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16 08:41:25

166・ 缶床合理用药2015年4月第8卷第4期中Chin J of ClinicM Rat0nal Drug Use.ADf 2015.Vo1.8 N0.4B 术:本组中右肝管横断2例,其中1例为刀刺伤,1例为经腹腔 镜胆囊切除术中误将右肝管当成胆囊管而切断。术中发现右 肝管两端均较整齐,经游离十二指肠降段侧腹膜后,试牵拉两 断端发现张力不大,术中遂行右肝管端端吻合,并在吻合口内 放置l2号“T”型管支撑引流。另有1例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中将肝总管离断,在术中及时发现并及时会诊,行肝总管端端 “T”型管拔除,拔管后未见黄疸及胆道感染等不良反应。 论 胆管损伤特别是肝门部胆管损伤是肝胆外科一种非常严 重的损伤。近年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开展和普及,胆管损伤有逐 年上升的趋势,其诊断和治疗都比较复杂,如果早期修复不成 功,势必造成多次手术,给患者的身心和经济带来巨大的损伤。 因此,如何处理高位复杂的胆管损伤显得尤为重要。 吻合加“T,型管引流。(3)肝总管或右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 术:包括右肝管离断1例,肝总管离断1例,部分胆总管加部分 胆总管肝总管切除2例。均为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常规开 腹胆囊切除术中造成的医源性胆管损伤,其中经腹腔镜胆囊切 除术4例,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1例,均在术中及时发现,并予 从损伤的程度来看,当肝门部胆管损伤发生时,损伤的胆 管多属正常,不存在病理的情况,胆管的管径细,管壁薄,加之 损伤的部位较高,修复的困难很大,对术者的技术要求也很高。 从手术的时机来看,肝门部胆管损伤的修复应尽量在术中,尤 以处理,但由于损伤位置较高,肝管直径较细,平均直径只有 0.3~0.4cm,有的是因为合并有胆管壁的部分缺失,故难以行 损伤胆管的端端吻合,因此采用本术式。方法是将肝管稍加修 整,或于前壁剪一小口,将肝管扩大,再在肠管对系膜缘相应处 切开同样大小的开口,以3-0或4 的可吸收线行胆肠吻合,留 其是对于医源性胆管损伤,如不能在术中及时处理,也要争取 在术后早期处理(<48h),以减少术后胆管狭窄的发生率。从 大部分损伤病例结果看,术中及时发现,做胆管修复或胆道重 建的效果都较为满意,其再手术率较低,一般<10%。而在术 后发现进行再次手术的,再手术率为35%,两者差别有统计学 置胆肠襻长度约50er,并于胆肠吻合口内放置“T”型管支撑 意义。在本组10例中,除2例为刀刺伤经术中探查发现外,其 6—8个月。(4)肝胆管套入式空肠Roux—en—Y吻合术:有1例 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时误将肝总管离断,因离断的 肝管直径细,约0.2~0.3cm,且组织水肿严重,胆管远端回缩 余8例均为医源性肝门部胆管损伤,并在术中及时发现,予以 处理,经术后随访1~5年,效果满意,无黄疸及胆道感染等不 良反应,无再次手术者。 而难以行端端或胆肠吻合。另有1例因损伤严重,不仪有肝总 管切除尚合并有左右肝管汇合部缺失,损伤位置较高,且左右 关于处理方法,统计中显示立即做胆管修复的方式,以胆 管修补或胆管端端吻合加“T”管引流的效果为最好,再手术率 肝管相距有一定的距离,无法拼合整形成为一肝胆管盆,因此, 这2例行修剪肝总管或左右肝管出口,按常规胆肠Roux—en—Y 吻合法游离制作肠襻,肠管自上而下套接胆管,肠管叠合于胆 管外,空肠黏膜面贴附于胆管周围的肝门部结缔组织,全层间 为3%,其次为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再手术率为6%。总 之,术中发现立即修复的,无论是胆管修补、胆管端端吻合或胆 管空肠吻合都能有很好的效果,手术方式要根据胆管损伤的程 度,位置的高低,管径的大小等具体情况而定 。本组10例 中,有2例行肝胆管套入式空肠Roux—en-Y吻合术,其中1例 为肝总管横断伴有组织严重水肿,胆管直径细,远端回缩,另1 断缝合,缺乏结缔组织部分则直接与肝包膜缝合,将断端胆管 游离于空肠腔内,并分别置两根细尿管剪好侧孔放置于左右肝 管内,于并经胆肠襻戳孔引出体外,肝门部空肠套入处下方置 腹腔引流管一根,两根引流尿管约2—3周左右拔除 J。 果 例伴有左右肝管汇合部的消失,损伤位置太高,左右肝管距离 较远,无法行肝管整形而行此术式,亦取得不错的疗效。 参考文献  王先法,李伟,蔡秀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一期修补的临 床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5,15(85):916—918. 所有病例均无手术死亡及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发生。2例 患者出现少量胆漏,一般术后3~7d量逐渐减少而停止,拔除 引流管后无不良反应,其他患者均恢复良好。随访时间1~5 2黄晓强,黄志强.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9(21):413—414. (收稿日期:2014—07—18) 年,所有放置“T”型管支撑引流的患者均在6~10个月内将 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误诊为胰腺癌1例分析 杨爱武 【关键词】胰腺炎;胰腺癌;误诊 【中图分类号】R 5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674—3296(2015)04B一0166—02 doi:10.15887/j.cnki.13—1389/r.2015.1 1.121 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多呈隐匿发 病,以胰头部常见。由于常引起胆道、胰管以及十二指肠等的 受压和狭窄,其影像学征象和质地酷似胰头癌,诊断十分困难。 即使术中冷冻切片检查,有时也难以鉴别。两者的治疗方式及 作者单位:362000福建省泉州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 肿瘤科 预后差异很大,若能较早准确鉴别,对选择合适治疗方案及判 断预后意义重大。笔者收治1例慢性胰腺炎长时间误诊为胰 腺癌患者,现将病例分析如下,为临床医师工作中提供参考。 病例报告 患者,男,59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1年”就诊。缘于 2012年12月因上腹部疼痛就诊当地医院,查超声示:胰头处 低回声病变,胆总管上端扩张;CT示:胰头部不均匀软组织肿 
临床合理用药2015年4月第8卷第4期中Chin J of Clnical Ratonal Drug Use,Apri 2015,Vo1.8 No.4B 167・ 块影,伴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诊断为“胰腺癌”,予止痛治疗。 缩,胆管变细等,弥漫、沿胰管走向的钙化是慢性胰腺炎的重要 2013年6月腹痛明显加重,呈阵发性刀割样疼痛,有时累及下 腹部,并向后腰部放射,开始注射吗啡止痛,至2013年11月吗 诊断依据;胰腺癌的CT直接征象为病变区肿大、密度不均匀、 胰管远端扩张均匀,间接征象为胆总管扩张突然中断、胰周血 管脂肪受累、转移征象 ;胰腺癌多为乏血管性肿瘤,CT增强 扫描后可见其胰头部位呈现出不均匀强化,而病灶为低密度分 啡用量增至30mg/次,每天2—3次,疼痛仍有继续加重趋势, 生活不能自理。遂转诊我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上腹部压 痛阳性,无反跳痛,余未见阳性体征。既往有长期大量饮酒、吸 烟史。查血常规、生化肝功、血脂、电解质、血尿淀粉酶正常,肿 瘤标志物CEA、CA199、AFP、CA153正常;上腹部CT平扫+增 布,常出现主胰管及胆总管合并扩张,形成“双管征” 。 MRCP诊断价值与CT相仿,对鉴别胰头部肿块是慢性胰腺炎 还是胰腺癌意义不大。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可对胰胆管 强示:胰头稍增大,其周围可见异常增粗血管网包绕,胰体尾部 体积缩小,其内散在斑点状钙化密度影,胆总管及胰管扩张,肝 内胆管稍扩张。诊断为“慢性胰腺炎”,予抗炎、改善微循环、 损害进行诊断,并收集胰液进行细胞学检查和基因突变检测, 结合CT检查意义更大,但其为有创操作,不能作为常规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测是早期筛选、鉴定胰腺癌的方法之一,据报道, 制酸、营养支持等治疗14d。半月后随访,疼痛明显缓解,已停 用吗啡及其他止痛药物,生活基本可自理。2月后随访,偶有 轻度腹痛,不影响正常生活。 论 慢性胰腺炎是指由各种不同原因所致的胰腺局部、节段性 或弥漫性的慢性进展性炎性反应,导致胰腺组织结构和或胰腺 功能不可逆的损害。肿块型胰腺炎是其中一种特殊类型,发病 隐匿,影像学诊断与胰腺癌相仿。胰腺癌是一种起源于胰腺导 管上皮细胞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属于胰腺的外分泌肿瘤,恶 性程度极高。据报道,它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其具有恶性 度高、早期诊断率低、疗效欠佳、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病死率 接近100%,总体5年生存率<5% 。 。胰头肿块型胰腺炎常 常被误诊为胰头癌,给患者精神上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初诊医 师在本例患者的诊治过程中没有对病史、体征进行综合分析, 片面的相信某项检查结果,没做进一步检查,结果造成了长时 间误诊。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对两者病史特点认识不 足:慢性胰腺炎病史较长,多有反复急性发作史及酗酒史,2007 年的一项全国多中心慢性胰腺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酒精已成 为我国慢性胰腺炎的主要致病因素 ,慢性胰腺炎黄疸较轻, 并有波动感,腹泻和消瘦只是在经历较长病程后才较显著;而 胰腺癌病程短,病情进行性加重,早期即出现消瘦,一般确诊后 未予治疗存活期多不足6个月。(2)缺乏特异性的影像学和 实验室检查手段,片面的相信某项检查结果:B型超声常作为 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但其敏感度不高,常受患者体胖及结肠 气体干扰,无法区分胰头的良、恶性肿瘤。CT是目前比较常用 的检查方法,慢性胰腺炎CT可显示胰管扩张、胰腺钙化或萎 高龄髋部骨折的临床治疗观察 张文明,赵昌平,王亚军,于建龙,张燕肖 【关键词】髋部骨折,高龄;围手术期;疗效 【中图分类号】 R 68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doi:10.15887/j.cnki.13-1389/r.2015.1 1.122 髋部骨折属高龄人群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基础原因是骨质 疏松…。多属于脆性骨折 。随着高龄骨质疏松患者明显增 作者单位:050400河北省平山县中医院骨外科(张文明、王亚 军、于建龙、张燕肖);050051 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 伤急救中心骨科(赵昌平) 单一检测中CA199敏感性最高,达81.3%,CA199、CA242、 CEA、CAS0的特异性均较高 ,结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胰腺 癌诊断率。病理学诊断仍是鉴别诊断的金标准,近年细针穿刺 细胞学检查在诊断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中的价值受到广泛关 注,但由于穿刺技术,穿刺手段及穿刺部位的选择等方面存在 差异,其结果有时会出现假阴性。(3)部分慢性胰腺炎合并胰 腺癌,需临床医师仔细甄别。 综上所述,各级医师要提高对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的认 识,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完善相关影像学及实验 室检查,并重视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紧密结合, 进行综合分析;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中,规范穿刺技术,强化 穿刺手段,正确选择穿刺部位,进行多点穿刺,方能不断提高我 们诊断的准确率,降低误诊、漏诊、误治的几率。 参考文献  Jemal A,Siegel R,Ward E,et a1.Cancer statistcs,2009[J].CA Cancer J Cln,2009,16(59):225—249.  Hidalo M.Pancat cancer[J].N Engl J Med,2010,70(362): 1605—1617. 3王洛伟,李兆申,李淑德,等.慢性胰腺炎全国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 [J].胰腺病学,2007,7(1):1—5. 傅礼洪.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临床CT影像探讨[J].中国卫生产 业,2011,8(9):2O一21. 汤文.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头癌的应用及诊断[J].影像 与介入,2012,19(24):105,107. 原道齐.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 2013,33(1):84—85. (收稿日期:2014—11—13) 674—3296(2015)04B一0167—02 多,髋部骨折发病率相应增高,传统对高龄髋部骨折的治疗多 给予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使高龄患者的潜在疾病易诱发 或加重,导致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有学者 统计高龄患者 髋部骨折后1年内的病死率达到最高峰约为26%。目前随着 医疗水平的显著提高,患者追求高生活的质量意识增强,积极 采用手术方法治疗,明显降低了高龄患者的病死率,提高了患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