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教学法基本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7-06-16 20:58:50

程序教学法基本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赵琥

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6年第12

        【摘 要】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的主要原则有五条,在今天的教育实践中仍然有非常好的现实意义。程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学习功课,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程序教学法 趋利避害 循序渐进 即时反馈

        程序教学法的创立者是斯金纳。斯金纳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他的理论讲求时效性。不务虚,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也容易取得教学成果。其它一些教学理论说起来头头是道,却过于空洞,流于理论,缺乏实际操作性。

        他用动物行为研究的成果来指导教学。动物行为总是主动选择趋利避害的,人也一样,主动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斯金纳认为,学习也是一种动物行为,当主体学习时反应速率就增强,不学习时反应速率则下降。因此他把学习定义为反应概率的变化。我个人理解就是在学习中提供有利刺激,让学习行为不断被强化,提供不利刺激,让不良习惯和学习行为被纠正。斯金纳激烈抨击美国当时传统的班级教学,指责它效率低下,质量不高。我们目前教育也存在效率低,成绩上不去的问题。他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发明了一套程序教学法。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的主要原则有五条,在今天的教育实践中仍然有非常好的现实意义。

        第一,积极反应

        我们传统的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认真记笔记,没有机会做出积极反应。学习的目的是学生学会东西,老师是辅导者。传统课堂被形象地称为填鸭式教育。学生被动参与,而不是主动学习。新课改以来,要求转变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多设计一些活动,目的也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只有学生对学习积极反应,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传统课堂,老师讲了很多,学生也安静地记了很多笔记。学生学会了吗?好像是学会了,结果交上来的作业是错误的,一调查才发现很多没理解。很多所谓的好学生,不过是死记硬背了很多知识点,根本不会灵活运用。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在学习中没有与知识进行互动,没有消化过程,强吞进去,自然消化不良。只有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反应了,互动了,才能深刻掌握,这就像新认识一个朋友,光看文字简介是不行的,你得和这个朋友交往,聊天,吃饭,工作,在生活互动中才能有准确而全面的认识。

程序教学法基本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