,使之锦上添花。常年展览根雕艺术精品。

十三、盆景园
盆景园座落于东湖磨山南麓,始建于1982年,占地4.6公顷,其建筑风格和庭园布置融合了南北园林艺术的精华。园中有朱德和徐向前同志为盆景园所题的匾额和碑刻,珍藏有各式盆景近万盆,并常年展出花卉盆景。园内定植古树名木达106种,盆景78种,集观叶、观果、观石于一体,尤以200年历史的榆桩盆景最为珍贵。

十四、樱花园
东湖樱花园位于磨山南麓,造园手法采用日本庭园造园风格,利用天然的水面、溪流、林荫以及常绿植物及主体树木樱花,展现了一个日本园林天地的缩影。其标志性建筑——五2重塔,高31米,建筑面积600m,巍峨壮观,别具一致。樱花园中最珍贵的还是“七十八棵樱花树”它们是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为缅怀周恩来总理(时年周总理诞辰七十八周年)显其维护世界和平和致力于中日友好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而赠送给邓颖超同志的,为了纪念中日友谊,邓颖超同志特意安排将这78棵樱花树栽植在周恩来总理生前生活和工作过的东湖。东湖樱花园与日本弘前市樱花园、美国华盛顿樱花园并称世界三大赏樱胜地之一。


十五、荷园
东湖荷园位于磨山南麓,是中国荷花研究中心的品种资源圃与实验基地。东湖从 1963 年接受国家科委关于开展荷花研究的项目。 1980 年在全国园艺学会上,东湖风景区被定为“全国荷花研究中心”,并在磨山建立荷花品种资源基地。
该园四季绿荫环绕,园内荷花及其它水生植物五彩缤纷,是磨山景区中一座美丽的“园中园”,她的西南部与大面积的荷塘相连,由小变大的荷塘伸向大湖形成荷花大景观,故荷园似大景观这条色带上开出的一朵奇葩。
园内建有830多个荷花品种池,种植荷花品种570多个,睡莲品种50多个,其他水生植物(含绿化用)种类或品种50多个,其中荷花品种资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多。

十六、东湖梅园
东湖梅园始建于1956年,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经过多次改建及扩建,目前梅园已扩大到800余亩,种植梅树1万余株,与南京的梅花山、无锡梅园、上海的淀山湖梅园并“江南四大梅园”1983年开始每年举办梅展,并于1997年和2005年成功的举办了二次全国梅展,东湖梅园又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现拥有梅花品种300余种,并按陈俊愉院士的“二元分类法”建立了世界上品种最优最全的“中国梅花品种资源圃”,成为梅花品种国际登录的重要基地。在国际上登录的品种有152个,占国际登录的60%以上。梅花又为武汉市市花,2002年武汉市政府在此举办了首届梅花节,从此,梅花正式纳入市政府举办的重大节庆活动,花开时节,花海如潮,暗香四溢,素有雪海香涛之称,每年前来赏梅、咏梅、画梅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十七、水生花卉区
在品种资源圃旁是水生花卉区,面积5.6公顷,四周有池杉、枫香、香樟、棕榈、垂柳和桃花等花木环抱,湖中的两座小岛分别有九曲桥、芙蓉桥连带水陆。每逢盛夏,荷池中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姣姣无暇。怒放的嫩蕊摇黄,含苞的娇羞俗语,再加绿盖叠翠,青盘滚珠,实在令人心醉。凉风习习,清香远溢。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图画,把人带进天仙般的世界。

十八、摩崖石刻与烟浪亭
摩崖石刻与烟浪亭位于磨山景区东一峰,是最佳观赏地之一。摩崖石刻高8米,宽10米,上面刻有南宋中期文人袁说友所作《游武昌东湖》这首诗,根据这首诗可以考证,东湖的游览史可推前到南宋,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烟浪亭亭名取自这首诗的意境。

十九、清河桥
清和桥是连通磨山景区和落雁景区的景观桥,该桥全长150米,宽9米,总投资1257万元。

二十、楚天第一滑道
磨山滑道是湖北省目前最新的大型游乐项目。滑道最大的特点是集娱乐、健身、运动、竞技于一体,参与性强,既安全又刺激,是一项高尚的体育运动,男女老少皆宜。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至3岁的小朋友,在玩过滑道后都兴奋地说:“真好玩!真过瘾!

二十一、儿童生态乐园简介
儿童生态乐园位于磨山景区南麓的枫香林,东临荷园,北面杜鹃园,南接盆景园,占地
2面积24480 m,于20083月底建成。

乐园以自然生态为主题,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生理特征,结合风景园林布景手法,
2建有市内最大的沙溪娱乐区,沙溪面积1740 m,设置了以木、绳为主材的攀爬、秋千、滑梯等活动项目11个。
乐园划分为三个功能区:“自然生态区”“快乐天地区”“运动竞技区”是一个集生态性、休闲性、娱乐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生态游乐园。

二十二、刘备郊天坛
刘备郊天坛位于磨山东一峰,三面环水,东面隔湖可远望正在筹备开发中的落雁景区,西面与楚天台相邻;山脚下是磨山新三景:清河桥、烟浪亭、摩崖石刻。据《清一统志》《湖北通志》载:“郊天坛,在县东十五里磨儿山,相传汉昭烈帝祭天于此”《明统志》在卓刀泉条目也载“在汉昭烈郊坛下”东湖风景区管理局于20036月在磨山东一峰重建刘备郊天坛。
坛高104.5米,分广场、神道、祭坛三部分。广场正对山头轴线立有东汉四阶顶成壁影,正中立有铸铁香炉,高4.5米。神道石阶共360级,以应天数之吉,祭坛其上为圆坛,下为方坛,以应天圆地方之说。

二十三、武 关公,亦称“关圣帝君”简称“关帝”,其职能除了“治病除灾、驱邪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还有“司命禄、庇护商贾、招财进宝”,故被奉为“财神”。其由有三:一说关公生前十分善于理财,长于会计业务,曾设笔记法,发明日清簿,后世公认会计专才,所以奉为商业神;二因谈生意做买卖,最重义气和信用,关公信义俱全,故尊奉之;三因传说关公逝后,真神常回助战,人们希望能取得成功。

东湖磨山景点介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