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地茶园规划及品种选择原则

发布时间:2014-07-30 09:50:49

浅析山地茶园规划及品种选择原则

(贵州省晴隆县茶叶产业局 贺伯虎561400

晴隆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州的北端,地处云贵高源向广西台斜过渡地带,由于昆明“静止峰”左右和北盘江及其支流强烈切割,地形破碎,地势复杂,海拔高低差异大(高者为2025米,低者仅543米),为典型的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山地茶区,较适宜茶树等耐荫性植物的生长发育。茶树为多年生常绿植物,经济年龄在40余年以上,因此在进行园地规划与设计时,要按照生态学原理和规律,对基地划分要综合对道路网、排灌系统、行道树、防风林等的设置进行全面考虑,作好详查。基地每个山头的土壤、地势、地形、水源和林木分布情况要作登记,然后绘制草图,做到山、水、茶、林、路合理规划。园地规划包括:园地选择、园地区块规划、道路网、排蓄水系统、防护林的设置等。

一、园地选择

茶树在长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喜温和酸性土壤环境,因此在园地选择时,宜尽量选择缓坡地带,附近有丰富的水源,周围生态环境较好,土壤酸碱性适中(PH值4.56.5),有机质含量丰富,土质疏松,结构良好,土层深度,非石灰岩发育而成的壤土、砂壤土或粘壤土。

二、园地规划

垦茶园的荒山地形地势比较复杂,在准备开辟茶园的地段范围内,往往地形状况,地势高矮程度,坡度大小和土壤条件、小气候等都有差异。因此应根据基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尽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凡是坡度在30度以内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体疏松,通透性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酸性,规模集中成片的地段均可划为茶区,建成茶园;坡度过陡的,山顶、山脊宜划为林;沟边、路旁和房屋前后规划种植树木。茶区面积较大的,为了便于生产管理,应根据地形、地势的具体情况分区划片,合理布置茶行和茶树品种,注意经济用地,修建房屋、道路和排蓄水系统,尽可能少占好地。

(一)道路网建设

为便于茶园管理和茶园物质运输,应根据需要设置不同规格的道路。一般茶园道路分为干道、支道和步道,互相连接组成道路网。

1干道是连接各生产区、制茶厂和场(园)外公路的主道,要求能运行汽车和拖拉机。一般路宽8-9米,纵向坡度小于6度,转弯处的曲率半径不小于15米;

2支道是茶园划分区片的分界线,其宽度以能通行拖拉机和人力车为准,一般宽4-5米;

3步道是茶园地块和梯层间的人行道,供茶园生产管理和运送茶青之用,道路2左右

4机耕道:实行机械耕作的的茶园要留出地头道,其宽度为2.53m,以供耕作机械掉头之用。进入茶园路口的倾斜角度,从公路到茶园的入口道路应尽量减少台阶或者做成小于15度的缓慢坡度。

总体要求,茶园道路的设置,要便于园地的管理和运输畅通,尽量缩短路程,减少弯路。为了少占用土地,应尽可能做到路、沟相结合,以排水沟的堤坎作道路。根据我们多年建园经验,道路以控制在占场地总面积的5%左右较为适宜。茶园开垦之前就要划定支道、步道的位置,然后边开垦,边筑路。如果修好梯地之后再筑路,就容易打乱茶行,毁坏梯地,造成损失。茶园的划区分块常以道路为界线,目的是便于管理。可根据茶园面积及地形情况,将全部园地划分为若干生产作业区,作为一个综合的经营单位。每个生产作业区,又可按自然地形或将地形有明显变化的地块分别划分为若干片。每片以茶园面积大小,再划分为若干块。划片是为了便于田间管理和茶行布置,如一个独立的自然地形或一个山头,可以划成一片。在一片茶园中又可分若干块。平地和缓坡地的茶园地块,应尽可能划成长方形或近长方形,适当延长地块长度,以利机械操作。确定茶园地块大小,主要从茶园管理是否方便,地形条件是否复杂进行综合考虑,一块茶园的面积,从机器运进或运出的劳动力来考虑最低需要集中30亩左右为宜。地势起伏不大的,最好沿分水岭修筑干道,山势较陡的宜在山腰偏下部修建干道,路面中间宜略高,两旁要有排水沟,以免雨水冲毁路面。坡度较大处的支道、步道修成“S”字形缓路迂回而上,以减少水土冲刷并便于行走。坡度在10度以下的缓坡步道不必修“S”字形而可开成直道。

(二)排水蓄水系统

山地茶园多在山区和丘陵地带,茶园雨水如不能及时排水,常常会冲垮梯级,流失表土;地势低处又易渍水,造成茶树湿害。所以设计新茶园时,水利设施既要考虑多雨能蓄,涝时能排,缺水能灌,又要尽量减少和避免土壤流失。因此应掌握排蓄兼顾的原则,建立一套设有隔离沟、纵沟、横沟沉沙坑、蓄水池组成的排水、蓄水系统,既可防止雨水径流冲刷茶园土壤,又可蓄水抗旱和解决施肥、喷药用水,这样就可变水害为水利。

1、茶园沟道设置

1)隔离沟:设在茶园上方与荒山陡坡交界的地方,其作用是隔绝山坡上的雨水径流,使之不能侵入茶园,冲刷土壤。隔离沟深、宽各70-100厘米,横向设置,两端与天然沟渠相连,把水排入蓄水塘堰,以免山洪冲毁山脚下的农田;

2)纵沟:顺坡向设置,应尽量利用原有的山溪沟渠,不足时可再修一些。纵沟可沿茶园步道两侧设置,要求迂回曲折,避免直上直下;坡度较大的地方,可开成梯级纵沟以减缓水势,防止径流冲毁茶园梯坎和道路。纵沟的大小视地形和排水量而定,以大雨时排水畅通为原则,沟壁可蓄留草皮或种植蓄根性绿肥,以防水沟垮塌。纵沟应通向水池或堰塘,以便蓄水;

3)横沟 在茶地内与茶行平行设置,与纵沟相连。其作用主要是蓄积雨水浸润茶地,并排泄多余的水入纵沟。坡地茶园每隔10行开一条横沟。梯式茶园在每台梯地的内侧开一条横沟,沟深20厘米宽33厘米左右。在较长的横沟内,每隔3-4米筑一小土埂或挖一个小坑,以便拦蓄部分雨水,使之渗入土中,供茶树吸收利用;并可减少表土随水流失,做到小雨不出园,大雨保泥沙;

4)沉沙坑 是指在纵沟中每隔10-50米挖一个沉沙坑,深、宽各30-45厘米,长60-70厘米。其作用是沉沙走水,保土保肥,并可减缓水流速度,如果坡度陡、水量大、土质疏松,应多挖一些沉沙坑。在横沟和纵沟交接处以及梯级纵沟的流水降落处,都要挖一个沉沙坑。道路两侧纵沟中的沉沙坑要错开位置,以免影响路基的牢固,大雨后要经常把沉沙坑中的泥沙挖起,挑回茶园培土;

5)蓄水池 供茶园施肥、喷药、灌溉之用,一般每5-10亩茶园要有一个蓄水池。水池与排水沟相连接,进水口挖一个沉沙坑,以免池内淤积泥沙,最好在水池附近修一个肥料池,以便取水沤泡青草肥,对于规模较大的茶场或茶园,还应修建山弯塘堰,以保证生产和生活用水。山弯塘最好设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以便于自流灌溉。地下水位高的茶地,要开排除积水的水沟。这种水沟有明沟和暗沟两种,明沟沟深要超过1米,暗沟则在1米以下的土层中,按照自然地形,用石块或砖块砌成。有的地方在上述砌沟部位,铺上卵石或碎砖头,隔离地下水,达到排水良好的目的。排水、蓄水系统要有一个整体规划,使各组成部分互相联系贯通,做到能排、能蓄、能灌,以发挥最大的效用。

(三)防护林建设

茶树防护林可以保持水土,改善小区气候,冬季减轻大风和严寒的侵袭,夏季增加空气湿度,减少茶地水分的蒸发,有利于茶树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防护林一般种在茶园周围、路旁、沟边、陡坡、山顶以及山口迎风的地方。防护林的树种要以高干树和矮干树相搭配,最好选择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生长较快的和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木。一般采用杉树、桉树、油桐、香樟等作为防护林木。夏季日照强烈,常有伏旱发生的地区,还应在茶园梯坎和人行道上适当栽种一些遮荫树。但不可栽种过密,更不能种在茶行里,树冠应高出地面2.5米以上,以免妨碍茶树的生长。

三、良种品种选择

(一)建立优质高产、高效茶园,良种选择是关键,因此应根据当地海拔纬度,自然气候条件,肥力水平,社会劳动力,产品开发及市场销售情况合理选择良种。经多年生产实践,较适宜本地人为、自然情况及产品开发的品种有:福建系列品种福鼎大白、金观音、福安大白、福云595等;江浙系列龙井43、龙井长叶、安吉白茶、乌牛早;黔湄系列“419”、“502”、“601”等;云大系列凤庆大叶、云抗10号等品种。

(二)茶树良种的选择与搭配

1、在选用时首先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的适应性 选择的无性良种对当地生态条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冬季绝对气温低于一6℃的高山茶区,要选择抗寒力较强的品种。如福鼎大白、金观音、龙井43、龙井长叶等,选择无性系和抗虫抗病抗寒良种,是标准茶园建设选种时的首要原则。

2、适制当地茶类 不同品种的生理生化特性、外部形态特征等有明显的差异。因此,选择的品种对当地茶类有较强的适制性。生产名优绿茶为主的茶区应该发芽早、氨基酸含量高、酚氨比低的品种,如黔湄601、福鼎大白、龙井系列品种。

3、适应当地栽培条件 良种特性的发挥与土壤条件、肥培管理水平、种植和采摘方式等栽培条件有关,有些品种在高山地区和土壤较差的条件下仍能发挥出良种的优良特征,如黔湄601、福鼎大白等,而有些品种如龙井43必须在土壤深厚、施肥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才能优质高产。

4、不同品种特性的良种合理搭配 不同的茶树品种,发芽迟早、生长快慢、内含品质成分等差异较大,为了发挥品种之间的协同作用与避免茶季“洪峰”,使劳动力安排与制茶机具使用平衡,一个生产单位所采用的品种要有目的的搭配。根据茶类生产和设备规模,合理配植早、中、晚生品种,既可以错开春茶开采期,多采高档名优茶,提高单位面积茶园的经济效益,又可缓和春茶高峰,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减轻劳动力紧张的矛盾。特早生品种应占50%以上,早生和中生品种40%,晚生品种10%左右。

浅析山地茶园规划及品种选择原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