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三位数乘两位数整理和复习 人教新课标

发布时间:2019-09-23 01:20:34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复习内容

教材47—55页的学习内容。

二、复习目标

1.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了解本单元知识及相互联系。

2.通过复习,对整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进行整理,能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及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算能力,发展模型思想。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难点: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整理本单元知识

在整理知识的同时,要举出例子。

(二)课堂设计

1.回顾梳理

同学们,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呢?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该怎样计算呢?(分为一般的整数乘法和末尾有0的整数乘法两种。一般的:把两位数的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这两个数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这两个积相加。末尾有0的:计算时先不看0,算出结果后,因数后面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积的变化规律

在研究积的变化规律时,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呢?

大家一起回忆一下积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3)常见的数量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2.分类复习

1)整数乘法

这一单元是整数乘法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谁能举个例子来说一说在计算整数乘法时,我们是怎样计算的?

(分为一般的整数乘法和末尾有0的整数乘法两种。一般的:把两位数的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这两个数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这两个积相加。末尾有0的:计算时先不看0,算出结果后,因数后面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请你说出下面算式每一步表示的含义。

2)积的变化规律

根据第一题的积,找规律填出其他题的得数。

15×14210 30×14______ 15×28_____ 14×45______

3)常见的数量关系

苹果1千克10元,买3千克要多少钱?

知道了( )和( ),要求的是(

晓红去上学,每分钟走70米,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有3500米,她多长时间能到达学校?

知道了( )和( ),要求的是(

3.结合梳理过程,完成思维导图

我们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了这样一个思维导图:

4.精心设计习题,检测学习效果

1)笔算:32×237 206×25 180×22 30×140

【知识点】整数乘法的笔算方法

【答案】7584 5150 3960 4200

【解析】注意学生的笔算方法

2)根据每组题中第1题的积,再写出下面几题的得数。

【知识点】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

【答案】96 48 192 1860 3720 372 140 560 1120

【解析】利用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3)请提出一个已知路程和速度,求路程的问题;

请提出一个已知总价和单价,求数量的问题。

4)解决问题

阳光小学四年级师生共有312人,准备乘车去秋游,每人的票价是32元,老师带9000元,够吗?

【知识点】单价、数量、总价关系式的运用,估算的灵活运用

【答案】300×309000(元) 300312 3032 答:不够

【解析】此题可以运用公式:单价×数量=总价来解决,也可以运用另外2个公式来解决。同时运用估算的方法会使计算简便,注意引导学生判断准确值的取值范围。

暑假芳芳一家要出去旅游,高铁的速度是310千米/时,从郑州出发到北京全程689公里,他们2个小时能到达北京吗?

【知识点】速度、时间、路程关系式的运用

【答案】310×2620(公里) 620689 答:不能

【解析】此题可以运用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来解决,也可以运用另外2个公式来解决。

一块儿长方形草坪(如图),把草坪的宽增加到16米,长不变。扩大后的草坪面积是多少?

【知识点】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答案】16÷82 164×2328(平方米)

【解析】长×宽=面积,长不变,宽×2,面积也×2

5)探究题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在探究积的变化规律时,研究了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如何变化的规律。现在你能不能像课本探究这一规律那样,研究以下规律:当两个因数发生什么变化时,积不变?

【知识点】规律探究中方法的应用

【答案】举一组或几组乘法算式的例子,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它们的积不变。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解析】此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关注规律探索的基本方法: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4.小组互相评价,反思修订错误

小组同学互相批改,个别问题在优等生的帮助下进行订正,共性问题,老师集中评讲。

5.全课小结,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分享收获,提出困惑。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三位数乘两位数整理和复习 人教新课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