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的发展是受政策影响大还是受心理因素影响大

发布时间:2012-12-28 11:29:02

中国股市的发展是受政策影响大还是受心理因素影响大?为什么?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我一直简单的认为中国股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人们的心理因素影响。课程结束后我又回头思考这个问题,发现我以前的认识是很片面和局限的,总的来说,中国股市的发展从长期发展而言,是受政策影响比较大的短期发展而言,受心理因素影响就相对一点,简单剖析其中原因,我认为是因为投资者心理的波动是短暂的,会根据政策的不同有所变化,然而政策的影响相对来说是长远的,并且影响力会相对持久,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我们从人们心里因素影响角度分析,在以前财务管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股票的价值=资金量∕股票数量,但是股票是有资金泡沫的,这里的资金泡沫其实就是心理因素影响的,其实就本质分析,资金泡沫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股票持有者认为该股票的价格被低估而在价格上涨过程中不愿意抛出,或者市场助理控盘操纵。就短期影响而言,心里因素的影响比政策因素的影响要大得多的。

从长期发展而言,中国股市受政策影响还是很大。政策性因素是导致股票市场大幅波动的主要因素。政府干预是政策市的基本特征,波动频繁是政策市的明显特点。政府作为制度供给的主体,为了发展和规范证券市场的需要以及解决经济改革中尤其是国有企业改组改制等课题,频繁对股市进行调控而且经常通过发表领导人讲话或在权威刊物上发表文章来刻意体现管理层的意图,以期对股市产生影响,这就使得中国股市经常发生齐涨齐跌的现象。

在课堂上的学习之外,我还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影响股市的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来控制货币信用的大小。货币政策包括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对股市价格会形成向下的压力。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给,会对股市价格形成上抬的动力,股价就会上扬。

其次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策,政府的转移支付政策和政府购买。其中税收政策是通过调整税率的高低来控制微观个体的可支付收入,从而会对股市资本量的大小产生影响;而转移支付政策是从再分配的角度来改变社会收入,也会影响入市资金;政府购买则是直接影响社会的投资和消费总额,进而会影响社会生产发展,从而影响股市的涨跌。依据其对经济运行的作用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扩大财政支出、增发国债等,可在不引起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扩大潜在的资金供应量、减轻企业负担,从而构成利好,推动股价上扬。反之,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则对股市起到抑制作用。

再者是产业政策。行业股价波动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比较强,政府的产业政策会鼓励特定行业发展,使该行业的经营状况和赢利增加,从而使特定行业股价上扬,否则相反。比如说09年中央出台四万亿的经济促进计划,其中主要增加对铁路产业的扶植,在股票市场上反应的则是铁路板块的上扬。

最后是监管政策。管理层对股市的监管政策对股市的中短期走势具有极大影响。监管政策的工具主要有:管理层对证券市场的定位、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舆论导向等。

股市政策影响股指波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理论上说,股市政策影响股价指数波动可以分为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分析。宏观方面包括股市政策改变监管政策、股票市场供求关系等;微观方面则包括影响股票市场的微观结构、投资者心理、市场交易行为等。长期以来,中国股市存在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而中国经济体系中占生产总值很大比例的部分长时期内是由国有企业创造的.国有企业——乃至政府因此对市场拥有巨大影响力。某种意义上政府政策对股市施加了影响。但由于不同政策所影响到的企业不同,影响程度有差异,因此从整体上看,股市对政府政策的反应不一,在我国应注重上市公司治理的创新,使各类股东根据所持股份数量在公司中具有相应的权力,尽早实现股份全流通,让股价成为上市公司价值的真实反映。

中国股市的发展是受政策影响大还是受心理因素影响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