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事故案例

发布时间:2013-11-11 11:40:54

液氯包装车间案例学习

一、液氯钢瓶泄漏事故

1、事故经过:

200671日,充装工杨再忠在充装过程中,液氯钢瓶达到一定的充装量,去关闭充装阀,打开抽空阀。再没有关闭钢瓶阀的情况下卸卡子,致使大量液氯从钢瓶泄漏(正确操作步骤:钢瓶充装到固定量后,先关闭充装阀,在关闭钢瓶上的角阀。然后开抽空阀门,把充装铜管内的液氯抽净后,关抽空卸卡子。)

2、发生原因:

1操作工精力不集中,粗心大意,工作责任心差。

2)加强对新入场员工培训学习,提高职工操作技能。

3)操作工未按操作规程严格操作。

3、救援中存在的不足:

1)职工遇事慌乱,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事故的真正原因。

2)新入厂职工不会或不全会使用劳保防护用品。

3)部分职工遇事慌乱,自救能力差。

4从中吸取的教训

1)职工的责任心问题,必须班前班后会经常强调。

2)事故演练不到位、不全面。

3)职工自救能力差

5、预防措施:

1)加强案例学习和事故演练。

2)严禁在充装过程中,操作工离岗现象。

3)班前班后会经常强调液氯充装的安全,让职工从心底重视安全。

二、汽化器氯气泄漏

1、事故经过:

2006118号,在汽化器开车过程中,由于职工操作技能差,汽化器循环水在加热过程中升温过快(正确操作每小时升温5左右),水温与液氯温度偏差过大,导致汽化器内列管破裂,是氯气带入循环水系统造成氯气泄漏事故。

2、发生原因:

1)热水站循环水温度提升过快,氯气与循环水温差过大。

2)操作工对设备的操作规程及工艺要求不够了解。

3)干部责任心差,重要设备开停车没有在现场监督。

3、救援中存在的不足:

1职工发现问题,预防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差。出现事故后,没有第一时间发现泄漏源,防止事故扩大化。

2)请示汇报制度执行不到位,事故发生后,职工没有第一时间汇报车间主任而是自行处理事故。

3)新职工和部分老职工业务知识不全面,遇到事故手忙脚乱。

4、从中吸取的教训:

1职工业务知识不全面,不扎实是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2)干部对职工的操作能力不够了解,没有在现场监督操作。

3)职工发现问题,预防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差。

5、预防措施:

1 汽化器开车时应缓慢提高循环水温度,每小时升温5左右。

2)加强职工业务知识学习,提高职工操作技能。

3)干部对职工的业务知识进行定期考核,做到心中有数。

4)重大设备开停机,干部必须在场监督。

三、液氯泵跳停事故

1、事故经过:

200732日,由于环氧一期氯气用量不稳、波动较大导致屏蔽泵的出口压力不稳定(液氯泵正常出口压力控制在1.1--1.3MPa左右),现场操作工没有时间发现问题,导致液氯泵因压力波动大跳停。

2、发生原因:

1)当班操作工工作不认真,巡检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问题。

2)操作工未能及时调节液氯泵出口压力。

3)职工判断问题,预防问题的能力太差。

4)各工段之间协调不到位,环氧用氯不稳,汽化器工段没有及时通知液氯储槽工段。

3、救援中存在的不足:

1操作工业务不熟悉,液氯泵跳停后没有及时发现。

2)操作工紧张,用时20分钟才开启备用泵(该名操作工正常开泵时间10分钟左右)。

4从中吸取的教训

1)职工责任心差,业务知识不熟悉。

2)职工心理素质差,遇到事故慌乱。

3)各工段之间平衡协调不到位。

5、预防措施:

1)加强职工业务知识学习,定期进行考核。

2)加强设备操作的事故演练和案例学习,提高职工判断问题,预防问题的能力。

3)定期进行专门的事故演练,让职工养成习惯动作。最短的时间内开启备用设备。

4)对发生过的事故案例,干部要带领职工认真学习,仔细分析发生的原因。

5)干部带领职工进行危机思考,如果我所在的岗位发生事故,我应该怎么办才能更好的处理事故?

四、氯气管线垫片破裂引起的泄漏事故:

1、事故经过:

2008649点,20万吨液氯工段液氯泵的出口管线上,直径50的仪表管线加盲板处的垫片损坏,造成大量氯气泄漏。

2、发生原因:

1)氯气管线未按正确要求使用垫片。

2)安装队存在应付心理,责任心差。

3)在安装完毕后,现场人员粗心大意未能对设备管线进行认真检查和打压试验,就投入使用。

4)干部责任心差,考虑事情不全面,没有想到危险因素。

3、救援中存在的不足:

1)劳保用品配备不到位,不全面。

2)没有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

3)救援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

4、从中吸取的教训:

1)干部、职工麻痹大意,对安装队过于放心。

2)未按开机操作规程认真操作(正确的操作为:开机前必须进行认真检查,用氮气打压试漏,水运转正常后才可以带物料开车运行)。

3)安装队人员责任心差,没有危机意识。

5、预防措施

1)设备安装过程中必须根据管线的介质、温度、压力正确使用垫片。

2)对安装完毕后的设备,开车前应认真检查和打压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设备正常运行中,必须加强氨试巡检力度。

4)认真学习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五、碱液烧伤事故

1、事故经过:

2007428日,国金一期氯碱厂,蒸发工段在检修Ⅱ效强制循环泵时,负责放效体内碱液的甲班在未放净、置换不合格的情况下交班,且未在交接班记录中记录,乙班未再次确认的情况下,通知检修人员可以检修,在拆卸设备时,出现碱液喷出烫伤事故。

2:发生原因:

1) 两班职工未严格交接班,粗心大意,安全意识淡薄。

2) 设备在检修前未做确认检查。

3) 检修设备时,检修工劳保用品不到位。

4) 没有监护人。

3、救援中存在的不足:

1)没有相应的检修计划,出现事故后反应不及时。

2)维修人员自我救助能力差。

4、从中吸取的教训:

1)检修设备时,必须有详细的检修计划,根据计划进行风险分析和预防措施。

2)干部必须加强危机意识,安排任何事情都要想周到想全面。

5、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对上班设备运行情况要详细了解。

2)检修强制循环泵时司泵工应洗消泵内的碱液,将其打入保温缸。

3)设备清洗置换、合格方能检修。

4)检修前要制定详细的检修计划。

六、汽化器压力突然波动下降。

1、事故经过:

200931622时,5#汽化器压力突然降低且波动较大,汽化器操作工在未认真检查问题的真正原因的前提下,盲目提升循环水温度至65(汽化器正常运行中水温不超过50),导致汽化器的真正压力提升升至0.8MPa(汽化器正常操作压力0.5±0.05MPa),造成汽化器安全阀起跳。

2、发生原因:

1)天气温度低,远传压力表保温不完善,导致精氯气缓冲罐上部仪表显示不准确。

2)职工未认真检查,与现场压力表比对,判断失误。

3)粗心大意,不按操作规程操作。

3、救援中存在的不足:

1)事故发生后,操作工不知道如何处理。

2)职工预防问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差。

4、从中吸取的教训:

1)操作工业务知识不熟练,遇到事情不知道如何处理。

2)操作规程不完善,没有相应情况的处理措施。

3)干部责任心差,没有想到此类事故的发生。

5、预防措施:

1)汽化器操作过程中要求循环水温度,汽化氯压力必须保持平稳。

2)问题发生时,必须认真查找问题的真正原因再进行处理。

3)加强案例学习,加强干部、职工的业务知识学习。

4)重新制定操作规程,把此次事故以事故案例的形式记录。

七、启动液化机组时,造成停电

1、事故经过:

200952618555分,本车间接调度通知后,启动3#液化机组,在启动3#机组的时,因配电室控制柜质量问题,造成超负荷损坏,分厂降电流停车。

2、发生原因:

1)配电室控制柜长时间存在隐患未及时处理。

2)干部、职工责任心差,安全意识淡薄,不把小隐患当回事。

3、救援中存在的不足:

1出现事故后,没有在第一时间查明事故原因并处理。

2)电检操作工业务知识差。

3)电检备用物资准备不全。

4、从中吸取的教训:

1)所有大型设备开停机必须通知电仪、维修等相关单位。

2)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出现事故后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处理。

3)对于设备的巡检等工作必须认真到位。

5、处理措施:

1)启动设备时,必须认真检查是否达到备用状态。

2)液化机组启动前必须通知调度、电检、维修等相关车间。

3)加大设备巡检力度,发现异常问题及时处理。

八、排污罐排满液氯

1、事故经过

2007326日,环氧一期停车,需要把供环氧的汽化氯管线抽空。在利用排污罐对管线进行抽空作业时,操作工未能坚守岗位,排污罐带满液氯,导致整套抽空系统无法使用。

2、发生原因:

1)环氧一期停车前,汽化氯用量不稳定,流量波动大,使精氯气缓冲罐带满液氯。

2)职工排污时擅自离开岗位。

3)干部责任心差,没有想到危险因素。

3、救援中存在的不足:

1)出现事故后,没有在第一时间拿出解决方案。

2)职工业务知识差,遇到事故不知道如何处理。

4、从中吸取的案例教训:

1)化工生产处处危险,必须有危机意识,做事三思而后行。

2)所有特殊作业必须一人监护一人操作。且中途不能擅自离岗。

5、预防措施:

1)汽化器和精氯气缓冲罐排污时,操作工必须坚守岗位。

2)排污时,必须认真观察排污罐的压力变化情况。

3)严格控制循环水温度,不能超50,确保平稳运行。

九、抽空管线带满液氯

1、事故经过:

2009725日,充装工在液氯钢瓶充装过程中,对本岗位的液氯充装情况未能及时了解,在抽空阀门未关闭的情况下就开始充装作业(正确充瓶操作规程:先确认抽空阀门已经关闭,然后开钢瓶上的角阀,再开充装阀,开始充装作业)。且私自离岗、错心大意、责任心差,造成抽空管线带满液氯。整套抽空系统无法使用。

2、发生原因:

1)充装过程中,抽空阀门未关。

2)操作工责任心差,私自离岗,未能及时发现问题。

3)职工未按操作规程严格操作。

3、救援中存在的不足:

1)出现事故后未能在第一时间查到事故原因并加以排除。

2)没有第一时间发现事故(抽空管线进液氯管线就会结霜)。

4、从中吸取的教训:

1粗心大意,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很容易出现事故。

2)必须认真学习本岗位的操作规程,出现事故后第一时间就能处理掉,防止事故扩大化。

3)针对经常出现的事故,制定详细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5、预防措施:

1)充装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2)充装过程中不允许操作工私自离岗。

十、误操作停电事故

1、事故经过:

20031210日,30万吨卡纸厂打浆高压配电室电工在送电时,未将接地刀分开直接送电,致使高压线路接地,电厂磁机烧坏,导致全厂停电。

2、原因分析:

1)违章操作,应该先分开接地在送电。

2)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应该一人监护一人操作。

3)职工业务知识差,不熟练。

3、救援中存在的不足;

1)没有备用磁机,导致全厂停电。

4、从中吸取的教训:

1)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能私自简化操作步骤。

2)特殊重大操作,应该执行一人监护一人操作制度。

3)所有设备尽量开一备一。备用设备必须达到备用状态。

5、预防措施:

1)加强职工操作规程学习,类似案例严禁再犯。

2)严格操作票制度,必须执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制度。

3)加强干部、职工业务知识学习。

十大事故案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