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20-05-05 12:55:13

七年级上册文言及名著导读练习题

一 按要求填空

1、冰心原名( ),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 )”、“( )”。

2、请分别说出下列寓言的寓意。

(1)《两只口袋》

(2)《驴和狼》

(3)《马和驴》

(4)《狐狸和狗》

(5)《衔肉的狗》

5、根据已有的提示,补写句子。

青春是春天的一颗种子,充满希望;是夏天的 ;是秋天的 ;是冬天的

二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 论语》十二章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学而之( ) 好之者不如知者( )

思而不学则( ) 匹夫不可志也 ( )

人不其忧( ) 博学而志 ( )

2.下列各项中的“而”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是( )

A学而时习之 B 择其善者而从之

C 学而不思则罔 D 马无故亡而入胡

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白雪纷纷何所似 B 求石兽于水中

C 果得于数里外 D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4 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选择《论语》十二章中对你影响最深的一则,并谈谈给你的启示。

6.回忆本篇课文中出现的成语,写出三个,并解释其意思。

(1)

(2

(3)

《虽有佳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 学记》)

1.解释加点的字。

有嘉肴( ) 不知其也( ) 教然后知( ) 然后能自也( )

2.翻译下列句子。

(1)虽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3.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谈谈对这个道理的看法: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加点的字。

(1)未识书具( ) (2) 指物作诗立( )

(3)不能称前时之( ) (4)事言其父( )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啼 B.邑人

C.不能称前时之 D.于舅家

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4.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回答问题。

1)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归纳回答。

(2)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七年级上册文言及名著导读复习

一 按要求填空。

1、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仍以“人生”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

2、将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用两句话简要地表述出来,字数在40字之内(含标点符号)。

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10000户居民所做专项调查的结果显示:62.7%的家庭,教育消费已成为家庭开支的重要一项,超过50%的家庭1—3年内要把钱花在教育上,而且是大额支出。然而对重金消费中的教育质量是否感觉物有所值呢?在调查中,只有25%的居民给予肯定,另有48.5%给予否定,有26.5%认为无法判断。

3、请以“成长”、“爱国”、“名人”三词为中心,扩展成一段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4.根据提供的情境,按要求答题。

初一某班同学就“开卷是否有益”进行着热烈的辩论。正方主辩围绕“开卷有益”的观点进行了论辩。假若你是反方主辩,那么,你确立的观点应该是“ ”,请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条理由。(1)

5. 《西游记》是中国( )之一,作者( ),讲述了师傅( )在徒弟孙悟空( )( )的保护下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中孙悟空使用的武器叫( )。阅读这部名著,你觉得孙悟空具有( )( )的性格特征。

二 文言文阅读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求之地中,不更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本文选自( ),作者( )。他主编的《四库全书》被分为( )( )( )( )四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

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十余岁( 数小舟( 尔辈不能究 沙为坎穴(

3.下列选项中没有使用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不亦 B其状如乌, C非木 D不亦

4.翻译下列的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本文选自( ),此书为西汉淮南王( ) 编著。成语“ ”出自于此。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近塞上之人有术者(       ) ⑵马无故而入胡(       )

⑶其马胡骏马而归(       )  ⑷此独以跛之(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此何遽不为福乎?

⑵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4.本文是一则 (文体),其蕴含的道理是:

 

列子学射

列子①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②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②守而勿失:记住他,不要忘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请关尹子( ) (2)又以关尹子(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4.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寓言故事,举两个例子:

并选择其中一个谈谈它的寓意: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兔走触株( ) (2)因释其耒而守株( )

(3)冀复得兔( ) (4)而身为宋国笑(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4.宋人为什么不会再得到兔子?

答:

文言文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 按要求填空

1.谢婉莹 繁星格 春水体

2.(1.) 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身的缺点

(2)有些人去做自己不该做的事,自然会产生负面效果。原意用来褒扬骗蠕,钱钟书反向类比,引申为讥讽一种四面逞能和炫耀他人,实际在掩饰无能的文化人的卑俗心态。

(3)人应该互相帮助

(4)骗子的技俩总会被人识破

(5)教导人们不要太贪婪

3 是夏天的一抹骄阳,蕴藏热量;是秋天的一片枫林,热情醒目;是冬天的一株腊梅,傲雪待放。

二.文言阅读

《论语》十二章节选

1 (1)按照一定的时间复习 (2)以……为乐 (3)危险 (4)改变 (5)承受 忍受(6) 坚定

2 C 3 D

4 (1)学习不思考就会有迷惑不解的地方,只思考不学习就有危险了。

(2) 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有点加以学习,缺点和不足加以改正。

(3) 广泛地学习并且坚定自己的志向,多问并且多考虑眼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其中了。

5 略

6 三人行,必有我师:多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不亦乐乎:不也很快乐吗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加以学习和跟从。

《虽有嘉肴》

1 即使 甘美 困惑 勉励

2 (1)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兑命》中说,“教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3 教学相长也。看法:教和学相互促进,教别人东西,也能增长自己的见闻。

《伤仲永》

1 曾 完成 名声 渐渐

4 (1) 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请他。

(2)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在县里四处拜访,不让他学习。

5(1)原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一个人有天分还不够,唯有后天的教育与学习,才能让人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才能够真正成才。

文言文练习题二参考答案。

一 按要求填空

1.人生如一盘棋,应该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目;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色彩,少一些灰暗;人生如一场戏,应该多一些高潮,少一些平淡。

2(1)数据显示,大部分家庭在教育消费支出中比重大。(2)近一半的人却对教育的质量感到担心。

3无论普通人还是名人爱国是其成长最大责任这责任比泰山还重

4.论点:开卷未必有益。理由:(1)现在的可能都喜欢看武侠、言情只类的小说、书刊,有时会达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他们一旦看迷了书,便会走火入魔,那他们上课一心只想着书,没心思学习,成绩就会一落千丈。还有些人被书中的一些情节所吸引,模仿书中的人物,有时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2)只有看好书才会对你有益。

5. 中国四大名著 吴承恩 唐僧 猪八戒 沙和尚 金箍棒 神通广大 嫉恶如仇

二 文言文阅读

《河中石兽》

1.《阅微草堂笔记》 纪昀 经史子集 2.过了 划船 事物的道理 冲刷

4.(1)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3)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很多,难道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塞翁失马》

1.《淮南子》 刘安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 擅长 带领 .......的原因

3.(1)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 (2)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

4.寓言 福祸相依,任何事的好坏在一定情况下都会相互转化

《列子学射》

1.向 报告 2.. 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

3. 办事情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掌握它的规律。只有自觉的按规律办事,才能真正会做,做好一件事

4. 中国寓言故事:滥竽充数 · 画鬼最易· 狐假虎威· 三人成虎· 献鸠放生 · 杨布打狗· 高山流水 · 曾参杀人· 画蛇添足· 邻人献玉 寓意:略

《守株待兔》

1. 跑的意思 释放,把东西从手里放下来的意思 再 被

3. 野兔没有再获得,而他自己也成了宋国人的笑柄。

4. 农夫只是抱着侥幸心理,并没有真正付出努力。

新教材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