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慕尼黑阴谋”评价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1-02-27


远东慕尼黑阴谋评价之我见
有观点将1940年至珍珠港事变发生前日美之间的谈判被人称之为远东慕尼黑阴谋,本文作者从当时美日政策、美国对华政策等背景研究分析,认为对该观点要深层理解。

在历史中存疑,在现实中反思。随着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画卷徐徐展开的学习中,我们发现有些史学家把1940年开始酝酿并延续到珍珠港事变的日美谈判,说成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玩弄的远东慕尼黑阴谋在我国历史界传统的观点都认为这与欧洲臭名昭著慕尼黑阴谋相似。但是我认为这个史学观点值得商榷,我和同学们遍查历史资料,经过多次讨论,认为这种看法是表面的,我的理由是:

一、这是美对日政策中的一步妙棋:以退为进。

首先,从国际形势看。 19406月,法国的迅速败降,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徳日意正式结成法西斯侵略集团,国际形势进一步严峻。美国面临来自纳粹德国和日本的两洋威胁,罗斯福总统意识到,如果英国再被击垮,下一步就将轮到美国了。于是美国国会确立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在大西洋对德国的侵略扩张采取攻势,在太平洋对日本则采取守势。不过,这一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是因为日本军国主义在法国败降后称霸亚洲的野心急剧膨胀,日本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妄图把美国排挤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这是美国所不能容忍的。这一局势使美国的孤立主义情绪发生了变化。在19406月的两次民意测验中,73%的人赞成美国应给英国更多的物质援助,65%的人认为美国将在战争结束前参战。如果说美国前期是以纯经济与外交角度为出发点,那么后期则更多地从军事战略角度采取措施,这些措施也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以及日本侵略的加剧而逐渐转向强硬,甚至对立。

再看美国国内,在政治上,为克服传统的孤立主义的影响,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防疫演说在政治上延揽了两个著名的共和党人史汀生和诺克斯入阁,别担任重要的陆军部长和海军部长职位(那时还没有国防部)。这两个人向来以主张对日持强硬立场著称。所谓强硬,也不是硬到主张马上动干戈,而是主张对日本施以更大的经济压力,更积极的军事准备,更多一点地援华,以显示美国坚不退出日本想要独占的那一部分太平洋。罗斯福的这一决定,加强了他的内阁中强硬派的力量,显示了他的深谋远虑。

在军事上,对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美国反应强烈。19406月底,美国联邦委员会宣布将子午线以东的英法领地归入门罗主义的范围。同时,罗斯福采取了一次令人注目的威慑行动下令集结在夏威夷进行训练的太平洋舰队不再按惯例返回美国西海岸而继续留住夏威夷,以便对日本的南进有所威慑

从实际效果看。外交上为避免两线作战,美国制造了远东慕尼黑,以换取日本的同情,遭到英国的责问,也遭到中国共产党的抵制,远东慕尼黑阴谋

“远东慕尼黑阴谋”评价之我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