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万隆会议 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3-06-14 23:22:41

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丰碑。作为亚非团结反帝事业而载入史册,对世界向多极世界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次会议发生在19554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他主张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10项原则。这10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会议号召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被称为万隆精神。

它的召开是战后国际形势和亚非地区形势变化,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的产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勃兴,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解放运动的发展。一系列前殖民地的独立敲响了殖民统治的丧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亚非两大洲己涌现出30个独立国家。这是几百年来国际关系史上一个空前未有的变化,它为亚非国家独立自主地召开一次大型国际会议创造了条件。

战后美苏之间日益加剧的冷战对峙局势,严重威胁着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亚非地区成为世界各种矛盾和冲突集中的地区,在这种形势下,万隆会议召开的主客观条件成熟。

当时形势下,许多亚非民族主义国家从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出发,在对外政策方面,坚持执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拒绝参加侵略性军事集团,反对在自己国家领土上建立外国军事基地。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认识到,为维护政治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与文化,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并要求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1954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在中印和中缅两国总理会谈的联合声明中一致同意,并共同倡导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五项原则的公布,受到国际舆论、特别是亚非拉和欧洲国家广泛的支持和响应。

1954年,印度尼西亚政府首先提议,并获得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大力支持,决定在印尼召开一次亚非国家的国际会议来讨论世界局势,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协调立场,以制订一个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纲领。这一倡议受到亚非各国的热烈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应邀出席这次会议。这一切表明了亚非人民的觉醒和奋起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195412月底,南亚5国总理在印尼茂物举行会议,研究召开亚非会议问题。会议决定与会5国联合发起召开亚非会议,邀请包括我国在内的25个亚非国家和地区参加,并定于19554月在印尼万隆举行。

经历各种艰辛,虽然万隆会议的时间已经确定,但是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态度鲜明地进行阻挠。美国为了达到阻止亚非会议的召开,把矛头首先对准新中国。美国还捏造说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已对远东“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极力挑拨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关系,人为地制造对中国的恐惧和疑虑。更令人气愤的是帝国主义甚至利用特务搞骇人听闻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最终经过亚非国家的共同努力,亚非会议排除了帝国主义的干扰和破坏,如期举行。

万隆会议的举行来之不易,会议期间,某些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一些国家制造纷争和矛盾,并对中国发出诋毁性言论,企图分裂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10项原则。

万隆会议的举行是来之不易的,但是它所确定的由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10项原则对我国的外交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万隆会议 的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