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笔法

发布时间:2012-11-08 23:42:55

书法笔法

中锋行笔

指笔锋始终保持在行笔轨迹的中间运行笔杆竖直下向。用中锋写出的线条饱满有力,有三维立体感。古人日:“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即指的中锋运笔。中锋行笔时用墨不能太枯,更不要一笔写到底,应根据需要随时“舔笔”使其保持“锥形”。此外,中锋运笔的效果还与书写速度的快慢有关,也与书写技巧生熟有关。故书法上对于中锋运笔效果有两种:一日:“折钗股”;二日:“屋漏痕”。两种特殊效果的线条都给人以美感,但其韵味截然不同,一个“秀媚”,一个“苍劲”。前者行笔较快,后者行笔较慢,当然,书写中有意的快或慢却不能达到目的。这还与书家功力深浅有关。

侧锋行笔

  指笔锋不在笔画中心运行。其特点是线条不够丰满。过度的偏侧(笔锋在笔画的一侧运行),线条会出现锯齿状。古人云:“正锋居八,侧锋居二”。说明侧锋也可以使用,但要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适当的用侧锋能使线条的变化更大,韵味更深。古人作篆隶真行草书皆适当使用侧锋行笔。特别是历代的行草书作品中,侧锋显得更重要,它可让作品灵动,字字飞扬。反之则只是一些硬帮帮的线条,作品显得呆板、无味。故应“中锋和侧锋并作”。

露锋

指下笔时,笔锋外露在点画外面的起笔方法。即下笔不逆行,一般是指起笔而言。露锋起笔往往以侧锋为主,这种起笔灵活而飘逸。写楷写行草皆可使用。行草书的起笔大都是采用“露锋”.起笔。此外,收笔时,笔锋表露在外的叫“出锋”。它也属露锋,如悬针和燕尾等。

藏锋

一般用在笔划起笔时,有一定的讲究和说法:欲右先左(横划),欲下先上(竖划),不露笔尖,笔划较浑圆,而撇的起笔要藏锋,出笔不必藏锋,但要注意不要一划而过,也要空收笔锋(回锋);,出锋后也要空收笔锋,方力道含蓄沉稳,长竖的起笔要藏锋,收笔要回锋.藏锋的字看起来浑厚有力,力在内,不外泄,有一种内在的含蓄的审美意蕴.

提按

  指笔毫在纸上作上下运动。笔提线条细,笔按线粗,行草书中的线可多次提按,让残无规则地进行粗细变化,以达线“拙美”的目的。此外,转笔之前应先“提笔”收毫,蓄藏笔力,为下一笔作准备,这样的转笔才写得成功。

顿笔

  书法用笔法之一,指在垂直方向上向下用笔的动作。“顿笔”向下的力度比“按笔”、 “蹲锋”要重。“力透纸背者为顿。”能在纸的反面看到正面的笔迹。

驻笔

  书法用笔法之一,按笔的力度小于“顿笔”、“ 蹲锋”,即“稍停”,力到纸即行笔。一般用于勒(竖)划起止处,或平捺曲处。

行笔

  中国书法的用笔方法,指笔锋在纸上的运转动作,也称运笔。语本汉蔡邕《九势》:"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宋代魏泰《东轩笔录》:“近世沈辽最善行笔。”

按笔

  书法用笔法之一,与“提”相对而言。指在垂直方向上向下用笔的动作。   提笔指在垂直方向上向上用笔的动作。顿以后必须提,蹲、驻以后亦须提。先有落笔,后有提笔,提笔之分数视落笔分数而定。清朝刘熙载在《艺概》之《书概》中云:“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辨按尤当于起笔处,辨提尤当于止笔处。”又云:“书家于‘提’、‘按’二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堕、飘二病。”“顿”为落笔较重的动作,“蹲、驻”二字指落笔较轻。“提笔之分数视落笔分数而定”,谓提笔的分量视落笔的轻重而定。刘熙载那段话的大意是:在写字时要做到每一笔划都有“按”有“提”,起笔处要按,收笔处要提。学书法的人只要悟到提按二字的真意,就会进入妙境。落笔重处要轻快地提笔(飞提,即轻快地提笔),运笔轻处要扎扎实实地按笔,这样写出来的字就不会死板、轻飘,才会字字灵活生动。

逆锋

  书法术语。运笔的一种技法。落笔时笔锋先逆行,然后再转回行笔。又叫“偏锋”、“侧锋”。如写横画,欲右先左,即下笔时先把笔锋逆推向左,然后再行笔向右。这样的笔画,显得方整,便于做到内含筋骨。为了藏锋铺亳,用逆入的方法,“欲下先上,欲右先左”,以反方向行笔的称“逆锋”。用逆锋作字,往往具有苍劲老辣的意趣。清代刘熙载称:“要笔锋无处不到,须是用逆字诀。勒则锋右管左,努则锋下管上,皆是也。然亦只暗中机括如此,著相便非。”

落笔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的第一势,即下笔书写的第一笔画。后也引申为做事的第一步。   [start to write or draw;start to set pen on paper] 下笔书写或作画

挫笔   

 秃笔。 陆游 《东斋杂书》诗之六:“掩胫无全衣,作字用挫笔。” 秃笔: 笔尖脱毛而不合用的毛笔。 杜甫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戏拈秃笔扫驊骝,歘见骐驎出东壁。” 苏轼 《次韵吴传正枯木歌》:“但当与作 少陵 诗,或自与君拈秃笔。”

书法笔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