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形状补间动画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 杨勇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的第三节,主要内容是:如何创建形状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是一种很重要的动画类型,可以制作出从一个对象逐渐变为另一对象的动画效果,因此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学生掌握好这节课对于今后进行更高层次的电脑动画创作有很大的帮助。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没有局限于教材,而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增加和整合,在完成本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
针对初二年级学生“好奇”和“喜欢动手实践”的性格特征,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及教材要求,本着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理解形状补间动画的概念;熟练掌握创建形状补间动画的方法;理解并掌握将文本对象进行分离,位图转换为矢量图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简单的形状补间动画掌握制作的一般步骤,然后在任务驱动下,不断生成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来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难点——文本对象的分离和位图转换为矢量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逐渐树立利用flash表达生活现象和思想的意识。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文本对象的分离处理。

2、教学难点:在完成本节课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更多的同学能掌握利用位图转换为矢量图的方法制作图像和其它对象间平滑过渡的形状补间动画。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技能和信息素养。同时学生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已经掌握了flash的基本界面、基本操作以及逐帧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对动画制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师的引导下,部分学生有能力对相应内容做探索学习。基于以上实际情况,本节课我采用任务驱动法和自主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手段,预设问题、解决问题并强调问题,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生成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主要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和自主探究法等,通过情境导入,以任务为主线、以探究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主动的学习环境中完成本节的学习任务。
1、创设情境法:有目的地创设趣味和教育意义并存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学习任务。(如:导入新课时文学人物的竞猜游戏以及播放“我变孙悟空”的flash动画)
2、任务驱动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为主线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利用学生在任务中生成的问题突破本节重点。

3、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启发和引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综合作品演示和总结归纳等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课堂能在生动、有趣和有效中进行。

四、学法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活动的中心是学生,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情景的设置,学生点燃了求知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
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创作并在创作中生成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通过作品的展示,内容的归纳和总结提高他们做、观、思、评、说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育家杜威认为,从“思维五步"出发,教学过程也应分成五个步骤:其中首先教师应提供一个与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然后学生有准备去发现、思考、推断和验证情境中产生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1、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性格和经历的描述中猜测他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哪个人物,再过渡到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展示“我变孙悟空”的flash动画。由此引入形状补间动画。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环节与语文学科进行联系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生更加了解并喜欢我国重要的文学作品人物。同时学生对形状补间动画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1、形状补间动画的概念
根据展示的动画范例,学生归纳:使一个对象逐渐变成另一个对象,实现两个对象间(颜色、形状、大小、位置)的平滑过渡。(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对形状补间动画有一个概念上的基本认识。 2、辨别形状补间动画并铺垫形状补间动画是建立在矢量图的基础上 展示四组动画,学生辨别哪些是形状补间动画,哪个是动作补间动画。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形状补间动画概念的掌握,并引出本节的教学内容。借助展示事例说明形状补间动画是建立在矢量图的基础上,为后面本节的重难点——文本的分离和位图的转换做铺垫。
3、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步骤
以四组动画中“图形变图形”为例讲授制作的过程。学生观察该形状补间动画的时间轴,发现制作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步骤:起始关键帧、结束关键帧和属性面板补间选择为“形状”(板书)
学生总结成功的形状补间动画在时间轴上的表现是实线箭头和淡绿色的背景。(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学生理解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步骤和在时间轴上的表现,对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过程和如何观察动画是否成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4、小试身手(根据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 1)模仿练习:根据刚才的归纳总结,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从图形到图形变化的形状补间动画”(图形可自选)(大屏幕展示实例)
2)自主探索:完成模仿练习的同学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从图形到文字变化的形状补间动画”(图形和文字可自选)(大屏幕展示实例)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给予学生指导。
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图形变文字”的动画有可能不成功,引导学生观察关键帧的对象被选中后的不同表现,学生发现问题,引出形状补间动画创建文字对象时需要分离,再讲解演示完成动画。
设计意图:学生制作“图形变文字”动画过程中在关键操作(文本对象分离)上出错,导致动画制作不成功,加深对“文本分离”这一重要步骤的印象,利用学生在操作中的“生成性问题”突破本节重点。同时学生动手实践制作这一形状补间动画,进一步明确制作步骤,在制作中体会制作动画的乐趣,感受其神奇之处。为后面的“文字变图片”形状补间动画的成功创建埋下伏笔,形成冲突。
5、分层提高——形状补间动画中图像(位图)的处理
完成“自主探索”的同学进一步试着完成“图像(位图变图像”的形状补间动画。 学生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节重点内容突破后,这时学生制作的补间动画是成功的,但是效果显得不是那么自然,图片里的内容根本是一个整体而没有过渡变化的过程。由此生成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本节提高内容中的难点内容——形状补间动画中“图像应该如何处理才会使动画更加自然” 通过“位图分离”和“位图转换为矢量图”这两种处理方法的对比效果说明:将位图转换为矢量图会使动画过渡更加自然。
(三)提高练习,建构能力(根据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求,有能力的学生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
发挥想象,自由创作,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的创新设计。 1、提高练习:实现由“图像(图像)”到“图像”的形状补间动画; 2、自我实现:实现由“文字”变“图像(位图)”的形状补间动画;
(四)作品展示,共享快乐(根据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尊重的需求,学生都有表现自我,受到别人尊重的需求,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体验到自己的用处和价值)
将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学习和创作的快乐和成就感。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谈一谈,要制作一个形状补间动画应该怎么做? (六)板书设计
形状补间动画


一、概念

形状、大小
一个对象 另一对象
颜色、位置

二、制作步骤
1、起始关键帧 2、结束关键帧
3、属性面板:补间——形状
三、时间轴上的表现
1实线箭头 2淡绿色背景

四、对象的处理方法

分离
1、文本 矢量图形

转换为
2、图像(位图) 矢量图形

形状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