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互联网+现代水利”行动计划

发布时间:2018-01-11 08:58:24

广东省互联网+现代水利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年)》和全国水利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以水利信息化驱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为我省水利事业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路,抓住国家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的新机遇和互联网+”的时代潮流,紧紧围绕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以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互联网+产业新业态为抓手,推进互联网+”在水利三防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全面提升三防减灾、河长制、水安全、水生态、水管理、水服务信息化水平。

(二)行动原则

规划,科学指引。互联网+现代水利涉及水利全行业,要科学统筹规划,强化顶层设计,统一标准规范,统一部署推进。

分工负责,示范带动。要细化任务分工,明确部门责任,加大执行力度。充分发挥互联网+新技术在水利行业的示范应用,以点带面带动全局发展,全面提高水利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协调联动,凝聚合力。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积极性和主动性,省级要加强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引,各地要积极推进,合力解决互联网+现代水利行动计划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资源共享,合作共赢。要加大推动水利信息资源共享开放与利用力度,统一信息资源的采集、储存、管理,统筹设备、场地的集中使用,最大限度地优化水利行业资源配置,加大向社会推送信息资源力度和广度,提高水利行业服务公众的信息化能力,形成行业、公众共赢的发展局面。

(三)发展目标

2020年,互联网与广东水利的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基础设施集约完善、业务应用协同智能、信息资源全面共享、信息网络泛在安全的水利现代化管理新格局,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到2018年,建成水利一朵云”“一专网”“一张图,建成水利三防监控指挥中心。大幅提高计算、存储、传输、应用等软硬件资源集成利用能力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实现三防通信省-50M、市--20M以上带宽专线互联,实现全省江河湖库、水利工程、水资源管理、水生态环境、三防减灾、河长制等地理信息和大数据集成,共享水利业务协同应用和界面集成。

——水安全、水管理支撑体系基本完成。到2019年,建成三防在线决策指挥、水安全在线监控、水政执法监督指挥、网上行政审批、网上民生服务、资金全程监督六大平台。实现三防指挥更加精准快速,执法管理更加高效透明,资金监管更加廉洁阳光,行政审批更加快捷规范,民生服务更加精细普惠,水安全管理更加动态可视,形成一体化综合管理、多业务协同的网上水安全、水管理体系。

——工程管理更加高效智慧。到2018年,完成2个市县水利工程信息化试点建设,有条件的地市、县(区)可先行先试,2019年全面开展全省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实现全省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提升我省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基本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

——网络信息安全更加稳定可控。同步开展全省水利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整体安全防御措施更加完善,安全防护水平更高,应急处理能力更强,网络和信息安全更加稳定可控。

——信息资源共享全面广泛。到2020年,实现省、市、县、镇水利信息资源深度共享,实现省防总成员单位、省直有关单位的资源全面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新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深度融合。到2020年,构建泛在、智能感知、天地一体的信息采集体系,实现信息处理的集中化和大数据化;完成水文监测信息化、流域管理信息化、互联网+河长制等9大专项行动,实现水利业务应用全覆盖。

二、基础设施

(一)一朵云,即水利云建设

充分融合共享省电子政务云、公有云等多种云平台,结合自建云服务平台的方式,建设面向省、地市、县(市、区)等各级水利系统部门服务的广东省水利云。省水利云对接现有云平台,对自身资源进行整合和扩充,提供具备集约化、弹性和安全可靠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探索公共服务平台及组件开发,为建设一张图”“六个重点行动九个专项行动等应用提供基础支撑。到2018年,建成省级水利私有云计算环境,提供不少于120CPU9TB内存、500TB存储的虚拟资源,满足未来三年各类水利业务系统资源需求。到2020年,各市水利云基本建成,并且与省水利云实现融合共享,全面支撑省市县镇四级水利业务系统,全面实现各级水利业务系统的云端化。(保障中心)

(二)一专网,即通信网络系统

建设新一轮省市县镇四级水利通信网络,全面支撑全省各级防灾减灾大数据应用、四级三防高清视频会商和水利工程管理视频监控。增加网络带宽,确保水利业务所需的各类视频、语音、数据的畅通传输和交换;加大互联网、移动互联应用的网络支撑环境建设;面向下一代网络,升级改造网络核心设备。实现省防总到主要成员单位和厅直属单位50Mbps、省-50Mbps、市-20Mbps以上带宽的专线互联,与省电子政务外网互为备用。利用互联网或专线实现县-20Mbps以上带宽互联。建设省防总与省水文局、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万兆裸光纤连接,满足水利云大量数据交换需要。(保障中心、三防办,列第一位的为牵头部门,下同)

(三)一张图,即水利大数据地图

基于测绘部门政务版1:1DLGDEM0.5米高清遥感影像基础电子地图,建成集全省河流、水库、堤防等水利工程以及防汛抗旱、河长制管理、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山洪灾害防治等主要业务专题的全省三维可视化水利三防大数据地图。建立地图共享与更新的技术标准和服务模型,融合地图与业务、专业数据,承载水利大数据,构建多时相、高分遥感,以及种类齐全、功能完善的水利三防大数据地图数据库,并共享叠加气象、水文、国土、海洋等部门的水利专题图。发布地图资源服务,实现一张图省、市、县、镇四级水利部门共享。(保障中心、三防办)

三、重点行动

(一)三防在线决策指挥平台

开展省市县镇四级三防信息化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各级三防指挥能力;建设灾害防御仿真系统,建设备份在线指挥和决策会商系统;拓展雨、水、工、旱、灾情等信息在线监测范围,强化工程视频监控、应急移动监控、遥感遥测监控、无人机监测、物资调度监测等;整合三防内部各业务系统,建设与各三防成员单位平台、现场移动应急平台信息互联互通体系;建立指挥灵敏、运转高效的三防成员单位联合指挥调度体系,利用无人机、单兵视频系统等互联网应急救援装备,提升对现场的快速指挥、调度与专业指导水平,提高防灾减灾应急联动和综合决策能力;加强与电信运营商、电网集团在应急通信资源方面合作共建,升级完善全省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利用互联网推进多渠道灾情信息采集、信息发布和风险隐患排查模式创新。(三防办、保障中心、水文局)

(二)水安全在线监控平台

完善水资源在线监测,建成取用水、水功能区、水源地监测体系和水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形成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适应的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水利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和水利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强化水利建设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信息化监管手段,确保安全监管落实到位,全面提升水利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水平。

1. 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

实施并完成省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和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2016-2018年)。建成取用水、水功能区、水源地监测体系和水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水资源管理主要业务在线办理。到2018年,对全省河道外总取水许可水量的80%以上和总用水量的50%以上实现水量在线监测、灌溉面积5万亩以上灌区渠首取水全部实现在线监测(1万亩至5万亩渠首取水全部在线监测或规范计量)。供水人口20万以上的饮用水水源地实现水质在线监测。建设水资源在线监控平台,实施资源整合,完善提高省级信息平台水资源管理监控和决策会商环境,完善水资源管理业务应用系统,提高在线监控能力,扩充水资源运行环境,建设运维监控体系。(水资源处、水文局、农水处、保障中心、各流域管理局、设计院、水科院)

2. 水利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工程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一岗双责理念,基本建立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对象的安全生产信息采集上报体系,初步建成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专业监管相结合的业务系统体系,逐步开发与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基本摸清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底数、丰富检查方式、加强隐患治理、提升监管效果,推动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安监处、建管处、农水处、水保处、三防办、水政监察局、农电局)

3. 水利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以建设水利工程电子招投标及监管平台为核心,建立覆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水利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建立水利建设市场主体资质、资格管理体系,健全完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水利工程电子招投标及监管平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平台、工程建设过程管理系统,对项目的前期立项,实施过程的质量、投资、进度和安全,项目验收、后期的效益评价等节点进行全面跟踪和管理。在施工现场重点区域布设实时监控点,远程实时监控,配备移动管理上报系统,实现对工程建设情况的移动查询,进展情况的移动上报等。(建管处、安监处、农水处、农电局)

4. 雨洪管理系统、突发水污染调度系统

建设大中型水库雨洪管理与资源化利用决策系统和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水量调度应急系统。大中型水库雨洪管理与资源化利用决策系统主要是以大中型水库为抓手,依托先进的水雨情预测预报技术,开展雨洪管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及调度决策系统开发,缓解我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及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等矛盾,促进流域防洪调度与水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水库的利用效率和水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全省水资源保障水平;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水量调度应急系统主要是采用云计算及大数据分析,基于3S技术及高精度水质数学模型,构建东江、西江、北江、韩江干流及珠江三角洲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水量调度监测、预警、快速响应的综合集成系统,实现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快速模拟、综合评估及辅助智能决策,通过应急水量调度提升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三防办、水资源处、各流域管理局、水科院、水文局)

5. 水利工程安全健康及险情监测预警系统

工程安全健康及险情监测预警系统,可满足我省防汛决策需要,提高应对洪水防御能力,特别是汛前、汛中和汛后险情识别,对险工段堤防变形、内部土体和竖向位移进行监测,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及时发现建筑物的异常情况,实时分析异常状态的成因,提前预判工程险情和建筑物安全走势,使险情在发现后第一时间得到控制,减少和避免工程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防办、设计院、建管处)

(三)水政执法监督指挥平台

依托互联网+”实现水政执法及监督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基本建成日常执法巡查、远程实时监控与遥感遥测定期监控相结合的水事活动动态监控体系和对案件跟踪、报警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以信息化推进水政执法能力现代化。主要包括为省市县所有水政执法单位配置信息终端,及时传输执法巡查中发现的水事活动的音视频、图片和地理信息等资料,为水事活动处置提供证据支撑。建设遥感遥测数据采集系统,构建多时相遥感、高分卫星影像、航拍数据、AIS、地理信息等空间数据库,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河口、湖泊、水库等水域遥感遥测图片的解析对比,及时发现和处理围垦河湖、非法设障等违法违规行为。建设水政执法监督指挥系统,整合现有的执法办案系统和水政执法信息统计系统,拓展功能模块,实现执法内容、时间、空间、白天、黑夜五维度信息全覆盖。建设执法在线监控平台、展示和决策会商环境,实现对主要河道、水库、岸线等进行水事行为的在线实时监控,提高对水事行为的管理水平。(水政监察局、各流域管理局)

(四)网上行政审批平台

网上行政审批平台是创新政府服务方式,提供公开透明、高效便捷、公平可及的政务服务,强调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一号一窗一网政务服务创新。整合具有行政审批特征的业务系统,审批事项全要素收集与共享,业务流程的申办数据及审批过程数据分发与归集。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申报、受理、审查、反馈、决定和查询告知等全过程、全环节网上办理,全过程监管。网上全流程办理率、上网办理率、网上办结率达99%以上,涉及民生的社会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全流程办理和手机办理。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决办事难、慢、繁的问题。(政务中心、政法处、人事处)

(五)网上民生服务平台

深入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充分发挥自身信息库资源庞大、完整、准确等优势,建设网上民生服务平台,为老百姓提供互动交流、回应关切、用得好的信息服务,普及水情教育,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利用微信、微博、手机APP和水利网站等方式,围绕公共服务、政务公开、网上办事等内容,提升互联网+”民生服务功能。

1. 水利政务公共服务建设。推进网站集约化建设,整合汇集各类水利信息资源,提升网站公共服务能力,打造政务公开、提供办事服务、开展政民互动的互联网水利平台。搭建网络化、移动端、互动式的水利资讯服务平台;创新政府服务方式,为公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便捷、公平可及的政务服务,优化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为群众提供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丰富公共服务资源,主要包括防汛抗旱、水资源水环境、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供水、河湖制管理等与社会公众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发布。(政务中心、办公室、人事处、水资源处、建管处、农水处、水保处、三防办、移民局、保障中心)

2. 数据开放共享建设。向全省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提供水利各类数据。编制数据资源共享服务目录,向社会公众发布可公开的水利数据服务目录,发布水利各类公开数据,并提供数据在线浏览、简单在线分析和下载等功能,方便社会公众了解和利用水利数据。(保障中心、政务中心、水文局)

(六)资金全程监督平台

资金全程监督平台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政府投资水利项目从立项、建设、验收等全过程以及移民资金末梢监督监管,做到可记录、可稽查、可追溯、可问责。

1. 完善广东省水利系统政府投资水利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平台。对不同类型项目、不同层级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的网上信息公开、动态跟踪和监控,做到可记录、可稽查、可追溯、可问责,对相关的人、财、物、事进行整合管理,进一步加强对水利资金使用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规计处、财审处、建管处、农水处、水保处、三防办、农电局)

2. 完善水库移民项目资金动态监管,强化末稍监督平台。以广东水库移民文化信息服务站为载体,完善水库移民项目资金动态监管信息化系统,建立完整统一的移民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监管平台;发挥水库移民末稍监督系统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水库移民资金使用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开发为水库移民提供产销一体市场服务功能;形成省、市、县、村水库移民信息互联互通,用信息化引领移民项目资金监管现代化。(移民局)

四、专项行动

(一)水文监测信息化工程

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移动终端等技术,全面提升全省江河湖库和地下水水文监测能力,形成多元化、高保障率的智能采集体系,提高信息的完备性、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满足精细化业务管理及支撑水利智能应用要求。

1. 江河水系和水利工程在线监测系统。完善全省主要江河水系及重要水利工程水文信息监测体系,建设三维电子沙盘展示系统,实时展示全省主要江河水系、大中型水利工程及水雨情等信息。(水文局)

2. 广东地下水监测工程。结合我省现有监测站网,建立比较完整的地下水监测站网,实现对地下水动态的有效监测,对雷州半岛地下水动态的区域性监控和地下水监测站的实时监控。建设国家级地下水自动监测站和省级自动监测站。建设省级监测中心,实现本省区地下水信息的接收存储、共享交换、资料汇编、基本应用服务等功能,与流域机构、国家级监测中心实现资料共享。面向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地下水监测信息的需求,开发业务应用软件,实现地下水信息的自动接收、交换共享和基本应用服务。(水文局)

(二)流域管理信息化工程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流域管理信息化全方位、多层次、协同发展,建立覆盖全流域的防洪与水资源监控调度平台,完善防洪减灾与水资源管理体系,实现全流域实时动态管理和科学规范管理,为流域防洪安全和水资源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1. 北江流域防洪能力体系建设。以数字北江 + 模型北江 + 智慧北江为支撑体系,建设北江流域防洪和水资源联合调度系统、北江大堤水下地形测量及管理系统、北江流域互联网+”一体化应用展示系统,打造覆盖全流域的防洪与水资源调度平台,全面提高北江流域防灾减灾能力。(北江局、三防办、水资源处、建管处、水文局、设计院、水科院)

2. 深化东江流域水量水质监控系统应用,实现东江流域水量水质信息共享、为实施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提供基础支撑。(东江局、水资源处、水文局、设计院、水科院)

3. 省西江流域水资源和珠江河口滩涂综合管理能力建设。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全面提高流域水资源及河道岸线、河口滩涂的动态监控及监督、水行政执法等能力和管理水平,建成一个集流域水资源管理、珠江河口滩涂管理、河道管理、防汛抗旱、水行政执法等业务的综合管理和监控信息化平台。(西江局、建管处、水文局、设计院、水资源处、水科院)

4. 韩江粤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重要取水口、分水口、水闸和河流水质水量断面等监控站点、监控中心、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等,实现对潮州供水枢纽和河口五闸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保障韩江下游三角洲地区的城乡生活生产用水。(韩江局、农水处、水资源处)

(三)互联网+河长制

紧紧围绕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主要任务,推进互联网+技术在河长制中的广泛应用,深化河湖管理网格化、精细化、智能化,构建责任明确、监管有力、信息共享、联动快速、互动顺畅的河湖管理信息化体系,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基础信息保障。

1. 河湖管理信息化工程。一是建立一套覆盖东江、西江、北江、韩江等主要江河、珠江三角洲河道和重要湖库的监测、监控管理系统,动态监控岸线变化、水下地形、涉河涉湖水事活动情况,为河湖河口资源与环境管理、防御咸潮等提供重要依据,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实现河湖管理和监督管理向科学管理、动态管理和规范管理转变。二是建立五级河长管理支撑系统。依托三个基础系统和六个应用平台构建的业务协同、资源共享、联合指挥和水利大数据集成整合等基础环境,建立五级河长管理支撑系统,为建立省、市(地)、县(区)、乡(镇、街道)、村责任明确、监管有力、信息共享、联动快速、互动顺畅、考核到位的五级河长管理体系提供技术支撑(河长制办公室、建管处、水资源处、各流域管理局)

2. 水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建设水资源保护共享信息数据库。在各部门建设的与水生态和水资源保护相关信息资源基础上,在信息共享与服务和数据交换系统的支撑环境下,构建部分物理集中和全部逻辑集中相结合的跨区域、跨部门的水资源保护共享信息数据库;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管理系统建设。围绕建设城镇生活污染监管、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地表水资源保护、地下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监管、饮用水源地监管、地下水水环境监管、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等重点内容,建设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管理系统,制作水生态和水资源保护的相关数据产品,为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河长制办公室、水文局、水资源处、建管处、农水处、各流域管理局、设计院、水科院)

(四)水利工程安全管理能力建设

2018年,完成2个市县水利工程信息化试点建设,有条件的地市、县(区)可先行先试,2019年开展全省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其中新建(包括除险加固、改扩建)水库、堤防、水闸、机电排灌站、城市排涝泵站、小水电、中小河流治理、灌区、农村引水工程要将信息化纳入项目主体工程,按照《广东省水利信息化建设设计导则》要求进行建设,做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运行;已建工程要根据《设计导则》要求,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信息化改造和更新,全面提高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

1. 水库、堤防、水闸、泵站等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水雨情采集系统、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闸门自动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网络通信系统、洪水预报及预警子系统、工程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工情信息采集系统等。其中建设大中型水利工程安全监控系统,实现现场自动观测,全面、动态、实时掌握现场安全管理情况和安全状况,建立基于数值模拟和视频技术的三维全景监控,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三维全景监控全覆盖;利用智能识别和卫星定位技术对小型水利工程进行移动巡查,记录巡查人员、时间、频次、路线、发现的安全隐患等信息,实时上报工情、险情。(建管处、安监处、农水处、农电局、水保处、技术中心、设计院、水科院)

2. 农村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灌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监控系统和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升级完善,全面、动态、实时掌握重要灌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状况和管理状态,提高行业管理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促进农村水利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农水处)

3. 农村机电工程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农村水电安全动态监管系统和机电排灌动态监管系统。实现对全省农村水电站与机电排灌工程的实时、动态监管,提高农村机电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为打造绿色水电提供信息支撑。(农电局)

(五)水土保持信息化工程

补充完善广东省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加快与网上行政审批平台水政执法监督指挥平台网上民生服务平台的数据整合,提高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及事中事后监管效能,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共享基于多时相高分遥感影像及数字高程的水利大数据地图,运用天地一体化动态监控技术手段,开展水土流失状况监测,探索和推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预防监督项目的图斑化动态管理模式,定期开展中分卫星遥感图斑筛查、高分卫星及无人机遥感定点查勘、重点区域现场查勘,为水土保持监管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水保处)

(六)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程

依据国家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战略部署,按照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相关要求及《水利网络安全顶层设计》,结合广东水利网络结构和应用布置,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坚持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开展水利网络安全体系整改工作建设,进一步加强整体安全防御措施,建立容灾保障,强化安全运维。建设内容包括:加强网络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和网站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措施;建立系统上线严格测评、运行中定期检测及加固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行业信息安全管理,推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责任制和防范体系落实、及时更新信息安全保障设施,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增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能力,确保信息安全。(保障中心)

(七)水利科技和规划勘测设计成果管理展示

规范广东水利科研和规划勘测设计成果全过程管理,并通过信息化技术对科研和规划勘测设计成果进行模型化、立体化、网络化展示,客观展示广东水利科研和规划勘测设计能力。

1. 建设广东省水利科技成果管理与展示系统,对我省的水利科研全过程进行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并能够对重要科研成果进行客观动态地展示,让公众了解我省水利科研能力。(水科院)

2. 建设广东省规划勘测设计成果管理与展示系统,对我省水利勘测设计成果从规划、项目立项、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等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并能够对重要水利工程的建设全过程进行客观动态地展示,着力展现我省重要水利工程的宏伟风貌和广东水利的建设成就,提高广东水利的影响力。(设计院)

(八)互联网+党建、水文化

建设水利科研管理系统、智慧学习、厅直机关党建工作管理系统、水文化展示系统、水利风景区管理系统,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全面提高我省水文化影响力。

1. 建设水利科研管理系统。加大水利科研的信息化投入,提高水利科研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科技处)

2. 建设智慧学习系统。结合水利行业特色和教育发展现状,以信息化引领职业教育现代化,提升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综合实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生活全面深度融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习方式创新。建设校园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突出智慧学习特色,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建设广阔开放的学习环境,实现学习随时随地,无处不在服务水利行业的移动化终身学习系统,为水利系统职工提供学历教育、职工培训、继续教育、自主学习、交流提高的智慧化网络平台、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为水利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和科研人才。(水职院)

3. 建设厅直机关党建工作管理系统按照省委组织部《(2016-2020年广东省组织系统信息化工作规划)》要求,编制《广东省水利厅党建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运用信息化手段规范厅直机关党建工作,创新改进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日常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从整体上推进我厅党建工作实现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目标,确保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在全厅上下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党委办)

4. 建设水文化展示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展现广东优质水工程、优良水生态、优美水环境,宣传推广当代最先进的水文化建设与研究成果,建设广东水文化遗产数据库。(党委办、水科院)

5. 建设水利风景区管理系统,提高水利风景区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水利风景区在水情教育和水利科普教育方面的作用。(水保处、党委办)

(九)水利三防监控指挥中心

建成具有联合值守、在线监控、决策会商、指挥调度、成果展示、场景体验等功能的水利三防监控指挥中心,集视频、语音、图片、文本、地图等信息为一体,以互联网+水利云平台为基础,整合三防在线决策指挥平台、水安全在线监控平台、水政执法监督指挥平台以及水文要素三维展现、水利成果动态展示等内容,通过资源共享、数据分析、业务协同、决策会商等,实现及时预警、准确研判、快速响应、统一指挥和联合行动,全面提高我省涉水事务管理能力。(厅互联网+现代水利行动计划项目办公室以下简称行动办)、三防办、水资源处、水政监察局、水文局、设计院、水科院)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厅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互联网+现代水利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行动办负责日常工作;建立行动办例会制度,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推进互联网+现代水利行动计划各项目的顺利实施。(行动办)

(二)制度保障。制定相关的建设、验收、财务、档案、考评、廉政等管理制度,修订《广东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法》。(行动办、保障中心、政法处)

(三)资金保障。加大资金统筹力度,保障互联网+现代水利建设资金需求。基建项目和参照基建管理的项目建设资金(含前期工作经费)在完善相关程序后纳入省级水利资金统筹安排;其它项目建设资金可通过部门预算、自筹或发改立项解决。(规计处、财审处、三防办、水资源处、水政监察局)

(四)人才保障。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充实行动办人员力量;建立专家咨询制度,不定期召开水利信息化知名专家参加的咨询会议,集思广益,提高互联网+现代水利行动计划的战略层级。(人事处、行动办)

(五)宣传保障。及时总结实施互联网+行动成效突出的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引导各地市水利部门互联网+现代水利全面发展。(办公室、保障中心、政务中心、行动办)

(六)管理保障。加强互联网+现代水利行动计划的建设管理,统筹协调各建设任务的实施,做好各建设任务的技术把关,同时加强组织管理。(行动办、保障中心)

(七)督导保障。明确互联网+现代水利各任务的建设时间节点,制定督导方案开展督导工作,并定期在综合办公系统、网站、监控平台上公布各任务的建设进展情况,促进建设任务又快又好向前推进。(办公室、行动办、政务中心)

(八)环境保障。做好实施场地、线路改造、设备安装、消防移置、水电通畅等方面的环境保障,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基础支撑(行动办、服务中心、保障中心)

附件:广东省“互联网+现代水利”行动计划责任分工表


附件:广东省互联网+现代水利行动计划责任分工表

广东省“互联网+现代水利”行动计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