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8-12-23 02:46:27

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中央“十三五”规划又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列为重要内容,近几年来,xx省全力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xx市也率先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初步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建设美丽乡村的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村、亮点也在农村,xx镇党委政府始终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出了一条“净绿美富”美丽乡村创建之路,先后有两个村入选xx省传统村落,涌现出了一批“美丽乡村”,并连片形成了美丽乡村群。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如何有效利用xx厚重的历史和人文资源,着力弘扬善孝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作用,保护、整合、开发特色资源,逐步形成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实现“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推动美丽乡村共创共富,实现美丽经济共享共荣,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的重大意义
  1.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是促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当前,我们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突破期,“一核两线三化四区”建设期,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期。发展美丽经济,将有力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公共服务优先发展,有利于形成城乡统筹协同的发展机制,对于促进xx型升级、跨越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推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绿色”提到“五大发展理念”的高度。xx要建设特色小镇,就要牢牢把握“建设美丽xx、共享美好生活”的时代要求。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将推动xx以生态引领、民生优先为导向,发挥毗邻城区的区位优势,建立城乡协同发展机制,在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上谋划新篇章。
  3.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的美丽成果正在加速向美丽经济转化,农村旅游经济、生态经济、文化经济等新型业态呈现出加快发展、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将进一步适应农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盼,推动农村产业化、特色化、生态化的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文明和谐、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二、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
  1.农村规划编制滞后,无序建设现象突出。一是镇总体规划编制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仅有少数村编制了村庄规划,且需进一步完善。多数村没有规划,造成村庄建设村干部“拍脑袋、手一指、脚一划”等现象频出,无序建设严重。同时,镇村分级管理职能不够科学合理,监督执法乏力,造成一段时间的管理真空;二是规划编制周期长、“短视”等问题未能有效解决,村级建设参差不齐;三是由于部分村民在征地中受利益驱使,抢占、私搭乱建现象时有发生。
  2.村民主体意识弱化,清洁乡村长效机制未真正形成。很多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认识模糊,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片面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政府行为,发展美丽经济与自身关系不大,在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全民参与、监督管理、资金投入多元化诸多方面还没有真正建立切实管用的长效机制,存在“等”、“靠”、“要”思想。
  3.全域全局观念不强、系统规划欠缺,整体推进滞后。
  在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方面,缺乏系统谋划和整体规划,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仅限于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在特色文化挖掘保护利用、项目包装、宣传推介等方面缺乏系统思考和具体化的操作步骤,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盲目、无序现象,造成工作被动;更为甚者,缺乏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和科学规划,在充分依托美丽乡村创建延链补链、发展美丽经济上影响了质量和效益。
  4.产业支撑作用不明显,工作后续乏力。近年来,xx镇累计投资1800多万元,完善了基础设施,提升了外部环境,带动了美丽经济发展。也谋划争取了投资850万元的南水北调沿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投资xx万元的美丽乡村中心镇区建设项目、投资xx万元的濂河整治项目,同时还申报了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必将为美丽乡村建设、美丽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全镇几乎没有支柱性产业,镇级财力匮乏,村集体经济异常薄弱,造血功能严重不足,仅靠有限输血已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美丽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三、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的意见和建议
  1.要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整体推进。要把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的新理念植入镇村规划之中,坚持规划引领,按照“xx后花园、xx新农庄”的精准定位,科学布局,防止低水平、盲目性开发,确保乡村旅游和休闲养生业健康发展。着力实施“一二三四”发展规划,突出镇区一个核心,打造xx至长葛公路两侧文化旅游线及濂河生态旅游两条线;实现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三化”协调发展;构建西北医药经济区、西南产城融合区、东南观光旅游区、东北高效农业区等四个各具特色的产业区,秉承用治理城市的理念来治理农村,把农村建得更像农村,治理得更像城市,把xx建成一个平安绿色文明美丽的新xx
  2.要完善工作机制,保障投入,运转高效。
  以“机制”为保障,实现长效治理。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治理机制,实现镇村环境整治全覆盖、环境监管全方位、环境保洁全天候的长效管理机制,跳出“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圈,做到“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六化”同步推进。以共建为抓手,建立社会参与机制。积极探索镇村环境治理社会化运作模式,通过“环境治理村民自治”方式,逐步建立完善“农户自觉管理、村级集中清理、镇监督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建立“财政补一点、村组筹一点、群众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积极性,构建党政协调、村企共建、结对帮扶、全社会联动的工作格局。并通过考核、奖惩、问责,推动环境整治日常管理、资金投入等各方面有序协调高效。
  3.要注重理念更新,全面发展,共享共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实现“物质富裕”到“精神富有”的升华。尽管建设美丽乡村在硬件设施上有较大提升,但群众陈旧思想观念、传统生活陋习与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去甚远。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要统筹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补足短板,使乡村发展更全面。一方面,强化富民共享导向,依托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加快转变农民创业方式、就业方式和增收方式,促进共享发展、包容发展,提升绿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另一方面,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树立文明乡风,挖掘乡贤资源,传扬嘉言懿行,刹住歪风邪气。塑造优良家风,践行家风文化,守护淳朴民风,留住乡愁记忆。深入推进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开展广场舞、戏迷乐园等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成风化人,抵御非法宗教组织和邪教组织的渗透,把农民群众从教堂寺庙拉回到文化广场。
  4.要强化产业支撑,融合发展,互助共赢。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离不开产业支撑,要注重在产业化发展、项目化运作上做文章,做到二者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实现互助共赢。一是大力发展新型业态。立足善孝文化、曹魏文化、中医药文化资源禀赋、南水北调、濂河生态条件和油用牡丹、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基础,适应三次产业融合、资源要素聚合的新态势,着力打造中药材健康、食品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互联+”、微商等农村电子商务。打造采摘在园区、吃住在农家、体验农耕农趣的一条龙乡村休闲旅游,实现“村”与“园”互动融合。二是广泛开展村庄经营。把美丽经济发展与村集体经济壮大有机结合起来,以土地、资产入股等形式发展美丽经济或配套产业。探索在空心村流转古民居开发高端民宿,有重点地引进工商资本建设23个民宿示范村。同时,提升村庄发展水平,推动课张村、寇寨村、黄台寨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向集聚化、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三是始终坚持党建统领,抓党风、带政风、改作风、促民风、正家风。在发展中,坚持党委领导、政府引导、“两委”主导、农民主体、共同参与,体现“共创共富、共享共荣”。不仅乡村美丽,而且文明富裕,为聚力“净、绿、美、富”,深化特色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调研报告

相关推荐