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庄子》二则

发布时间:2020-05-21 10:30:34

21 《庄子》二则

1课时 北冥有鱼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3品析语言,体会大鹏的形象特点以及作者奇特的想象。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课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难点:品析语言,体会大鹏的形象特点以及作者奇特的想象。

课前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由《庄周梦蝶》的寓言故事导入。

PPT出示: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作者及作品

庄周就是这样的浪漫,这样的富有想像力。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庄周:

PPT)庄子名周,战国宋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今天,我们来学习庄子的《北冥有鱼》,《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介绍逍遥游。

PPT)《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两遍,然后抽一学生朗读,教师指正读音。

纠正字音míng       kūn     xǐ     xié     tuán

2、倾听朗读,把握节奏。

3、全班同学齐读。

4、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提出疑问。

5、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PPT:

 重点实词:

1)其翼若垂天之云:悬挂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迁移/是:这,指示代词

3)《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动词

4)水击三千里:拍打

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  / 旋风   

6)去以六月息者也:离开  /  气息,这里指风    

7)其正色邪?:真正的颜色

8)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示选择

9)亦若是则已矣:罢了

句子翻译: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

南冥者,天池也。

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乘着旋风环旋而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四、再读课文,探究问题

1. 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

明确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

2. 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明确: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像力丰富。

3. 文中引用《齐谐》的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借《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对鹏的描写是真实可信的。

4.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明确:“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5. 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介绍《庄子》:《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6、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7、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天色深青,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吗?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既然人的认识有局限,那庞大而神奇的鹏鸟是否也有局限呢?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翻译: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也就是这个样子而已。

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

五、课堂小结:

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老师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

六、拓展延伸

1. 你敬佩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要求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简要的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2. 庄子名言积累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六、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课时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了解庄子和惠子两人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导入视频。

同学们,我们刚播放的视频是一场关于快乐与否的辩论。视频的结尾说,从逻辑上讲,庄子输了,因为他的对手是惠施。但这句话好像还有弦外之音,好像不从逻辑上讲,庄子便赢了似的。为了一探究竟,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同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寻找答案。

二、了解惠子,感知作品背景

惠施,宋国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宋国国都商丘与老乡庄子成为朋友。

三、 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正读音。

2、倾听朗读,把握节奏。

3、全班同学齐读。

4、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提出疑问。

PPT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1)文言词语

一词多义:

固:A.不知子矣(固然)

B.子非鱼也(本来)

(2)文言句子翻译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明确:我不是您,固然不知道您是否知道了;您本来不是鱼,您不知道鱼的乐趣,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四、活动探究,体会文章情感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明确:这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即“人乐鱼亦乐”。这符合他“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观点。

2. 这场争辩谁是胜者请你说说它巧妙在何处

明确: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怎么会知道鱼的心理呢?

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在于,除了两人的雄辩之外,还在于它具有无穷的韵味。辩论的双方都紧扣主题,但辩论者的思维截然不同。惠施是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庄周则是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从认知规律上来说,庄周的人乐鱼亦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但这种诡辩并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周完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庄周是把自己的快乐移栽到鱼的情绪上,反过来更衬托出庄周的快乐。

4.在这场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都有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也各不相同,结合课文试作分析。

明确: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他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他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

课堂小结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表现了两人可以相与游玩、辩论的朋友关系。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感染。

六、《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一, 想象奇幻。

第二, 构思巧妙。

第三, 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第四, 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布置作业

1. 熟读背诵课文。

2. 搜集有关庄子的故事和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21《庄子》二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