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书的三个版本

发布时间:2019-08-04 17:45:13

一本小书的三个版本
作者:陈蔚
来源:《中国美术》2017年第01

        每每世界读书日,都会出现很多书单。看着这些书单,想起一句拉丁古谚:书籍自有它们的命运。十年后,百年后,被时间淘洗过后,这些书单里有哪些书是能留存下来,依然被阅读,依然能和人类文明呼应呢?这样的书首先不会是跟风、应景的书,也不是以获利、获奖为最大目的的书,而一定是承载了独特价值的书。有本书非常不起眼,没听说获过奖,也未畅销,但窃以为符合好书的定义。就是这本小书——《乡村诊所》。

        这本书最初是陈丹青辗转推荐到山东画报出版社的,并专门做序,措辞恳切深沉。于是画报社1999年做了本小书,定价14.80元。大概这本书也是汪家明老师的心头好,所以他到三联任职后也把这本书带过去,2003年重又作了一版,定价29元。2012年,磨铁又把这本书翻出来重做,更名为《我的乡土,我的国》,定价32元。

        这三个版本中,磨铁的卖得最好,即便如此,也未上榜或热销。三个版本在商业上有点悲哀,但豆瓣评分都在8.0以上。我相信,过上几年,还是会有人把它拿出来再做,再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还会有人谈论它。

        它具有一本好书的内容。作者对着农村小诊所里的患者写生,再用文字记录下这些人。他描述的是一个时代的小切片,是卑微乡民中又被损害的人,带着各自的命运走向,恰是惊人的生活的微缩。画作粗朴笨重,文字冷静悲悯。作家阿乙曾说此书书中有奇,各方家可自行判断。

        我想说的是,这本籍籍无名却有着三个版本的书,分别体现了怎样的编辑含量,或者说,几个产品形态的优劣在何处。

        先说说书名。《乡村诊所》恰如其分,朴素平实;《我的乡土,我的国》铿锵悲怆,把一个小切片放大到整个家国故土的角度。哪个高级?我以为是前者,哪个吸引人?自然是后者。

        看封面。画报社的版本蕴藉内敛;三联的封面是麦绥莱勒的版画风格,强调了冲突和张力;磨铁的封面用了内文画作,字体简单粗暴,但信息量都体现出来了。哪个好呢?我更倾向于画报社的版本,可是内敛已不是时代美学风格,直接是,所以磨铁的封面从传播的角度能够生效。三联的其实并没有与内容链接上。

一本小书的三个版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