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488123


全国各地的仁义胡同(六尺巷)
仁义胡同六尺巷的故事
聊城仁义胡同
“仁义胡同”,又名“六尺巷”,在聊城东关大街东首路北。此故事是在水城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美丽传说。讲的是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在京城为秘书院大学士,加封太子太保,授武英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曾纂修《明史》《清太宗实录》,充任清太祖、太宗《圣训》总裁,奉命与曹本荣合着《周易通注》。家中因为宅基纠纷,修书一封,希望他能为家中撑腰。收到家人来书,遂修一纸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后,自感惭,主动让出三尺,邻居知道后,也深感惭愧,让出三尺来,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傅以渐在水城被尊称为傅阁老,傅姓也成为水城响当当第一大姓。
傅以渐的后代——傅斯年更是近代名闻天下的一代学者,着名教育家。现政府在傅家老祠堂前面建起了“傅斯年陈列馆”。实际傅斯年的老宅在古城北门里,就是今天省第二技术学院的校园。
安徽桐城仁义胡同
安徽桐城六尺巷前牌坊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着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张英(1637-1708
的长子张廷瓒,是康熙时的进士。张英的第三个儿子张廷玉(1672-1755,康熙时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雍正设军机处,其规章制度均由他拟定。乾隆时又深得信任,加太保。为官于康雍乾三代,共50年。这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场上也是少见的。《明史》的编成,就是张廷玉任总裁时的成果。张英的五子也是雍正时的进士,官工部侍郎、礼部侍郎、内阁学士。相传桐城当地几百年来就有“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的说法。山东济阳仁义胡同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