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赔偿标准2017

发布时间:2019-05-11 01:23:49

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赔偿标准2017

所谓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赔偿标准,欢迎大家阅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赔偿标准 依照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我国法律对于商品的经营者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对消费者采取欺诈性经营行为,所规定的民事责任是一种惩罚性赔偿责任。所谓惩罚性赔偿责任,它是指侵害人需要向受害人支付,超出受害人实际损失以外的赔偿费用的一种赔偿责任,即侵害人不仅要赔偿受害人的实际损失,而且还需要承担依照一定的标准计算出来的、带有惩罚性质的其它费用。按照我国现行的有关民事法律的规定,对损害赔偿采取的是实际赔偿原则,即受害人的实际损失有多大,侵害人就应当给予多少赔偿。惩罚性赔偿责任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新规定的一种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是对原有的承担民事责任方式的补充和发展,对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如果有欺诈行为,要对消费者进行3倍赔偿,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新消法规定消费欺诈3倍赔偿是获赔的最低限度。从立法目的来看,法定惩罚性赔偿仅是消费者获得惩罚性赔偿的最低限度,而非消费者获得惩罚性赔偿的最高限度。

倘若经营者与消费者明确约定更大力度的惩罚性赔偿条款,不违反立法本意。

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

()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

()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

()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

()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

()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

(十一)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

(十二)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十三)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总之,只要商品的经营者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实施了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等欺骗手段,诱使消费者产生错误的理解,作出违背自己意愿的意思表示,就构成了欺诈性经营行为,对于欺诈性经营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明确规定了,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即经营者承担的惩罚性赔偿金的金额为消费者实际支付的费用的一倍。

从新消法的规定中可以知道,要是经营者对消费者有欺诈行为的话,那么按照规定需要对消费者进行3倍赔偿,而要是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则就赔偿五百元。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赔偿标准2017

2.2016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赔偿标准

3.2017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全文)

4.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退货规定201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7)

6.2016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细则

7.2016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细则

8.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2017

9.2016过期食品处罚标准

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赔偿标准2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