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自己》重难点分析 - 模板

发布时间:2019-08-24 00:07:42

《正确看待自己》重难点分析_模板

《正确看待自己》重难点分析

教学难点

1)社会环境影响个人。

2)什么是社会?

教学重点

1)社会环境影响个人。

2)要善于认识自己。

(一)社会的概念

什么是社会?是本课的一个难点。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总和。理解这个概念主要是要明确社会是一个群体组织,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这也就是说,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要在一定的地域中存在。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自然环境形成了人类生存的环境,为社会提供必要的资源。人口是社会的主体。文化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特征。在社会学里,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如道德、宗教、法律、制度、政治、经济、家庭、企业、国家等。狭义的社会,如家庭、企业、学校、村落、城市、农村、国家等。

【思考深化】共青团、少先队都是一种组织,他们也可以称为社会吗?为什么?

(二)个人是社会的成员,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

社会是一个群体组织,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社会最基本的要素是人,人是社会的细胞,社会和人是一个统一体。没有个人就谈不上有社会,没有社会个人则不能存在和发展。

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提供的物质。一个人要生存就要吃、穿、住、行等,吃、穿、住、行所需要的物质只有社会才能提供,离开了社会群体,个人是不能生产这些物质的。现代化大生产尤其能说明这个问题。

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的文化生活。社会文化生活指以一定的观念进行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享用等方面的社会活动。一个人要适应社会的要求,就必须从事学习,进行创造性的劳动等,这都需要社会提供学校、图书馆等。一个人不光要进行劳动,还要有精神享用,精神享用的一切生活资料需要社会提供,离开了社会个人就不可能有文化生活。

人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的产生与变化也同社会紧密相连,受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地区的社会心理是通过这个地区的每一个人共同表现的。社会中的共同心理现象,如舆论、气氛、风气、风俗、传统等。个人受社会群体影响形成心理现象。个体心理受自然规律制约和社会规律制约。

【思考深化】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社会能不能离开人?

(三)社会环境影响个人的表现

个人离不开社会,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和发展,个人在社会中生活也就必然要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对个人的影响,包括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

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的发展程度,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因为决定人们发展的社会环境的各方面都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人们不能超越历史发展的水平去发展。第二,人的发展方向和性质,取决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亲朋、师长、同事、邻居对人的发展是有影响的。第三,人的发展,决定于时代和历史的需要。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人才的出现,都是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某种需要,由客观环境培养锻炼出来的。

青少年在社会中生活和成长,各种思想、心理、情感、行为都受到社会生活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我们到大城市,就会感到城市的繁华、人口的众多、工作的繁忙、交通的拥挤。社会环境对人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例如近些年来,我国建成了许多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涌现了许多先进人物,这就是对我们的积极影响,而迷信活动、赌博、吸毒、贪污行贿、损公肥私、敲诈勒索等就是消极影响。我们经常会遇到这两个方面的影响,我们要学会利用社会的积极影响,自觉抵制各种消极影响,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成员。

【思考深化】你周围的社会环境对你的影响,哪些是积极影响?哪些是消极影响?

前沿观点探求

腐败现象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会影响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消极影响方面,腐败现象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青少年常知的腐败现象有贪污、行贿受贿、大吃大喝、走后门、徇情枉法等等。腐败现象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存在的差距感到困惑和怀疑而产生消极处世的心理;二是在腐败行为得手后又暂时惩治不力会产生对社会现象的痛恨心理;三是在腐败现象的存在与部分人生活困难的对比中产生对金钱的强烈追求心理。这些都是不健康的心理状况。这些心理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消除,就会直接影响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也会造成社会潜在的不良隐患。消除这些不健康心理一定要提高正确认识社会腐败现象的能力和自觉性,正确对待社会存在的各种现象,分清主流和支流,不断培养和增强社会责任心;明辨是非,对的去学,去做,错的不去学,不去做,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以自己的行动促进消除社会的腐败现象。

新学校、新同学

 

中兴中学    吴建学

一、链接新课标

1、本案例对应的是《思想品德》内容标准成长中的我主题中的内容目标1—21—6

2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初中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小学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初中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学习适应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初中生活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总体设想及依据

授课理念:坚持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在开放性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

授课思路:本框内容分目,首先学习第一课第一框第一目初中生活新体验。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是其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中学和小学相比,无论在同学、老师、校园环境还是在课程设置上都有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带给七年级新生带来新鲜感,让学生体验初中新生活,珍惜新起点。其次以活动课的形式,学习第二目珍视新友谊和第三目与新朋友结伴同行。因为在进入中学最初的阶段,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也是能否适应中学生活的问题。而在这一方面可能存在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能迅速地和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的也许历时三年也未能建立起来。因此对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案特色:

用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在初中生活中的新体验和新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寓教于乐。

四、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了解自己所在的学校,了解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包括同学、老师、环境、课程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

2、认识中学的学习环境,尽快适应中学新的学习生活。

3、认识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积极在同学中建立新的友谊。

(二) 能力目标

1、面向新的学习生活 ,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2 培养主动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充分认识展现在自己面前的初中生活的各种新变化,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2、通过系列活动感受到积极交往的乐趣,珍惜同学友谊,克服自我封闭的心理,积极培养自己热情开朗的性格,主动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初中生活新环境,珍惜新起点

难点:如何通过积极的交往在同学中建立友谊。与同学结伴成长

六、教法及教具

教法:图例、事例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等

教具: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1课时

八、具体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前言(板书)

教师在正式组织本单元教学前,先让学生翻翻上册的教科书,让他们与同桌分享看到如此精美、漂亮的教科书的心情。并利用好本书的前言,简明扼要地介绍思想品德课程将要学习的内容,本书的特点及学习上要注意的问题。以上处理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而不是严肃的、说教的。让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留下美好的印象,憧憬着将来的学习,这样你就成功了一半。

讲授新课

第一课   珍惜新起点(板书)

第一框     新学校、新同学(板书)

(一) 初中生活新体验(板书)

活动1:校园里的新鲜事

设计目的:通过寻找校园里的新鲜事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学生活的各种新变化,领悟积极适应中学生活的重要性,珍惜初中这个新起点,体验成为一名中学生的快乐。

准备工作:因为这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课,学生又是七年级新生,所以教师可事先为学生提供介绍学校情况的资料,可相应作以下准备:

A、准备本校的校史、校貌、校风等资料,并编成若干竞猜题。

B、了解学生入学后的思想动态。

C、用投影片或小黑板写好我爱学校,爱我学校的赞美诗词。

D、中小学的学习特点和规章制度的比较可让学生课前准备。

过程指导

第一步:校园里的新鲜事竟猜活动。

第二步: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在各小组间巡回,给予引导和鼓励同学发言。

第三步:开展竞猜活动,教师主持小组之间的竞猜活动,鼓励同学提问和回答;教师选择问题向同学提问,并引导和补充同学的回答。

第四步:教师小结。

第五步:组织学生围绕中学与小学的差异分小组讨论。

第六步:指导学生着重从开设的课程、上课时间、学习特点等方面探讨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

第七步:教师总结。

评价指导

可单独评价,也可采取项目评价,以每一小组答案的正确性、完整性作为评价标准,最后的补充填空可以采取自由抢答的方式。教师应对同学们在竟猜活动中的积极性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赏;肯定同学们在竞猜活动中流露出的喜欢自己学校的心情,并举例说明;指出可能有的同学对自己目前所在的学校并不满意,或并不喜欢学校的同学,这也是很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同时应引导这部分学生从积极、乐观的角度思考问题,发掘学校的优势所在。通过分组讨论活动考察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能力,作为评价标准。

过渡:进入新的环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回答略。教师概括为两种感觉:作为一名中学生既感到很高兴,但又感到孤单。怎么消除孤单呢?就需要我们结交新的同学、新的伙伴。

(二)珍视新友谊(板书)

活动2认识你,记住我!

设计目的

增进同学们相互认识了解,扩大交往面,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交友的乐趣。

准备工作

每个学生自制510张填有自己基本情况的交友名片,涉及的内容应是课本上的11个方面,鼓励学生尽量设计得新颖别致些,这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过程指导

第一步:学生下位互赠名片,并作自我介绍,相互认识。

第二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热情的交往,教师一旁观察,对参与性较差的学生进行及时辅导。

第三步: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新认识的伙伴。

第四步:请学生谈本次活动的体验及感受,大家分享。

评价指导

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提供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没有思想顾虑的情况下交流。

(三)与新朋友结伴同行(板书)

活动3:短剧表演

活动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认识,促进同学团结;让学生学习一些必要的.人际交往常识。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了解班级的人际关系情况,并通过座淡、个别交流等方式了解其原因。

上课前老师组织同学将课桌排列成圆圈。

教师事先针对本班的人际关系实际,编制同学和睦相处和吵架的实例或故事(或组织学生起编写,要求故事能切合本班实际)

 教师事先挑选几个有表演才能的同学,在课堂上表演自编的短剧故事。

活动过程:

第一步:将学生分成两组,各组自行设计并表演——则短剧,短剧内容为同学和睦相处或吵架的实例或故事。故事可以由学生自编,也可由师生在课前一起预先编制。

第二步:同学表演完毕,组织学生自由讨论

第三步:每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谈谈同学和睦相处,共同进步,创建一个团结友爱班集体的重要性,(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第四步:教师总结。

课堂小结:

七年级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开始,我们将在新的校园里学习、生活,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让我们珍惜这个新起点,与新同学结下深厚的友谊,一起茁壮成长。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我们的明天会更好。在《明天会更好》的歌声中结束。

作业:

活动:我的新面貌

在小学,有的同学可能曾是佼佼者,有的同学却一直默默无闻,但所有这些,都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应为曾经拥有的荣誉而背上包袱,也不必为曾经有过的失误而懊恼。关键是怎样把握住新的机会,在新学校、新集体、新老师面前怎样展现新的自我。

在中学,我将出现的新面貌是       。

  把握青春珍爱友谊的教学设计

  一、质疑问难

  1、我的发现:

  2、我的疑问:

  二、学习目标(有目标就有方向和动力)

  1、知识目标:学会以正确的态度、恰当的方式与异性同学交往。

  2、能力目标:把握正确的方式、方法,增强与异性同学交往和沟通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主题探究(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走向成功吧!)

  友情提示:是本课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1、请同学们分别说一说以下同学与异性同学交往的方式对吗?为什么?

  (1)小红同学平时大大咧咧,无拘无束,和男同学经常称兄道弟,勾肩搭背。而同桌小雅却从来不好意思与男同学说话,每次借东西都要小红出面。

  (2)课本19页的两幅漫画中与异性同学交往的方式对吗?为什么?

  (3)小强和小莉是同村的,他们经常一起上学、放学,讨论问题。小莉平时从不与其它男同学交往,只和小强单独来往。

  (4)结合课本17---20页的内容,归纳一下:男女同学应该怎样正常交往?(或男女同学应该怎样荡起友谊的双桨?)

  2、请男生和女生代表分别畅谈受欢迎的女生、男生应该是怎样的呢?看一看你是否受异性的欢迎?

  女生说:受欢迎的男生是这样的:

  男生说:受欢迎的女生是这样的:

  四、我收获、我快乐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和感受吧,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五、达标检测

  小强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学生,课余时间向他问问题的同学不少,小英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强最初不管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只要有问题,他都一视同仁,耐心细致的讲解。后来,不知谁造谣生事,说小强特别关照小英。小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就再也不与女同学交往了。

  请说一说:(1)小强为什么不再与女同学交往?他的处理方式对吗?

  (2)小强今后应该怎么办?请你为他出谋划策。

  六、课外拓展

  男女同学合作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并写出心得体会。

 

三个代表的基本含义

           曹锋

                                 2005年四月

第四框  “三个代表的基本含义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三个代表的基本含义,引导青年学生在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同时,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实际行动来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光辉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个代表的基本含义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导入: 

教师出示投影片上的材料: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八十年。 

思考: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是什么?为什么? 

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师:展望21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如何才能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走进新时代? 

引导学生阅读P57,教师总结: 

在跨世纪的关键时刻,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光辉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把我们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它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宣言书。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教师出示投影材料(见课堂练习)及思考题,指导学生自学。 

思考题: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旧制度,建立起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又进行了三大改造,初步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又改革单一的公有制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我们党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说明我们党的政策符合什么样的要求? 

生:为了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中国共产党如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生: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出示投影材料及思考题: 

材料一:20011024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发出通知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文中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200121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由于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荣获2000年首届国家最高科      作出的卓越贡献,荣获2000年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获500万元奖金。 

讨论:(1)上述材料表明我们党很重视哪一方面建设?这说明我们党的政策体现什么样的要求? 

 2)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何重要性? 

 3)实现上述要求,应如何对待我国传统文化?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  

我们党历来重视先进文化建设,我们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先进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传统文化,抵制和批判落后的思想文化。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出示投影材料及思考题 

材料: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同志指出:全党要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党同志的一切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为了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 

思考:(1)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你能列举体现上述结论的事例吗? 

3)坚持这一思想有何重要性? 

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引导: 

师: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总结: 

思考题:(1)回顾和总结我们党走过的80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成为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2)建国5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年平均增长率远高于发达国家,从1978年到200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平均增长为9.5%,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的2.5%和发展中国家年均5%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师生互动,形成共识: 

三个代表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再经过50年的奋斗必将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板书设计 

四、三个代表的基本含义 

1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正确看待自己》重难点分析 - 模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