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

发布时间:2020-02-01 08:18:43

同义词

一种语言的词汇中词义相同、相近或有部分词义相同、相近的词。

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尔雅·释诂》

1.古文中同义词经常对举连用,意义无别。

称、道、述——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屈原列传》)

知其不足称也。《国语·晋语》

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孟子》

2、对举时意义不同。


A. 沐、浴——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史记·屈原列传》

沐,濯发也。(《说文解字》)

浴,洒身也。(《说文解字》)

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孟子·离娄下》

B. 切、磋——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

诗毛传: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


辨析同义词的差别,可以对古书理解得更加透彻。


A. 疾、病——

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疾病矣,将何以教寡人?”(《吕氏春秋·知接》)

子疾病,子路请祷。(《论语·述而》)

君之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韩非子·喻老》

B. 招、召——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项羽本纪》)

故言有召辱也,行有招祸也。《荀子·劝学》

C. 粮、食——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论语·卫灵公》)

居则无食,行则无粮。(《汉书·严助传》)

D. 哭、泣、号——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礼记·檀弓》

哭,哀声也。《说文》

持其踵为之泣。《战国策·触龙赵太后》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杜甫《石壕吏》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捕蛇者说》


如何辨析同义词

一、从历史的角度看,注意词义的时代性。

1.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原为同义词,后来逐渐变得不同义了。


A. 行、道——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诗经·豳风·七月》)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诗经·小雅·大东》)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B. 后、君——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惜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离骚》)


2、原来不是同义词,后来发展成同义词。


A. 恨、怨——

恨相知晚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信言恨不用蒯通计。(《史记·淮阴侯列传》)

武安因此大怨灌夫、魏其。(《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战国策·燕策》)

B. 屦、履——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齐晋鞌之战》)

屦,用麻、葛编的鞋。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诗经·魏风·葛屦》

郑人有欲买履者。(《韩非子·外储左上》)

孺子下取履。(《史记·留候世家》)

丝作之者谓履。《方言》

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屦,为赤舄黑舄。《周礼·天官·屦人》

邺下一领军贪,……麻鞋一屋,余财不可胜言。《颜氏家训》

C. 踊、跃、跳——

骥骥一跃,不能十步。《荀子·劝学》

跛者不踊。《礼记·丧服四制》

大为跃,小为踊;跃离其所,踊不离其所。 《六书沽》向前跳”.“向上跳

禹跳,汤偏,尧舜三牟(眸)子。(《荀子·非相》)

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列子·汤问》)


从词义系统角度看,注意词的层次性。

1、本义基本相同,但仍有细微差别。

思、念、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学而》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报任安书》

余读孔子书,想见其为人。《史记·孔子世家》

2.甲词的本义与乙词的引伸义相同。


A. 果、实——

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周礼·场人》。

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庄子·逍遥游》

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春秋》

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孟子·梁惠王下》

B. 儿、孩——

儿,孺子也。(《说文解字》)

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老子》)

如婴儿之未孩。《老子》

纣为孩子时,微子诸其不善之性。《论衡·本性》


3、甲词的变义与乙词的变义相同(本义不同)


A. 贬、谪——

贬食省用。(《左传·僖公廿一年》)

《春秋》以一字为褒贬,然皆数句以成言。杜预《春秋左氏传序》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国子谪我。(《左传·成公十七年》)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B. 身、体——

首身离兮心不惩。(《楚辞·国殇》)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

少益嗜食,和于身。(《触龙说赵太后》)

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触龙说赵太后》)

C. 狱、牢——

李斯乃从狱中上书曰《史记·李斯列传》

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 《报任安书》

D. 治、理——

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史记·夏本纪》

禹之治水,水之道(导)也。《孟子·告子》

郑人谓玉未理者为璞。《战国策·秦策》

齐国大治。《战国策·齐策》

黜陟不知,理乱不闻。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


辨析同义词


A. 创、伤——

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礼记·月令》

郑注:“创之浅者曰伤。

B. 筐、筥——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诗》

《毛传》:“方曰筐,圆曰筥

两扇为门,单扇为户。

C. 柴、薪——

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白居易《卖炭翁》

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资治通鉴》

乃命四监,收秩薪柴,以供郊庙及百祀之燎。《礼记·月令》

郑注:“大者可析谓之薪,小者合束谓之柴,薪施炊爨,柴以合燎。

D. 斧、斨——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诗经·豳风·破斧》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诗经·豳风·七月》

《说文》斨,方銎斧也。

段玉裁注:銎者,斤斧空也,毛传曰:隋銎曰斧。方銎曰斨。

E. 城、郭——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孟子·公下》

爷娘闻女至,出郭相扶将。《乐府诗集·木兰辞》

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管子·度地》


一、从词义辨析同义词

1、内容不同

1)词义概括内容的广狭不同


A. 人、民(人类社会的成员)——

惟人,万物之灵。(《尚书·泰誓》)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许行》)

民,众萌也。(《说文解字》)萌,冥昧也,言众庶无知也。(王筠《说文句读》)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B. 女、妇——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周南·关睢》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唐·杜甫《石壕吏》

十七为君妇。《乐府诗集·焦仲卿妻》

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西门豹治邺》

C. 帛、币——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公十年》

四曰幣贡。《周礼·大宰》。司农注:“绣帛。

寡君是故使吉(游吉)奉其皮幣。――《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2)概括的对象不同


A. 肌、肉——

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庄子·逍遥游》)

肉食者鄙。(《左传·庄公十年》)

人主之安也,骨肉之亲也。(《战国策·赵策》)

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墨子·节葬》)

B. 皮、肤——

皮之不存,毛之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臣食其肉而寝其皮矣。《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贾充谓孙皓:何以剥人皮?《通俗编》


3)词所概括的事物部位不同


A. 根、本——

削株无遗根。《韩非子·初见秦》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国语·晋语》)

B. 领、颈、项——

领如蝤蛴,齿如匏犀。《诗经·卫风·硕人》

譬之是犹欲寿而歾颈也。《荀子·彊国》

项背相望。《后汉书·左雄传》


4)词所指形状不同


A. 璧、环、玦——

肉倍好,谓之璧。肉孔若一,谓之环。 (《尔雅·释器》)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举所佩玉玦以示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绝人以玦,反绝以环。《荀子·大略》

B. 台、榭——

从台上弹人。《左传·宣公二年》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


5)(动词)行为方式不同


A. 誓、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屈完及诸侯盟。(《左传·僖公四年》)

秦伯说,与郑人盟。 《左·僖公三十年》

《周礼》:大事曰盟,小事曰誓。

B. 谄、谀——

谄,谀也。谀,谄也。 《说文解字》

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 《荀子·修身》

希意道言谓之谄,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谀。《庄子·渔父》


6)动作形态的不同

坐、跪、跽——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太子再拜而跪。(《战国策·燕策三》)

项羽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史记·项羽本纪》)

7)概括的内容程度不同


A. 饥、饿——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荀子·荣辱》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子·饰邪》

(宣子)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左传·宣公二年》

伯夷,叔齐饿于首阳山之下。《论语·季氏》

B. 知、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识众寡之用者胜。《谋攻》

C. 驱、驰——

长驱到齐。《战国策·齐策》

公将驰之。《左传·庄公十年》


8)词义侧重的方面不同


A. 恭、敬——

巧言令色足恭。《论语·公冶长》

宾客主恭,祭祀主敬。《礼记·少仪》

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论语·季氏》

敬事而信。《论语·学而》

B. 完、备——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世说新语·言语》

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

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待不虞。《韩非子·外左上》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二、用法上辨析

1、表现在习惯用法上


A. 蓄、养——

是助王养其民者也。(《战国策·赵策》)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韩非子·五蠹》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孟子·梁惠王上》)

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

倡优畜之。(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B. 獲、穫——

终日而不获一禽。(《孟子·滕文公下》)

陈人败之,获公子筏。(《左传·文公·九年》)

十月穫稻。(《诗经·豳风·七月》)

C. 寻、觅——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誌。《桃花源记》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


2、表现在语法特点上的不同


A. 之、往——

吾欲之楚。(《战国策·魏策》)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孟子·许行》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战国策·燕策》)

往之女家。《孟子·滕文公下》

B. 至、致——

至则无可用。柳宗元《黔之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C. 耻、辱——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论语·学而》

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我见相如,必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D. 言,语——

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左传·成公二年》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烛之武退秦师》

居,吾语汝。 《论语·阳货》

公语之故。《郑伯克段于鄢》


三、感情色彩和等级观念


A. 若、汝、尔——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汝陟帝位。《书·舜典》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尔为尔,我为我。《孟子》

自谕之后,尔等倘敢仍循故辙,执迷不悟……《粤各乡居民示喻英夷》

B. 笑、哂——

载笑载言。《诗·卫风·氓》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夫子哂之。(《论语·先进》)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杜甫《戏为六绝句》

C. 杀、弑、诛、戮——

杀太子丹欲献之秦。(《战国策·燕策》)

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左传·宣公二年》)

赵盾弑其君。(《左传·宣公二年》)

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杀孔父而取其妻。公怒,督惧,遂弑殇公。《左传·桓公二年》

犯禁者诛。《韩非子·五蠹》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史记·刺客列传》

D. 征、伐、侵、袭——

古者周公东征则西国怨,西征则东国怨。 《公羊传·僖公四年》

齐师伐我。《左传》

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左传》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E. 唯,诺——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论语》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

张良曰:谨诺!《鸿门宴》


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1.从渊源上辨析


A. 媾、講——

不媾,来年秦复攻王,得无割其内而媾。(《战国策·赵策》)

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講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战国策·燕策》)

如旧昏媾。(《左传·隐公十一年》)

德之不脩,学之不講,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冓、溝、篝、購

B. 偶、耦——

嘉耦曰妃。《左传·桓公二年》

长沮桀溺耦而耕。《论语·微子》

木偶人谓土偶人曰。《史记·孟尝君》

C. 卷、拳——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过秦论》

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不可以为栋樑。《庄子·人世间》


2.从词的搭配关系比较


A. 断、绝——

越人断发文身。(《庄子·逍遥游》)

霜严衣带断。(杜甫《赴奉先詠怀诗》)

系方绝,又重镇之。(枚乘《上书谏吴王》)

B. 灾、难——

灾者,天之所遣也。(《春秋繁露·必仁且知》)

齐人定懿公来告难。(《左传·文公十四年》)

楚尝与秦构难,战于汉中。《战国策·楚策》


3、从反义词分析词义的差别


A. 功、劳——

无弃尔劳。《诗·大雅·民劳》

我为赵将, 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功与罪、过相对;劳与逸相对。

B. 前、进——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战国策·齐策》)

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孙子兵法·军争》


4、从词的互换情况辨析

追、逐——

请追齐师。(《左传》)

遂逐齐师。(《左传》)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典故性词语

从原文中节选出两个词语组合而成。

A. 染指——

钱谦益《梅村先生诗集》序:不复染指声律。

《左·宣四》: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郑灵公怒,想杀子公,子公与子家商量杀灵公,子家不敢,子公诬子家犯上作乱要弑君,子家恐,两人杀掉灵公。后遂用染指比喻分取利益或参与做某事,用食指忽摇称受请赴宴前好的征兆。

B. 问鼎——

《晋书·王敦传》:遂能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

《左·宣三》:楚子(楚庄王)伐陆深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相传禹铸九鼎以象九州。夏商周以鼎为国之重器放在国都,国灭鼎迁,楚庄王探听周鼎情况,目的在于图谋周的政权。

后用问鼎表示觊觎王位(“讯鼎观鼎”)窃鼎窃取政权,移鼎政权转移,迁鼎表迁都。定鼎建立政权,确定国都。

C. 友于——

曹植《求通亲亲表》:友于同忧

伪古文《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D. 乃眷——

·王禹偁《园陵犬赋》:蒙先朝之乃眷,向皇宫而讬身。

《诗·大雅·皇矣》:乃眷西顾。乃;连词,眷:回头看。后乃眷用来喻关怀

E. 播厥——

《南史·宋衡阳王义季传》今阳和扇气,播厥之始,一日不作,人失其时。

《诗·周颂·噫嘻》: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代词,是百谷的定语。用播厥播种

F. 宴尔——

《诗·邶风·谷风》: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你新婚快乐,像兄弟一样亲爱。)

宴:快乐,尔:,不属同一层次,后用宴尔新婚”—→“新婚宴尔

同一句中不相连的词,紧缩相连而为一个词,用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A. 掣肘——

·萨都剌《登歌风台》诗:萧何下狱子房归,左右功臣皆掣肘。

《吕氏春秋·具备》宓子贱治理亶父,鲁君的两个近臣同往。到亶父后,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

两个近臣只好辞请回家,报告鲁君关于宓子贱掣摇其肘、无法写字的情况,鲁君由此得悟,知宓子贱的意思是害怕自己给予牵制干涉、于是宣布亶文自治。结果宓子贱把亶文治理得很好。后用掣时”“被时指牵制人或被人牵制。

B. 倾国——

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汉书·外戚传》:“[]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

文中用倾人城”“倾人国形容其妹的美貌,后来就用倾国称代美女。

C. 居诸——

·简文帝《善觉寺碑铭》:居诸不息,寒暑推移。

光阴,韩愈《符读书诚南》:岂不念旦夕,为尔惜居诸。

《诗·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日居月诸,东方自出。

这里连读变音,都是没有意义的语助词,而文人竟将之抽出,用居诸代日月。

D. 桑梓——

王维《休假还旧业便使》:谢病始告归,依依入桑梓。

《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桑、梓本是父母所种,见了桑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所以产生恭敬之心。桑、梓是古代住宅周围常载之树,种桑以养蚕,栽梓以备用,后来桑梓成为家乡的代称。

E. 日夕——

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诗·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日夕紧缩,指傍晚。

有的紧缩为词而语序与原句相倒。

A. 乔迁——

唐张籍《赠殷山人》:满堂虚左待,众目望乔迁

《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乔迁,表示对别人迁居或升官的美称。

B. 蝇营——

·唐寅《江南春·次倪元镇韵》词:浮生聚散是浮萍,何须日夜苦蝇营。

《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棘。

营营:往来飞貌,用蝇营像苍蝇一样营营往来、到处飞比喻为求名利而到处钻营。

C. 哀鸿——

·洪升《长生殿·收京》:流离百姓,哀鸿满路悲戚。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因此用哀鸿比喻流离失所的饥民。

D. 怙恃——

《长生殿·春睡》:早失怙恃,养在叔父之家。

《诗·小雅·蓼茂》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怙诗成为父母代称。

E. 盼倩——

蔡邕《青衣赋》:盼倩淑丽,皓齿蛾眉。

《诗·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口颊好看,眼睛黑白分明。盼倩形容女子顾盼时的美丽姿态。

F. 景仰——

《诗·小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景:大; 仰:瞻望。景仰:尊敬、佩服。

不同诗中两字组合而成的。

A. 板荡——

谢灵运《拟邺中诗》:幽厉昔崩乱,中原复板荡。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旧唐书·萧禹+王传》

板、荡原为《诗·大雅》中篇名,都是讽刺周厉王无道、导致国家败坏,社会动荡的诗。板荡表社会动乱、动荡不安。

B. 风雅——

《诗》中有《国风》和大、小雅,成为古代诗歌创作的典范,后用风雅表纯正的文风或文雅、不野蛮。

C. 涂鸦——

·卢仝《添丁诗》:闲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卢仝的小孩喜欢涂抹诗书,往往令黑。卢仝作诗以形容墨团象老鸦。因此用涂鸦指作文、写字、绘画的拙劣,技巧不成熟。

D. 垂青——

《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稽喜来吊(阮母去世),籍作白眼……。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阮籍能作青眼、白眼。青眼,眼珠居中、正视,后遂用青眼”“眼青表示对人的尊重或喜爱,用垂青、青目、青盼、青照表示对人特别看重。白眼,眼睛向上或旁看,现出眼白。白眼”“眼白表示对人的轻视或憎恶。

E. 东床——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chī)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王导),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此正好!,访之,乃是逸少(王羲之),因嫁女与焉。

F. 拙荆——

《太平御览》卷718引《列女传》: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因此用荆钗布裙形容女子服饰朴素,或借指服饰朴素的女子。

荆妻”“荆妇”“拙荆”“山荆”“老荆谦称自己的妻子。亡荆称已故的妻子。

G. 折桂——

《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乐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郤诜考试,夺得第一,自比如同桂林一枝、昆山片玉这原为自谦,说只是群才之一。后用桂林一枝比喻科举考中出类拔萃的人,用折桂喻科举及第,失桂科举落榜。

H. 中肯——

《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觚乎?”

肯:附在骨头上的肌肉,綮:筋肉聚结的地方,这些都易使刀刃钝折,后用中肯綮喻切中要害。

《元史·王都中传》:都中遇事剖析,动中肯綮。

最后形成中肯一词。《明史·张居正传》:间出一语辄中肯,人以是严惮之。

I. 渭阳——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其渭阳为太湖县伍伯。

《诗·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此诗是秦康公作太子时送他的舅舅重耳(后为文公)回晋国时所作。

J. 伐柯——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这几样东西,奉与姨娘作伐柯之敬。

《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以伐柯必用斧喻娶妻必有媒。因此伐柯成了媒人的代称。

有的是由于原文的错误理解而形成的。

小星——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竟纳为小星。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写一个小官吏在外办公。下章:嘒彼小星,维参与昴。星宿名。毛传、郑笺误为众妾,因此,小星成为小老婆的代称。

同义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