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可成为基础教育的软肋

发布时间:2019-07-31 10:12: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可成为基础教育的软肋

作者:吴宝席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4年第11

        【摘 要】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但改革开放以来,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人生价值观也受到一定的冲击,他们文化取向多元化,道德标准多维化,价值观异化,人生定向错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有被淡漠化、边缘化趋势,这是十分可怕的。理性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中的现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切实地渗透于基础教育课程中,对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审美、文化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 词】 中华传统文化;基础教育;青少年;教育教学

        【作者简介】 吴宝席,江苏省沛县第五中学,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中华民族连绵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积累了丰厚而珍贵的中华民族文化,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已令世人折服。但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却有被虚化、弱化和边缘化之势。2014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如何理性认识和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中的现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切实地渗透于基础教育课程中是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之透析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纽带,是激励民族成员为民族生存和发展共同努力奋斗的内在动力。然而,这一精神力量却因种种原因而显得薄弱和不足。

        1.社会发展弱化了对国民传统文化的教育。长期以来,我国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国民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了国民教育的软肋或短板。即使国家一再下发相关文件,如2004年,教育部与中宣部联合发布《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2010年,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的通知》;2013年,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但在教育实践中,传统文化教育一再被荒芜化、淡漠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竞争意识、经济意识、生存意识得以提高,但同时又使人们的利己意识和拜金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张扬,义利观扭曲、道德价值观走偏、文化信仰缺失等不绝于目,曾经的信义之族、文化之国、礼仪之邦正在遭受着因传统文化教育缺失而带来的失德、恶行之阵痛,拆解着人们对于真善美的向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被诸多无形的藩篱所割断,中华民族的灵魂已被名利所吞噬。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经济发展不相协调成了当下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可成为基础教育的软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