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民族传统音乐在艺术教育中的生态保护

发布时间:2013-12-17 08:00:42

三少民族传统音乐在艺术教育中的生态保护

要: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有许多少数民族生存、发展。其中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为“三少民族”。由以下三个方面论“三少民族”在传统音乐、在艺术教育中的生态保护:内蒙古自治区三少民族当下民俗背景简况;内蒙古自治区三少民族传统音乐及艺术教育当下背景简况;对三少民族传统音乐在艺术教育中生态保护的再关注。

关键词:原生态保护;传统音乐;艺术教育;草原民俗;音乐文化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256-03

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的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年代。元朝时期把居住在大兴安岭以北,贝加尔湖以东部落都称为“林木中的百姓”。明末清初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个民族生活在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的广大地带,被统称为“索伦部”。

17世纪40年代起,沙皇俄国开始侵略中国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给居住在当地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他们奋起抗击侵略者,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并在清朝政府的抗击沙俄侵略者、保卫国土的战斗中英勇上阵,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后来清朝政府为了使这些民族的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将这几个民族迁移到黑龙江以南的嫩江流域,清史中将他们叫做“布特哈打牲部落”。到清朝雍正年间,组建了布特哈八旗。后来为了加强边境地区的防守,清廷又将布特哈的部分达斡尔、鄂温克壮丁和蒙古族巴尔虎部壮丁连同他们的家属一起调遣到呼伦贝尔草原地区,建立了呼伦贝尔八旗,并拨给牲畜从事畜牧业生产。

古蒙古人包括(契丹部落、契言部落),现在的三少民族与宇宙、大地、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细石坚砾、溯风浮云以及其他生物种群(牛、马、羊、驼、雁、树、草、花……)和谐共生。他们在与大自然相知相通相融的过程中往往比语言更重要的是靠音乐!他们的心灵情感与自然的对话及思想,无一不被深深地浸泡在他们那浩荡的民俗音乐史河之中。

三少民族传统音乐在艺术教育中的生态保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