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变动术语

发布时间:2020-05-09 01:01:33

一、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
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级到讥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 (代替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

一、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拜:授予官职。如: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 、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后序》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元史。贾鲁传》

    二、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三、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 如: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 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四、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放: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五、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

    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 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 如:改刑部详覆官。 《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六、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 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 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 如:太祖行奋武将军。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 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 《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二、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对“臧使者”的处分。
11、放,放逐。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书”、“表”、“谏”、“言”大量出现在文言文的标题中。“解题”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对这些实词不能准确地理解,会影响对全篇文章的学习。
  “书”在文言文标题中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名词,作书信、文件讲。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林觉民的《与妻书》,或指信函,或指文件,都属于名词的范畴。另一种是动词,作书写、记载讲,如明人高启的《书博鸡者事》,就是“记斗鸡玩赌者的故事”的意思。
“表”是文言文的一种比较特殊的体裁。专指臣下给皇帝的奏章,实际上是一种书信。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词谦恭,读起来如对面谈心,颇为感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就是此类文章的代表作。
  “谏”和“表”从体裁上来说,有相同之处,都属于书信体,但范围较大。它的意思是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或过失,一般用于下对上。但常见的文言文中,却以臣下对皇帝规劝、建议较多,而规劝尊长和朋友的较少,这大概是由于常见的选文以“正史”为主的缘故。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李斯的《谏逐客书》,《左传》故事《宫之奇谏假道》,都是对皇帝的劝勉和建议。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的“谏议”则指的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所以,“答司马谏议书”不能理解为“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而要作“回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来理解。这里,“谏”和“议”不能拆开,它们合在一起作名词,和前面所说的规劝、谏议在词性上是有明显区别的。
  “言”在文言文标题中指“话”,作名词。如明初学者刘基的《卖柑者言》,就是“卖柑者所说的话”。要注意与文言文标题中的“说”加以区别,不能作动词性。

古代官职变动术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