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年表

发布时间:

冰心
19001999年)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关注“爱”的哲学。
1919年,发表《两个家庭》崭露头角
19191920年,进入文坛,以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陆续发表《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煞人》等揭露了“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
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是最早加入该会的少数女会员之一。19215月,出版短篇小说散文集《超人》,标志着冰心对社会种种问题“爱的哲学。1922年发表《烦闷》
1922年《晨报副镌》间续刊登冰心的小诗《春水》19231月,出版第一部诗集《繁星》
1924年发表《悟》《超人》《烦闷》《悟》构成了冰心“爱的三部曲”
1931年,发表《分》之后陆续发表《六一姊》《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相片》等。
1943年发表《关于女人》,是冰心抗战时期在重庆《星期评论》上以“男士”笔名发表的重要作品。1999228日,作家冰心逝世。创作变化:
冰心的问题小说围绕着“爱的哲学”经历了发展变化的阶段,从

追寻到宣扬,最后信疑参半,这是冰心小说独特的旋律。1931年发表的《分》,划出了冰心小说创作的新阶段,从作者以往信奉与宣扬“爱的哲学”与早已潜隐地所受的基督教教义的影响中有所超拔,有爱有憎代替了“万全之爱。
沈从文
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他的小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写城市与知识阶级,第二类是写乡村与抹布阶级的。1922年,受五四余波之影响来到北京升学未成开始学习写作。1924年底,开始在《晨报副刊》发表作品。
1928年,在上海与胡也频、丁玲合编文学刊物《红黑》1931年,发表短篇小说集《龙朱》
19339月,接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并主持《大公报》文艺奖
10月,在其主编的《大公报·文艺副刊》第9期发表《文学者的态度》引发“京派”与“海派”的论争。
1934年,创作中篇小说《边城》,原载于《国闻周报》第十一卷1935年,发表短篇小说集《八骏图》1938年,创作长篇小说《长河》1940年,发表短篇小说《绅士的太太》1945年,发表长篇小说《长河》
1988510日,作家沈从文在北京逝世创作变化:

进入三十年代后期,沈从文小说越写越少,而针对现实问题和较抽象的哲学问题的文章大量增加。由表达对理想人性赞美的湘西主题小说转向关注现实,表现出对现实的愤慨,由返朴归真,充满温暖抒情浪漫气息的柔和之笔转向面对现实,蕴藉愤慨富于讽刺色彩的批判之笔所代替。
徐志摩
1897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他的抒情诗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构思精巧,意象新颖,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章法整饬,灵活多样,辞藻华美,风格明丽。1916年,赴津、京读大学,曾拜梁启超为师。19188月,赴美留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1920年,赴英国剑桥皇家学院以特别生资格选课听讲。1922年,回国,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大学任教。1925年,发表诗集《志摩的诗》
1926年,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27年,发表《翡冷翠的一夜》
1928年,《新月》月刊在上海创刊,徐志摩与闻一多负责编辑,徐志摩是“新月”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
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出版《猛虎集》,同年1119日,因

飞机失事,遇难。1932年,出版《云游集》
创作变化: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始终交织着内心的生命体验与外在创作观念的矛盾冲突。1926年前后,由于生命体验突破了创作观的束缚,使其在多个方面发生变化。她的诗不再拘泥于“健康”“尊严”的原则,而是直面现代人痛苦、焦灼的内心世界,大自然不再是诗人的精神家园,而是凡尘出生命的渺小甚至虚无,他的现实主义诗歌不再是肤浅的场景速写,而是渗透深切的生命体验。
张爱玲
19201995)原名张瑛,出生于上海,原籍河北丰润。张爱玲的小说具有雅俗融合的特征,故事以人、以人性的探索为中心,呈现出现代小说的特征,同时,小说中具有繁复、丰富的意象,清晰的时代感与精细的把握能力,描写中透露出浓浓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都市特征。
1943年,在周瘦鹃所办的《紫罗兰》创刊号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当即引起海上文坛的关注。
19439月——10月,《倾城之恋》收入《传奇》11月——12月,《金锁记》收入《传奇》19445月——7月,《红玫瑰与白玫瑰》收入《传奇》19448月,出版小说集《传奇》同年12月,出版散文集《流言》

1956年,开始创作小说《秧歌》与《赤地之恋》
1968年,《半生缘》现在台湾《皇冠》杂志刊出,后改名为《惘然记》,收入《惘然记》
1975年,完成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1979年,《色戒》收入《惘然记》19959月,逝与洛杉矶,享年七十四岁
创作变化:
张爱玲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创作风格,追求中国古典小说那种“平淡而自然”的审美境界。但后期她的创作风格发生了转变:注重在小说中表现“细密真切的生活质地”、白描手法的完美运用、松散的叙事结构,这些新的转变和尝试极富意义,形成了张爱玲后期创作中的突破,但却往往为学界所忽视。
张恨水:
18951967)原名张心远,原籍安徽潜山,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他的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近两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1918年,任芜湖《皖江日报》编辑,开始写作生涯。191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南国相思谱》。同年赴北京,任《益报》校对、上海《申报》驻京办事处编辑、北京世界通讯社编辑。

1924年,主编《世界晚报》副刊《夜光》,此后创作了大量社会言情小说。
19272月——19325月,《金粉世家》在《世界日报》副刊《明珠》上连载,曾被誉为“民国《红楼梦》19303月——11月,《啼笑因缘》在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上连载,富于社会批判的色彩,在艺术上注重人物心理的细致分析和白描手法的运用。
193912月——19414月,《八十一梦》在重庆《新民报》副刊《最后关头》上连载,以犀利的锋芒批判了社会的黑暗,作者以梦的形式,来建构小说。
1945年,创作小说《虎贲万岁》该书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战史小说。
1946年任北平《新民报》总经理,编辑副刊《北海》1949年初发表他的回忆自己生活和创作的《写作生涯回忆》此后任文化部顾问、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所写长篇小说《秋江》《孔雀东南飞》《凤求凰》等发表于香港、上海等地的报刊上。
创作变化:
1954年,大病初愈,重操旧业,自动选择写作的内容与方式:故事新编这种写作,简单说,就是从“祖国优秀民间传说”中撷取素材,结合时代精神,将其敷陈得较为可观,来满足初级文

化程度读者的需求。它是改编,脱离了原创性写作范畴。还有一个变化:解放后张恨水的写作,传播范围主要被放置到中国本土以外;其中,肩负面向海外华人宣传之责的中国新闻社,似乎与张恨水形成了固定合作关系。1957年,张恨水回到了原创性写作,写出了《记者外传》,由上海《新闻日报》连载。20年代、30年代,他担心自己落伍于时代,不断企图超越自己。40年代,他已不再把文学仅仅视为谋生的手段,而是与新文学作家一样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钱钟书:
190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书香门第家庭。
1935年,入英国牛津大学学习,获B.Litt学位,后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
1937年,出版《十七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
1941年,出版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5年,出版《猫》
194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1947年,出版长篇小说《围城》
19486月,上海开明书店印行诗学著作《谈艺录》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58年,出版学术著作《宋诗选注》
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旧文四篇》;中华书局出版《管锥集》
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七缀集》1995年,三联书店出版《槐聚诗存》
创作变化:
钱钟书属于讽刺小说家,但是不同于现代文学的那种社会讽刺,而是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人生讽刺。他似乎洞察了人生的虚无、荒谬,然后以一种超然的态度,俯视人生,对芸芸众生进行辛辣的嘲讽。
钱钟书的学术成就很高,他的两部学生著作《谈艺录》1948《管锥篇》,显示了他渊博学识。有人说,钱钟书是现代中国第一博学鸿儒。钱钟书不仅对精通古典学术,而且对欧洲的文学知识、文化知识也非常精通,甚至令西方学者相形见绌。所以,现在有“钱学”的说法。

他的学识,对他的小说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现代文学中,学者型作家并不少见,但是,惟独钱钟书把学者的知识熔铸在小说中。他把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与小说叙述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自然贴切。在现代文学史上,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舒婷:
1952~),原名龚佩瑜、龚舒婷,舒婷诗歌的核心思想即对人的自我价值与尊严的肯定确认,对人格独立和人生理想的追求张扬,以自我情感为表现对象,以女性独特的情绪体验辐射外部世界,呈现个人心灵对生活熔解的秘密。
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6年,出版《会唱歌的鸢尾花》1992年,出版《始祖鸟》1994年,出版《舒婷的诗》
创作变化:
舒婷前后期诗歌风格变化明显,题材上,理想、信念大题材转向生活化;语言、语体结构上,日常生活取代了古典诗词味,单一抒情转向日常语调的述说;意象上,由传统、密集型转向杂多疏散,社会性意象突出。
汪曾祺:
19201997),江苏高邮县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1943年,出版小说集《邂逅集》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1963年,出版儿童小说集《羊舍的夜晚》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1980年,发表《受戒》
1987年,出版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1993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汪曾祺文集》(共四卷,《小说卷》、《散文卷》、《文论卷》、《戏曲剧本卷》)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汪曾祺全集》(共八卷,《小说卷》、《散文卷》、《戏剧卷》、《其他卷》)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汪曾祺》(共五卷,《说戏》、《五味》、《谈师友》、《文与画》、《人间草木》)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岁寒三友》、《徙》等

散文集:《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
艺术小品集手稿:《羊舍一夕》、《汪曾祺:文与画》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创作变化:
汪曾棋的作品内容平实,文笔淡雅,寓哲理于自然,寓凄婉于幽默.于宁静淡泊、雅洁闲适而又不无奇崛的艺术风格中不断地超越和创新,给人以常读常新之感.而尤以独特的语言风格见长,语言简约、生动、传神.意味、情韵均在字里行间溢出,无法转换,难以明言.本文就其散淡典雅、含蓄蕴籍的语言加以阐释和评价.汪曾祺作品语言特色表现为:独特的口语化的语言。吸取古典文学的营养。突破诗歌、散文、小说的界限。重氛围渲染,表现健康的人性。形成了其具有独特韵味的文学语言。对于打破“文革”后那段冰冻期特有的话语禁忌,功不可没。这决定了汪曾祺作品无可置疑的文体学意义。

创作年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